首页> 中国专利> 工作车辆中的改进式操作者舱室柱构造

工作车辆中的改进式操作者舱室柱构造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工作车辆中的改进式操作者舱室柱构造。工作车辆包括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主框架和安装到所述主框架的一对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构造成设定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下面的工具的取向,在原始位置,所述工具居中于所述纵向轴线上。安装到所述主框架的操作者舱室具有在所述操作者舱室的前侧从底板延伸到顶板的一对结构柱。安装在所述操作者舱室中的操作者座椅面向前,以便为坐在所述操作者座椅中的操作者创建到达所述工具的向前的视场。所述前结构柱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使得在向前看的视场内,所述前结构柱均沿着基准线与所述致动器中的一个致动器重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4809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迪尔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91216.4

  • 申请日2016-06-03

  • 分类号E02F9/16;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小东

  • 地址 美国伊利诺伊州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44: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4

    授权

    授权

  • 2018-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F9/16 申请日:201606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诸如机动平地机的工作车辆,其具有构造成增强操作者视场的操作者舱室。

背景技术

在操作车辆期间驻扎有车辆操作者的操作者舱室可采取为操作者提供机器的居高临下的视野的方式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然而,操作者的视场可能常常被机器的各种部件阻碍。结构框架构件、致动器、吊杆、排气管等是某些工作车辆的必要部件但却可能变为操作者视场的阻碍的示例。一些大型平台机器特别容易遭受该问题,尤其是机器的工作工具需要处于从操作者的角度不方便的位置,诸如处于远向前或远向后的位置或者低至地面的位置。

机动平地机是在中到后框架的安装位置处将操作者舱室背倚在中央框架上且具有很长轴距的工作车辆的一个示例。操作者舱室还位于支撑机动平地机的犁板或刮刀的旋转转盘或“回转圈”的上方并紧靠其后面。刮刀相对于操作者舱室的下方闭合位置及刮刀在中央框架下方的位置可能会导致视角尖锐,使操作者难以看到刮刀的位置,尤其是在回转圈上的一个或多个枢转角处的刮刀的“趾”端和“踵”端。有时,这些可能是为了确保刮刀的正确定位而需要被看到的关键区域。而且,机动平地机的长轴距会在操作者舱室与机器前面的转向轮之间留下许多部件,这可能干扰操作者看到转向轮铰接和倾斜的能力。不能容易观察到复杂机器(比如机动平地机)中的关键工作区域可能致使车辆的控制和操作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具有操作者舱室的诸如机动平地机的工作车辆,所述操作者舱室具有结构构件,所述结构构件被定位成增强操作者相对于诸如轮和工作工具(例如,在机动平地机的情况下为刮刀)的各种机器部件的视场。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沿着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主框架的工作车辆。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被安装到所述主框架并被构造成设定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下面的工具的取向。至少在所述工具居中于所述纵向轴线上的原始位置,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沿着第一致动器轴线和第二致动器轴线取向,所述第一致动器轴线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轴线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所述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操作者舱室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而言在所述工具的后面安装到所述主框架。所述操作者舱室具有在该操作者舱室的前侧从底板延伸到顶板的第一前结构柱和第二前结构柱。安装在所述操作者舱室中的操作者座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而言面向前,以便为坐在所述操作者座椅中的操作者创建到达所述工具的向前看的视场。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所述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使得至少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原始位置时,在所述视场内,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均沿着基准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致动器轴线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轴线重叠。

在另一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沿着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主框架的机动平地机。回转圈在所述主框架的下面被安装到所述主框架,并且刮刀被安装到所述回转圈以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枢转。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被安装到所述主框架并被构造成设定所述刮刀的相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高度。至少在所述回转圈居中于所述纵向轴线上的原始位置,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沿着第一致动器轴线和第二致动器轴线取向,所述第一致动器轴线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轴线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所述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操作者舱室相对于纵向轴线而言在所述刮刀的后面安装到所述主框架。所述操作者舱室具有在该操作者舱室的前侧从底板延伸到顶板的第一前结构柱和第二前结构柱。安装在所述操作者舱室中的操作者座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而言面向前,以便为坐在所述操作者座椅中的操作者创建到达所述刮刀的向前的视场。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所述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使得至少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原始位置时,在所述视场内,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均沿着基准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致动器轴线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轴线重叠。

在又一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沿着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主框架的机动平地机。回转圈在所述主框架的下面被安装到所述主框架,并且刮刀被安装到所述回转圈以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枢转。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被安装到所述主框架并被构造成设定所述刮刀的相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高度。至少在所述回转圈居中于所述纵向轴线上的原始位置,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沿着第一致动器轴线和第二致动器轴线取向,所述第一致动器轴线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轴线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所述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操作者舱室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而言在所述刮刀后面安装到所述主框架。所述操作者舱室具有在该操作者舱室的前侧从底板延伸到顶板的第一前结构柱和第二前结构柱。安装在所述操作者舱室中的操作者座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而言面向前,以便为坐在所述操作者座椅中的操作者创建到达所述刮刀的向前的视场。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在所述主框架的每一侧与所述纵向轴线横向间隔开一段距离。至少当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原始位置时,在所述视场内,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均沿着基准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致动器轴线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轴线重叠。所述第一前结构柱和所述第二前结构柱的位置还提供邻近所述主框架的横向侧面的下窗口区域。

将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根据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采取机动平地机形式的工作车辆的立体图,该机动平地机具有根据本公开构造的操作者舱室;

图2是具有图1所示的机动平地机的主框架和工作工具部件的操作者舱室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从图2的区域2A-2A截取的前下窗口区域的详细视图;

图3是如图2所示的示例机动平地机的侧视图;

图4是如图2所示的示例机动平地机的正视图;

图5是如图2所示的示例机动平地机的顶视图;

图6是以坐在图2所示的操作者舱室里面的操作者的局部向前的视场示出具有致动器部件的操作者舱室的前结构构件的重叠的示意图;

图7是类似于图2的立体图,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的操作者舱室的另一示例机动平地机;

图7A是类似于图2A的从图7的区域7A-7A截取的前下窗口区域的详细视图;以及

图8是如图7所示的示例机动平地机的侧视图。

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文简要描述的附图中示出的,下文描述了公开的工作车辆舱室构造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预期示例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

本公开提供了具有操作者舱室的工作车辆,该操作者舱室的结构构件被定位成改进操作者相对于工作车辆的各种部件的视场。例如,本公开的操作者舱室可以是机动平地机的一部分,在该机动平地机中,操作者舱室可利于提供舱室里面的操作者对各种机器部件的视野,所述机器部件诸如是机动平地机前端处的转向轮以及回转圈和刮刀(或犁板)组件,尤其是刮刀的踵端和趾端,其通常定位在操作者舱室向前的紧邻区域中。

操作者舱室的结构构件可构造并定位成以至少两种方式减少对操作者视野的阻碍。第一,与一些常规的操作者舱室比较,通常被称为“A柱”的前结构构件被向内定位,即,朝向机器的纵向中心线,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从中间结构构件(通常被称为“B柱”)和后结构构件(“C柱”)向内,形成操作者舱室框架的相应侧面和后部。将前结构构件向内移动有助于将它们定位成离开操作者到刮刀趾端和踵端的视线,这对于操作者进行观察以便计量刮刀深度和倾角可能是关键的,并且当在地面上限定边缘表面时是重要的。前结构构件向内定位,然而,前结构构件与沿着机器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主框架保持间隔开。这种间隔允许沿着主框架向前查看,包括看到转向轮,该转向轮可能需要被看到,以为操作者提供转向角和轮倾斜的视觉反馈。此外,因为前结构构件可从舱室的底板延伸到顶板,前结构构件与主框架间隔开可提供舱室底板附近的开放的查看区域,这有助于查看地面或低至地面的部件,诸如轮以及近距离的回转圈和刮刀组件。

第二,操作者舱室的前结构构件被构造成使得从操作者的角度,前结构构件与机器的某些部件重叠,从而减少操作者视场的障碍的数量。阻碍视野的部件可能是操作者视场内的任何各种机器部件,这取决于特定构建或类型的工作车辆,例如,其它结构构件、安装硬件、吊杆、排气管等等。在机动平地机的背景下,前结构构件可构造成与升降致动器缸重叠,该升降致动器缸是位于回转圈上方的主框架的每一侧上的较大竖直或近乎竖直的缸。通过沿着从坐在操作者舱室中的操作者的视点延伸的基准线与致动器的长轴对准而使前结构构件重叠。再次,通过以这种方式重叠,干扰机器的操作者的视野或周边环境的对象的数量被有效减少,这是因为,例如,在存在两个前结构构件和两个致动器的情况下,本来将会有四个分离的障碍,但是通过将致动器与前结构构件对准并且可能地通过将致动器隐藏在前结构构件的后面,对操作者而言现在仅具有两个障碍。

如可以理解的,舱室结构构件与机器部件的对准会保持所提供的舱室和机器部件保持在固定的相对位置中。结构构件和机器部件在操作期间的相对重新定位有可能创建出不再保持对准的情形。不过,当仅发生相对位置的轻微改变时,操作者舱室构造仍可为操作者提供视场增强。出于本公开的目的,当在原始位置中时,相对于机器部件而言,操作者舱室的构造(特别是前结构构件的定位)将特别被称作是可移动部件。术语“原始位置”应该理解为意指所关注的部件居中于机器的纵向轴线或中心线上。在本文描述的机动平地机的背景下,原始位置指的是回转圈的取向居中于机动平地机的纵向中心线上。回转圈的这样的居中取向可包括刮刀相对于主框架的各种角和边移位的位置。原始位置可由此是机器的通常的常用取向,使得操作者舱室构造即使不是在所有可能的工作取向期间也可在机器使用的有意义的时期期间为操作者提供视场增强。

现在参照附图,示例操作者舱室构造将在采取机动平地机形式的工作车辆的背景下进行描述。虽然机动平地机被图示为本文中的示例性工作车辆,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中公开的操作者舱室的构造可容易地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工作车辆上。如此,本公开不应该限于与机动平地机关联的应用。

如图1至图5所示,机动平地机10可包括主框架12,主框架12支撑操作者舱室14和诸如柴油发动机的动力装置16,动力装置16被可操作地联接,以为传动系统(未示出)提供动力。主框架12由位于机器后部处的成对串联的驱动轮18和位于机器前面的一对转向轮20支撑,转向轮20由操作者舱室14内的转向装置(诸如方向盘22)转向。动力装置16可为液压泵(未示出)提供动力,该液压泵给包括各种液压阀和致动器(包括回转圈移位致动器24、升降致动器26a和26b、刮刀移位致动器(未示出)以及回转圈旋转驱动器(未示出))的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流体加压。

回转圈28和刮刀30组件在操作者舱室14的前面由来自主框架12前面的牵引架32以及来自主框架12顶部的升降器支架34安装到主框架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升降器支架34可相对于主框架12移动,诸如围绕主框架12枢转。升降致动器26a、26b的缸可安装到升降器支架34,并且升降致动器26a、26b的活塞可连接到回转圈28,以提升、降低和倾斜回转圈28以及刮刀30。回转圈28经由回转圈驱动器和各种致动器而允许刮刀30相对于竖直轴线旋转一定范围的角度取向,并且允许刮刀30相对于主框架12和/或回转圈28侧向或横向移位。附图图示了取向在原始位置中的回转圈28,在原始位置,回转圈28居中于主框架12下方,具体地,居中于纵向轴线36上,纵向轴线36在这种情况下是主框架12的中心线。在该原始位置,升降致动器26a、26b沿着升降致动器轴线38a、38b取向,升降致动器轴线38a、38b可在主框架12的每一侧与纵向轴线36横向间隔开相等的距离。在图示的原始位置,升降致动器轴线38a、38b相对于纵向轴线36从下至上向前向外轻微倾斜。

操作者舱室14为操作者座椅40和操作者控制台提供外壳,所述操作者控制台用于安装各种控制装置、通信设备及在机动平地机10的操作中使用的其它仪器。操作者舱室14具有结构框架,包括:左前结构构件和右前结构构件,或A柱42a、42b;左中间结构构件和右中间结构构件,或B柱44a、44b;以及左后结构构件和右后结构构件,或C柱46a、46b,它们都可延伸从底板48到顶板50的部分或全部路程。诸如前窗口面板52的一个或多个窗口面板可支撑在A柱42a、42b之间并且从底板48延伸到顶板50。舱室14的侧面可包括侧门54a、54b并包括可从底板48延伸到顶板50的一个或多个侧面窗口面板,诸如侧面窗口面板56a、56b。每个侧门54a、54b均可支撑在其相应A柱42a、42b与B柱44a、44b之间,侧门54a、54b用铰链58固定到B柱44a、44b,以提供操作者舱室14的出入口。每个侧面窗口面板56a、56b均可支撑在其相应B柱44a、44b与C柱46a、46b之间。诸如后窗口面板60的一个或多个后窗口面板可支撑在C柱46a、46b之间并且从底板48和顶板50延伸。前窗口面板52、侧门54a、54b、侧面窗口面板56a、56b和后窗口面板60或它们的一部分可以是透明的,以使坐在操作者舱室14内的操作者座椅40中的操作者“O”能够看到机动平地机10的部件及操作者舱室14外面的其它对象。

参照图5所示的顶视图,操作者舱室14可构造成使得C柱46a、46b与后窗口面板60横跨操作者舱室14的后部以大致垂直于主框架12的纵向轴线36的方式对准。B柱44a、44b和侧面窗口面板56a、56b位于相关联的C柱46a、46b前面,并且可以以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36的方式与相关联的C柱46a、46b对准,以与纵向轴线36间隔开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距离。A柱42a、42b位于B柱44a、44b前面并且向内更接近纵向轴线36。然而,A柱42a、42b与纵向轴线间隔开垂直距离“w”,使得在纵向轴线36的每一侧都可得到开放的窗口区域64,以便操作者O在操作者舱室14的下部在主框架12和A柱42a、42b之间进行查看,如图2A所示。这些下窗口区域64可能对操作者O查看主框架12下方的回转圈28和刮刀30部件是有用的,因为这些回转圈28和刮刀30部件被定位成紧邻操作者舱室14,所以从操作者坐着的位置来看需要尖锐的向下的视角。

在图示的示例中,操作者舱室14及其A柱、B柱和C柱以及各窗口面板居中于纵向轴线36上,纵向轴线36在这种情况下可大致被认为是主框架12或机动平地机10的中心线。如此,机器左侧的各个柱同机器右侧的对应柱与纵向轴线36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然而,应该注意到,操作者舱室14及柱、面板和门可能关于纵向轴线36非对称,或者纵向轴线36可能关于主框架12或机动平地机10非对称,使得柱、面板和门可与机动平地机10的纵向轴线36或其它中心线以不同的方式间隔开。

操作者舱室14的各个柱、面板和门可构造成在大致垂直于包含纵向轴线36的水平平面的直立或竖直方向上延伸。然而,操作者舱室14的柱、面板和门还可相对于这样的水平平面成角度。例如,如可在图3至图5中看到的,图示示例中的操作者舱室14可具有比底板48大的顶板50,使得各种柱、面板和门在纵向轴线36的左侧和右侧从底板48到顶板50向外成角度。此外,虽然C柱46a、46b和后窗口面板60可垂直于纵向轴线36横向对准(即,从坐着的操作者的左边向右边),但是A柱42a、42b和前窗口面板52可从底板48到顶板50向前成角度。A柱42a、42b可由此沿着A柱轴线62a、62b延伸,A柱轴线62a、62b相对于纵向轴线36从底板48到顶板50既向前又向外成角度。因为侧门54a、54b在关联的A柱42a、42b与B柱44a、44b之间延伸,所以除了从纵向轴线36向外成角度之外,侧门54a、54b还相对于纵向轴线36斜置地取向(即,既非平行也非垂直)成在其A柱边缘处比其B柱边缘处更接近纵向轴线36。

一般而言,操作者舱室14的构造给予操作者O沿所有方向(前部、后部和侧面)查看机动平地机部件和周围区域的能力。因为示例机动平地机10中的操作者舱室14定位在主框架12的后部附近,位于回转圈28和刮刀30组件及转向轮20后面,所以操作者O当在操作机动平地机10期间坐在操作者座椅40中时通常将具有大致向前的视场。操作者舱室14的构造提供了包括A柱42a、42b之间的前场“F”的向前的视场,其包括在操作者舱室14前面的下部处位于主框架12与A柱之间的查看区域,其中主框架12和转向轮20可由操作者O透过前窗口面板52进行查看。给操作者O提供的向前的视场还包括位于前场F的左侧和右侧的横向场“La”、“Lb”,其中机动平地机10的左侧和右侧处的部件(诸如刮刀30的踵端和趾端)可由操作者O透过侧门54a、54b和/或侧面窗口面板56a、56b进行查看。如图6中示意性描绘的,A柱42a、42b被定位成使得,当机动平地机10处于原始位置时,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从操作者的向前的视场看,A柱42a、42b与升降致动器26a、26b重叠。以这种方式,在纵向轴线36的每个左侧和右侧,前场F与左横向场La和右横向场Lb被单个障碍线或窄的横向区分开,所述单个障碍线或窄的横向区对应于重叠的A柱42a、42b和升降致动器26a、26b的大小和位置。由此,从操作者O的某些角度看,每个障碍的横向尺寸可受限于A柱42a、42b或升降致动器26a、26b导致的尺寸,这取决于其相对大小。

现在更具体地,主体轴线66可限定为从位于操作者座椅40上中心的一点(例如,居中的胯点或H-点)大致竖直延伸的轴线,例如可与坐在操作者座椅40中的操作者O的眼睛之间的中点相交。操作者O的视场起始点“Po”可由此沿着主体轴线66建立。因为图示的示例中的操作者座椅40居中于纵向轴线36上,并且为操作者O给出大致主体对称,所以起始点Po的横向位置将一般沿着主体轴线66落下。取决于操作者O坐着的高度,起始点Po的竖直位置可沿着主体轴线66的高度变化。

从视场起始点Po看,A柱42a、42b和升降致动器26a、26b沿着障碍基准线“Ra”、“Rb”落下,障碍基准线“Ra”、“Rb”从视场起始点Po延伸并且与A柱轴线62a、62b和升降致动器轴线38a、38b相交。如图2代表的,障碍基准线Ra、Rb在本文中用于代表沿着A柱轴线62a、62b的长度从视场起始点Po延伸的连续体或线区的平均。而且,障碍基准线Ra、Rb还代表沿着A柱轴线62a、62b具有垂直于纵向轴线36的窄横向尺寸(对应于A柱42a、42b和/或升降致动器26a、26b本身的横向尺寸)的障碍横向区。如上所述,A柱轴线62a、62b可相对于纵向轴线36以向前和向外的取向从竖直成角度。在原始位置,升降致动器轴线38a、38b可遵循类似的从纵向轴线36向前向外成角度的偏离竖直的取向,使之在侧视图中大致平行。

操作者的前场F可在顶视图中限定为在延伸经过A柱轴线62a、62b和升降致动器轴线38a、38b的水平平面中扫掠角度θ。然后,从这个视点看,A柱42a、42b相对于升降致动器26a、26b的几何关系可遵循三角函数:

其中:

θ是操作者视场的前场的角度;

w1是从起始点Po到A柱轴线的横向距离;

l1是从起始点Po到A柱轴线的纵向距离;

w2是从起始点Po到升降致动器轴线的横向距离;以及

l2是从起始点Po到升降致动器轴线的纵向距离。

由此,A柱42a、42b与升降致动器26a、26b在给定水平平面内的间距可大致由以下关系约束:

操作者舱室14的构造有效地将因为结构构件和升降致动器而对操作者的向前的视场造成的障碍减少至在纵向轴线36的每一侧仅有单个大致线性的障碍。换句话说,在图示的示例中,操作者的向前的视场中的相关障碍的数量从四个不同的障碍减少至两个,或者说在比例上减少了2:1。该布置由此为操作者O提供了从视场起始点Po到各个关注点的直的视线,包括到达转向轮20的视线SW和到达刮刀30的视线SB(诸如朝刮刀30的底缘以及趾端和踵端)。

虽然图1至图5所示的A柱42a、42b是直的结构构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结构构件不需要是线性的,而是可以成角度或弯曲。现在参照图7和图8,图示了可整合到诸如机动平地机的工作车辆中的操作者舱室的另一示例。在该示例实施方式中,除操作者舱室之外,机动平地机110的部件与上述机动平地机10相同,包括沿着纵向轴线136排列的主框架112和沿着升降致动器轴线138a、138b排列的升降致动器126a、126b。如同之前描述的示例,该操作者舱室114具有类似的缩窄的前端,从而为操作者视场提供与上文描述类似的增强。然而,利用成角度的前结构构件,如将描述的,由于形成为向外成角度的前结构构件的组合角度在其下端处向后成角度,位于操作者舱室下部处的前可视区域扩大。

特别是,操作者舱室114具有:左前结构构件和右前结构构件,或A柱142a、142b;左中间结构构件(未示出)和右中间结构构件,或B柱144b;以及左后结构构件和右后结构构件,或C柱146a、146b,它们都可延伸从底板148到顶板150的部分或全部路程。诸如前窗口面板152的一个或多个窗口面板可支撑在A柱142a、142b之间并且从底板148延伸到顶板150。舱室114的侧面可包括侧门154a、154b并包括可从底板148延伸到顶板150的一个或多个侧面窗口面板,诸如侧面窗口面板156b(示出一个)。每个侧门154a、154b均可支撑在其相应A柱142a、142b与B柱144a、144b之间,侧门154a、154b用铰链158固定到B柱144a、144b,以提供操作者舱室114的出入口。每个侧面窗口面板156a、156b均可支撑在其相应B柱144a、144b与C柱146a、146b之间。诸如后窗口面板160的一个或多个后窗口面板可支撑在C柱146a、146b之间并且从底板148和顶板150延伸。前窗口面板152、侧门154a、154b、侧面窗口面板156a、156b和后窗口面板160或它们的一部分可以是透明的,以使坐在操作者舱室114内的操作者座椅140中的操作者O能够看到机动平地机110的部件及操作者舱室114外面的其它对象。

在此,A柱142a、142b具有均遵循上A柱轴线172a、172b的上段170a、170b,并具有均遵循下A柱轴线176a、176b的下段174a、174b,下A柱轴线176a、176b相对于关联的上A柱轴线172a、172b成一角度。虽然未示出,但是应该理解的是,上A柱轴线172a、172b和下A柱轴线176a、176b均在操作者O的向前的视场中线性对准。A柱142a、142b被布置成使得,至少当处于原始位置时,A柱上段170a、170b和A柱下段174a、174b沿着障碍基准线“Ra”、“Rb”与升降致动器轴线138a、138b对准,使得A柱142a、142b在操作者O的向前的视场内与升降致动器126a、126b有效地重叠(诸如当从起始点Po查看时)。如图8所示,上A柱轴线172a、172b以与之前描述示例中的A柱轴线62a、62b类似的方式向前向外成角度,并由此可大致平行于升降致动器轴线138a、138b。上述的A柱142a、142b与升降致动器126a、126b的位置之间的类似关系适用于该示例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到达转向轮和刮刀关键区域的类似视线被提供给操作者O。

可以是单个连续面板或多个分离面板的前窗口面板152包括上面板部178,该上面板部178支撑在上段170a、170b之间并且限定上窗口。前窗口面板152还包括下面板部180,该下面板部180支撑在下段174a、174b与主框架112之间,并且在纵向轴线136的每一侧限定前下窗口区域164a、164b,如图7A所示。这些下窗口区域164a、164b朝向侧门154a、154b的成角度的下缘182a、182b向后成角度。因为下缘182b(示出一个)向后成角度,并且侧门154a、154b在向后方向上向外成角度,所以下窗口区域164a、164b中的每个的面积大于之前描述的A柱为直构件的示例中的下窗口区域64a、64b的面积。这由此可能进一步增强操作者查看地面及低至地面的机器部件,诸如回转圈和刮刀组件的关键区域。

除了改进操作者视场之外的其它各种优点也可通过操作者舱室的公开构造来实现。例如,操作者舱室的结构构件的构造和相对取向允许手动操作的液压阀安装在舱室底板下方。以这种方式,控制杆联接装置将不需要曲柄来致动阀,这在操纵机器的各种操作部件时给予操作者更好的控制精度。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表述“包括”在本说明书中的任何使用指定了所陈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添加。

如本文中使用的,除非另外限制或修饰,具有由连接词(例如,“和”、“以及”、“并且”)分开以及前接短语“一个或多个”或“至少一个”的元件的列指示可能包括列中的单独元件或其任何组合的构造或布置。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或“A、B和C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出以下可能性:仅A;仅B;仅C;或A、B和C中的两者以上的任何组合(例如,A和B;B和C;A和C;或A、B和C)。

本公开的描述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加以呈现,但不旨在以公开的形式穷举或限于本公开。许多修改和变型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本文中明确提到的实施方式被选中并描述,以便最好地解释本公开及其实践应用的原理,并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且认识到所描述示例的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型。因此,除了明确描述的各种实施都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