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

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和卷绕工位。根据本发明,第一吸嘴(12)具有后导向轮廓(45),用于引导被第二吸嘴(25)接纳并被保持在纱线连接装置(10)就位的底纱(55),并且控制装置(29)被设计为:控制第二吸嘴(25);并控制第一吸嘴(12),其中,第一吸嘴(12)的后导向轮廓(45)将底纱(55)向纱线连接装置(10)移动以形成线圈,直到顶纱(52)能够被纱线导向部件捕捉以置入纱线连接装置(10);然后控制第一吸嘴(12)和第二吸嘴(25)从而这两个吸嘴枢轴旋转至它们的初始位置,其中,第一吸嘴(12)最晚于卷绕驱动器启动时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底纱(55),并且由此所述形成的线圈被打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4672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765427.X

  • 发明设计人 J·佩尔塞克;

    申请日2016-08-17

  • 分类号B65H69/00(20060101);B65H69/06(20060101);B65H67/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小东

  • 地址 德国雷姆沙伊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41: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07

    授权

    授权

  • 2017-03-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H69/00 申请日:2016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将与卷绕筒子相连的顶纱和与退绕筒子相连的底纱进行连接的方法,其中第一吸嘴在卷绕过程中被定位为该第一吸嘴的吸缝位于卷绕筒子的区域内的初始位置,在卷绕中纱线断裂后,来自卷绕筒子的顶纱借助第一吸嘴被捕捉、接纳并提供给纱线连接装置,并且底纱借助第二吸嘴被捕捉、接纳并也被提供给该纱线连接装置,随后,这两个纱线端头通过该纱线连接装置相互连接,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自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

背景技术

在自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退绕筒子——例如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的管纱(该管纱保持有相对较少数量的纱线)——被卷绕成大卷装的卷绕筒子,大部分是交叉卷绕筒子。在倒筒过程中纱线被监测是否出现纱疵,然后纱疵被切除并被与纱线几乎一样的接头替代。

对此,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由卷绕筒子取回的顶纱和来自退绕筒子的底纱都总是需要的。

在断纱、可控清理切断或喂给筒子更换的情况下,相应卷绕工位的卷绕工位计算机执行各自工位的纱线连接操作。

这就是说,首先,在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缓慢转动的卷绕筒子的表面上,吸嘴被填充抽吸空气。在捕捉顶纱端头后,吸嘴枢轴旋转至纱线放置的位置,其中吸嘴开口定位于纱线连接装置的下方。在卷绕筒子和吸嘴之间延伸的顶纱被拉入设置于纱线连接装置上方的电子清纱器、定位于该区域的夹持和切割装置并被引导经过纱线引导板和纱线引导架的相应引导轮廓,进入位于纱线连接装置下方的切割装置的刀片。

然后位于下方初始位置的钳管枢轴旋转至上方操作位置,并携带有从退绕筒子退绕的底纱。在钳管枢轴旋转至其上方操作位置过程中,底纱也由相应的纱线引导轮廓引导,滑入开口的纱线夹持装置和开口的切割装置。底纱和顶纱然后被切割为合适的长度,在所谓的开口管中准备,并在纱线连接装置中相互连接。

通过DE102012016853A1已知一种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连接顶纱和底纱的方法以及卷绕机的卷绕工位。

在卷绕过程中,第一吸嘴定位于卷绕筒子的区域内。在纱线断裂后,顶纱被第一吸嘴捡拾并捕捉。第一吸嘴然后枢轴旋转至纱线连接装置下方的纱线放置位置,从而将顶纱置入纱线连接装置。随后,被第二吸嘴捡拾并捕捉的底纱也被置入该纱线连接装置。

为了使第一吸嘴在纱线连接后可以枢轴旋转越过位于纱线路线中的纱线,吸嘴的头部部分可旋转地安装在管状连接部件上。通过使吸嘴的头部部分枢轴旋转离开,第一吸嘴可以枢轴旋转越过常规纱线路线的纱线进入顶部位置,由此可枢轴旋转至初始位置,其中吸缝位于卷绕筒子的区域内。为了能够在下一次纱线断裂时立即捕捉顶纱,吸嘴的头部部分必须转回初入始位置。

根据DE102012016853A1的方法和这样的卷绕工位的缺点是,该程序非常复杂和昂贵,由于位于每一个独立的卷绕工位的每一个第一吸嘴必须被分成两个,以及吸嘴的头部部分必须被可转动地安装并必须设置有各自的驱动器。这在实践中是不被接受的。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和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自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借助于此,自动卷绕机的自动卷绕工位上的顶纱和底纱的连接可快速、简单和廉价地实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将通过限定方法的第一方面的特征和限定卷绕工位的第二方面的特征来完成。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为实现该目的,根据第一方面,第二吸嘴在捕捉和接纳底纱后与捡拾的底纱一起枢轴旋转至纱线连接装置前方的位置,第一吸嘴在捕捉和接纳顶纱后与捡拾的顶纱一起向结束位置枢轴旋转,用于将顶纱置入纱线连接装置,其中,第一吸嘴的后导向轮廓将底纱向纱线连接装置移动以形成线圈,直到顶纱能够被纱线导向部件捡拾以置入纱线连接装置,并且在纱线连接过程后,第一吸嘴和第二吸嘴都向回枢轴旋转至它们的初始位置,并且其中,第一吸嘴最晚于筒子驱动器启动时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底纱,且所形成的线圈被打开。

由此,不但保证了顶纱和底纱都可被安全可靠地置入纱线连接装置,而且第一吸嘴在纱线连接完成后位于纱线路线的前方并可在不损害卷绕过程的情况下枢轴旋转至其初始位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第二吸嘴与捡拾的底纱一起定位在纱线连接装置的前方,然后第一吸嘴与捡拾的顶纱一起定位在纱线连接装置的前方。借助于第一吸嘴的后导向轮廓,底纱向纱线连接装置移移动并形成线圈。由此,在第一吸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顶纱被引导从而顶纱在纱线导向部件的后方滑动进而顶纱随后可被捕捉并置入纱线连接装置。一旦两个纱线端头已被相互连接一起,卷绕过程就会再次启动,卷绕工位也会启动。由于第一和第二吸嘴都没有位于纱线路线的后方,它们可以在卷绕过程中枢轴旋转至它们各自的初始位置,在此之后两个吸嘴都回到准备状态,其中,第一吸嘴最晚于底纱启动时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底纱,且所形成的线圈可被打开。

在本发明的应用中,第一吸嘴可在卷绕过程中位于卷绕筒子的前方,以使纱线连接的过程尽可能地短,从而省去了不必要的昂贵和复杂的设施。重要的是,两个吸嘴在纱线连接过程后都不位于纱线路线的后方,这样其就可非常容易地枢轴旋转至它们预期的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顶纱被设计为第二吸嘴的移纱钩的形式的纱线导向部件置入纱线连接装置。

由此,已经设计为钳管形式的第二吸嘴可不经修改而被使用。由第一吸嘴提供的顶纱在第一吸嘴的后方滑动,如果顶纱被移纱钩置入纱线连接装置则就保持在此处。对此,只有第二吸嘴必须进一步枢轴旋转至纱线放置位置。

在本发明的可选配置中,顶纱可被设计为纱线连接装置的枢转杆的形式的至少一个纱线导向部件置入纱线连接装置。

由于顶纱在第一吸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或过程后已经位于纱线连接装置的附近,因此,顶纱可在此处被已经设置的枢转杆容易地捡拾并被置入纱线连接装置。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用于捕捉和接纳底纱以及将底纱提供给纱线连接装置的时段和用于捕捉和接纳顶纱以及将顶纱提供给纱线连接装置的时段重叠。

在第一吸嘴捕捉和接纳顶纱并将其放置在纱线连接装置的前方的同时,与此同时,第二吸嘴可以捕捉和接纳底纱并与捡拾的底纱一起枢轴旋转至纱线连接装置的前方。因此,减少了用于纱线连接过程的时间并且因而减少了卷绕中断时间。

优选地,在卷绕过程中,第一吸嘴的位置的改变根据卷绕筒子的直径而改变,从而吸缝与卷绕筒子之间的距离在卷绕过程中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在卷绕过程中卷绕筒子的直径持续增大。如果不根据筒子的直径调整第一吸嘴的位置,第一吸嘴的位置则必须被选择为吸嘴与卷绕筒子之间的距离首先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其距离随着直径的增加而递减,不然的话,在吸嘴的头部部分与卷绕筒子之间就会存在碰撞的风险。如果距离太大,则纱线端头被卷绕筒子捡拾的可靠性就会下降。第一吸嘴向卷绕筒子的枢轴旋转只发生在纱线断裂耗费额外时间的情况出现之后。该优选的实施例这样就保证了在整个筒子进程中纱线端头可定位并保持不变的可靠性,而不会因为纱线连接而增加时间。

在纱线断裂的情况下,在卷绕筒子的制动过程期间,第一吸嘴已经被填充有抽吸空气。

因为在纱线断裂出现时,第一吸嘴在卷绕筒子的前方备用,所以第一吸嘴可在卷绕筒子的制动过程器件已经被填充有抽吸空气。在这种情况下,正绕置的纱线端头就已经可被捕捉,也就是在其完全绕置在卷绕筒子之前或至少顶纱放置到卷绕筒子上时受到影响,从而绕置的纱线端头更容易被捕捉。

为实现该目的,根据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卷绕机的卷绕工位,第一吸嘴具有后导向轮廓,用于引导被第二吸嘴接纳并被保持在纱线连接装置的前方就位的底纱,控制装置被设计为:控制第二吸嘴从而第二吸嘴在捕捉和接纳底纱后与捡拾的底纱一起枢轴旋转至纱线连接装置前方的位置,并控制第一吸嘴从而第一吸嘴在捕捉和接纳顶纱后与捕捉的顶纱一起向结束位置枢轴旋转以用于将顶纱置入纱线连接装置,其中,第一吸嘴的后导向轮廓将底纱向纱线连接装置移动以形成线圈,直到顶纱能够被纱线导向部件捕捉以置入纱线连接装置,并且控制纱线导向部件从而顶纱被置入纱线连接装置,并且在纱线连接过程之后控制第一吸嘴和第二吸嘴从而向回枢轴旋转至它们的初始位置,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吸嘴最晚于卷绕驱动器启动时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底纱,且所形成的线圈被打开。

根据本发明,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廉价地实施该结构。除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吸嘴的设计,控制装置必须被设计为控制必要的装置。由此,该控制可通过设置于各个独立的卷绕工位的控制装置、通常为卷绕工位计算机或集中借助于中央控制单元执行。

优选地,第一吸嘴包括额外的滑动轮廓,该滑动轮廓允许线股在管纱更换过程中在第一吸嘴上滑过,所述线股在第二吸嘴和管纱供应装置之间延伸。

如果卷绕工位不包括可被设计为所谓的圆形纡库形式的管纱库,这样纱线就在管纱更换过程中在纱线连接装置的纱线夹持器和新更换的管纱或管纱供应装置之间延伸。由此,纱线被引导在第二吸嘴的背后上并位于前段部分,即从管纱到达第二吸嘴的后方,横向偏移于钳管开口。从第二吸嘴后方到纱线夹持器的纱线后段部分与第一吸嘴的后导向轮廓对齐。如果第一吸嘴与接纳的顶纱向纱线连接装置向下枢轴旋转,底纱与其前段部分未滑入第一吸嘴的后导向轮廓,但是底纱的后段部分被后导向轮廓捕捉并移向纱线连接装置。由于第一吸嘴的背面存在另一个滑动轮廓,底纱的前段部分在后者的旁边滑动经过。

有利的是,纱线导向部件被设计为第二吸嘴上的移纱钩的形式。

使用已有的装置和使用移纱钩是便利的,第二吸嘴设计为钳管的形式。该实施例是廉价的,并不需要额外的驱动。

替代地,纱线导向装置被设计为纱线连接装置的至少一个枢转杆的形式。

该实施方式也可相对简单和廉价地实施,并不需要必须向各自的卷绕工位添加额外的部件。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详述本发明。

其中:

图1示出了卷绕机的卷绕工位在卷绕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卷绕工位在纱线连接过程中的示意剖视图;

图3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卷绕工位在纱线连接过程中比图2晚的时间点上的示意剖视图;

图4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替代结构的卷绕工位在纱线连接过程中的示意剖视图;

图5示出了具有圆形纡库和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卷绕工位在管纱更换过程中的示意剖视图;

图6示出了具有圆形纡库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卷绕工位在管纱更换过程中比图5晚的时间点上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了用附图标记1总体标示的自动卷绕机,该自动卷绕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交叉卷绕络筒机。这种卷绕机1通常在它们(未示出)末端机架之间具有多个类似的工位,也称为卷绕工位2。

在所述的卷绕工位2上,如已知且因而未更详细说明地,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的管纱9被重新卷绕成大卷装交叉卷绕筒子15。管纱9由此是从其退绕出纱线50的退绕筒子。交叉卷绕筒子15形成为纱线卷绕在其上的络纱筒子。

在制成络纱筒子后,交叉卷绕筒子15借助自动运行服务单元优选是(未示出的)交叉卷绕筒子换筒器被转移至纵向的交叉卷绕筒子输送装置21,并被输送至设于机器末端的筒子供应站或类似装置。

这样的交叉卷绕络筒机1也包括呈筒子和筒管输送系统3形式的后勤装置。在所述的筒子和筒管输送系统3中,管纱9或空筒管在输送盘8上旋转。

另外,这样的自动卷绕机1通常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其通过机器总线与各个卷绕工位2的独立的卷绕工位计算机29以及与服务单元的控制装置相连。

图1只示出了上述的筒管输送系统3的管纱供应段4、可逆驱动的存储段5、通至卷绕工位2的横向输送段6中的一个以及筒管回送段7。

在卷绕工位2上的处于横向输送段6区域内的退绕位置60中,所提供的管纱9被倒筒成大卷装交叉卷绕筒子15。各个卷绕工位2具有如已知且因而仅示意标示的各种不同的装置,这些装置保证了所述这些工位的正常运行。所述装置例如是吸嘴12、钳管25以及纱线连接装置10。

纱线连接装置10优选设计为气流接纱器。气流接纱器相对于常规的纱线路线略微回缩并且具有上夹紧切断装置和下夹紧切断装置。

这样的卷绕工位2也具有纱线张紧器31、清纱器17和其他未详细示出的装置,如上蜡装置、纱线切断装置、纱线张力传感器以及底纱传感器。

总体用附图标记24标示的卷绕装置由被安装为绕转动轴线13转动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交叉卷绕筒管的装置的卷绕框架28构成。

在卷绕过程中,交叉卷绕筒子15的表面位于凸轮盘14上并且由后者摩擦驱动。

如上面已经指出的,每个卷绕工位2都包括吸嘴12和钳管25,它们分别通过抽吸空气管接头连接至沿纵向的抽吸通道37。

吸嘴12绕轴线16可转动地安装。吸嘴12枢轴的运动由设置在卷绕工位外壳36中的枢轴驱动器11进行驱动。枢轴驱动器11由卷绕工位计算机29驱动。吸嘴12在轴线16的区域内具有未示出的与抽吸通道37的可控制连接。吸嘴12包括吸缝44以用于抽吸或捕捉正绕置或已绕置在交叉卷绕筒子15上的纱线端头。吸嘴12可借助枢轴驱动器11被定位为吸缝44在交叉卷绕筒子15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吸缝44大致平行于交叉卷绕筒子15的周面延伸。由于筒管的形状例如是圆锥形的,所以其平行关系可能存在偏差。

钳管25可绕转动轴线26转动地安装且在其自由端还具有可能封闭该钳管开口的钳管盖板18。

图1示出了在正常卷绕过程中的卷绕工位的状态。吸嘴12被定位为吸缝44在交叉卷绕筒子15的区域内且吸缝44指向交叉卷绕筒子15的方向。在卷绕过程中,交叉卷绕筒子15的直径增加。由此,吸缝44距交叉卷绕筒子15周面的距离发生改变。为了补偿该变化,使吸嘴12绕轴线16根据交叉卷绕筒子15的直径而移动。由此,吸缝44距交叉卷绕筒子15周面的距离被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该距离被保持为小到正绕置的或已绕置的纱线端头能被尽可能可靠地捕捉。同时,该距离必须足够大到在卷绕过程中转动的交叉卷绕筒子15不会碰撞到吸嘴12。

钳管25在正常的卷绕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位置。就是说,钳管开口位于纱线连接装置10的下方且从操作者的角度看位于纱线50路线的前方。

在纱线断裂的情况下,该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由卷绕工位计算机29进行控制。然而,该控制由纺织机械的其他控制装置来进行也是可行的,例如中央控制单元。

在断纱或清理切断的情况下,底纱55通常被保持在纱线张紧器31内,而顶纱52绕置到交叉卷绕筒子15的表面上。

一旦卷绕工位2已经发现纱线断裂,则对吸嘴12填充抽吸空气。同时启动交叉卷绕筒子15的制动过程。由此,吸嘴12已经在制动过程中填充抽吸空气。由此,正绕置的纱线已经能被吸嘴12捕捉且顶纱52向交叉卷绕筒子15上的放置情况得以改善。

作为替代地或如果上述的顶纱捕捉不成功,可以使被减速的交叉卷绕筒子15在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缓慢转动,其中,已卷绕的纱线端头被填充抽吸空气的吸嘴12捕捉。这样就不会在吸嘴12向上枢轴旋转时出现耽搁。

一旦吸嘴12已经接纳顶纱52,其就会从图1示出的初始位置沿虚线47向结束位置枢轴旋转。

在顶纱52被捕捉并被向接纱装置10方向输送的同时,就已经借助钳管25抓住底纱25。钳管25枢轴旋转为其钳管开口进入纱线张紧器31稍微下方的区域中并气动地抓住底纱55。安置在钳管盖板18上的控制凸轮在(未示出的)下控制滑块上滑动,从而钳管盖板18打开。一旦钳管25已捡拾底纱,钳管25就可以向上枢轴旋转一段距离,从而钳管盖板18关闭且底纱被机械固定。钳管25沿虚线49向上枢轴旋转直至它到达连接装置10的前方。

一旦钳管25被定位为所捕捉的底纱55位于连接装置10的前方,气嘴12可与接纳的顶纱52一起枢轴旋转至连接装置10的区域内的位置,处于钳管25前方。吸嘴12的后导向轮廓45由此捕捉底纱55并将底纱55向连接装置10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顶纱52滑至钳管25的移纱钩19的后方。

在此之后,吸嘴12和钳管25二者进一步枢轴旋转至它们各自的结束位置48、20,并且顶纱52和底纱55被置入连接装置10中。顶纱52然后也被置入清纱器17、切割装置和设置在连接装置10下方的开口的夹持和切割装置中。底纱55远离连接装置10,被置入设置在连接装置10上方的开口的夹持和切割装置中。

上控制门33确保在上方终点位置的区域内,稍微打开该钳管盖板18并且在所存在的负压的作用下使底纱55拉紧。设置在钳管盖板18上的移纱钩19还导致绕置在钳管盖板18上的顶纱52的拉紧。

顶纱和底纱现在都被置入接纱装置10中并且可以执行真正的纱线连接。一旦已经执行纱线连接,则钳管25枢轴旋转至到下方位置,在这里,钳管开口位于纱线路线的前方。

吸嘴12枢轴旋转至其初始位置,然后在卷绕驱动启动时逐渐释放线圈,从而线圈仍以相对较低的速度进行卷绕。吸缝44然后定位回到交叉卷绕筒子15的区域内。类似地,钳管25以可控制的方式向回枢轴旋转,从而形成的线圈打开,且在纱线的突然张紧的情况下没有电压尖峰。

图2示意地示出了在底纱55被吸嘴12的后导向轮廓45捕捉的时间点上卷绕工位2的一部分。在吸嘴12在顶纱52被吸缝44捕捉的情况下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本发明,底纱55被接纳并移向连接装置10,由于此时其发生在吸嘴12的后方,因此不能被看到。只有一部分钳管25被示出,钳管25位于连接装置10前方的区域内,并已经保持底纱55以使底纱55可滑至吸嘴12的后导向轮廓45中。清纱器17位于连接装置10的上方。

图3示出了在相同条件下较晚时间点上的情况。吸嘴12已经向其结束位置48枢轴旋转。顶纱52仍被吸缝44保持,但是已经位于钳管25的移纱钩19的后方。来自钳管25的底纱55已经位于吸嘴12的后方。在该时间点上,钳管25和吸嘴12被进一步驱动。钳管25到达结束位置20,吸嘴12到达其结束位置48。顶纱52被移纱钩19捕捉,顶纱和底纱被置入连接装置10并连接在一起。

吸嘴12和钳管25然后都位于纱线路线的前方,并且在卷绕过程重新启动和开始的时候,可以向回枢轴旋转至其各自的初始位置。

图4示出了一替代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中,情形或时间点对应于图3中已经示出的情形或时间点。在该变形例下,钳管25上未设置移纱钩19。取而代之的是,连接装置10包括能够捕捉顶纱52并将顶纱52置入连接装置10的两个枢转杆51。

图5和图6示出了管纱变化的特定情况,其中卷绕工位2装备有圆形纡库56。一方面从管纱9过来的或从圆形纡库56进行纱线捕捉的并被纱线夹持器31挟持的底纱55在钳管25的背面上引导。由此,底纱55的前段部分向吸嘴12的后导向轮廓45横向偏移,而底纱55的后段部分与吸嘴12的后导向轮廓45对齐。如果吸嘴12然后朝向连接装置10向下枢轴旋转,贴靠在钳管25后方的底纱55的纱线部分移动导后导向轮廓45中并进一步移向连接装置10。然而,底纱55的前纱部分在吸嘴12的背部上的另一滑动轮廓57上横向滑动,从而在纱线连接完成后,在该情况下,吸嘴12也位于纱线路线的前方,从而吸嘴12可以容易地向回枢轴旋转至其初始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