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一定分布型式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

具有一定分布型式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

摘要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具有中心体,该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端部边缘,该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端部边缘,而裆部区域定位在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该吸收芯部位于端部边缘之间,并且包括多个所包含的弹性件,使得芯部绕弹性件在变窄区域中大幅横向收缩。吸收芯部包括基本上无弹性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且该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变窄区域的横向宽度宽得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890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瑞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97940.0

  • 申请日2010-10-28

  • 分类号A61F13/496;A61F13/495;A61F13/535;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江漪

  • 地址 英属维尔京群岛托托拉岛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31: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4

    授权

    授权

  • 2017-03-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13/496 申请日:2010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0/002858,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10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080060445.9,名称为“具有一定分布型式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09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279,923号(现在待审)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来实现所有目的并且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各个概念和实施例的有利应用中的一种涉及婴儿尿布。为此,本文所提供的大多数示例描述涉及尿布。当然,本发明沿用于尿布以外的应用。

背景技术

如今用作婴儿尿布的大多数吸收物件具有类似于图1A和1B所示吸收物件10的构造。在图1A中示出处于展开放平位置的传统吸收物件10,而在图1B中示出其剖视图。该吸收物件10包括外侧流体不可渗透背片101、体侧流体可渗透非织造覆盖材料或顶片102以及定位在背片101和顶片102之间的吸收构造110。吸收芯部103构成吸收构造110的主要部件,并且设计并定位成接纳和保持体液。吸收构造11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流体管理、流体分布和/或波动层104。

如图1A所示,背片101和顶片102一起形成吸收物件10的底盘或中心体105。中心体105可描述成具有第一纵向端部缘边112a、第二纵向端部缘边112b以及延伸通过中心体111的纵向中心线YY,且该纵向中心线将第一和第二端部缘边112a、112b都二等分。左侧和右侧缘边106a、106b从一个端部缘边112a延伸至另一端部缘边112b。每个端部缘边112a、112b局部地限定中心体105的腰部区域113a、113b,这些腰部区域的特征大体在于,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中心体105的中心区域或裆部区域114的横向宽度大得多。腰部区域113a、113b设计成使得吸收物件10能绕使用者的腰部放置。在此点上,第一和第二腰部区域113a、113b可分别描述成前部和后部腰部区域113a、113b。传统吸收物件10还包括附连于后部腰部区域113a的每侧的固定装置104。固定装置104是可延伸的,由此可固定于前部腰部区域113b的相对应侧部。固定装置104有助于将物件10保持在使用者身体周围和身体上。吸收物件10还包括用于物件10的弹性化装置107,以保持闭合和密封在使用者腿部周围。弹性化装置1057(例如,腿套和/或分腿件)必须定位在吸收构造110的外侧并且沿着该吸收构造110的纵向侧缘边106定位。参见图1A,传统的吸收芯部110对中在吸收物件10的裆部区域114并且围绕该裆部区域114定位。

当前,大多数尿布芯部由纤维和超吸收颗粒制成,确切地是从木浆中得到的基于纤维素纤维和从聚丙烯酸衍生物中得到的超吸收颗粒(SAP)。在美国专利6,540,853中描述了尤其适用于本文所介绍的一次性吸收物件或用于该一次性吸收物件的吸收材料成分。该专利参考文献中披露类型的SAP非织造吸收材料成分可用于成卷形式的尿布制造过程,并且允许更大的自由度来设计吸收芯部。然而,由于短纤浆超吸收芯部大体设置成连续的吸收材料流或幅材,因而较简单且最成本有效的过程要求吸收芯部维持大体矩形形状。

这些芯部通常成形为矩形形状,这些矩形形状设计成包含到吸收物件中。芯部形状尤其是其宽度在尺寸上维持成适应地放置在与使用者裆部区域相对应的尿布内。此外,在许多应用中较佳的是使吸收芯部采取近似沙漏的形状。在本领域已知的是,此种尿布芯部提供较窄的裆部区域来为使用者提供较佳的匹配和舒适度。沙漏形状还会在芯部的纵向端部处提供较宽的区域,这些区域增强尿布在那些位于中心裆部区域之上的区域处的吸收能力和泄漏控制能力。

图1C示出另一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吸收物件10'。该吸收物件10'采用一种设计,其中吸收芯部110'在裆部区域114'中的宽度减小,而在前部和后部腰部区域113a'、113b'处变宽。结果是吸收芯部110'具有更近似的沙漏形状。为了实现此种所希望的沙漏形芯部,从连续的吸收材料幅材中切出矩形吸收芯部部段,并使该芯部部段进一步成形、具体是形成窄中心区域。

在本领域已知的是,较佳的尿布组件处理是产生高容积包装产品的基本上线性且有效的机器引导处理。由于作为一次性高频使用物品的消费品的本质以及许许多多竞争产品和替代产品(例如,可重复使用的织物尿布)的存在,因而迫切需要使最终产品维持低成本。因此,还迫切需要控制制造处理的复杂性并且使步骤和材料浪费最小化。这对于试图在传统的一次性吸收物件中产生替代形状和功能的人具有技术挑战。例如,虽然沙漏形尿布芯部通常是理想的,但在一些应用中,各区域具有不同吸收能力的芯部、附加的切割或成形步骤或者增大材料成本会致使替代设计效果较差。

在任何情形中,实现又一些功能和/或改进适配性和舒适性的吸收芯部构造会是理想的。然而,需要采取措施来使材料成本和制造复杂性最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体涉及实现吸收芯部构造,这些吸收芯部构造易于适应传统的一次性吸收物件并且维持使用者的舒适性和适配性。这些吸收芯部构造以及使用这些吸收芯部构造的一次性吸收物件易于进行大批量地制造,而不会使制造过程过度负担附加的步骤以及产生材料浪费。在这点上,本发明通过提供并提出更有用且挠性的芯部部件或芯部构件并将这些部件包含到高效的尿布、训练裤之类物件中来提供改进的沙漏形或近似沙漏形的芯部构造。

一方面,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该一次性吸收物件具有中心体,该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纵向端部边缘,该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纵向端部边缘,而裆部区域定位在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吸收芯部位于端部边缘之间并且包括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的第一芯部构件和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的第二芯部构件。该第二芯部构件与第一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以形成吸收芯部的多层主要吸收区域。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该一次性吸收物件具有中心体,该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端部边缘,该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端部边缘,而裆部区域定位在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该吸收芯部位于端部边缘之间,并且包括多个所包含的弹性件,使得芯部绕弹性件在变窄区域中大幅横向收缩。该吸收芯部包括基本上无弹性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且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变窄区域的横向宽度宽得多。

通过附图1-14和/或下文提供的详细描述来说明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方面和其它方面。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具有吸收芯部的现有技术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

图1B是示出图1A所示类型的现有技术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剖视图;

图1C是示出另一现有技术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将部分切除以露出吸收芯部;

图2B是图2A所示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立体图;

图2C是图2A所示一次性吸收物件中吸收芯部的单独平面图;

图2D是示出图2A所示吸收物件的纵向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剖视图;

图2E是沿剖线2E-2E剖取的示出图2A所示吸收物件的横向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简化平面图;

图3B是图3A所示一次性吸收物件中吸收芯部的单独立体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4B是图4A所示吸收芯部的立体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5B是使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处于预张紧状态的吸收芯部的简化视图;

图6B是处于松弛或收缩状态的图6A所示吸收芯部的简化视图;

图6C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图6A所示成对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

图6D是沿剖线6D-6D剖取的图6C所示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剖视图;

图6E是图6A所示吸收芯部的一个变型的简化平面图;

图6F是使用图6E所示成对一次性吸收芯部构件的吸收芯部的单独立体图;

图7A是处于张紧状态的根据本发明替代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7B是处于松弛或收缩状态的图7A所示吸收芯部的又一视图;

图7C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张紧状态的图7A所示吸收芯部一变型的简化视图;

图7D是处于松弛或收缩状态的图7C所示吸收芯部的视图;

图8A是处于张紧状态的根据本发明有弹性吸收芯部的简化立体图;

图8B是图8A所示吸收芯部的分解视图;

图8C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松弛或收缩状态的图8A所示吸收芯部的简化立体图;

图8D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有弹性吸收芯部的简化立体图;

图8E是根据本发明的有弹性吸收芯部又一变型的分解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有弹性吸收芯部的立体图;

图9B是使用图9A所示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剖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吸收芯部构件的简化视图;

图10B是处于施加状态的图10A所示吸收芯部构件的又一视图;

图10C是使用处于施加状态的图10A所示吸收芯部构件的吸收芯部的简化视图;

图10D是使用图10A所示吸收芯部构件的替代吸收芯部的立体图;

图10E是用在根据本发明替代吸收芯部中的成对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10F是使用图10E所示芯部构件的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10G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替代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11A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吸收芯部的简化立体图;

图11B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处于张紧状态的有弹性吸收芯部构件的供源的简化平面图;

图11C是处于松弛或收缩状态的图11B所示吸收芯部构件的供源的简化平面图;

图11D示出图11C所示类型的双吸收芯部构件幅材或供源的简化立体图;

图11E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处于张紧状态的替代吸收芯部构件幅材或供源的简化平面图;

图11F是处于松弛或收缩状态的图11E所示吸收芯部的幅材或供源的简化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替代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预施加状态的图12所示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13B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吸收芯部构件的简化平面图;

图13C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图13B所示吸收芯部构件的双层吸收芯部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13D是图13C所示吸收芯部的平面图;

图13E是突出用在图13D所示吸收芯部中的成对吸收构件的变化吸收能力的平面图;

图13F是突出根据本发明的图13E所示吸收芯部中的变化吸收能力的平面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吸收芯部构件的简化平面图;

图14B是处于折叠后状态的图14A所示吸收芯部构件的平面图;

图14C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所得到吸收芯部的简化平面图;

图15A-C是根据本发明从芯部构件幅材中制造芯部构造中各阶段地简化视图;以及

图16A-16B是使本发明的芯部构造横向弹性化的方法的简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开发并使用替代的吸收芯部设计,这些设计维持或改进吸收物件的舒适性和适配性,同时还维持或改进芯部和吸收物件的吸收能力和密封能力。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尤其强调使商业上可得到的吸收材料选择性的布置和成形,同时维持所得到一次性吸收物件的成本有效性和工艺性。一方面,强调沿着纵向和/或侧向(即,吸收材料分布型式)选择性地布置和改变吸收材料,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性和效率。所选择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在具有有利或最佳的每单位面积吸收材料或吸收能力(有时称作“吸收材料密度”或“吸收密度”)的所得到芯部构造内提供各区域或延伸部。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具体可用于婴儿尿布(以及此外训练裤)。为此,在尿布的情境中提供本文的大多数描述和说明。然而,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及其各方面还可用于其它的一次性吸收物件以及吸收芯部构造。因此,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说明不应构成对本发明有所限制。

图2A和2B示出呈尿布形式的一次性吸收物件20,该一次性吸收物件实施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并且包括改进的吸收芯部构造210(例如参见图2C)。吸收物件20具有背片201和顶片202,在图2A中示出将顶片局部地移除,以露出吸收芯部构造210。背片201和顶片202组合在一起有助于限定吸收物件20的底盘或中心体205。该中心体205还提供第一腰部端部区域213a、第二腰部端部区域213b以及纵向中心线YY,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纵向端部缘边212a(或简称为第一端部缘边212a),第二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二纵向端部缘边212b(或第二端部缘边),而纵向中心线YY沿中心体205的长度延伸,以将第一和第二端部缘边212a、212b二等分。参见图2A,当佩戴吸收物件20时,腰部区域213a、213b可被认为是吸收物件20和中心体205中大体垂直地定位在使用者大腿之上并且绕大腿定位的各部分。

中心体205还有助于限定裆部区域214,该裆部区域大体位于第一和第二腰部区域213a、213b之间的中心处并且绕横向中心线XX定位。对于消费者和制造商等容易得知的是,大多数裆部区域214大体水平地定位和/或在物件210被使用时向上弯曲。吸收芯部构造210较佳地位于中心,并且绕裆部区域214支承在背片201和顶片202之间。在此种结构中,在吸收物件20处于使用中时,吸收构造210放置在近似最佳的位置来接纳身体分泌物。吸收构造210在本文中还描述成具有第一纵向端部207a(或简称为第一端部207a)和第二纵向端部207b(或第二端部207b),且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分别与中心体205的第一端部212a和第二端部212b纵向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收构造210的第一端部207a、207b不会清楚地限定为例如边缘、线或点。在这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大体用于识别吸收构造或吸收芯部中相对于横向中心线XX沿着纵向方向隔得最远的缘边。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端部并不由一个芯部件或构件所限定,而是由多个部件或构件所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和说明,吸收芯部构造210通常说明和描述成仅仅由吸收材料的层件所构成,例如图2A-2C所示。因此,吸收构造210在本文简称为吸收芯部210。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还将变得显而易见的是,吸收芯部210可由具有显著增强吸收性能的一个以上独立施加的芯部件或吸收芯部构件所构成。例如,在图2A-2C所示的实施例中,吸收芯部210包括在组装过程中单独施加的第一吸收芯部构件211a和第二吸收芯部构件211b。如上文所进行地简要描述,吸收芯部构件211a、211b可由非织造材料、吸收纤维和/或超吸收颗粒的任何组合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吸收芯部构件211a、211b的形状不同于传统的矩形形状,而是采用申请人已发现能提供某些益处或有助于实现特定的芯部功能性和形状的不规则非矩形形状。

在图2B和2C中进一步示出,第一和第二吸收芯部构件211a、211b较佳地呈现大体梯形形状。其中,芯部构件211的不规则形状有利于形成沙漏形吸收芯部。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梯形芯部构件211a、211b较佳地由相同或基本上类似的吸收材料制成,并且更佳地源自相同的吸收芯部成分来源或幅材,以便于并且易于制造。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吸收芯部构件211a、211b也具有相同的形状,由此,一个芯部构件会基本上与另一个芯部构件没有区别,除了芯部构件在所得到吸收芯部的最终组件中采取的位置或定向以外。此种共同性和一致性便于制造,并最终有助于控制产品成本。为了方便起见,芯部构件211a、211b可简单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即,211)来指代。然而,应注意到的是,其它应用和又一些实施例会需要具有不同特性或特征(例如,吸收特性)的吸收芯部构件,以实现特定的总体吸收芯部设计或能力。吸收芯部构件还可采取极其不同的形状和构造,这将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书中描述的其它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梯形芯部构件211可由任何数量的合适方式形成和施加,这些方式包括真空成形技术、借助转模进行切割以及使用喷水装置进行切割。参见图2C中的顶部芯部构件211a,每个梯形吸收芯部构件211的宽度从较宽第一端217a或宽部段渐缩至较窄第二端217b或窄部段。在施加在吸收物件20上时,每个梯形吸收芯部构件211较佳地定位成与吸收物件20的纵向中心线YY对准(一致),使得较宽端部217a位于中心体205的其中一个腰部区域213附近,而较窄端部217b位于更向内位置处。两个芯部构件211在裆部区域214的中心附近局部地相互重叠或叠置,使得重叠较窄部段形成吸收芯部210的双层部段250(通过在图2C中使用断面线来进行区别)。此外,两个芯部构件211定位成彼此基本上成镜像,使得所得到的吸收芯部210关于纵向中心线YY并且绕横向中心线XX大体对称。在此种构造中,芯部构件211的较宽端部217a提供所得到吸收芯部210的纵向端部217或者与纵向端部217重合。

应注意到,由于两个芯部构件211在形状上是相同的,实际上可简化芯部构件211在物件20内的施加和定位。芯部构件211可单独地或经由单独的子过程来施加。芯部构件211还可来自于相同的吸收材料源或幅材,并且可大体经由相同的子过程而一起施加,其中一个芯部构件被翻转、转动或以其它方式进一步操纵,来到达其与另一个芯部构件211相邻的最终位置。

确切地参见图2C,由此所得到的双构件吸收芯部210以较窄中间部段或中心区域M0为特点,该较窄中间部段或中心区域定位在裆部区域214的横向中心线XX附近。中心区域M0的此种缩窄转化成改进的使用者舒适性以及与吸收物件20的腿部密封部件的相适性。使较窄中心区域M0中、且更确切地是多层部段250中每单位面积存在较多量的吸收材料,会将较大或增强的吸收能力提供给吸收物件210中对于吸收能力具有最强需求的部分。因此,多层部段250可被称为主要吸收区域250。此外,所得到的吸收芯部210从裆部区域214向上朝向前部和后部纵向端部207a、207b(即,上部吸收区域)变宽。芯部材料如此增大扩张度会增强吸收物件210的这些上部区域中的吸收材料覆盖。额外的芯部材料还有助于对物件210的腰部区域213进行密封并防止该腰部区域213发生泄漏。

为了便于本发明的描述,可将吸收芯部20描述成具有较窄中心区域或中间部段M0以及位于该中心区域M0相对两侧上的成对端部区域E1、E2。大体地对这些区域的位置或边界进行限定(为了本发明描述的目的)。在各种实施例中,主要吸收区域250基本上位于中心区域M0中,但可纵向地延伸到端部区域E1、E2中。端部区域E1、E2还可称为上部吸收区域,因为在吸收物件被使用时,这些区域通常定位在中心区域M0之上。

图2D的图例说明吸收物件20中的吸收材料沿着纵向中心线YY从一个腰部端部区域213a至另一腰部端部区域213b的密度增大和减小情况。因此,该图例代表物件20从一端212a至另一端212b的纵向吸收能力分布图。该图例还有助于描述作为吸收构造的根据本发明成型芯部沿着特定方向或者在中心体205上的特定位置处具有显著的吸收能力(每单位面积(例如,平方英寸)吸收能力或吸收材料密度)变化。如上所述,由两层芯部构件211a、211b提供的较大浓度吸收材料会在吸收物件20的裆部区域214处提供较高的吸收能力。吸收物件210在由芯部210的端部区域E1、E2赋予的腰部区域213a、213b附近也具有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然而该吸收能力显著地小于作为主要吸收区域250特征的吸收能力。然而,芯部构件211充分地向上延伸到腰部区域213a、213b中,以使物件210的吸收材料覆盖扩大并延伸。超出吸收芯部210,一次性吸收物件20的吸收能力(以及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不出所料地显著下降。图2E示出芯部210沿着由图2A中线LL-LL所划定的横向方向的横向吸收能力分布图。该线LL-LL实际上位于横向中心线XX之下。横向吸收能力分布图示出具有相对较高吸收能力和/或吸收材料密度的相对较窄吸收区域。

在本文所提供的说明书中,本发明芯部可描述为成型芯部。在本文中,本说明书涉及沿着中心体上特定方向或特定位置处赋予吸收物件的变化的吸收能力。本文还涉及所得到吸收芯部的变化的物理轮廓,这由图2D和2E中的吸收材料分布图所示出。应注意到,在一些应用中,可通过使用不同吸收特征的芯部材料来替代或附加具有基本上类似吸收特征的芯部材料来实现吸收材料密度变化。

在开发本文提供的各种构造的情形下,吸收材料的优化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案。通常在实现物件高吸收能力和维持低材料成本之间争取平衡性。这还需要对吸收材料的使用和浓度进行控制,以防止形成团块或者致使部件撞击使用者皮肤,而由此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不注意的情形下,不规则芯部轮廓还会不利地影响吸收芯部佩戴时的形状,并且导致对物件的防泄漏机构(例如,弹性化腿套和腿部收缩件)施加应力。因此,除了成本方面的考量以外,所提出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并非简单地基于平铺尽可能多的材料而得到。

如上所述,所考虑的设计因素还包括工艺性和组装方便性。经常,这些方面有助于转换成所得到产品的成本有效性,以及提高构件质量。在这点上,本发明实现改进的产品设计,包括在不牺牲工艺性或增加工艺性负担就能实现特定吸收特性和/或特定形状的构造。本发明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一个特征在于,使用基本上相同的芯部构件来产生包括不规则形状(例如,非矩形)的各种芯部形状和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图2C有助于进行说明,芯部构件的选择还提供设计和制造灵活性。

作为一示例,本发明的芯部构件211的构造和选择使得吸收物件20的制造商能通过对第一芯部构件211a的纵向端部217a和第二芯部构件211b的纵向端部217b之间的距离X进行调整来容易地改变或精细地调谐吸收芯部210和一次性吸收物件20的形状。这样,可对吸收芯部210的总长度L进行调整来适应不同尺寸的吸收物件。在吸收芯部的基本上线性组装过程中可容易地执行此种线性调整。此种调整还能够实现所希望的横向或纵向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包括扩大或减小主要吸收区域。制造商还可通过对各个吸收芯部构件的长度C以及宽度A和B进行调整来对芯部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和总体尺寸进行又一些改变。

图3A和3B示出替代分布型式的吸收芯部310,该吸收芯部310用在吸收物件30中并且由具有替代形状的相同吸收芯部构件311a、311b构成(其中使用类似的构件指代类似的构件)。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矩形吸收芯部构件311a局部地重叠或叠置在至少第二矩形吸收芯部构件311b之上,以产生具有不同形状和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吸收芯部310。该实施例的关键特征再次包括使吸收芯部310的中间部段M0横向缩窄,来实现近似沙漏形状。可通过使其中一个矩形芯部构件311相对于第二矩形芯部构件311横向地移位来改变该较窄中间部段M0的纵向位置。本发明的吸收芯部310还横向地提供对中间部段M0进行支承的较宽上部或端部区域E1、E2。使两个芯部构件311重叠还会在中心区域M0中形成双层主要吸收区域350,该区域显示相对较大浓度的吸收材料。在该实施例中,主要吸收区域350一直延伸通过端部区域E1、E2的长度。

图4A和4B示出作为上述吸收芯部210、310的又一变型的替代吸收芯部410。该吸收芯部410由两个非矩形的不规则形状吸收芯部构件411a、411b形成,但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芯部构件41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这些芯部构件411a、411b叠置,以产生纵向地且横向地对称的吸收芯部410(关于纵向中心线YY和横向中心线XX对称)。采用此种构造,吸收芯部410的纵向端部407a、407b由单个直边(以平行关系与吸收物件(未示出)的端部缘边隔开)所限定。因此,芯部410的端部或上部吸收区域E1、E2相当均匀,并且较不会团起、撞击、皱缩或者致使使用者不舒适。如同图3A、3B所示的吸收芯部那样,吸收芯部410以主要吸收区域450为特征,该主要吸收区域450会从中心区域M0延伸到上部吸收区域E1、E2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如图5A和5B所示,使用成对非对称吸收芯部构件511a、511b来实现吸收芯部510。芯部构件511a、511b设置成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一起形成吸收芯部510。在该实施例中,两个芯部构件511a、511b在彼此相邻的端部517a附近而非在中心处叠置。此种重叠产生大体风筝形主要吸收区域550,该主要吸收区域550适合于包含到例如5B中示出的一次性吸收物件50中。因此,所得到的吸收芯部510的特征在于在一个端部区域E1具有较大浓度的吸收材料(也称为较大的吸收材料密度),而在相对端部区域E2处具有较低浓度但较宽延伸度的吸收材料,并且具有反映相同情况的纵向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其中,吸收芯部510仍具有较窄的中心区域M0。

可预期的是,此种类型的吸收芯部可用在婴儿尿布构造中,使得包括主要吸收区域的端部区域位于佩戴者前部,由此将高吸收能力的区域定位成接纳液体排泄物,并使较宽吸收区域位于佩戴者后部,以较佳地容纳固体排泄物。此外,两个吸收芯部构件511a、511b可设置成在尿布的后部产生v形凹槽,由此提供容纳袋来用于粪便收集。

在替代实施例中,芯部构件可修改成具有倾斜边缘(作为纵向端部)。相邻芯部构件的边缘能以图4A、4B所示平行四边形芯部构件411中提供的类似方式在芯部的前端或后端处产生直边缘。

图6至9示出实施本发明各个方面的替代吸收物件,包括有利设计的吸收芯部。更具体地说,这些替代实施例示出实现有利形状和有利分布型式的吸收芯部的另一模式,以及具有不同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一次性吸收物件。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弹性材料附连于或者以其它方式包含到吸收芯部构件中,以产生本发明的吸收芯部构造。

首先参见图6A,吸收芯部构件611首先设置成具有大体矩形形状以及成对纵向隔开的端部617a、617b。将合适的张紧弹性体材料619选择性地在第一端617a附近的各个位点或位置处施加在吸收芯部构件611上或内。弹性体材料619沿横向方向纵长地定向。合适的弹性体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弹性带、弹性膜或弹性体粘合剂。如图6A所示,弹性体材料619较佳的是诸如弹性带之类的细长弹性构件。所施加的弹性体材料简称为弹性构件或弹性件。选定的附连点较佳地制成预定型式,来描述处于均匀间距的多排横向定向的弹性件619,如图6A所示。因此,所施加的预张紧弹性件沿大体横向方向横贯吸收芯部构件611施加弹性力。

较佳的是,各排弹性件619集中在芯部构件611的一个纵向端部617a附近的区域670(即,基本上有弹性端部区域670)中。虽然芯部构件611的该纵向端部区域670基本上包含有弹性件619,但相对的端部区域672基本上不具有弹性体构件(即,无弹性)。图6B示出吸收芯部构件611处于松弛状态。将弹性件619的张力释放使得有弹性区域670能基本上收缩和缩窄(相对于其它区域),并且使得矩形芯部构件611能变形成近似梯形形状。

图6C中示出,吸收物件60采用成对吸收芯部构件611,且所得到的吸收芯部610具有有利的沙漏形形状以及均匀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由于收缩的芯部材料,芯部构件611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在有弹性芯部区域670的区域中展现较高浓度的吸收材料。第一吸收芯部构件611a定位在第二基本上类似的吸收芯部构件611b之上,以限定较窄的基本上有弹性中心区域M0和较宽的大体无弹性端部区域E1、E2。如之前的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构造还会在吸收芯部60的中心区域M0中提供比在端部区域E1、E2中浓度大的吸收材料(较大的吸收材料密度)。在本实施例中所限定的有弹性芯部区域670基本上与之前实施例所描述的主要吸收区域650相对应。因此,通过由多层吸收材料赋予的每单位面积较高吸收能力以及由于弹性件619的高浓度而产生的高收缩度来限定主要吸收区域650。

图6D的剖视图示出,中心区域M0不仅由多个芯部层件构成,而且由具有更高浓度的芯部材料层件构成。芯部构件611a、611b的收缩在每个芯部构件611a、611b中产生起伏,产生又一特定的物理轮廓和特定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通常,吸收材料的收缩会产生较大平均厚度的芯部构件。此外,一个芯部构件堆叠在具有起伏的另一芯部构件之上会产生较厚且较大(体积上)的吸收芯部。芯部在芯部构件611a、611b之间并且在顶部芯部构件611a和顶片602(或A/D层件)之间包括空隙或空间S0。经收缩芯部材料还提供用作用于吸收芯部610的获取和分配通道的通道C1以及通道C1旁边的脊部P。通道C1例如有助于捕获液体排泄物,并且将液体分散到较大区域的芯部材料上。图6D还示出在芯部构件611a、611b中每个之下的非织造或芯部材料的附加辅助层件639。提供辅助层件634以促进和提供芯部材料和弹性件619之间的粘合。在图6D所示的剖视图中,辅助层件639驻留在弹性件619之下。

图6E和6F示出图6A至6D所示本发明吸收芯部构件的变型(其中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类似的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附连于吸收芯部构件611'的过程中,放置在弹性件619'的张力增大。当释放弹性件619'时,芯部材料更大程度地收缩,以使所产生的有弹性区域670'具有相对于图6A至6D所示实施例中的总面积减小的总面积。可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弹性件或具有不同形状和长度的弹性件来产生不同形状的有弹性区域670'。还可通过改变弹性带的张力丹尼尔、改变弹性件的数量或弹性件之间的间距和/或通过改变弹性件的位置(例如,改变相继弹性件之间的距离)来产生不同的形状、尤其是不同的曲率。在该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吸收芯部610'具有较窄且更明显的中心区域M0。该中心区域M0在有弹性区域670'和端部区域E1、E2之间的过渡处呈现更弯或更凹的形状。

图7A和7B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其中吸收芯部设有单个芯部构件711。通过将弹性构件719选择性地放置和附连在芯部材料内、芯部构件之下或芯部构件顶部来产生替代形状的吸收芯部或芯部构件711。通过选择性地放置弹性带或其它弹性体材料,芯部构件711在这些区域中的相对宽度如上所述减小。图7A示出该芯部的一个此种实施例,预张紧延伸的弹性带719在中心有弹性区域770中固定于吸收芯部构件711。当释放张力时,吸收芯部构件711的宽度基本上如图7B所示减小,产生较窄的有弹性材料区域M0。

图7C和7D示出又一实施例,其中吸收芯部构件711为吸收芯部提供有弹性区域M0。弹性件719以相同的横向延伸方式施加于芯部构件711。然而,该实施例中的弹性件设置成间距变化的各排,来实现特定的形状。较佳的是,横向中心线XX附近的弹性件719隔开得较近,而离中心较远的弹性件719隔开得较远。因此,横向中心线XX附近的区域比远处区域更有弹性。这致使吸收芯部711具有渐缩程度更大或者更弯曲的中心区域M0。通过以此方式来改变间距,可对变窄中心区域的弧形形状进行进一步调整。

图8A至8E示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其中弹性构件819置于吸收芯部构件的多个层件之间、之上、之内或之下。图8A提供吸收芯部构造810的简化视图。预张紧的弹性构件819首先设置在第一细长吸收芯部构件811a之下并且附连于该第一细长吸收芯部构件。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弹性件819相应地定位在第一芯部构件811a的中心,并且以恒定间距隔开。这些附图示出将弹性带用作弹性件819;然而,也可使用诸如弹性膜、弹性粘合剂或弹性非织造件之类的弹性材料来实现类似的效果。

此外参见图8B,提供第二吸收芯部构件811b,然后将该第二吸收芯部构件部署在第一吸收芯部构件811a的顶部上。将大体矩形第二吸收构件811b适当地切割成较短(并且可能的话,将宽度也减小),以与所希望主要吸收区域和/或所希望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尺寸相对应。使用任何合适的粘结方式来将弹性件819和双层吸收芯部构件811a、811b粘结起来,例如热熔粘合剂、超声焊接或通过加热来将热塑性纤维熔化。本发明的较理想但非必要特征在于,在多个位置处对吸收芯部构件811中的至少一个(即,图8A、8B所示的顶部吸收芯部构件811b)进行开槽或切削(产生狭槽873)。如图所示,顶部吸收芯部构件811b较佳地包含多个狭槽873。这些狭槽873大体沿横向方向对准,并且在该实施例中,以两个狭槽一排和三个狭槽一排交错排列。这些狭槽873较佳地完全穿过吸收材料的每个层件,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具有1-50mm之间的长度。应设想到,本发明还允许又一些带槽或不带槽吸收材料的层件(芯部构件)、弹性材料、诸如获取层或波动层之类的流体处理材料、组织层、非织造层或膜。

图8A和图8B示出在将弹性件819的张力释放之前、吸收芯部810的形状。图8C示出在释放弹性件819之后的吸收芯部810。吸收芯部810在有弹性中心区域M0中的宽度大幅减小,尤其是在弹性件819所集结的横向中心线XX周围减小程度更大。此外,致使设置在顶部芯部构件811b上的横向对准狭槽873扩大,并且在芯部构件811b内产生空隙875。这些空隙875提供便于使流体流入吸收芯部810的芯部构造的下层(例如,第一芯部构件811a)中的通道。

图8D示出替代的吸收芯部810',其中通过以较高的间距(与图8A、8B中所示的间距相比)来设置弹性件819并以此来设置弹性件819的各排,从而实现略微不同的形状。此种构造产生更平滑的弧形中心区域M0。图8E示出图8A-8C所示芯部构造的一变型。在该替代吸收芯部810”中,预张紧的弹性构件819设置在两个吸收芯部层件811a、811b之间(而非设置在底部芯部构件811a之下)。如前所述,可将弹性件分布在吸收芯部的各层件中任一层件之上、之下或任两层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较佳地定位在各层件内或之间以促进粘合。

图9A示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使用两个吸收芯部构件911a、911b以及弹性构件919来产生有弹性的风琴状芯部构造910。显然,吸收物件的纵向中心线YY或纵向方向被识别成垂直于弹性件919。图9B是一次性吸收物件90的侧剖视图,该一次性吸收物件使用横截面沿着单个横向延伸弹性件919对准的吸收芯部910。一系列(或一层)预张紧弹性构件919设置在第一或底部吸收芯部构件911a和第二或顶部吸收芯部构件911b之间。两层芯部构件911a、911b和预张紧弹性构件919沿着张紧的弹性件919的横向延伸部在预定位置处粘结。粘结位置较佳地等距隔开。在该特定实施例中,粘合位置实际上形成纵向延伸的粘结带930,这些粘结带大体持续地行进经过横向定向弹性件919的各排。因此,在两个弹性件919之间,芯部构件911a、911b会直接彼此粘结。在粘结带930之间,芯部构件911a、911b保持不粘结。可使用热熔粘合剂、超声焊接、通过加热而熔化热塑性材料或者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来实现粘结。

清楚限定的粘结带930大体垂直于弹力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是横向方向)。因此,当弹性件919上的张力释放时,芯部构件911a、911b与粘结带930的两侧上的弹性件919接触。在粘结带之间的非粘结区域中,芯部构件的不受限制部分升起而产生峰顶或脊部P1。如图9A和9B所示,在脊部P1之间并且沿着或围绕粘结带930的长度还产生凹槽T1。因此,所得到的吸收芯部910提供由规则系列的峰顶P1和凹槽T1所限定的风琴状结构。在图9B中进一步示出,风琴状芯部910的特征在于,在芯部构件911a、911b之间以及在顶部芯部构件911b和顶片902之间存在许许多多横向延伸的空隙或空间S0。

所得到结构的重要益处在于,本发明的芯部构造实现蓬松度(即,改进舒适性和较软的区域),并且从否则是平坦芯部并且不具有显著空隙体积的芯部中获得空隙空间。附加的空隙体积用于提供临时的流体保持和流体输送空间。在超级吸收材料起作用并永久锁住流体而花费的几秒过程中,该空间为流体提供在尿布的界限内临时驻留的位置。凹槽T1和凹槽T1之上的空隙或空间S0为流体排泄物提供通道并且便于分散流体排泄物。

图10A-10H示出实施本发明又一些方面的吸收芯部构造。这些吸收芯部构造提供符合人机工程学形状的芯部,这些芯部增强所得到一次性吸收物件的适配和密封能力。具体地说,吸收芯部构件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吸收芯部具有近似沙漏形形状和有利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关于吸收材料分布型式,这些附图中的本发明吸收芯部构造说明用于以优选的非均匀方式、在一次性吸收物件的中心体中以及沿着该中心体分配吸收芯部材料的方式。

参见图10A和10B,单层芯部构件1011设置成大体矩形细长形状,且该芯部构件可描述成相应地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中心线YY、XX,第一和第二纵向端部1017a、1017b以及右侧和左侧缘边1006a、1006b。根据本发明,芯部构件1011以成对大体横向切口或狭槽1008为特征,且该对大体横向切口或狭槽源自右侧缘边1006a并且从该右侧缘边延伸。狭槽1008较佳地终止在左侧缘边1006b附近,但与该左侧缘边充分地隔开,以防止影响芯部构件1011的结构坚固性。每个狭槽1008较佳地与附近的纵向端部1017a、1017b隔开相同的距离。狭槽1008有助于限定芯部构件1011的三个部段:顶部段或襟翼1003;中段或中间部段1004;以及底部部段或襟翼1005。

一方面,如图10B所示,每个狭槽1008充分长,以使得相邻的襟翼1003、1005能弯曲并且枢转离开中间部段1004。顶部和底部襟翼1003、1005较佳地以此方式移位并且从中间部段1004以锐角移位。根据需要,狭槽1008的宽度和形状可扩大和/或左侧缘边1006b在狭槽1008附近设有切口,以适应襟翼1003、1005的转动和沿着侧部缘边1006b的区域的压缩。

现在转向图10C和10D,通过具有图10A-10B所示类型的两个基本上类似芯部构件1011的协作而产生有利的吸收芯部构造1010。为了便于描述,一个芯部构件1011可称作第一或右部芯部构件1011a,而另一个芯部构件1011b称为第二或左部芯部构件1011b。这两个芯部构件1011基本上类似,且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指代两个芯部构件1011中的各个部件。这两个芯部构件1011a、1011b放置成彼此邻近,藉此使得狭槽1008横向地对准并且基本上重合。芯部构件1011a、1011b较佳地与纵向中心线YY隔开相同的距离。采用此种放置,襟翼1003或1005中的每个与相对应的襟翼1003或1005相对,并且远离纵向中心线YY移位和转动。这会在狭槽1008之上产生敞开部段或凹槽1026。然而,在每对相对的襟翼1003、1005之间存在一定重叠,且在所得到吸收芯部1010的情况内,每对相对的襟翼1003、1005协作以形成两个扩开且变宽的端部区域E1、E1之一。

在图10C中还示出,中间部段1004基本上重叠并且相互协作,以产生所得到吸收芯部1010的较高吸收中心区域M0。较佳地是,中心区域M0关于纵向中心线YY对称地对准。在图10C中还示出,中心区域M0比端部区域E1、E2窄得多。本发明的有利特征在于,横向移位的成对襟翼1003、1005向外移位并且略微转动,以助于形成吸收芯部1010的大体沙漏形形状。在又一有利方面,有助于限定这些部段的襟翼1003、1005以及狭槽1008可易于相互关联且互锁,以便于芯部构件1011之间进行协作。该互锁特征有助于使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010稳定,并且根据所希望的设计而确实地放置并形成端部区域E1、E2。在特定的应用中,此种互锁关系有助于防止端部区域E1、E2中的任何偏置朝向纵向中心线YY返回。

图10D示出使用图10A-10C所示芯部构件1011的可选的又一构造,其中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例如之前图10A-10C所使用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类似的构件。该又一构造解决前述构造中的可能不足。参见图10D,所得到的吸收构造1010a使用第三芯部构件1011c。通常,第三芯部构件1011c提供基本上矩形的吸收材料层件来添加至中心区域M0。将该实施例中的第三芯部构件1011c制造得比中间部段1004长,以覆盖任何低吸收能力或基本上无吸收能力的不合要求的区域。具体地说,第三芯部构件1011c成形并定位成在图10C所示的前述敞开凹槽1026之上延伸(参见图10C),由此覆盖凹槽1026。

第三芯部构件1011c还会扩大吸收芯部的主要吸收区域1050,从而增大其吸收能力。然而,应注意到在其它实施例中,会不希望增大主要吸收区域的厚度或吸收能力(例如,以使成本和制造复杂度最小化)。在这些情形中,可对第三芯部构件和其它芯部构件的厚度进行调整,以使中心区域的总厚度最小化。在图10D中示出,该第三芯部构件1011c示作定位在另两个芯部构件1011a、1011b之间。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芯部构件1011c可定位在两个芯部构件1011之上或之下(作为吸收材料的最顶层或最底层)。

图10E和10F示出本发明的又一构造和变型,其中第一和第二吸收芯部构件1011a、1011b提供另一所得到吸收芯部1010b的各部件(参见图10F)。此种所得到吸收芯部1010b的特征在于用于增强无吸收能力和基本上无吸收能力的区域中吸收能力的替代方式。芯部构件1011a、1011b的每个再次设有成对横向狭槽1008,该成对横向狭槽有助于限定顶部襟翼1003、中间部段1004以及底部襟翼1005。在该实施例中,顶部襟翼和底部襟翼1003、1005并非是基本上相同的。对于第一芯部构件1011a来说,顶部襟翼1005比底部襟翼1003短。因此,顶部襟翼1005还提供比底部襟翼1003较小的面积。与此相反,第二芯部构件1011b所设有的顶部襟翼1005比底部襟翼1003较长且由此较大。现在参见图10F,芯部构件1011a、1011b以相互协作的关系进行放置,以形成所希望的吸收芯部1010b。在其它实施例中,此种协作关系提供基本上双层的较窄中心区域M0。芯部构件1011a、1011b的组合还形成端部区域E1、E2。在图10F中最佳示出,两个芯部构件1011、1011b的各个区域的重叠意图覆盖前述较低吸收能力或无吸收能力的空隙或区域(例如,参见图10A、10B中的凹槽1026)。通过使较长襟翼更靠近中心延伸并且使较长襟翼与较短的相对襟翼重叠来减小或消除前述较低或无吸收能力的这些区域。

图10G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吸收芯部的又一替代构造1010c。图10G示出两个芯部构件1011a、1011b的替代协作方式,该替代协作方式实现尤其理想的互锁关系。芯部构件1011a、1011b的横向狭槽1008以及顶部襟翼和底部襟翼1005、1003确切地互锁芯部构件1011a、1011b。如图10G所示,第一芯部构件1011a的两个襟翼1003、1005放置在第二芯部构件1011b的相对应襟翼1003、1005之下,而第一芯部构件1011a的中间部段1004放置在第二芯部构件1011b的相对应中间部段1004之上或顶上。两个芯部构件1011a、1011b之间的此种可靠互锁关系有助于所得到吸收芯部1010稳定,并且此外减少或消除粘合剂的使用,以将芯部构件1011a、1011b固定在一起。

图11A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具体地说,图11A示出使用成对芯部构件111a、111b并且呈现大体沙漏形形状的吸收芯部1110。吸收芯部1110的特征在于较窄中心区域M0,而该较窄中心区域M0特征在于通过两个芯部构件1111a、1111b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多层主要吸收区域1150。为了进行描述,芯部构件1111a指代分别具有纵向端部1117a、1117b并且分别具有右侧缘边和左侧缘边1106a、1106b。吸收芯部1110还设有基本上相同的端部区域E1、E2,这两个端部区域都与中心区域M0纵向地隔开。端部区域E1、E2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吸收芯部1110的较窄中心区域M0的横向宽度大。如同之前的实施例那样,主要吸收区域1150绕吸收芯部1110的该较窄中心区域M0定位并且从该较窄中心区域M0伸出。因此,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110具有近似沙漏形形状,具有较宽的上部或端部区域E1、E2以及较窄中心区域M0。如同前述实施例中所解释的那样,该近似沙漏形形状改进一次性吸收物件的适配和舒适度,同时增强该物件的密封能力。应注意到,用在该吸收芯部1110中的芯部构件1111a、1111b具有更弯曲或S形的形式。芯部构件1111a、1111b还比前述实施例中的芯部构件瘦窄。因此,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110具有更符合审美的外观,并且在使用之前和在使用中与一次性吸收物件的形状和构造良好地相适应。

在又一方面,芯部构件1111a、1111b使用位于选定位置处的弹性件1119。选择性地且策略地放置弹性件1119实现每个芯部构件1111a、1111b的弧形和S形形式。显然,弹性件1119在施加时沿着大体纵向方向定向,并且设置成长度大体比每个芯部构件1111a、1111b的长度短。下文将进行更详细解释的是,纵向定向的弹性件1119用于与周围区域接触并使周围区域弯曲(凹入),该周围区域与芯部构件1111的近侧缘边1106的局部部分重合。于是,每个弹性带1119意图致使芯部构件1111的纵向侧缘边1106绕弹性带1119的中部处或附近的位置凹入。为了更佳地说明如何实现芯部构件1119的弧形形状,进一步参见图11B-11D,每幅图说明吸收芯部1110的各制造或组装阶段。

吸收材料源呈现为细长连续的吸收材料幅材1180(或芯部构件)。将伸展的(即,张紧的)弹性件1119施加到幅材的侧部缘边1106a或1106b附近,并且较佳地在其附近层叠于吸收材料。根据特定的应用,伸展的弹性件1119的长度通常是芯部长度的相当大部分。每个弹性件1119沿着纵向方向定向,并且与近侧缘边1106隔开较短横向距离。对于所说明的实施例来说,该横向间距仅仅是幅材1180的宽度的大约1/10。此外,较佳地沿着每侧缘边1106a、1106b间歇地施加弹性件1119。弹性件1119的纵向间距较佳地略大于各个弹性件1119的伸展宽度,然而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弹性件所选择的纵向间距和长度将主要取决于所得到吸收芯部和吸收物件期望的曲率大小和曲率度。

在所描述的方式中,在吸收材料幅材1180的每侧缘边1106附近施加一系列弹性件1119。为了实现图11A所示的构造,沿着一侧缘边1106a的该系列弹性件1119较佳地基本上与沿着另一侧缘边1106b的另一系列或另一组弹性件相同。然而,这两个系列的间歇周期以一半周期间隔或180度偏移。如图11B所示,这意味着沿着横贯沿一侧缘边1106施加有弹性件1119的幅材1180的每个横向线,该弹性件1119是仅有的所施加的弹性件。沿着相对侧缘边1106的区域是清空且无弹性的。沿着幅材1180的纵向方向,弹性件1119由此在一侧缘边1106a和另一侧缘边1106b之间交替地施加。因此,沿着该纵向方向,吸收材料幅材1180可描述成在一侧缘边1106a和另一侧缘边1106b之间交替地有弹性。

在从弹性件1119移除张力之后,围绕每个弹性件1119的区域收缩,且弹性件1119如图11C所示将吸收材料拉拽成聚集材料。由于张紧弹性件1119的收缩和弹性件1119在交替侧部区域中的分布型式,吸收幅材1180呈现连续的S形构造。此种S形构造提供交替的凹凸曲线。在此种构造中,弹性件1119存在于短边或凹部上,而在长边或凸部上发现无弹性区域。

图11D示出由图11B和11C所示的两个吸收芯部幅材1180'构成的连续的双吸收芯部构件幅材1180'。通过使连续的曲折形(或“S形”)吸收材料第一幅材1180a与连续的S形吸收材料第二幅材1180b重叠来形成吸收芯部构件幅材1180'。这两个吸收幅材1180a、1180b以非平行相对的构造设置,使得弹性件1119横向对准。结果是两个幅材1180a、1180b上的弹性件1119在都位于两个吸收幅材1180的内侧缘边1106上和都位于两个吸收幅材1180的外侧缘边1106上之间交替。所得到的幅材1180还具有交替的较宽和较窄区域。然后,通过如横向线1130所示切过芯部的横向宽度而将所得到的幅材1180分割成各个吸收芯部1110。较佳地在最宽横向部分处进行切割,这些最宽横向部分在弹性件1119都沿着相邻侧缘边1106定位的位置处重合。其中弹性件1119位于相邻缘边1106上的这些较宽横向部分提供所得到吸收芯部1110的端部区域E1、E2(参见图11A)。这些横向较宽部分之间重叠的较窄横向部分变为所得到吸收芯部1110的较窄中心区域M0。幅材1180在该较窄横向部分中的此种大幅重叠还提供所得到有利吸收芯部1110的主要吸收区域1150。

图11E示出吸收芯部构件的替代细长幅材1180c。在该实施例中,将狭槽1133引入吸收芯部材料幅材1180,以便于各个芯部构件弯曲和挠曲。较佳地施加狭槽1133作为弹性件组,且每组主要设置在芯部幅材1180的无弹性区域中(其中,在释放弹性件1119的情形下,侧部缘边1106延伸并且向内弯曲的位置)。图11E和11F示出带有多个狭槽1133的幅材1180沿大体横向或横切方向定向。狭槽1133用于幅材1180的近侧缘边1106的无弹性部分。图11E示出具有张紧的弹性构件1119的吸收材料幅材1180。当张力被释放时,弹性构件1119的收缩致使侧部缘边1106附近的周围区域也会收缩。同时,无弹性区域中的狭槽1133使得侧部缘边1106附近的这些区域能更容易地延伸并提供更平滑的曲线。在某些实施例中,狭槽1133的长度小于幅材1180的横向宽度的1/2或1/3。于是,吸收材料幅材1180采用连续的S形构造,该S形构造则用作用于大体沙漏形有弹性芯部的源幅材(例如,参见图11A)。

图12A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另一吸收芯部1220。本发明吸收芯部1220特征在于较窄中心区域M0和较宽端部区域E1、E2,且由此提供又一大体沙漏形吸收芯部1220。显然,可利用单个芯部构件来实现沙漏形芯部的此种构造。在其中一种较简单的形式中,通过使具有典型的大体矩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芯部构件“扭曲”来形成本发明的吸收芯部1220。更确切地说,芯部构件的一个端部1217a顺时针转动或扭曲(例如,图12所示的底端1217a),而另一个端部1217b逆时针转动或“扭曲”。芯部构件的扭曲较窄区域会产生并提供吸收芯部1220的中心区域M0。扭曲件的较宽开端设置为吸收芯部1220的端部区域E1、E2。

图13A-13B示出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扭曲”吸收芯部1310或吸收芯部构件的方法。参见图13A,吸收芯部构件1311首先设成较佳地大体平行四边形形状。该芯部构件1311可描述成具有底端1317a、顶端1317b、左侧缘边1306a、右侧缘边1306b以及四个角部V1、V2、V3、V4,每个角部通过其中一个端部1317与其中一个侧部缘边1306相交来限定。为了便于描述,芯部构件1311进一步描述成具有成对隔开的扭曲轴线ZZ和纵向中心线YY,该纵向中心线较佳地定位成大体与扭曲轴线ZZ平行并且在扭曲轴线之间等距。因此,扭曲轴线ZZ中的每个横向地偏离芯部构件1311的纵向中心线YY。扭曲轴线ZZ还较佳地与平行四边形芯部构件1211的相对角部横向地隔开。

如图13A所示,底部左侧角部V1绕其扭曲轴线ZZ沿逆时针方向扭曲,而顶部右侧角部V3绕其扭曲轴线ZZ沿顺时针方向扭曲。参见图13B,所得到的扭曲吸收芯部构件1311具有一定程度变形的沙漏形。然而,所得到的芯部构件1311或所得到的吸收芯部构造提供本发明所期望的某些特征。吸收芯部构件1311具有较窄中心区域M0、较宽端部区域E1、E2以及多层主要吸收区域1350,该多层主要吸收区域在特定的目标位置处赋予较高的吸收能力。芯部构件可进一步描述成分别具有顶部和底部V形襟翼W1、W2,这些V形襟翼从吸收芯部构件1311的其余部分横向地伸出。

或者,图13B所示的芯部构件1311可与具有基本上类似结构的另一芯部构件1311组合在一起,以产生本发明的改进实施例。图13C和13D示出通过将两个吸收芯部构件1311进行组合来制成改进的吸收芯部构造1310。顶部芯部构件1311b定位在底部芯部构件1311a之上,使得一个芯部构件相对于另一芯部构件翻转。基本上,图13C所示的芯部构件1311向右转过180°并且呈现为图13C所示的底部芯部构件1311a。如图13C所示,一个在另一个正上方的(芯部构件1311的)襟翼W1、W2因此沿相反的横向方向延伸。第一芯部构件1311b则设置(重叠)在第二芯部构件1311a上。图13D示出具有更显著沙漏形状的所得到吸收芯部1310。吸收芯部还提供更受限且较宽的顶部和底部端部区域E1、E2。

图13E示出在将两个芯部构件1311a、1311b连结之前,吸收材料在用于吸收芯部1310的芯部构件13a、13b中的相对分布。较浅的区域代表由一层吸收材料所提供的区域,而较深的区域代表由两层吸收材料所提供的区域且因此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图13F示出吸收材料在所得到吸收芯部1310中的相对分布,该所得到吸收芯部由两个芯部构件1311a、1311b构成。该附图反映沿着各个方向(包括沿着纵向中心线)具有多面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吸收芯部1310。此种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310特征在于具有单层(A1)、双层(A2)、三层(A3)以及四层(A4)堆叠吸收芯部材料层的区域。所得到的吸收材料分布型式反映了绕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分别是YY、XX)的相交部对中的较高吸收区域,该区域提供了中间区域M0。该较高吸收区域会与吸收物件的裆部区域相对应并且为该裆部区域提供充分地覆盖。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310还提供较宽端部区域E1、E2,该较宽端部区域还特征在于具有变化的吸收能力,包括从中间部段M0伸出的具有三层(A3)吸收材料的较宽区域。此种多面设计的一个显著益处是产生具有较少量吸收材料(较少的芯部层)的通道。例如,图13F示出四个区域A4之间的X形通道C1。这些通道C1有助于将流体分配到芯部1310的其它区域,由此使用芯部1310的其它区域中的吸收材料。

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310提供某些所期望的优点和益处。首先,所得到的吸收芯部1310为吸收物件的佩戴者提供较佳的更形配的适配,并且通过在腰部区域中的较大物件区域上提供吸收材料而改进防泄漏性能。其次,所得到吸收结构提供吸收物件在整个物件上的一定分布型式分布。大量吸收材料设在希望接收流体的物件裆部区域中。吸收材料的浓度、即使较少量也设在吸收物件的腰部区域和侧部缘边周围。这些吸收区域执行增强的防泄漏功能。

图14A-14C提供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特征在于增强的吸收芯部构造和吸收能力分布型式。图14C更确切地示出双层芯部构造1410。首先,吸收构件1411a呈现具有大体矩形构造。该实施例的芯部构件1411a设有至少两个横向延伸狭槽1421,且这些狭槽较佳地定位在芯部构件1411a(以及最终所得到的吸收芯部构造1410)的横向中心线XX附近或周围。横向延伸狭槽1411从大体矩形芯部构件1411a的相对两侧缘边1413向内。在该实施例中,横向狭槽1421中的每个向内延伸芯部构件1411a的横向宽度的大约1/5。四个假想折线1422也呈现在大体矩形芯部构件1411a中。如图14A所示,折线1422还从侧部缘边1413向内并且朝向横向中心线XX向下延伸,由此与横向狭槽1421的端部相交。

可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或方法来产生假想折线1422,包括在折叠步骤之前,首先对吸收芯部构件1411a预加应力或者对吸收芯部构件1411a进行冲压。在制造吸收芯部构造1410的子过程中,在横向狭槽1421位置之上和之下将推动力施加于芯部构件1411a的侧部缘边1413。如图14B所示,该力移动和/或推压成对所得到襟翼1423绕假想折线1422向内。该推动力可通过喷气机构来提供,该喷气机构将压力吹动或施加压力到假想折线1422附近的侧部缘边1413上。在替代过程中,可使用诸如活塞之类的机械装置。

在任何情形中,成对向内折叠襟翼1423沿着每侧缘边1413设置在横向狭槽1421的先前位置之上和之下。转向图14C,第二芯部构件1411b可对中地设置在第一芯部构件1411a顶上,并且设置在四个襟翼1423之下并从四个襟翼向内设置。可在推压或折叠步骤之前,将第二芯部构件1411b施加到第一芯部构件1411a上(施加于襟翼1423)。或者,可在折叠操作之后,将第二芯部构件1411b插在襟翼1423之下。第二芯部构件还可施加在第一或底部芯部构件及其经折叠侧部襟翼的顶部之上,使得经折叠襟翼放置在上部和下部芯部构件之间。

如图14C所示,任一情形的结果是产生大体沙漏形吸收芯部构造1410。吸收芯部构造1410特征在于由第二芯部构件1411b提供的增强中心吸收区域1450。襟翼1423还为芯部构造1410提供增强的吸收能力(由于襟翼1423还由高吸收材料制成)。此外,吸收襟翼1423提供增强的吸收区域,该增强的吸收区域用作沿着中心区域1450的边缘或侧部缘边的泄漏堤坝或密封剂。此外,如图14C所示,吸收襟翼1423有助于将第二芯部构件1411b对中地固定在第一芯部构件1411a顶上。确切地说,吸收襟翼1423围绕于第二芯部构件1411b的纵向边缘周围。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芯部构件1411b可设置在第一吸收芯部构件1411a的襟翼1423顶上或第一芯部构件1411a之下。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芯部构件1411b仍会在沙漏形吸收芯部构造1410的中心区域1450中提供增强的吸收能力。

图15A和15B示出如何以有效且有利的方式产生例如图2A所示的叠置芯部构造1510。如前所述,芯部由两个具有梯形形状的芯部构件A、B构成。选择梯形形状使得芯部构件A、B能从相同的材料源中得到。较佳地是,如图15A所示,芯部材料幅材1580呈现为芯部材料源。在幅材1580上冲压或从该幅材中切割出交替的梯形芯部构件A和B。这两个梯形或坯料A、B是相同的,除了一个定向成相对于另一个成180度以外。可横贯(边到边)幅材1580产生交替的倾斜切割部1581,以产生并形成两个相邻的芯部构件A、B,而不会浪费幅材的材料。每个倾斜切割部1581对于两个坯料A、B是共用的,并且同时限定两个梯形芯部构件A、B的侧边。

如图15B所示,然后将两个梯形坯料A、B重叠来形成所希望的芯部构造。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该情形中具有矩形形状的第三芯部构件C绕芯部构造1510的中心设置并且与两个梯形芯部构件A、B重叠。芯部构件A、B、C的重叠限定了甚至更高吸收能力的中心区域。

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可选择其它的芯部构件形状,该形状允许在不浪费材料的情形下切割相邻坯料。相邻坯料将较佳地具有不规则形状(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所需求),并且彼此成镜像。采用许多不规则形状,幅材上的坯料会定向成180度隔开。在一个应用中,作为倾斜侧边或切割部的替代,切割部是弧形的且芯部构件具有弧形轮廓。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芯部构件较佳地呈S形,且幅材上的坯料可沿纵向中心线对称,或者坯料定向成180度隔开。再者,每个切割部或侧边对于两个坯料是共用的,并且限定相邻坯料或芯部构件的相对应侧边。

图16A和16B示出使类似于图6B所示构造的芯部构造1610横向弹性化的示例方法。该特定方法使用例如美国专利7,361,246和7,462,172(这两个专利在此都已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来实现所有目的,包括作为本发明内容的一部分)(这些专利具有一个或多个与本发明共同的发明人)所描述的矩形横向弹性化部件1619。如这些专利文献中所描述的那样,弹性部件1619可包括至少一个非织造片或其它基底以及其上的多个横向弹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件由夹在两个非织造层之间的弹性件构成,但还可设想的是,会需要仅仅一个基底层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弹性部件1619较佳地使用合适的粘合剂之类在张紧条件下对中地施加在芯部构件1611上。一旦释放张力,则弹性部件1619就会横向地收缩,由此还使附连在弹性部件1619之下的芯部构件1611收缩。此种收缩根据需要会产生所得到芯部构造1610的变窄中心区域M0。

参照图11A-11F所示的实施例,还会考虑到可将纵向的弹性件1119作为一个连续的带施加于芯部构件幅材1180。连续带的选择可选择性地切断成在幅材1180上留下一系列间断的弹性件1119。或者,连续带能以张紧状态(例如,使用胶剂或其它合适的粘合剂)粘附于芯部材料,则连续弹性带的选定部分失效。将张力释放,一度连续的弹性带产生一系列间断的收缩弹性件1119以及由此产生(幅材1180和所得到芯部构件1111a、1111b的)所希望的弧形侧部缘边。参照图11E和11F所示的实施例,可在将连续带施加到幅材1180上之后,马上形成狭槽1133。

提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和各方面的上述描述是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这些描述并不意图将本发明局限于所披露的各种吸收芯部或物件以及处理。本发明的各方面意图应用于除了尿布和训练裤以外的其它物件。所描述的芯部构造还可并入或包含其它衣服、织物、织品之类或它们的组合。所描述的芯部构造还可包含不同的部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变型对于本文所适用的相关消费品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等同于上述教示的变型和修改意见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文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还意图解释用于实践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并且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使用本发明和其它实施例并采用本发明具体应用或用途所需要的各种修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