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

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

摘要

一种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用以液液混合或液粉混合,其包括依次相通的A型混合装置、中转站与B型混合装置,其中,A型混合装置具备的功能包括外容体能发生转动、能设置发热体、能产生旋转气流,搅拌器兼具本体搅拌、气流搅拌、增强搅拌三重作用;B型混合装置具备的功能包括外容体能产生旋转气流、能设置发热体、模块更换,搅拌器兼具本体搅拌、气流搅拌、增强搅拌、中途添加原料四重作用。本发明不仅能消除流体滞流区、能对混合对象进行加热、混合效果较好、均匀度较高,而且能实现外容器的旋转、润滑效果较强、兼具多种搅拌功能、能实现中途添加,应用范围很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798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784179.3

  • 发明设计人 侯炎学;吴杰;

    申请日2016-08-31

  • 分类号C01B25/46;C01B25/234;

  • 代理机构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牧

  • 地址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8: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0

    授权

    授权

  • 2017-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1B25/46 申请日: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液或粉液的精制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具体适用于消除流体滞流区,增强混合效果,提高混合物的均匀度。

背景技术

在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的整体工艺中,无论是萃取法精制工艺本身的操作步骤,还是整体工艺的上、下游配套工艺,如预处理工艺、洗涤工艺,甚或是中间产物的回收利用工艺,如磷酸一铵、硫酸钡、磷酸二氢钾的制取与回收等,都会涉及到液液或粉液的混合,现有技术一般都采用搅拌桨进行搅拌混合,属于静止空间内、动态搅拌器的组合,混合时,只有搅拌器独自进行运动,外容器内的液体是静止的,存在很多的流体滞流区,如此混合,混合效果较差,难以获得均匀度较高的混合溶液或混合浆液,更难以满足精细化操作的需求,同时,设备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推广应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3507872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4月2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固体粉碎及固液混合一体化制浆用搅拌装置,包括锥底圆筒形容器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上设有多层水平搅拌器和一个底部搅拌器,容器器壁设有水平横档板,搅拌器的叶片为四片楔形叶片,相邻两层搅拌器楔形叶片错开45度布置,楔形叶片与搅拌轴旋转方向一致的一侧呈锯齿状,底部搅拌器叶片间夹角与容器锥形封头角度一致。虽然该实用新型通过锯齿状设计增设了专门的剪切力,以增强固体粉碎作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该设计依然属于外容器静止、搅拌器旋转的组合,还是会存在很多的流体滞流区,难以对外容器内的待混合物进行较好的混合,混合效果较差,均匀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存在很多的流体滞流区、混合效果较差、均匀度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存在很少的流体滞流区、混合效果较好、均匀度较高的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包括A型混合装置与B型混合装置,所述A型混合装置经中转站与B型混合装置相通,且A型混合装置、B型混合装置均包括外容器及其内部设置的搅拌器;

所述A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搅拌器分别指A型外容器、A型搅拌器,且A型搅拌器沿A型外容器的轴向设置;

所述A型外容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依次连接的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与底部外容器,且顶部外容器的底部与中上外容器的顶部旋转配合,中上外容器的底部与中下外容器的顶部旋转配合,中下外容器的底部与底部外容器的顶部旋转配合;

所述顶部外容器为中部下凹的上半球结构,包括左上凸部、中下凹部与右上凸部,中下凹部位于顶部外容器的正中部位,中下凹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上凸部、右上凸部相通,左上凸部、中下凹部、右上凸部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中上外容器为上宽下窄的锥台结构,中上外容器上位于其顶面、底面之间的侧围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中下外容器为上窄下宽的锥台结构,中下外容器上位于其顶面、底面之间的侧围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底部外容器为中部上凹的下半球结构,包括左下凸部、中上凹部与右下凸部,中上凹部位于底部外容器的正中部位,中上凹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下凸部、右下凸部相通,左下凸部、中上凹部、右下凸部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A型搅拌器包括搅拌柱及其上设置的搅拌配件;所述A型搅拌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A型搅拌器在A型外容器的内部沿A型外容器的轴向正对设置,其中,位于上方的A型搅拌器的搅拌柱的顶部穿经中下凹部后外延至其正上方,而位于下方的A型搅拌器的搅拌柱的底部穿经中上凹部后外延至其正下方。

所述顶部外容器的底部、中上外容器的底部、中下外容器的底部上都设置有滑轨装置,所述中上外容器的顶部、中下外容器的顶部、底部外容器的顶部上都设置有滑槽装置,且滑槽装置与其对应的滑轨装置进行滑动配合;

所述滑轨装置包括滑轨基座及其上连接的外滑轨、内滑轨,外滑轨、内滑轨为同心环结构,外滑轨、内滑轨均包括滑轨杆与球头,滑轨杆的顶端与滑轨基座的底部相连接,滑轨杆的底端与球头相连接,且球头的直径大于滑轨杆的直径;

所述滑槽装置包括滑槽基座及其上连接的外滑槽、内滑槽,外滑槽、内滑槽为同心环结构,外滑槽、内滑槽均包括中空的滑槽管及球窝,滑槽管的底端与滑槽基座的顶部相连接,滑槽管的中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球窝,滑轨杆的直径小于滑槽管的直径,滑槽管的直径小于球头的直径,球头的直径小于球窝的直径,且球头、滑槽管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都为中空结构,包括同心的外壁壳、内壁壳,其中,顶部外容器中外壁壳、内壁壳的底部与顶部外容器上滑轨基座的顶部相连接;中上外容器中外壁壳、内壁壳的顶部与中上外容器上滑槽基座的底部相连接,外壁壳、内壁壳的底部与中上外容器上滑轨基座的顶部相连接;中下外容器中外壁壳、内壁壳的顶部与中下外容器上滑槽基座的底部相连接,外壁壳、内壁壳的底部与中下外容器上滑轨基座的顶部相连接;底部外容器中外壁壳、内壁壳的顶部与底部外容器上滑槽基座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的侧围上都开设有多个与外部进气装置相通的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贯穿外壁壳、内壁壳设置,其中,顶部外容器上的多个进气管道呈下凹弧形排列,中上外容器上的多个进气管道呈上凹弧形排列,中下外容器上的多个进气管道呈下凹弧形排列,底部外容器上的多个进气管道呈上凹弧形排列。

所述A型搅拌器包括中空的搅拌柱及其上设置的搅拌配件,该搅拌配件包括中空的斜支管及工型底盘,斜支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搅拌柱、斜支管、工型底盘上都开设有多个单向阀结构的通气孔;

所述斜支管的底端与搅拌柱内的柱腔相通,斜支管侧围上近其底端的部位与支管滑块的中部相连接,支管滑块的上下两端沿搅拌柱的柱壁内开设的支管滑槽进行滑动配合;

所述工型底盘包括中空的上底盘、下底盘,所述上底盘、下底盘的中部均与搅拌柱贯通连接,搅拌柱上位于上底盘、下底盘之间的部位与多个弹簧的内端相连接,弹簧的外端与三棱刃片的一端相连接,三棱刃片的另一端位于上底盘、下底盘之间,三棱刃片横棱的宽度大于竖棱的宽度,且弹簧、三棱刃片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斜支管的底端与搅拌柱内的柱腔相通,斜支管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往复旋转装置,该往复旋转装置包括分叉管、叶管与旋转扇,分叉管的底部经斜支管顶端上开设的斜支管口插入斜支管顶端的内部,分叉管的中部上位于斜支管之外的部位与多个叶管相连接,分叉管的顶部与旋转扇的中部相连接,旋转扇上设置有多个旋转扇片,斜支管、分叉管、叶管依次相通,且在斜支管、分叉管、叶管上都设置有多个单向阀结构的通气孔;

所述分叉管的底部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分叉管的底部与凸球上的凸球外端相连接,凸球内端位于凸球外端、斜支管底端之间,斜支管口的宽度、凸球外端的宽度、凸球内端的宽度、斜支管的直径依次扩大;

第二种:所述分叉管的底部与叉滑块中部上开设的滑块孔相连接,叉滑块的两端与斜支管的内壁滑动配合,叉滑块上位于分叉管、斜支管之间的部位与叉弹簧的一端相连接,叉弹簧的另一端与斜支管顶端的内壁相连接,叉弹簧、斜支管的交接处绕斜支管口均匀设置。

所述B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搅拌器分别指B型外容器、B型搅拌器,且B型搅拌器沿B型外容器的轴向设置;所述B型外容器为矩形体结构,其顶面的中部上设置有旋转轴承座,底面及四个侧面的中部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管道座;所述B型搅拌器包括搅拌筒及其上设置的搅拌配件,搅拌筒的顶端穿经旋转轴承座之后上延至其正上方,搅拌筒的底端下延至B型外容器的内部,且搅拌配件位于B型外容器的内部;

所述旋转轴承座包括外环座与内旋转基座,外环座的外周与B型外容器的顶面固定连接,外环座的内周与内旋转基座的外周旋转配合,内旋转基座的内周与贯穿于其内部的搅拌筒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管道座包括外环座、内饼座与多个管道腔体,所述外环座的外周与B型外容器的底面或侧面固定连接,外环座的内周与内饼座的外周旋转配合,内饼座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贯通式的管道腔体以与外部进气装置相连接。

所述管道腔体经插入其内部的导气柱后与外部进气装置相连接;

所述导气柱为中空结构,包括依次相通的前插部、中定部与外连部,前插部的直径小于中定部的直径,中定部的直径与外连部的直径一致,前插部、中定部位于管道腔体的内部,外连部位于管道腔体的外部;所述前插部上近中定部的部位外套有环形滑块,该环形滑块的内环壁与前插部的外壁相接触,环形滑块的外环壁的顶端沿管道腔体的管道壁内开设的管道凹槽滑动配合,外环壁侧面上近其顶端的部位与滑块弹簧的一端相连接,滑块弹簧的另一端与管道凹槽旁的管道壁相连接,且滑块弹簧高于中定部设置;所述中定部上近外连部的部位设置有上凸块以与管道壁内开设的壁卡槽进行限位配合,该壁卡槽近管道腔体的外端口设置;

所述外连部上近管道腔体外端口的部位开设有外弧槽以与弧形插片进行插入式密封配合,弧形插片的高度大于等于外连部的直径,外连部上位于外弧槽、外连部外端之间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片,外连部上位于单向阀片上方的部位开设有外通槽以与外通塞镶嵌配合。

所述B型外容器包括四根装配柱与六块装配板,装配柱、装配板均为中空的矩形体结构,装配柱、装配板相互连接以构成封闭式的B型外容器;

所述装配板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导热板、外封闭板,内导热板、外封闭板上均开设有装配口与外环座的外周相连接,内导热板、外封闭板上位于装配口四周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发热槽以装配发热体,装配口的四周设置有间隔环体,该间隔环体位于发热槽、装配口之间。

所述B型搅拌器上的搅拌配件包括结构一致的上驱动盘、下驱动盘,所述上驱动盘、下驱动盘均包括正中部位设置的一个筒孔及绕其四周均匀设置的多个驱动孔,筒孔与插入其内部的搅拌筒的外壁固定连接,在轴向上,上驱动盘上的驱动孔、下驱动盘上的驱动孔上下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上下对应的两个驱动孔为一组,每组驱动孔与驱动管的上下两端相连接,该驱动管的侧部设置有往复伸缩装置,该往复伸缩装置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往复伸缩装置包括管塞槽与软性网,所述驱动管侧部的内部开设有管塞槽以塞入软性网,管塞槽与驱动管侧部交接处的周边与软性网的周边固定连接,软性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细径孔;

第二种:所述往复伸缩装置包括旋转座、旋转棍、旋转框与旋转网,所述驱动管的侧部与旋转座的内端固定连接,旋转座的内部与旋转棍的上下两端旋转配合,旋转棍的侧部与旋转框的框顶部、框底部、框内侧部相连接,框内侧部与框外侧部相平行,框外侧部的上下两端与框顶部、框底部相连接,框顶部外端、框底部外端与框外侧部共围成一个外开口的框槽以塞入旋转网,该旋转网的内侧边与框外侧部的侧部相连接,旋转网的外侧边与竖网条的内侧部相连接,竖网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网条、底网条的外端相连接,顶网条、底网条的内端分别位于框顶滑槽、框底滑槽的内部,顶网条沿框顶滑槽进行滑动配合,底网条沿框底滑槽进行滑动配合,且框顶滑槽开设于框顶部的内部,框底滑槽开设于框底部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A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依次连接的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且都能进行相对转动;在进行混合时,不仅搅拌器可以一如既往的旋转、搅拌,而且外容器本身能够自转,更准确的说是由上至下四个外容器组成部分全能进行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外容器内所有的混合物进行转动,进而从根本上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体滞流区,大大提高了混合效果,利于获得均匀度极高的混合物,尤其当顶部外容器为中部下凹的上半球结构、底部外容器为中部上凹的下半球结构时,其下凹、上凹结构能增强旋转时对外容器内混合物的搅动效果,进一步消除流体滞流区。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实现外容器的旋转,存在很少的流体滞流区,而且混合效果较好、均匀度较高。

2、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A型混合装置中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的相对转动通过滑槽装置、滑轨装置的滑动配合实现,滑轨装置包括同心的外滑轨、内滑轨,滑槽装置包括同心的外滑槽、内滑槽,在旋转时,滑轨中的球头与滑槽中的球窝进行相对滑动,该种滑动方式的优点如下:首先,能确保滑动的流畅、顺利,不变形;其次,能避免外来的干扰,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缓冲;再次,利于增强润滑效果。因此,本发明滑动效果较好,润滑效果较强。

3、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A型混合装置内的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都为中空结构,包括同心的外壁壳、内壁壳,外、内壁壳的端口处都由滑轨基座或滑槽基座进行封闭,既能避免对滑轨、滑槽的滑动进行干扰,又能便于在外、内壁壳之间设置发热体以对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混合要求,确保混合效果。因此,本发明能对混合对象进行加热,利于扩大应用范围。

4、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A型混合装置内的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上都开设有多个与外部进气装置相通的进气管道,使用时,可通过进气管道向外容器内喷射气体,与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的转动相配合,实现旋转气流对外容器内混合物的搅动,从而提高混合效果。因此,本发明能实现旋转气流混合,混合效果较好。

5、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A型混合装置中的搅拌器在进行搅拌混合时,本体搅拌、气流搅拌、增强搅拌,三种功能一并发挥,搅拌效果更强,混合效果更好。因此,本发明兼具三种搅拌功能,混合效果较好。

6、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B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为矩形体结构,其底面及四个侧面的中部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管道座;使用时,旋转旋转管道座以驱动其内的管道腔体向外容器内输出大量的旋转气流,从而消除外容器内的流体滞流区,提高混合效果。因此,本发明能产生旋转气流进行混合,能消除外容器内的流体滞流区,混合效果较好,均匀度较高。

7、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B型混合装置中的管道腔体经导气柱与外部进气装置相连接,该导气柱包括依次相通的前插部、中定部、外连部,装配时,中定部前顶环形滑块沿管道凹槽相对滑动,环形滑块前拉滑块弹簧,直至上凸块卡入壁卡槽后,装配完成,滑块弹簧的反弹力能增强上凸块、壁卡槽的牢固性,避免在旋转力、气流冲击力下发生脱落。此外,外弧槽、弧形插片、单向阀片、外通槽的设置还能实现中途添加,利于精细化操作。因此,本发明不仅牢固性较强,利于旋转气流的产生,而且能实现中途添加,可调性较强。

8、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B型外容器包括中空的装配柱、装配板,装配板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导热板、外封闭板,使用时,内导热板、外封闭板之间设置发热体以对外容器内的混合物进行加热,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混合要求,确保混合效果。因此,本发明能对混合对象进行加热。

9、本发明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中,B型搅拌器上的搅拌配件包括结构一致的上驱动盘、下驱动盘,上、下驱动盘的中部设置有筒孔以与搅拌筒的外壁固定连接,绕筒孔设置的驱动孔上下一一对应同轴设置,每组驱动孔经驱动管与往复伸缩装置相连接,使用时,搅拌筒带动上、下驱动盘旋转,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往复伸缩装置发生往复伸缩运动,以对外容器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合,此外,往复伸缩装置在使用之初,还可将添加物塞入其内部,以使后续旋转时,添加物直接甩入外容器的内部深处,发挥更佳的添加作用,取得更好的混合效果。因此,本发明不仅混合效果较好,而且能在混合的同时进行添加,功能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A型外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型外容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A型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三棱刃片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B型外容器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中B型外容器、B型搅拌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B型外容器上管道腔体、导气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上驱动盘的俯视图。

图13是B型搅拌器上往复伸缩装置的第一种设计的变化示意图。

图14是B型搅拌器上往复伸缩装置的第二种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型外容器A1、顶部外容器A11、左上凸部A111、中下凹部A112、右上凸部A113、中上外容器A12、中下外容器A13、底部外容器A14、左下凸部A141、中上凹部A142、右下凸部A143、外壁壳A15、内壁壳A16、进气管道A17、A型搅拌器A2、搅拌柱A21、柱腔A211、柱壁A212、支管滑槽A213、斜支管A22、支管滑块A221、斜支管口A222、工型底盘A23、上底盘A231、下底盘A232、弹簧A233、三棱刃片A234、分叉管A24、叶管A25、旋转扇A26、旋转扇片A261、滑轨装置A3、滑轨基座A31、外滑轨A32、内滑轨A33、滑轨杆A34、球头A35、滑槽装置A4、滑槽基座A41、外滑槽A42、内滑槽A43、滑槽管A44、球窝A45、滑动副A46、凸球A5、凸球外端A51、凸球内端A52、叉滑块A6、滑块孔A61、叉弹簧A62、通气孔A7;

B型外容器B1、装配柱B11、装配板B12、内导热板B13、外封闭板B14、装配口B15、发热槽B16、间隔环体B17、B型搅拌器B2、搅拌筒B21、上驱动盘B22、下驱动盘B23、筒孔B24、驱动孔B25、驱动管B26、旋转轴承座B3、外环座B31、内旋转基座B32、旋转管道座B4、管道腔体B41、内饼座B42、环形滑块B43、内环壁B44、外环壁B45、管道壁B46、管道凹槽B47、滑块弹簧B48、壁卡槽B49、导气柱B5、前插部B51、中定部B52、外连部B53、上凸块B54、外弧槽B55、弧形插片B56、单向阀片B57、外通槽B58、外通塞B59、管塞槽B6、软性网B61、细径孔B62、旋转座B7、旋转棍B71、旋转框B72、旋转网B73、竖网条B731、顶网条B732、底网条B733、框顶部B74、框顶滑槽B741、框底部B75、框底滑槽B751、框内侧部B76、框外侧部B77、框槽B7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4,一种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包括A型混合装置与B型混合装置,所述A型混合装置经中转站与B型混合装置相通,且A型混合装置、B型混合装置均包括外容器及其内部设置的搅拌器;

所述A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搅拌器分别指A型外容器A1、A型搅拌器A2,且A型搅拌器A2沿A型外容器A1的轴向设置;

所述A型外容器A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依次连接的顶部外容器A11、中上外容器A12、中下外容器A13与底部外容器A14,且顶部外容器A11的底部与中上外容器A12的顶部旋转配合,中上外容器A12的底部与中下外容器A13的顶部旋转配合,中下外容器A13的底部与底部外容器A14的顶部旋转配合;

所述顶部外容器A11为中部下凹的上半球结构,包括左上凸部A111、中下凹部A112与右上凸部A113,中下凹部A112位于顶部外容器A11的正中部位,中下凹部A1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上凸部A111、右上凸部A113相通,左上凸部A111、中下凹部A112、右上凸部A113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中上外容器A12为上宽下窄的锥台结构,中上外容器A12上位于其顶面、底面之间的侧围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中下外容器A13为上窄下宽的锥台结构,中下外容器A13上位于其顶面、底面之间的侧围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底部外容器A14为中部上凹的下半球结构,包括左下凸部A141、中上凹部A142与右下凸部A143,中上凹部A142位于底部外容器A14的正中部位,中上凹部A1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下凸部A141、右下凸部A143相通,左下凸部A141、中上凹部A142、右下凸部A143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A型搅拌器A2包括搅拌柱A21及其上设置的搅拌配件;所述A型搅拌器A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A型搅拌器A2在A型外容器A1的内部沿其轴向正对设置,其中,位于上方的A型搅拌器A2的搅拌柱A21的顶部穿经中下凹部A112后外延至其正上方,而位于下方的A型搅拌器A2的搅拌柱A21的底部穿经中上凹部A142后外延至其正下方。

所述顶部外容器A11的底部、中上外容器A12的底部、中下外容器A13的底部上都设置有滑轨装置A3,所述中上外容器A12的顶部、中下外容器A13的顶部、底部外容器A14的顶部上都设置有滑槽装置A4,且滑槽装置A4与其对应的滑轨装置A3进行滑动配合;

所述滑轨装置A3包括滑轨基座A31及其上连接的外滑轨A32、内滑轨A33,外滑轨A32、内滑轨A33为同心环结构,外滑轨A32、内滑轨A33均包括滑轨杆A34与球头A35,滑轨杆A34的顶端与滑轨基座A31的底部相连接,滑轨杆A34的底端与球头A35相连接,且球头A35的直径大于滑轨杆A34的直径;

所述滑槽装置A4包括滑槽基座A41及其上连接的外滑槽A42、内滑槽A43,外滑槽A42、内滑槽A43为同心环结构,外滑槽A42、内滑槽A43均包括中空的滑槽管A44及球窝A45,滑槽管A44的底端与滑槽基座A41的顶部相连接,滑槽管A44的中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球窝A45,滑轨杆A34的直径小于滑槽管A44的直径,滑槽管A44的直径小于球头A35的直径,球头A35的直径小于球窝A45的直径,且球头A35、滑槽管A44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顶部外容器A11、中上外容器A12、中下外容器A13、底部外容器A14都为中空结构,包括同心的外壁壳A15、内壁壳A16,其中,顶部外容器A11中外壁壳A15、内壁壳A16的底部与顶部外容器A11上滑轨基座A31的顶部相连接;中上外容器A12中外壁壳A15、内壁壳A16的顶部与中上外容器A12上滑槽基座A41的底部相连接,外壁壳A15、内壁壳A16的底部与中上外容器A12上滑轨基座A31的顶部相连接;中下外容器A13中外壁壳A15、内壁壳A16的顶部与中下外容器A13上滑槽基座A41的底部相连接,外壁壳A15、内壁壳A16的底部与中下外容器A13上滑轨基座A31的顶部相连接;底部外容器A14中外壁壳A15、内壁壳A16的顶部与底部外容器A14上滑槽基座A41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顶部外容器A11、中上外容器A12、中下外容器A13、底部外容器A14的侧围上都开设有多个与外部进气装置相通的进气管道A17,该进气管道A17贯穿外壁壳A15、内壁壳A16设置,其中,顶部外容器A11上的多个进气管道A17呈下凹弧形排列,中上外容器A12上的多个进气管道A17呈上凹弧形排列,中下外容器A13上的多个进气管道A17呈下凹弧形排列,底部外容器A14上的多个进气管道A17呈上凹弧形排列。

所述A型搅拌器A2包括中空的搅拌柱A21及其上设置的搅拌配件,该搅拌配件包括中空的斜支管A22及工型底盘A23,斜支管A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在搅拌柱A21、斜支管A22、工型底盘A23上都开设有多个单向阀结构的通气孔A7;

所述斜支管A22的底端与搅拌柱A21内的柱腔A211相通,斜支管A22侧围上近其底端的部位与支管滑块A221的中部相连接,支管滑块A221的上下两端沿搅拌柱A21的柱壁A212内开设的支管滑槽A213进行滑动配合;

所述工型底盘A23包括中空的上底盘A231、下底盘A232,所述上底盘A231、下底盘A232的中部均与搅拌柱A21贯通连接,搅拌柱A21上位于上底盘A231、下底盘A232之间的部位与多个弹簧A233的内端相连接,弹簧A233的外端与三棱刃片A234的一端相连接,三棱刃片A234的另一端位于上底盘A231、下底盘A232之间,三棱刃片A234横棱的宽度大于竖棱的宽度,且弹簧A233、三棱刃片A234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斜支管A22的底端与搅拌柱A21内的柱腔A211相通,斜支管A22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往复旋转装置,该往复旋转装置包括分叉管A24、叶管A25与旋转扇A26,分叉管A24的底部经斜支管A22顶端上开设的斜支管口A222插入斜支管A22顶端的内部,分叉管A24的中部上位于斜支管A22之外的部位与多个叶管A25相连接,分叉管A24的顶部与旋转扇A26的中部相连接,旋转扇A26上设置有多个旋转扇片A261,斜支管A22、分叉管A24、叶管A25依次相通,且在斜支管A22、分叉管A24、叶管A25上都设置有多个单向阀结构的通气孔A7;所述分叉管A24的底部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分叉管A24的底部与凸球A5上的凸球外端A51相连接,凸球内端A52位于凸球外端A51、斜支管A22底端之间,斜支管口A222的宽度、凸球外端A51的宽度、凸球内端A52的宽度、斜支管A22的直径依次扩大;

第二种:所述分叉管A24的底部与叉滑块A6中部上开设的滑块孔A61相连接,叉滑块A6的两端与斜支管A22的内壁滑动配合,叉滑块A6上位于分叉管A24、斜支管A22之间的部位与叉弹簧A62的一端相连接,叉弹簧A62的另一端与斜支管A22顶端的内壁相连接,叉弹簧A62、斜支管A22的交接处绕斜支管口A222均匀设置。

所述B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搅拌器分别指B型外容器B1、B型搅拌器B2,且B型搅拌器B2沿B型外容器B1的轴向设置;所述B型外容器B1为矩形体结构,其顶面的中部上设置有旋转轴承座B3,底面及四个侧面的中部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管道座B4;所述B型搅拌器B2包括搅拌筒B21及其上设置的搅拌配件,搅拌筒B21的顶端穿经旋转轴承座B3之后上延至其正上方,搅拌筒B21的底端下延至B型外容器B1的内部,且搅拌配件位于B型外容器B1的内部;

所述旋转轴承座B3包括外环座B31与内旋转基座B32,外环座B31的外周与B型外容器B1的顶面固定连接,外环座B31的内周与内旋转基座B32的外周旋转配合,内旋转基座B32的内周与贯穿于其内部的搅拌筒B21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管道座B4包括外环座B31、内饼座B42与多个管道腔体B41,所述外环座B31的外周与B型外容器B1的底面或侧面固定连接,外环座B31的内周与内饼座B42的外周旋转配合,内饼座B42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贯通式的管道腔体B41以与外部进气装置相连接。

所述管道腔体B41经插入其内部的导气柱B5后与外部进气装置相连接;

所述导气柱B5为中空结构,包括依次相通的前插部B51、中定部B52与外连部B53,前插部B51的直径小于中定部B52的直径,中定部B52的直径与外连部B53的直径一致,前插部B51、中定部B52位于管道腔体B41的内部,外连部B53位于管道腔体B41的外部;所述前插部B51上近中定部B52的部位外套有环形滑块B43,该环形滑块B43的内环壁B44与前插部B51的外壁相接触,环形滑块B43的外环壁B45的顶端沿管道腔体B41的管道壁B46内开设的管道凹槽B47滑动配合,外环壁B45侧面上近其顶端的部位与滑块弹簧B48的一端相连接,滑块弹簧B48的另一端与管道凹槽B47旁的管道壁B46相连接,且滑块弹簧B48高于中定部B52设置;所述中定部B52上近外连部B53的部位设置有上凸块B54以与管道壁B46内开设的壁卡槽B49进行限位配合,该壁卡槽B49近管道腔体B41的外端口设置;

所述外连部B53上近管道腔体B41外端口的部位开设有外弧槽B55以与弧形插片B56进行插入式密封配合,弧形插片B56的高度大于等于外连部B53的直径,外连部B53上位于外弧槽B55、外连部B53外端之间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片B57,外连部B53上位于单向阀片B57上方的部位开设有外通槽B58以与外通塞B59镶嵌配合。

所述B型外容器B1包括四根装配柱B11与六块装配板B12,装配柱B11、装配板B12均为中空的矩形体结构,装配柱B11、装配板B12相互连接以构成封闭式的B型外容器B1;

所述装配板B12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导热板B13、外封闭板B14,内导热板B13、外封闭板B14上均开设有装配口B15与外环座B31的外周相连接,内导热板B13、外封闭板B14上位于装配口B15四周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发热槽B16以装配发热体,装配口B15的四周设置有间隔环体B17,该间隔环体B17位于发热槽B16、装配口B15之间。

所述B型搅拌器B2上的搅拌配件包括结构一致的上驱动盘B22、下驱动盘B23,所述上驱动盘B22、下驱动盘B23均包括正中部位设置的一个筒孔B24及绕其四周均匀设置的多个驱动孔B25,筒孔B24与插入其内部的搅拌筒B21的外壁固定连接,在轴向上,上驱动盘B22上的驱动孔B25、下驱动盘B23上的驱动孔B25上下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上下对应的两个驱动孔B25为一组,每组驱动孔B25与驱动管B26的上下两端相连接,该驱动管B26的侧部设置有往复伸缩装置,该往复伸缩装置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往复伸缩装置包括管塞槽B6与软性网B61,所述驱动管B26侧部的内部开设有管塞槽B6以塞入软性网B61,管塞槽B6与驱动管B26侧部交接处的周边与软性网B61的周边固定连接,软性网B6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细径孔B62;

第二种:所述往复伸缩装置包括旋转座B7、旋转棍B71、旋转框B72与旋转网B73,所述驱动管B26的侧部与旋转座B7的内端固定连接,旋转座B7的内部与旋转棍B71的上下两端旋转配合,旋转棍B71的侧部与旋转框B72的框顶部B74、框底部B75、框内侧部B76相连接,框内侧部B76与框外侧部B77相平行,框外侧部B77的上下两端与框顶部B74、框底部B75相连接,框顶部B74外端、框底部B75外端与框外侧部B77共围成一个外开口的框槽B78以塞入旋转网B73,该旋转网B73的内侧边与框外侧部B77的侧部相连接,旋转网B73的外侧边与竖网条B731的内侧部相连接,竖网条B73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网条B732、底网条B733的外端相连接,顶网条B732、底网条B733的内端分别位于框顶滑槽B741、框底滑槽B751的内部,顶网条B732沿框顶滑槽B741进行滑动配合,底网条B733沿框底滑槽B751进行滑动配合,且框顶滑槽B741开设于框顶部B74的内部,框底滑槽B751开设于框底部B75的内部。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1至图14,本发明一种溶剂萃取法精制湿法磷酸工艺中采用的精制混合系统,包括依次相通的A型混合装置、中转站、B型混合装置,其中,首先进行混合的是A型混合装置,其能取得很好的混合效果,在次基础上,额外的再进行一次混合,即将A型混合装置的混合成果经中转站转移到B型混合装置中进行再一次的混合,可见,由后续的B型混合装置进行的混合属于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的精益求精的设计,属于高精密的操作范畴,同时,B型混合装置的选择面很宽,不限定必须是本发明所公开的B型混合装置,它既可以是A型混合装置或B型混合装置,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其它已公开的混合装置。

一、A型混合装置:

1、顶部外容器、中上外容器、中下外容器、底部外容器的转动:

顶部、中上、中下、底部这四个外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了外容器的自传,实现了由外容器带动混合物运动的效果,而不是只能由搅拌器带动混合物运动,同时,混合物充填于外容器全部内腔,一旦外容器自己转动,则其内部的所有混合物都会发生转动,不会存在流体滞流区,尤其在本发明中,是顶部、中上、中下、底部这四个外容器都各自发生转动,其驱动效果更强于一个整的外容器的自转,此外,本发明还强调顶部外容器为中部下凹的上半球结构、底部外容器为中部上凹的下半球结构,该设计通过下凹、上凹结构增强了顶部外容器、底部外容器对混合物的驱动效果,尤其当左上凸部、中下凹部、右上凸部的最低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左下凸部、中上凹部、右下凸部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时效果更佳。

2、同心环的滑轨装置、滑槽装置的组合:

滑轨装置包括滑轨基座及其上连接的外滑轨、内滑轨,外、内滑轨均包括滑轨杆与球头,滑槽装置包括滑槽基座及其上连接的外滑槽、内滑槽,外、内滑槽均包括中空的滑槽管及球窝,球头、滑槽管之间为过盈配合,装配时,球头先用力塞进滑槽管,并下推,直至塞入球窝,此时,滑槽管包在滑轨杆的外部,内外两圈的滑槽管、滑轨杆与滑轨基座、滑槽基座构成一个滑动副,该滑动副的优点如下:

(1)、相对于单独的滑道而言,同心的双环滑道,更能确保滑动的流畅、稳定,而且能预防滑动时滑轨、滑槽发生变形,确保滑动的顺利进行;

(2)、滑动副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空间,该种特性不仅能避免外来的干扰与冲击,确保滑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对滑动产生的摩擦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即滑槽管、滑轨杆的组合在竖向进行缓冲,内、外双环之间的宽度又能在横向进行缓冲;

(3)、滑动副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利于在其内设置润滑油,同时,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空间还能将摩擦产生的热量蕴含在其内部,该热量能使润滑油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预防其凝结,甚至会蒸发一定量的润滑油以产生润滑气,对球头、球窝进行更好的润滑,增强滑动效果。

3、外容器的加热效果:

目前,混合绝不仅仅就是简单的机械搅拌而已,常常伴随特定的混合条件,温度就是一个很常见的要求。为此,我们才将顶部外、中上、中下、底部外容器设计为包括同心外壁壳、内壁壳的中空结构,使用时,外、内壁壳之间设置发热体以对混合物进行加热,同时,外壁壳、内壁壳的端口处都由滑轨基座或滑槽基座进行封闭,既能确保加热作用的发挥,又能避免加热作用、滑动组合之间的相互干扰。

4、外容器的旋转气流:

外容器上开设有多个进气管道以引入外来气流对外容器内的混合物进行气流搅拌(进气管道的开通与否,以及开通时,选择哪些进气管道开通,都根据应用需求而定),当外容器转动时,其引入的外来气流就会变成旋转气流,这属于外容器转动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增强措施,此时,基本上消除了所有的流体滞流区,对混合物的搅拌作用更强,更利于提高混合效果,尤其当对外容器上进气管道的布置方式进行独特布局时,混合效果更好。

5、A型搅拌器:

(1)、本体搅拌:

A型搅拌器包括搅拌柱、斜支管、工型底盘,工型底盘包括上底盘、下底盘及两者之间设置的弹簧、三棱刃片的组合,使用时,搅拌柱被驱动旋转,转动的搅拌柱带动斜支管、工型底盘旋转,以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合,同时,上、下底盘的上下分层结构不仅能扩大搅拌的面积,而且能增强弹簧的向心力,利于将弹簧更有力的甩出去,扩大三棱刃片的搅拌范围与搅拌力量,提高整体的搅拌、混合效果。

(2)、气流搅拌:

搅拌柱、斜支管、分叉管、叶管、工型底盘上都开设有多个单向阀结构的通气孔,该设计的目的在于,伴随搅拌柱、斜支管、分叉管、叶管、工型底盘的旋转,通气孔中射出的气流也能发挥搅拌的作用,不仅能扩大搅拌的范围,而且能产生旋转的气流,丰富搅拌的方式,从而提高整体搅拌的效果,获得更高均匀度的混合物。

(3)、增强搅拌:

斜支管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往复旋转装置,往复旋转装置包括分叉管、叶管与旋转扇,使用时,分叉管能在斜支管内进行往复滑动,以实现分叉管、叶管、旋转扇的折返运动,从而增强搅拌效果,尤其当旋转扇片发生自旋转时,旋转扇片的搅拌方向与旋转扇的折返运动相互垂直,进一步增强混合效果。分叉管的往复滑动依照以下两种运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当旋转力渐强时,将分叉管外甩,外甩力带动分叉管、凸球前行,直至斜支管口卡住凸球内端,避免分叉管被甩出斜支管,当旋转力渐弱时,分叉管回位;

第二种:当旋转力渐强时,将分叉管外甩,外甩力带动分叉管前行,同时带动叉滑块向前滑动以压缩叉弹簧,当旋转力渐弱时,叉弹簧反弹力大于旋转力,叉弹簧将叉滑块弹回,叉滑块带动分叉管回位。

二、B型混合装置:

1、旋转管道座与旋转气流:

B型混合装置中的外容器,除了顶面设置的旋转轴承座是为了驱动搅拌器进行旋转之外,底面及四个侧面的中部上都可以设置一个旋转管道座(设置的数量根据应用需求而定)。当旋转管道座旋转时,其内的内饼座上设置的多个管道腔体(管道腔体在内饼座上的布局方式、数量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同时,管道腔体不限定全部通气,通气的管道腔体的数量与具体部位,根据应用需求而定)向外容器的内部输出大量的旋转气流,该种旋转气流既能实现基本的搅拌作用,又具备渐扩式的扩散性,多个旋转管道座相互配合,最大程度上消除外容器内的流体滞流区,提高混合效果。

2、导气柱:

导气柱的作用在于插入管道腔体以联通管道腔体、外部进气装置,应用时需要承受旋转力、向心力及气体的冲击力,因此,导气柱、管道腔体的结合必须牢固,且易于操作。为此,本发明将导气柱设计成依次相通的前插部、中定部与外连部,装配时,先由前插部插入环形滑块的中部,再由中定部前行,以顶住环形滑块沿管道凹槽向前滑动,前滑的环形滑块将滑块弹簧前拉,直至上凸块卡入壁卡槽后,停止前行,装配完成,十分方便,此时,滑块弹簧的反弹力能增强上凸块、壁卡槽的牢固性,避免在旋转力、向心力、气体冲击力作用下发生脱落。

此外,本发明还增设了中途添加的功能,其实现方式为:先将弧形插片沿外弧槽下插,以隔断中定部、外连部,再拨开外通塞以开通外通槽,然后经外通槽对外连部的内腔进行清洁,清洁后,再加入需要添加的物质,粉态、液态均可,添加后,以外通塞堵上外通槽,然后上拔弧形插片以联通中定部、外连部,再从外连部的外端进气以将添加物冲进外容器内,由于单向阀片的存在,添加物不会倒流出外连部,只会随着气流一并进入外容器,实现在线的中途添加,可调性较高,利于精细化操作。

3、外容器的加热效果:

B型外容器包括中空的装配柱、装配板,装配柱、装配板相连接以构成封闭式的B型外容器,优点如下:首先,装配板中的内导热板、外封闭板之间可设置发热体以对外容器内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以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混合要求,确保混合效果,扩大应用范围;其次,装配柱、装配板之间的组合实现了模块化组合,利于制作与更换。

4、往复伸缩装置:

B型搅拌器中的往复伸缩装置以上驱动盘、下驱动盘中上下一一对应的驱动孔为基础,每组驱动孔经驱动管与往复伸缩装置相连接。使用时,搅拌筒带动上、下驱动盘旋转,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往复伸缩装置受到一种向外的甩力,从而发生往复伸缩运动,该种往复伸缩运动既利于搅拌效果的提升,还利于混合物的添加,丰富本发明的功能,增加可调性,具体运行过程为为以下两种运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驱动管侧部的内部开设有管塞槽,使用前,管塞槽内塞入软性网,使用时,在外甩力的作用下,软性网被甩出管塞槽以对外容器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还可在初始,将添加物与软性网一并塞入管塞槽,然后在外甩力的作用下,添加物、软性网一并被甩出,使得添加物一开始就进入外容器的内部深处,利于提高混合效果;

第二种:装配时,顶网条、底网条的内端分别插入框顶滑槽、框底滑槽的内部,同时,竖网条、框外侧部将旋转网夹入框槽中,运行时,旋转导致的外甩力将顶网条、底网条分别沿框顶滑槽、框底滑槽甩出,竖网条也被甩出,旋转网被张开,随后,旋转的旋转网对外容器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还可在初始,竖网条、框外侧部将旋转网夹入其内部时,可将添加物与旋转网一并塞入框槽中,然后在外甩力的作用下,添加物、旋转网一并被甩出,使得添加物一开始就进入外容器的内部深处,提高混合效果。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14,使用时,先将待混合的原料放入A型外容器A1中,原料可为粉、液组合,也可为液、液组合(只限定原料的种类,并不限定原料只能是两种),再启动顶部外容器A11、中上外容器A12、中下外容器A13、底部外容器A14发生转动,同时启动A型搅拌器A2发生转动以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合以得到一次混合物,然后将一次混合物经中转站放入B型外容器B1中进行二次搅拌混合,此时,可根据应用需求添加新的液态或粉态的原料,再启动旋转管道座B4以向B型外容器B1内喷射出旋转气流,同时,启动B型搅拌器B2以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合以得到最终的二次混合物,该二次混合物的混合效果极好、均匀度极高。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A型混合装置或B型混合装置在进行搅拌混合时,可在两者内设置发热体以对被混合的原料进行加热,从而使混合处于一定的温度条件之下,具体发热体的种类选择、布局设计根据应用需求的混合温度而定。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A型混合装置在进行搅拌混合时,可通过A型外容器A1上设置的进气管道A17向其内部喷射旋转气流以增强混合效果,进气管道A17所接的外部进气装置既可为已公开的所有进气设备,也可为B型混合装置中所采用的导气柱B5结构。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A型混合装置在进行搅拌混合时,对内部的A型搅拌器A2通气,然后经由搅拌柱A21、斜支管A22、工型底盘A23、分叉管A24或叶管A25中的任意组合向外喷射气体,伴随搅拌柱A21的转动,外喷气体在A型外容器A1内形成旋转气流以增强混合效果。搅拌柱A21、斜支管A22、工型底盘A23、分叉管A24、叶管A25上通气孔A7的开通与否,开通哪些部位,都根据应用需求而定。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B型混合装置在进行搅拌混合时,搅拌筒B21、上驱动盘B22、下驱动盘B23上也可以开设通气孔向外喷射气体以形成旋转气流,从而增强混合效果,其上通气孔的开通与否,开通哪些部位,都根据应用需求而定。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在将一次混合物经中转站放入B型外容器B1中准备进行二次搅拌混合之前,可添加新的原料,该原料既可以直接加入B型外容器B1中,也可以随往复伸缩装置一并放入,随往复伸缩装置一并放入的原料只能是粉态,即将粉态原料随软性网B61一并塞入管塞槽B6中,或随旋转网B73一并被塞入框槽B78中,框槽B78被框外侧部B77、竖网条B731夹紧,然后,随着搅拌筒B21的转动,粉态原料随软性网B61或旋转网B7一并被旋转甩出,不仅一开始就能进入B型外容器B1的内部深处进行混合,而且旋转式甩出,撒的很均匀,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度,混合效果很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