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感效果的假捻纱线及其构成的弹性纺织品。该假捻纱线是由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构成,其中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之间的长度差为5%-115%,伸度差为20%以上,该弹性纺织品中30%以上的纱线为以上所述的假捻纱线,纺织品中假捻纱线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纤维的卷曲数为30~90个/10mm且该弹性纺织品的蓬松系数为2~5c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678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26376.3

  • 发明设计人 徐建锋;蔡东照;秋月健司;

    申请日2015-07-20

  • 分类号D02G3/04;D02G3/32;D03D15/08;D04B1/18;D04B21/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26009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开南路5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15

    授权

    授权

  • 2018-0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2G3/04 申请日:2015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具体涉及一种由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构成的假捻纱线以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性能和功能单一的纺织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对天然纤维表现的愈加青睐,棉纤维作为优质天然纤维的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棉纤维及制品在保形性、导湿性、排湿等性能方面存在不足,且优质原棉供应紧缺,价格偏高。随着我国化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但其附加值不高,产业升级亟待解决,在此局面下,仿棉产品的开发相当有必要,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棉纤维供应紧缺的局面,还弥补了棉纤维自身的不足。

所谓仿棉品通俗点讲就是看起来、摸起来、穿起来都像棉织物的产品,与棉织物相比,又兼有聚酯或聚酰胺的耐洗性、速干性等特点,仿棉品基本上经过了4个发展历程;最初将长丝短纤化,赋予纱线类似棉纱的毛羽,达到棉感的效果;然后随着纺丝技术的进步,通过纤维的超细旦化,达到棉的柔软效果;再者是将普通长丝织编物进行起毛加工,达到短纤的外观;最后随着复合变形技术的成熟,虽然变形加工后,具有丰富的毛圈,但其蓬松性、柔软性和棉品比较,还远远不足。以上四个历程,基本上是以聚酯为前提的,虽然近年来有些厂家也尝试将聚酰胺短纤化,但由于聚酰胺的卷曲性能低,成纱性能差,不具备量产的可行性,以上类型仿棉品,各有优缺点,但均不具备弹性和丰富的棉感效果,成衣的伸展舒适性能往往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尼龙品和涤纶品比较,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和柔软性能,但其基本不具备棉感和弹性性能,关于弹性,虽然现在市场上,通过尼龙和氨纶进行包芯或包覆得以实现,但其手感仍不具备柔软、蓬松的棉感,且氨纶包芯或包覆时,容易出现氨纶露出问题和色牢度不良的问题。

为了获得丰富的棉感性能和弹性性能,申请号为CN201310211462.3 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以涤纶双组份并列型复合长丝和锦纶长丝为原料,通过空气变形加工形成的复合纱线,其形成的织物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棉感效果和弹性,不过空气变形纱线所具有的线圈,虽然摸起来有粗糙感,但和棉的柔软的短纤感和蓬松性能比较,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且空气变形纱线中芯鞘纱之间的抱合比较紧密,抑制了芯纱双组分并列型复合纱线的卷缩的产生,从而影响空气变形纱线的弹性性能。

目前来看,开发一种既具备优良弹性和丰富棉感性能的含尼龙纺织品相当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原料选择、合适的丝加工工艺以及合适的纺织品设计和高次加工工艺,从而提供一种具有丰富棉感效果、优良弹性性能和蓬松性能的假捻纱线及含有该假捻纱线的纺织品。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为由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构成的假捻纱线,其中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之间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差△S为5~115%,长度差△L为10~100%。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的伸缩伸长率13~65%,沸水收缩率4%~15%。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所占比例为30~75wt%。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中,高度为0.4mm的线圈分布为10000~18000个/20m,高度为0.75mm的线圈分布为3000~7500个/20m。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15~40%,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45~120%。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中,含有30wt%以上的上述的假捻纱线,所述假捻纱线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纤维的卷曲数为30~90个/10mm,且该弹性纺织品的蓬松系数为2~5cm3/g。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中,高度为0.4mm的线圈分布为11000~20000个/20m,高度为0.75mm的线圈分布为3500~8000个/20m。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在假捻纱线长度方向的弹性伸长率为8%~40%,弹性回复率为80~97%。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中,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染同色,或所述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染异色。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可以作为运动服、休闲服、女装等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假捻纱线的加工示意图。其中1为聚酰胺预取向长丝,2为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3为热辊,4为混纤喷嘴,5为热板,6为假捻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为由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构成的假捻纱线,其中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之间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差△S为5~115%,长度差△L为10~100%。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中,优选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15~40%,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45~120%。

本发明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是指由存在特性粘度差的两组分通过复合纺丝而成的纱线,由于两组分的特性粘度存在差异,表现为热收缩存在差异,在经过热处理后,热收缩率大的位于内侧,热收缩率小的位于外侧,这样形成了显著的螺旋三维卷曲结构,即所谓的潜在卷曲,具体来讲,两组分在纤维断面中的分布可以为并列型,可以为偏心型,两组分的成分通常为高粘度PET和低粘度PET,或高粘度PBT和低粘度PET,或高粘度PTT和低粘度PET等,高粘度成分与低粘度成分的含量比优选为30:70~70:30。

从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中,可以分别将聚酰胺长丝A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抽出,分别测定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和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本发明中△S为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差,其计算方法为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减去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后的差值与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的比值的百分比,其数值范围为5%~115%。本发明优选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15~40%,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45~120%。

本发明中,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维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之间的长度差△L为10~100%。所谓的长度差,是指一定长度的假捻纱线中,聚酰胺长丝A中单纤维的长度与双组分长丝B中单纤维的长度的差值与双组分长丝B中纤维长度的比值的百分比。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之间的长度差是产生棉感的根本条件。

为了考虑获得更为优异的棉感性能和纺织品的品质性能,聚酰胺长丝A的单纤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之间的长度差△L优选20%~60%。不足20%的话,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棉感性能,但其棉感性能还不够优越,长度差超过60%的话,虽然可以获得相当足够的棉感,但由于两者的长度差过大时,容易引起纺织品的起球勾丝性能不良的缺点,且还容易引起聚酰胺长丝的上色率过高,在纺织品的表面表现过于浓色的疵点,影响纺织品的外观。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优选伸缩伸长率13-65%,沸水收缩率4%~15%。所谓的伸缩伸长率是指假捻纱线在受到一定荷重时,可以伸长的最大长度,其是用来表征纱线弹性性能的指标,即其值越大,纱线的弹性性能越好;沸水收缩率是指假捻纱线在受到沸水处理后,其收缩性能,之所以沸水收缩率为4%~15%,是因为当沸水收缩小于4%时,其制成的纺织品可能收缩率太小,手感不够蓬松厚实,但当沸水收缩率大于15%时,其制成的纺织品收缩率太大,容易引起收缩皱,进而影响纺织品的表面风格。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优选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所占比例为30~75wt%。这是因为当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在假捻纱线中的比例小于30wt%时,即聚酰胺长丝A的比例大于70wt%,此时聚酰胺长丝A对双组分长丝的阻碍性很大,影响了双组分长丝B的收缩,进而影响假捻纱线的弹性性能。而当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在假捻纱线中的比例大于75wt%时,这时聚酰胺长丝A在假捻纱线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即使在获得足够弹性性能的条件下,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棉感性能。

本发明的假捻纱线,优选高度为0.4mm的线圈分布为10000~18000个/20m,高度为0.75mm的线圈分布为3000~7500个/20m。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棉感性能,优选高度为0.4mm的线圈数为12000~18000个/20m,高度为0.75mm的线圈分布为6000~7500个/20m。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中,含有30wt%以上的上述的假捻纱线,所述假捻纱线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的纤维的卷曲数为30~90个/10mm,且该弹性纺织品的蓬松系数为2~5cm3/g。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中,假捻纱线具有更为丰富的线圈数,因为所述的假捻纱线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具有丰富的卷曲数,纺织品经过热处理后,会充分的卷曲收缩,这样加大了聚酰胺长丝A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之间的长度差,表现为线圈数变得更多或更大,具体来讲,高度为0.4mm的线圈数为11000~20000个/20m、高度为0.75mm的线圈数为3500~8000个/20m。

如果在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充分收缩的场合,优选高度为0.4mm的线圈数为12000~20000个/20m,高度为0.75mm的线圈分布为6000~8000个/20m。

本发明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中纤维的卷曲数为30~90个/10mm以上。因为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中纤维的卷曲数是影响假捻纱线弹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双组分长丝B中纤维的卷曲数小于30个/10mm时,其卷曲收缩较小,当聚酰胺长丝A对双组分长丝B阻碍时,假捻纱线就不能充分体现弹性性能。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在假捻纱线长度方向的弹性伸长率为8%~40%,弹性回复率为80~97%。

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中,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染同色,或所述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染异色。

作为本发明的弹性纺织品的制造方法之一,纺织品中30wt%以上的原料选自以上所述的伸缩伸长率13%以上、沸水收缩率4%~15%的假捻纱线,通过一般准备工序、编织或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本发明中假捻纱线的制造方法,选用聚酰胺预取向长丝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作为原料,先将具有潜在卷曲的双组分预取向长丝进行热辊延伸,然后与聚酰胺预取向长丝进行混纤,再同时进行热板内延伸、假捻变形形成假捻纱线。

所述的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的断裂伸长率为100%~180%,聚酰胺预取向长丝的断裂伸长率为50%~120%。

本发明中,将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进行热辊延伸时,其延伸倍率为1.4~1.8,具体延伸倍率视选用的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的伸度而定,推荐热辊延伸后,假捻纱线中的双组分长丝B的单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15%~40%。

本发明中,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热辊延伸后,与聚酰胺预取向长丝进行混纤时,交络数推荐100个/m以上,因为如果交络数小于100个/m时,由于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未经过延伸,其强度和伸度均比较小,在后续的假捻变形时,其受到热板接触以及受到加捻/解捻作用力以及再混纤时,受到气流作用,容易出现毛丝;再者在热板内延伸假捻时,已经形成的交络,在受到强的作用力时,容易受到破坏,这样很容易产生交络不均匀的情况;如果交络数达到100个/m以上时,这样双组分预取向长丝与聚酰胺预取向长丝之间的抱合力加强,可以对聚酰胺预取向长丝起到保护作用,抑制毛羽的发生,以及对交络的破坏。

在热板内延伸时,其延伸倍率为1.0~1.4,为了获得更好的假捻纱线中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之间的长度差,在热板内延伸时,其延伸倍率优选1.0~1.15,之所以延伸倍率优选1.0以上,是从生产的稳定性方面来考虑的,如果小于1.0时,纱线在热板内容易产生跳动,进而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如果大于1.4时,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同时在热板内延伸,这样减少了两者的长度差,进而影响棉感效果。

本发明的纺织品,即机织物和圆编物,通过通常的准备工序、编织或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在染色时,在想获得异色效果时,可以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染同色,或所述聚酰胺长丝A与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染异色。具体地说,可以是聚酰胺长丝A染色,聚酯双组分长丝B不染色或染其他颜色,也可以聚酯双组分长丝B和聚酰胺长丝A同色染色。

本发明的纺织品,具有棉的柔软细腻的毛羽感以及蓬松感,同时赋予了优良的弹性性能,和纯棉品比较,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可以作为运动服、休闲服、女装等用途。

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参数的测试计算方法如下。

(1) 长度差;

A、从假捻纱线中,分别抽出聚酰胺长丝A中的单纤维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中的单纤维;

B、分别量取聚酰胺长丝A中单纤维的长度L1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中单纤维的长度L2;

C、按如下公式算出长度差:

长度差=(L2-L1)/L1*100%

D、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长度差平均值。

(2)伸度差

A、从假捻纱线中,分别抽聚酰胺长丝A中的纤维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中的纤维;

B、利用单纤强伸度测试仪分别测定聚酰胺长丝A中纤维的伸度S1和具有潜在卷曲的聚酯双组分长丝B中纤维的伸度S2;

C、按如下公式算出伸度差:

伸度差=(S1-S2)/S2*100%

D、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长度差平均值。

(3)蓬松系数:蓬松系数(cm3/g)=厚度(mm)/克重(g/m2)。

(4)卷曲数:参考GB/T14338法。

(5)弹性伸长率:参考JIS L1096 B法。

(6)弹性回复率:参考JIS L 1096B-1法。

(7)线圈数

A.设备: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和S型毛羽检测器;

B.将S型毛羽检测器背面的F/S模式,设定为S模式,测定时间设定为60sec;

C.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的速度设定为50m/min;

D.将毛羽测定刻度分别设定为0.4mm、0.75mm进行测试,测定值记为L;

E.将所测得的数值换算成每20米的数值Lm=L*4

F.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平均值。

(8)断裂伸长率:参考JIS L1013标准。

(9)伸缩伸长率:

A.将纱线在缕纱测长器上以0.1g/d的负荷卷取10圈,每圈的长度1m,每本纱取三个样本.然后将样本在标准状态下调湿24h;

B.调湿24h后,将样本在施加初荷重的条件下,在9 0℃热水中处理15min,再将样本在标准状态下凉干,调湿24h;

C.将调湿后的样本一端挂在测试台上,另外一端挂上初荷重,静止30秒后,用标尺读取样本的长(L1)(单位mm),然后取下初荷重,挂上定荷重,同样静止30秒,用标尺读取样本的长度(L2)(单位mm),用下面的公式求出伸缩伸长率:

伸缩伸长率=(L2-L1)/L1*100

以上的初荷重和定荷重的计算方法如下:

初荷重为0.002g/d×丹尼尔×20,

定荷重为0.1g/d×丹尼尔×20。

(10)沸水收缩率:参考GB/T 6505-2008 化学纤维 长丝热收缩率试验方法中的沸水收缩率测试方法。

(11) 交络数:参考FZ/T 50001-2005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实施例1

将150dtex/24f具有潜在卷曲的PBT/PET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65%),先经过热辊(热辊温度75度)的延伸(延伸倍率:1.5)后,再与100dtex/68f 的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90%)通过混纤喷嘴(压力0.5MPa,延伸倍率:0.94)进行混纤后,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延伸(内延伸倍率:1.12 )、假捻器进行假捻、卷绕,得到180dtex/92f假捻纱线。

将上述制得的180dtex/92f的假捻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一般准备、织造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仅染聚酰胺长丝A部分。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制得的180dtex/92f的假捻纱线作为经纱使用,纬纱采用普通的167dtex/48f 的DTY,组织采用平纹,通过一般准备、织造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聚酯双组分长丝B部分染色,聚酰胺长丝A染浅色。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实施例3

将150dtex/24f具有潜在卷曲的PBT/PET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65%),先经过热辊(热辊温度75度)的延伸(延伸倍率:1.7)后,再与100dtex/68f的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90%)通过混纤喷嘴(压力0.5MPa,延伸倍率:0.94)进行混纤后,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延伸(内延伸倍率:1.0 ),得到186dtex/92f假捻纱线。

将上述制得的186dtex/92f的假捻纱线作为圆编物的全部原料使用,组织采用平针组织,通过一般准备、编织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聚酯双组分长丝B和聚酰胺长丝A同色染色。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实施例4

将150dtex/24f具有潜在卷曲的PBT/PET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20%),先经过热辊(热辊温度75度)的延伸(延伸倍率:1.4)后,再与55dtex/34f的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20%)通过混纤喷嘴(压力0.5MPa,延伸倍率:0.94)进行混纤后,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延伸(内延伸倍率:1.0 ),得到155dtex/58f假捻纱线。

将上述制得的155dtex/58f的假捻纱线作为纬纱的部分使用,经纱的全部和纬纱的另一部分使用110dtex/68f的聚酰胺DTY,组织采用纬二重,通过一般准备、织造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聚酯双组分长丝B和聚酰胺长丝A同色染色。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制得的155dtex/58f的假捻纱线与110detx/68f的聚酰胺DTY按照1:1配列使用,组织采用双面罗纹,通过一般准备、编织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仅染聚酰胺长丝A部分。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实施例6

将90dtex/24f具有潜在卷曲的PTT/PET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50%),先经过热辊(热辊温度75度)的延伸(延伸倍率:1.6)后,再与100dtex/68f的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50%)通过混纤喷嘴(压力0.5MPa,延伸倍率:0.94)进行混纤后,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延伸(内延伸倍率:1.00)、假捻器进行假捻、卷绕,得到150dtex/92f假捻纱线。

将上述制得的162dtex/92f的假捻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一般准备、织造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仅染聚酰胺长丝A部分。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比较例1

将150dtex/24f具有潜在卷曲的PBT/PET聚酯双组分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65%),直接与100dtex/68f的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90%)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延伸(内延伸倍率:1.68)、假捻器进行假捻、卷绕,得到145dtex/92f假捻纱线。

将上述制得的145dtex/92f的假捻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一般准备、织造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仅染聚酰胺长丝A部分。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比较例2

将150dtex/24f具有普通聚酯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165%),先经过热辊(热辊温度75度)的延伸(延伸倍率:1.5)后,再与100dtex/68f的聚酰胺预取向长丝(断裂伸长率90%)通过混纤喷嘴(压力0.5MPa,延伸倍率:0.94)进行混纤后,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延伸(内延伸倍率:1.12 )、假捻器进行假捻、卷绕,得到180dtex/92f假捻纱线。

将上述制得的180dtex/92f的假捻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一般准备、织造工序制成坯布,然后经过一般前处理、染色、制品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染色时,仅染聚酰胺长丝A部分。

所得的假捻纱线及弹性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下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