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由至少一个未固着的纤维网制造多层的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用于由至少一个未固着的纤维网制造多层的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该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制造纤维网的梳理机(20)并且沿材料输送方向在下游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松散的纤维层堆置在输送带上的装置,其中,松散的纤维层能够转送到纤维网(30)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松散的纤维转送到纤维网(30)上的区域中布置有固着装置(40),该固着装置适用于利用第一压紧部(42)和第一固着部(43)来固着纤维网(30)。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4H 1/72 专利号:ZL2016103910510 登记生效日:2022052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特吕茨施勒集团欧洲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德国敏欣格拉德巴赫市 变更后权利人:德国敏欣格拉德巴赫市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福伊特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福伊特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11-09

    授权

    授权

  • 2017-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H1/72 申请日:2016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制造纤维网的梳理机并且沿材料输送方向在下游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松散的纤维层堆置在输送带上的装置,其中,松散的纤维层能够转送到纤维网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斜筛网成型机。

背景技术

在制造湿铺纤维(nassgelegten Fasern)时,这些纤维经常会以不同的纤维质量组合。为此,按照现有技术(文献EP 1929080B1)向斜筛网成型机输送纺粘布(Spunbond)或者梳理机无纺织物,该纺粘布或者梳理机无纺织物被沿材料流动方向布置在斜筛网成型机上游的退绕机退绕。纺粘布或者梳理机无纺织物通常被预先固着,从而该纺粘布或者梳理机无纺织物在将湿铺纤维堆置在无纺织物上并且共同进一步加工时不产生混乱。

此外,已知的是,将松散的浆状物施加到预先固着的无纺织物上并且两者相对于彼此借助于水射束进行固着以及连接。

如果想要将梳理机放置在加工工位上游,以便使有待生产的纤维混合物更柔韧,该加工工位将松散的纤维、特别是浆状物潮湿地或者干燥地堆置在输送带上,则产生如下问题,即,由梳理机生产的纤维网具有过低的强度,以便用作松散地放置的纤维用的、可能的支承层。另一个问题在于,纤维网可以具有这样低的强度,从而由第一输送器件向第二输送器件的转送可能在工艺上是要求高的,由此造成质量下降和/或更低的生产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着纤维网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布置在梳理机和松散的纤维的下游的加工工位之间。

该任务由权利要求1出发并且由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出发利用相应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此外,该任务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斜筛网成型机来解决。

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制造纤维网的梳理机并且沿材料输送方向在下游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松散的纤维层堆置在输送带上的装置,其中,松散的纤维层能够转送到纤维网上,所述设备包括如下技术教导,即,在将松散的纤维层转送到纤维网上的区域中布置有固着装置,该固着装置适用于利用第一压紧部和第一固着部来固着纤维网。因此,达到如下优点,即,纤维网可以利用预先固着与松散的纤维接触并且两者可以一起以更高的速度被加工。此外,能够避免在将松散的纤维堆置在固着的纤维网上时的质量损耗。

按照一种有利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这样构造,从而使得固着装置具有第二压紧部和第二固着部。非常轻的纤维网可以优选利用第一压紧部和第一固着部进行加工,并且具有更高的强度的较厚的纤维网可以可选地利用第二压紧部和第二固着部进行加工。

按照另一种有利的实施例,第一压紧部构造为弯曲的板材。得出相当节省空间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弯曲的板材能够由塑料或者金属制造,该板材的可调节的预张紧或者弯曲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将可变的压力施加到纤维网上。

但是,特别是可以规定,固着装置集成到用于堆置松散的纤维的装置中。因此,梳理机可以直接接合到用于制造并且堆置松散的纤维层的设备组件上,这减少了空间需要。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用于堆置松散的纤维层的装置具有连续的输送带,在该输送带中这样布置有转向辊,从而使得该转向辊能够用作第二压紧部。因此,仅必须将第一固着部和第二固着部分别与一喷嘴梁和一第一压紧部集成在一起。

所述设备这样有利地构造,从而使得转向辊构造为可移动的或者说可调节的。因此,可以将松散的纤维层的压紧部的高度与纤维网同时调节。此外,通过抬起转向辊可以便利于纤维网的导入,或者整个设备这样运行,从而为了确定的无纺织物质量而不使用松散的纤维。

在转向辊的区域中有利地将松散的纤维层转送到纤维网上。纤维网通过第一压紧部和第一固着部具有充分的强度,以便使设备能够以高的生产率运行,该第一压紧部和第一固着部沿材料流动方向布置在转向辊之前。

第二固着部沿材料流动方向布置在转向辊之后,由此,可以利用更高的压力将纤维网与松散的纤维层连接。

用于堆置松散的纤维层的装置有利地构造为斜筛网成型机,利用该斜筛网成型机将湿铺的松散的纤维与纤维网连接。纤维网的预先固着对于堆置湿铺的纤维得出更高的稳定性,由此,整个设备可以以更高的速度运行。

用于制造多层的无纺织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由松散的纤维组成的层能够被施加到纤维网上并且能够在随后进行的加工之前在固着工位中被固着,其特征在于,纤维网能够借助于第一压紧部和第一固着部被固着,然而能够施加由松散的纤维组成的层。因此,达到如下优点,即,纤维网可以利用预先固着与松散的纤维接触并且可以将两者一起以更高的速度加工。此外,能够避免在将松散的纤维堆置在固着的纤维网上时的质量损耗。

该方法这样有利地设计,从而使得纤维网能够借助于第二压紧部和第二固着部可选地或者补充地被固着。因此,固着装置的运行方式可以匹配于在梳理机中产生的纤维网和纤维网的强度。

有利地,纤维网的第一次固着利用喷嘴梁进行,该喷嘴梁以15bar至40bar的压力工作。

第二次固着同样利用喷嘴梁进行,该喷嘴梁以15bar至80bar的压力工作。

用于制造湿铺的松散的纤维层并且将湿铺的松散的纤维层堆置在成型筛网上的、按照本发明的斜筛网成型机,在该斜筛网成型机中能够将纤维层以上侧面堆置在纤维网上,其中,纤维网未固着地从梳理机转送到斜筛网成型机的输送带上,其特征在于,在将纤维层转送到纤维网上之前进行纤维网的第一次压紧和第一次固着。因此,固着装置集成到斜筛网成型机中,这减少了整个设备布局并且能够实现以更高的速度生产。

在纤维网的第一次压紧和第一次固着之后利用纤维层有利地进行纤维网的第二次压紧和第二次固着。因此,纤维网的利用松散的纤维层的固着可以逐级地进行,由此,可以加工具有更高的强度的整个产品。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可移置的转向辊进行第二次压紧,利用该转向辊使成型筛网转向。因此,在转送点处进行压紧,在转送点处将松散的纤维转送到纤维网上。在转向辊上游的第一次压紧和固着提高了用于作为支承层接收松散的纤维的纤维网的强度,并且在转向辊下游的随后进行的第二次固着将两个纤维层相互连接。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附图连同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详细阐述其它的、对本发明进行改进的措施。附图示出:

图1示出了具有梳理机和斜筛网成型机的纤维加工装置的总体布置图;

图2示出了用于将纤维网由梳理机固着到另一个加工工位上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用于将纤维网由梳理机固着到另一个加工工位上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用于将纤维网由梳理机固着到另一个加工工位、例如斜筛网成型机上的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用于将纤维网由梳理机固着到另一个加工工位、例如斜筛网成型机上的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制造纤维无纺织物的、具有已知的梳理机20的设备1的一部分,该梳理机具有用于纤维束的输入侧21和一个或者多个用于纤维网30的输出侧23。在梳理机20的输入侧21之前布置有喂料器10,例如振动立式喂料器(Rüttelschachtspeiser),利用该喂料器将纤维束堆置到输送带11上。除了振动立式喂料器之外,梳理机20也可以配备有具有集成的无纺织物厚度测量装置的梳理机喂料器,在该梳理机喂料器中通过无纺织物厚度测量装置确定重量。

在梳理机20中在设备的输入侧21上供给纤维束并且通过未更详细地描绘出的元件、例如喂入辊、预梳滚筒和传输单元引导至主锡林(Tambour)22,从而将纤维束开松成单个纤维并且定向。在纤维束的输送过程期间,剥棉辊和工作辊将纤维保持在预梳滚筒或者主锡林22上,从而形成纤维网30,该纤维网在主锡林22之后由道夫辊朝向输出侧23输送。一个或者多个填塞箱压缩辊(Stauchwalze)以及环绕的输送带24的形式的输出机组紧接着所述道夫辊(Abnehmerwalze)布置,该输出机组必要时可以配备有一个或者多个转送辊。在图1中示出的梳理机20配备有下方的和上方的输出机组24、25并且因此可以产生两层分离的纤维网30。当然,梳理机20也可能配备有仅一个输出机组。

在固着装置40中固着纤维网30,并且将纤维网转送到斜筛网成型机50的输送带55上。固着装置40的工作原理借助于图2至图5来描述。

固着装置40可以作为单独的和独立的设备组件布置在梳理机20和斜筛网成型机50之间。这借助于图2和图3来描述。备选地,可以将固着装置40在转向辊54的区域中集成到下游的纤维加工设备中,这利用图4和图5以斜筛网成型机50为例来说明。但是,固着装置40也可以集成到每种不同的设备组件中,利用这些设备组件将松散的纤维堆置在输送元件上。

将纤维网30由梳理机的输出侧23转送到固着装置40和/或进一步可以由带到带47地自由地转送到斜筛网成型机50中。备选地,可以使用抽吸辊、转送带或者转向辊。

斜筛网成型机50具有压头箱(Stoffauflauf)51,利用该压头箱可以将松散的纤维层潮湿地堆置在成型带53上。在压头箱51下方布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抽吸区域52,利用该抽吸区域可以抽出水。因此,纤维松散地铺设在成型带53上并且被输送至转向辊54,该转向辊形成转送位置,在该转向辊上能够将松散的纤维层以上侧面、亦即倒置地(kopfüber)堆置在布置在成型带53下方的输送带55上。因为在所述输送带55上可能已经铺设来自梳理机20的纤维网30,所以在输送带55上将松散的纤维在纤维网30上倒置地转送。

沿材料流动方向在斜筛网成型机50下游布置有另一个固着工位60,该固着工位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从属的抽吸部的喷水梁并且利用40bar至250bar的高压水射束将纤维网与松散地放置的纤维连接。

固着装置40的元件全部沿着移入路线41定向,该移入路线沿材料流动方向(箭头方向)将梳理机20的输出侧23与斜筛网成型机50的输送带55连接。在该固着装置40中,纤维网30为了转送到斜筛网成型机50上而被预先固着。

在按照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纤维网30由梳理机20的输出侧23通过输送带47被引导至斜筛网成型机50的输送带55。压紧部42将纤维网30挤压到输送带47上并且将纤维网30压紧。基于材料流动方向,与纤维网30的压紧同时进行纤维的至少在纤维网30的表面上的定向。压紧部42可以作为相当节省空间的技术方案通过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的弯曲的板材来实现,该板材的可调节的预张紧或者弯曲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对纤维网30施加可变化的压力。静止的或者可转动的辊也是可能的,该辊以自重、预张紧或者另一种压紧力对纤维网30起作用。下游的固着部43、例如以喷嘴梁43a和对置的抽吸部43b的形式使纤维相对于彼此叠置地涡流变形(verwirbeln),从而使得纤维网30具有更高的强度。喷嘴梁43a优选以15bar至40bar的较低的压力工作,以便不破坏纤维网30。压紧部42优选在梳理机20的输出侧23的区域中布置在第一固着部43上游,以便以纤维网30的最低强度输入到喷嘴梁43a中。沿材料流动方向布置在下游的可调节的辊44挤压来自移入路线41的纤维网30(在这种情况下向下挤压)并且将纤维网30进一步压紧。另一个布置在下游的第二固着部45在该实施例中未运行,但是可以随时为此接通。在第二固着部45下游布置有支座46,未示出的、到斜筛网成型机50的输送带55上的转送遵循该支座。辊44挤压来自移入路线41的纤维网30,由此,至少在支座46和抽吸部43b的支承点处得出与纤维网30或者输送带47的接触位置。为了尽可能无伤地实现这点并且不损坏纤维网30,支座46和抽吸部43b在与纤维网30的接触位置处具有圆拱部46a、43c或者斜面。有利地,辊44设计为能够移入到移入路线41中或者从该移入路线中移出,亦即,通过例如竖直的移动或者枢转。通过纤维网30在圆拱部43c上的转向,通过辊44并且通过圆拱部46a相应地进行纤维网30的另一种容易的压紧。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纤维网30通过两个辊48、49支撑,其中,压紧部42可以与所述辊48或者49之一配合作用。在这里得出由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预张紧的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的板材组成的组合,该板材的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的可调节的预张紧或者弯曲将可变化的压力施加到纤维网30上,利用辊48或者49得出相当节省空间的技术方案。在该实施例中,固着部43未运行,因为纤维网30通过可移动的辊44的转向而再一次被压紧,并且接着才借助于喷嘴梁45a和抽吸部45b固着。喷嘴梁45a优选以15bar至40bar的较低的压力工作,以便不破坏纤维网。随后的支座46在这里也具有圆拱部46a,以便不损坏纤维网30。通过辊44和固着部45移入到移出路线中或者由移出路线中移出的可移动性,纤维网由梳理机20向斜筛网成型机的放入或者转送一方面可以更容易地设计,并且同时影响压紧的程度。

两种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即,纤维网30利用预先固着与松散的纤维层(浆状物或者斜筛网成型机的湿铺的纤维)接触并且一起被进一步加工,由此,可以提高加工速度或者能够在没有质量损失的情况下加工非常轻的纤维网。按照图2所示的固着装置40的运行方式特别是适用于具有低的强度的非常轻的纤维网。按照图3所示的固着装置的运行方式可以适用于具有更高的强度的纤维网。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之处在于,不仅压紧部42、44、54而且固着部43、45设计为能够相应地单独地接通或者断开或者设计为能够移出的。

在按照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将纤维网30由梳理机20的输出侧23引导至斜筛网成型机50的输送带55。该输送带55在辊56的区域中转向并且沿材料流动方向随纤维网30(箭头)运动到转向辊54上。压紧部42将纤维网30挤压到输送带55上并且压紧纤维网30。基于材料流动方向,与纤维网30的压紧同时进行纤维的至少在纤维网30的表面上的定向。作为相当节省空间的技术方案,压紧42可以通过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的弯曲的板材来进行,该板材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的可调节的预张紧或者弯曲将可变化的压力施加到纤维网上。静止的或者可转动的辊也是可能的,该辊以自重、预张紧或者另一种挤压力对纤维网起作用。下游的固着部43、例如形式为喷嘴梁43a和对置的抽吸部43b的固着部使得纤维相对于彼此叠置地涡流变形,从而使得纤维网30具有更高的强度。喷嘴梁优选以15bar至40bar的较低的压力工作,以便不破坏纤维网。优选将压紧部42在第一固着部43之前布置在梳理机20的输出侧23的区域中,以便以纤维网的最低强度输入到喷嘴梁43a中。

沿材料流动方向布置在下游的可调节的转向辊54使成型筛网53转向,在该成型筛网上堆置有松散地放置的纤维层,这些纤维层来自制浆设备或者在这里示出的斜筛网成型机50。在该实施例中,松散的纤维层的转送在纤维网30上倒置地进行,其中,转向辊54同时挤压来自移入路线的纤维网30(在这种情况下向下挤压)并且在此将纤维网30和松散的纤维压紧。另一个布置在下游的第二固着部45在该实施例中未运行,但是可以随时为此接通。在第二固着部45之后布置有支座46,该支座支撑并且引导输送带55。辊54挤压来自移入路线41的纤维网30,由此,至少在支座46的和抽吸部43b的支承点处得出与纤维网30和铺设的松散的纤维的接触点。为了尽可能节省地设计这点并且不损坏纤维网30,支座46和抽吸部43b在与纤维网30的接触点处具有圆拱部46a、43c或者斜面。通过纤维网30在圆拱部43c上的转向、通过辊54并且通过圆拱部46a相应地进行纤维连接部的进一步的轻微的压紧。

辊54有利地设计为能够移入到移入路线41中或者从该移入路线移出的,亦即通过例如竖直的移动或者枢转进行。因为斜筛网成型机和梳理机是整个设备的一部分,所以设计用于加工松散的纤维或者梳理机无纺织物的另外的或者替代的方法步骤,从而通过转向辊54的向上枢转,整个设备也可以在没有斜筛网成型机的情况下运行。梳理机无纺织物例如可以在没有来自斜筛网成型机的松散地放置的纤维层的情况下与随后的其它可输送的无纺织物、人造纤维(Stapelfasern)、连续纤维、纺粘布(Spunbond)或者粗梳的无纺织物相结合地被加工以用于制造多层的无纺织物。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纤维网30通过两个辊48、49支撑,其中,压紧部42可以与所述辊48或49之一配合作用。在这里得出由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预张紧的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的板材的组合,该板材在织物幅面的整个宽度上的可调节的预张紧或者弯曲将可变的压力施加到纤维网上,利用辊48或49得出相当节省空间的技术方案。在该实施例中,固着部43未运行,因为纤维网30通过可移动的转向辊54的转向再一次被压紧,并且接着才借助于喷嘴梁45a和抽吸部45b被固着。喷嘴梁45a优选以15bar至80bar的平均的压力工作,以便不冲走在纤维网30上的松散的纤维。通过转向辊54同时将松散的纤维与纤维无纺织物30压紧,借助于该转向辊将松散地放置的纤维通过成型筛网倒置地堆置在纤维无纺织物30上。随后,才通过喷嘴梁45a发生固着。

用于引导和支撑输送带55的随后的支座46在这里也具有圆拱部46a,以便不损坏纤维网30。通过辊54和固着部45移入到移出路线中或从移出路线移出的可移动性,纤维网30从梳理机20向斜筛网成型机50的放入或者转送一方面可以更容易地设计,并且同时对压紧部的大小起作用。

该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即,纤维网30可以可选地在具有预先固着或者在没有预先固着的情况下与松散的纤维(浆状物或者斜筛网成型机的湿铺的纤维)接触并且在预先固着时可以提高加工速度,或者可以备选地加工非常轻的纤维网。该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固着装置40集成到斜筛网成型机50中的可能性,其中,转向辊54的可移动的/可枢转的布置方式一方面使整个设备是灵活的,另一方面,纤维网30和松散的纤维的压紧因此是可能的并且是可调节的。

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之处在于,不仅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而且第一固着部和第二固着部均能够根据设备配置可变地接通和断开。

附图标记列表:

1设备

10 喂料器

11 输送带

20 梳理机

21 输入侧

22 主锡林

23 输出侧

24 输送带

25 输送带

30 纤维网

40 固着装置

41 移入路线

42 压紧部

43 固着部

43a喷嘴梁

43b抽吸部

43c圆拱部

44 辊

45 固着部

45a喷嘴梁

45b抽吸部

46 支座

46a圆拱部

47 输送带

48 辊

49 辊

50 斜筛网成型机

51 压头箱

52 抽吸区域

53 成型带

54 转向辊

55 输送带

56 辊

60 固着工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