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感光鼓的图像形成装置、感光鼓单元和管套构件

具有感光鼓的图像形成装置、感光鼓单元和管套构件

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感光鼓单元和管套构件,即使周围温度变化,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感光鼓中心振动的振动量的变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保持要转印到薄片体部件上的调色剂像;轴部,与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的两端连接,从所述感光鼓的中心向所述轴向的外侧突出;支撑部,具有所述轴部穿过的轴孔,并且将所述轴部支撑成能够转动;以及管套构件,安装在所述轴孔的内表面和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为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狭缝的圆弧形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250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10497898.7

  • 发明设计人 稻田辉彦;

    申请日2016-06-29

  • 分类号G03G21/18;G03G15/00;

  • 代理机构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雪春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18: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12

    授权

    授权

  • 2017-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G21/18 申请日:2016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感光鼓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感光鼓单元和用于支撑感光鼓的管套构件。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利用显影装置形成调色剂像的感光鼓。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利用转印装置转印到薄片体部件上。感光鼓被框架等支撑成能够转动。例如,公知如下结构:在感光鼓的两端设置有驱动承受部,将上述驱动承受部的轴部支撑成能够转动。此外,公知如下结构:为了减轻与轴承部的阻力,通过由滑动性高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环状的管套构件,将所述轴部支撑成能够转动。

一般来说,利用轴承部将轴支撑成能够转动时,轴的中心会产生相对于轴承部的中心在径向上偏移的所谓中心振动。管套构件用于支撑所述轴部时,因周围温度的变化,管套构件在径向上膨胀或伸缩。因此,与所述中心振动的振动量相关的几何公差(振动公差)比未使用管套构件时大。以往,预先假定因膨胀而使管套构件的外径尺寸变大来进行支撑对象的轴部和轴承部的间隙(收容管套构件的空间)的尺寸设计。

但是,在使用管套构件来支撑轴部的结构中,如果图像形成装置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则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的间隙比高温环境时大。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中心振动的振动量变大,感光鼓产生转动振动。上述转动振动在显影时或调色剂像的转印时会导致图像质量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周围温度变化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感光鼓的中心振动的振动量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感光鼓单元、以及用于支撑感光鼓的管套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感光鼓,保持要转印到薄片体部件上的调色剂像;轴部,与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的两端连接,从所述感光鼓的中心向所述轴向的外侧突出;支撑部,具有所述轴部穿过的轴孔,将所述轴部支撑成能够转动;以及管套构件,安装在所述轴孔的内表面和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为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狭缝的圆弧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感光鼓单元,其包括:感光鼓,保持要转印到薄片体部件上的调色剂像;轴部,与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的两端连接,从所述感光鼓的中心向所述轴向的外侧突出;支撑部,具有所述轴部穿过的轴孔,将所述轴部支撑成能够转动;以及管套构件,安装在所述轴孔的内表面和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为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狭缝的圆弧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套构件,该管套构件设置在轴部和所述轴部穿过的轴孔之间,该轴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感光鼓的轴向的两端上,并且该管套构件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狭缝。

按照本发明,即使周围温度变化,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感光鼓中心振动的振动量变化。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观察时的感光鼓和显影辊的支撑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驱动传递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安装在感光鼓的一端上的凸缘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清洁装置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凸缘的轴部的支撑机构的放大图。

图8是用于支撑凸缘轴部的管套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管套构件的断面图。

图10是表示清洁装置的外壳的一个支撑部的放大图。

图11是从图6的箭头XI方向观察时的支撑部的断面图,表示管套构件的狭缝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使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在平坦的支撑面上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来定义上下方向6。此外,相对于图1的纸面将左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侧(前面侧)来定义前后方向7。此外,从正面观察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来定义左右方向8(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因此,相对于图1的纸面,眼前一侧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右侧,里侧为左侧。

图像形成装置10是所谓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图像印刷在薄片体状的打印纸(薄片体部件)上。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主要包括:四个图像形成部21、中间转印单元22、供纸盒25、定影装置26、二次转印装置27、光扫描装置24和四个调色剂容器50。上述结构要素安装在作为箱体的装置主体28上,该箱体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框架(未图示)和内部框架(未图示)等。

四个图像形成部21在装置主体28的内部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下方。各图像形成部21基于所谓电子照相方式执行在打印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具体地说,各图像形成部21基于通过未图示的网络通信部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印刷在打印纸上。图像形成部21包括感光鼓11、带电装置、显影装置12、一次转印装置13和清洁装置15等。

感光鼓11保持要转印在打印纸上的调色剂像。感光鼓11在图像形成处理时利用显影装置12承载调色剂像。感光鼓11被驱动转动,并且承载与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影对应的调色剂像。感光鼓11形成为圆筒状,在铝制的管坯的表面上形成使用非晶态硅(a-Si)材料的薄层。

中间转印单元22配置在图像形成部21的上方。在中间转印单元22的前后方向7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轮31和从动轮32。转印带23被支撑成分别卷绕在驱动轮31和从动轮32上。由此,以带面为水平的状态沿前后方向7延伸。转印带23能边使其表面与各感光鼓11的表面接触、边朝向箭头19的方向移动(行进)。

二次转印装置27将转印在转印带23上的由多种颜色构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打印纸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打印纸被输送到定影装置26。定影装置26利用热量将转印在打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打印纸上。定影装置26具有加热成高温的加热辊26A和与上述加热辊26A相对配置的加压辊26B。被输送到定影装置26的打印纸通过在加热辊26A和加压辊26B之间的夹缝部边以规定的作用力被夹持边进行输送,使调色剂像融溶在打印纸上。此后,打印纸向设置在装置主体28上部的出纸盘29排出。

四个调色剂容器50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22的上方。四个调色剂容器50在装置主体28的内部沿转印带23并沿前后方向7呈一列排列设置。调色剂容器50向对应的颜色的显影装置12提供调色剂。

光扫描装置24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1的下侧、具体地说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1和供纸盒25之间。光扫描装置24包括:照射各色激光的激光光源;作为进行激光扫描的扫描构件的多面体转镜;驱动多面体转镜进行转动的电动机;以及照射扫描的激光的反射镜等。光扫描装置24基于输入的各色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21的各感光鼓11照射激光。由此,在各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影。

在光扫描装置24和供纸盒25之间形成有输送通道40。在光扫描装置24的下方设置有上侧导向构件41和下侧导向构件42。上侧导向构件41和下侧导向构件42以在上下方向6上对置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由上侧导向构件41和下侧导向构件42夹持的空间是输送通道40。上侧导向构件41沿光扫描装置24的底面延伸的方向、即沿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后方向7延伸,输送通道40也沿相同方向延伸。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方侧形成有纵输送通道36。输送通道40在后方侧与纵输送通道36相连。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设置有手动式的薄片体供给部45。薄片体供给部45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经由输送通道40和纵输送通道36向二次转印装置27供给打印纸。薄片体供给部45包括薄片体接受部46和供给部47。薄片体接受部46兼用作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28的前面盖。薄片体接受部46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8的前表面开关输送通道40的入口。图1中表示薄片体接受部46相对于装置主体28的前表面关闭的状态。如果薄片体接受部46相对于装置主体28的前表面打开而使其内表面向上,则能够在所述内表面上放置规定尺寸的打印纸。放置在薄片体接受部46上的打印纸由供给部47向输送通道40供给。在输送通道40上设置有输送辊对48,由上述输送辊对将输送通道40中的打印纸向后方输送。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21所具有的显影装置12的结构的断面图。显影装置12通过在与感光鼓11非接触状态下以使调色剂静电附着的显影方式,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12包括:外壳53、第一螺旋式搅拌输送器54、第二螺旋式搅拌输送器55、磁辊56、显影辊57(本发明的显影辊的一例)和转动辊58等。在外壳53的底部收容有包含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利用第一螺旋式搅拌输送器54和第二螺旋式搅拌输送器55搅拌并输送上述显影剂。磁辊56利用内置的磁极,从第二螺旋式搅拌输送器55吸起显影剂,仅使包含在显影剂内的调色剂附着在显影辊57的表面上。显影辊57与感光鼓11的外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隙设置。保持在显影辊57上的调色剂利用施加在显影辊57与感光鼓11之间的电位差,附着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影上。

如图3所示,转动辊58设置在显影辊57的转动轴57A轴向的两端。转动辊58在以规定的作用力F按压感光鼓11外周面的两端部的状态下,支承在转动轴57A上。转动辊58的半径比显影辊57的半径仅大显影辊57和感光鼓11的间隙部分。因此,利用转动辊58,在距感光鼓11隔开所述规定的间隙的位置上对显影辊57进行定位。另外,作为从转动辊58向感光鼓11赋予所述作用力F的结构,例如适合使用弹簧等弹性构件对转动轴57A的两端施加朝向感光鼓11中心的作用力。

清洁装置15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清洁装置15配置在感光鼓11的后方侧。每个感光鼓11都设置有清洁装置15。清洁装置15包括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板61、清洁辊62、螺旋式输送构件63和外壳64(本发明的框架构件的一例)。清洁刮板61和清洁辊62支撑在外壳64上。清洁刮板61和清洁辊62具有与感光鼓11大体相同的长度。清洁刮板61的前端与感光鼓11的表面接触或接近配置。清洁辊62能够转动地支撑在外壳64内。通过向清洁辊62的支承轴输入转动驱动力而使清洁辊62转动。如果感光鼓11转动,则清洁刮板61除去在由一次转印装置13进行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上的调色剂。上述被除去的调色剂(废调色剂)利用重力的作用或清洁辊62的转动力向外壳64的底部移动。利用转动的螺旋式输送构件63输送向外壳64的底部移动的废调色剂。在外壳64右端部的侧壁上形成有排出口(未图示)。从所述排出口向外部排出废调色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11支撑在外壳64上,清洁装置15和感光鼓11一体构成。换句话说,感光鼓11和清洁装置15单元化为鼓单元17。鼓单元17是本发明的感光鼓单元的一例。另外,将在后面对外壳64的感光鼓11的支撑机构进行说明。

另外,外壳64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部21的支撑框架等装拆。即,鼓单元17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部21的所述支撑框架装拆。

如图3所示,在感光鼓11的一侧(左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凸缘65。凸缘65嵌合并一体固定(连接)在感光鼓11侧端部的内孔中。在感光鼓11另一侧(右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凸缘75。凸缘75是构成驱动传递机构73一部分的构件。凸缘75嵌合并一体固定(连接)在感光鼓11侧端部的内孔中。在凸缘65和凸缘75各自的中心上形成有轴孔。后述的转动轴67分别插入凸缘65的轴孔和凸缘75的轴孔内。在各轴孔和转动轴67之间设置有滑动间隙,使转动轴67能够转动。

利用沿左右方向8分开的支撑部71、72支撑感光鼓11。支撑部71、72是构成清洁装置15箱体的外壳64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分别在外壳64长边方向的两端上设置有支撑部71、72。在支撑部71上形成有轴承孔71A,在支撑部72上形成有轴承孔72A。轴承孔71A、72A分别是各凸缘65、75的轴部65C、75C穿过的部分。轴承孔71A、72A分别通过后述的管套构件80能够转动地支撑各凸缘65、75的轴部65C、75C。另外,图3中表示了支撑部71、72,并未表示外壳64的整体。

如图3所示,在凸缘65和支撑部71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66。螺旋弹簧66利用规定的弹簧力对感光鼓11沿其轴向施加向远离支撑部71的方向(右方)的作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66作为压缩弹簧动作,保持成插入凸缘65的轴部65C内的状态。由此,感光鼓11在轴向上向另一侧(右侧)被定位。

清洁装置15的外壳64上除了设置有感光鼓11以外,还设置有驱动传递机构73、驱动输入齿轮69和转动轴67。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传递机构73和驱动输入齿轮69设置在感光鼓11的另一侧(右侧)。在转动轴67的端部67A上安装有驱动输入齿轮69。驱动传递机构73设置在感光鼓11的右端部和驱动输入齿轮69之间。驱动传递机构73和驱动输入齿轮69收容在齿轮箱64A(参照图6)内,该齿轮箱64A设置在外壳64的一端上。驱动输入齿轮69接受从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源传递来的转动驱动力。所述转动驱动力作为使感光鼓11向箭头88表示的转动方向(以下称为转动方向88)所示的一个方向转动的力而向驱动传递机构73传递。

如图4所示,驱动输入齿轮69具有齿轮部69A和传递部69B。齿轮部69A是所谓直齿轮,在圆盘形状的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齿。筒状的传递部69B从齿轮部69A的一个侧面突出。在驱动输入齿轮69的中央部上形成有轴孔69C。转动轴67插入轴孔69C内。由此,驱动输入齿轮69能够转动地支撑在转动轴67上。

传递部69B一体形成在齿轮部69A上。传递部69B形成内部为空洞的筒状。传递部69B的内部是内径比轴孔69C大的空洞、且与轴孔69C连通。在传递部69B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爪状的卡合爪(未图示),该卡合爪能够与后述连接部74的卡合槽74D1卡合。所述卡合爪能够沿转动轴67的周向与连接部74的卡合槽74D1卡合。

驱动传递机构73由连接部74和凸缘75构成。通过上述各构件协同动作,感光鼓11与向驱动输入齿轮69输入转动方向88的转动驱动力对应而向转动方向88转动。

连接部74接受输入驱动输入齿轮69的转动方向88的转动驱动力,并且向凸缘75传递该转动驱动力。如图4所示,连接部74具有圆盘状的基体74A、筒部74C和筒部74D。在基体74A的驱动输入齿轮69侧的侧面74A1上设置有筒部74D。此外,在基体74A的凸缘75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筒部74C。在连接部74的中央部上形成有轴孔74E。转动轴67插入轴孔74E内。

筒部74D从侧面74A1向轴向的右侧延伸。在筒部74D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三个卡合槽74D1。筒部74D形成为能够插入驱动输入齿轮69的传递部69B的内孔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74D插入传递部69B内,将连接部74和驱动输入齿轮69连接起来。在筒部74D插入传递部69B内的状态下,驱动输入齿轮69的所述卡合爪插入卡合槽74D1内。由此,卡合槽74D1和所述卡合爪相对于转动方向88卡合。

筒部74C从凸缘75侧的侧面向轴向的左侧伸出。在筒部74C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轴向长的三个长槽74C1。后述的凸缘75所具有的肋75E插入上述长槽74C1内。在肋75E插入长槽74C1内的状态下,肋75E和卡合槽74D1相对于转动方向88卡合。另外,只要肋75E能够插入长槽74C1内即可,并不限定其数量和形状。

凸缘75安装在感光鼓11右侧的端部上。凸缘75是由结晶性树脂构成的树脂构件,例如,由摩擦系数小且滑动性良好的聚缩醛(POM)构成。凸缘75与连接部74的筒部74C连接并相对于转动方向88与连接部74卡合。由此,凸缘75从连接部74接受转动方向88的转动驱动力。

具体地说,凸缘75具有圆盘状的基体75A、轴部75C、压入部75D和肋75E。

在基体75A的连接部74侧的侧面75A1上设置有轴部75C。此外,在基体75A的感光鼓11侧设置有压入部75D。在凸缘75的中心部、具体地说在压入部75D的中心部上形成有轴孔(未图示)。转动轴67穿过所述轴孔。

压入部75D是从基体75A向轴向的左侧突出的圆筒部分。压入部75D与感光鼓11的内孔嵌合。由此,压入部75D固定在感光鼓11上。

轴部75C从侧面75A1的中心向轴向的右侧延伸。轴部75C是被支撑部72支撑成能够转动的部分。轴部75C的内部形成为空洞的筒状。轴部75C的内径比连接部74的筒部74C的外径大。因此,筒部74C能够插入轴部75C的内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74C插入轴部75C的内孔,连接凸缘75和连接部74。在连接部74的压入部75D固定在感光鼓11端部上的状态下,轴部75C从感光鼓11端部的中心向轴向的外侧突出。

在轴部75C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轴向长的三个肋75E。上述肋75E插入连接部74的长槽74C1内。具体地说,筒部74C插入轴部75C内时,肋75E插入长槽74C1内。换句话说,以肋75E插入长槽74C1内的方式使筒部74C插入轴部75C内。在肋75E插入长槽74C1内的状态下,肋75E和卡合槽74D1相对于转动方向88卡合。由此,从驱动输入齿轮69向连接部74传递的转动方向88的转动驱动力,从筒部74C的长槽74C1向轴部75C的肋75E传递,并且向凸缘75传递。此外,所述转动驱动力通过凸缘75向感光鼓11传递,使感光鼓11向转动方向88转动。

在感光鼓11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安装有凸缘65。如图5所示,凸缘65与凸缘75同样,具有圆盘状的基体65A、轴部65C、压入部和肋65E。凸缘65是由结晶性树脂构成的树脂构件,例如,由摩擦系数小且滑动性良好的聚缩醛(POM)构成。轴部65C是被支撑部71支撑成能够转动的部分。由于凸缘65的结构与凸缘75相同,所以省略了对其说明。

以下,参照图7至图11,对轴部65C的支撑机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轴部75C的支撑机构与轴部65C的支撑机构相同,所以省略了对其说明。在此,图7是表示轴部65C的支撑机构的放大图。图8是用于支撑轴部65C的管套构件80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轴部65C通过管套构件8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撑部71的轴承孔71A(参照图10)内。在轴承孔71A的内表面和轴部65C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有管套构件80。

如图8所示,管套构件80形成为圆弧形状。管套构件80是由结晶性树脂构成的树脂构件,例如,由摩擦系数小且滑动性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丁酯(PBT)构成。在管套构件80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狭缝82。例如在用树脂构件制造筒状的成型品后,通过在其外周壁上沿轴向形成狭缝82来得到管套构件80。管套构件80轴向一侧的端部80A配置在凸缘65的基体65A侧,另一侧的端部80B配置在轴部65C外侧的端部(前端)侧。

在管套构件80的外周面80C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肋84。沿周向等角度设置有三个肋84。此外,在轴承孔71A内、且在与肋8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三个卡合槽92(参照图10)。卡合槽92形成在肋84能够插入的位置上,并且形成为肋84能够穿过的尺寸。卡合槽92是本发明的定位部的一例。管套构件80安装在轴承孔71A内时,肋84分别插入形成在轴承孔71A内的三个卡合槽92内。在肋84的端部80A侧的端部上形成有相对于周向直角弯曲的钩状的钩部85。换句话说,钩部85从肋84的端部80A侧的端部,朝向与肋84的延伸方向(与管套构件80的轴向一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沿管套构件80的外周面80C的方向伸出。如果肋84插入卡合槽92内,则肋84和支撑部71沿周向卡合。由此,在支撑部71的轴承孔71A内管套构件80在周向上被定位。另外,在管套构件80安装于轴承孔71A内的状态下,钩部85配置在比支撑部71靠轴向的内侧。具体地说,钩部85在支撑部71内位于比支撑部72(参照图6)侧的边缘部71B(参照图10)靠支撑部72侧的位置上。因此,钩部85与卡合槽92周向的边缘部92A(参照图11)卡合,作为防脱构件发挥功能。因此,能防止管套构件80轻易脱落。

如图9所示,管套构件80由内径不同的两个部位86、87构成。端部80A侧的部位86是内径D1的筒部。端部80B侧的部位87是内径D2(>D1)的筒部。如果部位86安装在轴部65C和轴承孔71A之间的间隙内,则部位86的外周面和轴承孔71A紧密接触,在部位86的内周面和轴部65C的外周面之间确保规定的滑动间隙(部位86的内周面和轴部65C的外周面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间隙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例如20℃)确定为0.03mm。此外,部位86的厚度确定在0.8mm~1.0m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确定为1.0mm。

图11是从图6的箭头XI的方向观察时的支撑部71的断面图。图11中表示了管套构件80安装在轴承孔71A内的状态的断面图。如图11所示,在管套构件80安装在轴承孔71A内的状态下,相对于连接感光鼓11的中心轴98和显影辊57的中心的基准线L1,将狭缝82配置在以中心轴98为中心沿周向隔开规定的角度θ的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θ设定为大体90度。

在利用以往的环状的管套构件支撑轴部65C、75C的支撑机构中,如果因温度变化而使所述管套构件膨胀,则由于在厚度方向膨胀的基础上,周向的膨胀作用于厚度方向,所以管套构件的外径变得过大。因此,预先假设因膨胀而使所述管套构件的外径尺寸变大,来确定轴部65C、75C和轴承孔71A、72A的间隙(收容管套构件的空间)。在利用这种环状的管套构件支撑轴部65C、75C的结构中,如果在低温环境下放置图像形成装置10,则轴部65C、75C和轴承孔71A、72A的间隙比高温环境时大。在这种情况下,轴部65C、75C的中心相对于轴承孔71A、72A的中心产生径向偏移,即产生所谓中心振动,感光鼓11发生转动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感光鼓11的轴部65C、75C的支撑机构中使用具有狭缝82的管套构件80。因此,如果因温度变化而使管套构件80膨胀,则管套构件80沿使狭缝82的间隔缩小的方向(管套构件80的周向)变形。此外,虽然管套构件80沿管套构件80的厚度方向也膨胀,但是上述膨胀量比周向的膨胀量小。因此,管套构件80的外径未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始终固定。由此,由于所述滑动间隙始终固定(例如0.03mm),所以即使周围温度变化,感光鼓11的中心振动的振动量也不变化,从而可以实现稳定的转动。其结果,能防止因不稳定的转动导致的图像偏移或浓度偏差等图像质量变差。

此外,如上所述,从转动辊58接受沿所述基准线L1方向的所述作用力F。所述作用力F利用轴部65C、75C和轴承孔71A、72A的内表面夹持管套构件8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与所述基准线L1交叉的部分。假设在上述夹持部分上配置有狭缝82,则即使因温度变化而使管套构件80膨胀,也不容易向使狭缝82缩小的方向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确定狭缝82位置的所述角度θ相对于所述基准线L1设定为大体90度。因此,由于狭缝82未受到所述作用力F的影响,所以当因温度上升而使管套构件80膨胀时,管套构件80可以向使狭缝82的间隔缩小的方向变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确定管套构件80的狭缝82位置的所述角度θ设为大体90度,但是上述角度θ并不限定于90度。能够以管套构件80和所述基准线L1交叉的部分处于未配置狭缝82的位置的方式确定所述角度θ。具体地说,所述角度θ可以设定成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的是,如果所述角度θ设定成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120度,则能够进一步减轻所述作用力F的影响。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