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

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包括1)将最近炉次的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进行比对,筛选出碳含量偏差≤0.02%的十个炉次,并提取十炉次终点测量氧含量和化验碳含量,并计算出十炉次实际碳氧积;2)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分别设定权重,则参考碳氧积为对应炉次权重与实际碳氧积乘积之和;3)转炉终点测试时,计算实时碳含量=Q参/测量终点氧含量,并依据计算实时碳含量出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因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碳含量偏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补吹或由于碳含量超标造成改钢事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6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41972.7

  • 申请日2015-03-28

  • 分类号C21C5/30;

  • 代理机构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群

  • 地址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环钢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57: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5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C5/30 申请日:201503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副枪测试技术或采用测温定氧技术的转炉,由于转炉条件的变化、尤其是转炉底吹参数的变化(如底枪的不断堵塞或者由于底枪堵塞后通过一定手段使底枪重新通畅)所带来碳氧积的变化,使转炉终点测试定氧的钢水碳含量与化验碳含量偏差比较大,最大差值达到0.03%以上,尤其对于要求成品碳含量小于0.08%的钢种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补吹导致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或直接导致成品钢碳含量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通过转炉最近炉次碳氧积变化还原出实际碳氧积,并据此推算出后续炉次钢水中实际碳氧积,提高了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因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碳含量偏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补吹或由于碳含量超标造成改钢事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最近炉次的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进行比对,筛选出碳含量偏差≤0.02%的十个炉次,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终点测量氧含量分别用O1~O10表示,十炉次化验碳含量分别用C1~C10表示,十炉次实际碳氧积分别用Q1~Q10表示,则Q1=O1×C1,Q2=O2×C2,……Q10=O10×C10;

2)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分别设定权重为W1~W10,则参考碳氧积为对应炉次权重与实际碳氧积乘积之和,即Q参=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W8×Q8+W9×Q9+W10×Q10;

3)转炉终点测试时,计算实时碳含量=Q参/测量终点氧含量,并依据计算实时碳含量出钢。

所述权重根据经验设定,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权重分别为0.01、0.02、 0.03、0.04、0.06、0.08、0.11、0.16、0.21、0.28。

所述转炉为采用副枪测试或测温定氧的转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转炉最近炉次碳氧积变化还原出实际碳氧积,并据此推算出后续炉次钢水中实际碳氧积,提高了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因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碳含量偏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补吹或由于碳含量超标造成改钢事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一种转炉碳氧积动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最近炉次的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进行比对,筛选出碳含量偏差≤0.02%的十个炉次,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终点测量氧含量分别用O1~O10表示,十炉次化验碳含量分别用C1~C10表示,十炉次实际碳氧积分别用Q1~Q10表示,则Q1=O1×C1,Q2=O2×C2,……Q10=O10×C10;

2)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分别设定权重为W1~W10,则参考碳氧积为对应炉次权重与实际碳氧积乘积之和,即Q参=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W8×Q8+W9×Q9+W10×Q10;

3)转炉终点测试时,计算实时碳含量=Q参/测量终点氧含量,并依据计算实时碳含量出钢。

所述权重根据经验设定,按照炉次由远及近的顺序,十炉次权重分别为0.01、0.02、0.03、0.04、0.06、0.08、0.11、0.16、0.21、0.28。

所述转炉为采用副枪测试或测温定氧的转炉。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是钢水中碳氧反应平衡理论,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钢水中碳含量和氧含量乘积是一个定值。

本发明所述炉次筛选及全部计算过程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转炉熔炼号14BD4938,通过对最近炉次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偏差 ≤0.02%的条件筛选后,获得十个炉次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计算得出本炉次参考碳氧积Q参=0.002625,本炉次终点测试氧含量0.0703%,从而得出计算碳含量:0.002625÷0.0703%=0.037%。

计算碳含量0.037%与化验碳含量0.042%偏差为0.005%,而终点测试碳含量为0.082%,与化验碳含量0.042%偏差为0.04%,说明计算碳含量更接近钢水实际碳含量,纠正了测试碳含量的偏差,更有利于钢种成分碳含量的控制。

【实施例2】

转炉熔炼号14BD4939,通过对最近炉次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偏差≤0.02%的条件筛选后,获得十个炉次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计算得出本炉次参考碳氧积Q参=0.002625,本炉次终点测试氧含量0.0585%,从而得出计算碳含量:0.002625÷0.0585%=0.045%。

计算碳含量0.045%与化验碳含量0.046%偏差仅为0.001%,而终点测试碳含量为0.049%,与化验碳含量0.046%偏差为0.003%,计算碳含量与终点测试碳含量偏差均较小,说明本炉次终点测试碳含量比较准确。

【实施例3】

转炉熔炼号14BD4940,通过对最近炉次终点测试碳含量与化验室的化验碳含量偏差≤0.02%的条件筛选后,获得十个炉次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计算得出本炉次参考碳氧积Q参=0.002639,本炉次终点测试氧含量0.0831%,从而得出计算碳含量:0.002639÷0.0831%=0.032%。

计算碳含量0.032%与化验碳含量0.034%的偏差仅为0.002%,而终点测试碳含量为0.043%,与化验碳含量0.034%的偏差为0.009%,说明计算碳含量更接近钢水实际碳含量,纠正了测试碳含量的偏差,更有利于钢种成分碳含量的控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