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紧急通报系统、服务中心以及便携式电话

紧急通报系统、服务中心以及便携式电话

摘要

在紧急通报系统(1)中,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被搭载于车辆,在发生事故时,经由无线电线路向服务中心(5)发送规定信号。在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与上述服务中心之间,也能够进行对话通话。上述紧急通报系统也具有经由无线电线路而与上述服务中心通信的便携式电话(7)。上述便携式电话对上述服务中心发送请求上述服务中心将进行通话时的收信目的地从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变更为该便携式电话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号,该服务中心将通话的上述收信目的地变更为该便携式电话。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653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电装;

    申请/专利号CN201580018381.9

  • 发明设计人 鲤江良夫;

    申请日2015-03-26

  • 分类号H04M11/04;G08B25/08;G08B25/10;G08G1/00;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舒艳君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54: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9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M11/04 申请日:2015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公开是基于2014年4月2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4-76199号的公开,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从事故车辆的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向服务中心经由无线电线路发送规定的信息,并且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与服务中心之间能够进行通话的紧急通报系统、服务中心以及便携式电话。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一种为了应对交通事故,在车辆的碰撞事故时,将车辆位置通报给服务中心(紧急应对中心),由此来迅速地进行紧急车辆的派遣的车辆用的紧急通报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紧急通报系统中,驾驶员(司机)等的搭乘者能够通过搭载于车辆的通信装置(紧急通报车载装置)而与服务中心的操作人员通话,所以司机等在车内或者车外(但是经由车辆的附近的车窗)与操作人员进行通话。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在由车载的传感器等检测到车辆的碰撞的情况下,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对服务中心通过自动地发送规定数据的模式来发送包括发生了碰撞的主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的ID(车载机ID)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的紧急通报信号。

在服务中心中,若接收到该紧急通报信号,则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发送表示正常地接收到紧急通报信号的信号(即进行正常响应)。

然后,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和服务中心中,切换至进行通话的模式,所以例如能够通过从服务中心的操作人员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打电话,来在服务中心的操作人员与司机等之间进行通话。

专利文献1:JP H11-283178 A(JP 3073960 B2)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司机等必须使用设置于车辆的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在车内或者车辆的附近进行通话,所以例如在车辆正发生火灾的情况等而必须远离车辆的状况下,存在不能够进行基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的通话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因车辆的事故等而难以使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不同的便携式电话来容易地与服务中心进行通话的紧急通报系统、服务中心以及便携式电话。

在基于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紧急通报系统中,具备: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其被搭载于车辆,在该车辆发生事故时,经由无线电线路发送规定信号;以及服务中心,其经由无线电线路而与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通信,接收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发出的上述规定信号。上述服务中心处于能够经由无线电线路而与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通话的状态。上述紧急通报系统还具备经由无线电线路而与上述服务中心通信的便携式电话。上述便携式电话对上述服务中心发送请求将与该服务中心进行通话时的收信目的地从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变更为该便携式电话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号。接收到上述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号的上述服务中心将通话的上述收信目的地从上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变更为上述便携式电话。

在上述的构成中,在从便携式电话对服务中心发送了请求将从服务中心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进行通话时的收信目的地(即从服务中心打电话的对象)变更为便携式电话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在服务中心中,能够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例如在满足规定的收信目的地变更的条件(例如便携式电话位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的附近的情况、是所登记的便携式电话的情况等条件)时,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

换句话说,如上述那样,以往,司机等在车辆的事故的发生时必须使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在车内或者车辆的附近与服务中心的操作人员进行通话,所以在车辆正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等,存在不能够进行基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的通话的情况,但在上述的构成中,在那样的情况下,通过从司机等携带的便携式电话对服务中心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号,能够将来自服务中心的电话的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

由此,司机等在远离事故车辆的安全的位置也能够与服务中心的操作人员进行对话通话,所以起到安全性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显著的效果。

应予以说明的是,在此,便携式电话也包括司机等能够携带、且能够通过数据通信对服务中心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等数据、且能够与服务中心的操作人员等之间进行通话的信息通信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功能手机)。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添加的附图进行的下述的详细的描述,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变得更加明确。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中的便携式电话、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以及服务中心之间的(允许变更的情况下的)通信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中的便携式电话、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以及服务中心之间的(拒绝变更的情况下的)通信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服务中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便携式电话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中的便携式电话、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以及服务中心之间的通信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紧急通报车载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服务中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便携式电话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与附图一起对本公开的紧急通报系统、服务中心以及便携式电话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系统的整体构成]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1包括:搭载于车辆的紧急通报车载装置(车载机)3、作为基础设施侧的紧急响应中心的服务中心(详细而言为其中心装置)5、以及驾驶员(司机)等搭乘者携带的便携式电话7。搭载该紧急车载装置3的上述车辆也被称作主机车辆或对象车辆。

其中,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和服务中心5是能够进行公知的数据通信和(基于电话的)通话(也被称作对话通话)的构成,并且服务中心5和便携式电话7也是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和通话的构成。

以下,对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

如所公知的那样,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是具备控制电路11、声音处理部13、无线电通信部15、存储器部17、LAN收发部19等的车载机。

另外,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中,对控制电路11连接有输入器21、显示器23、安全气囊系统27,对声音处理部13连接有话筒31、扬声器33,对经由车内LAN进行收发的LAN接口部(也被称作LAN收发部)19连接有导航系统25。

其中,控制电路11控制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动作整体。控制电路11控制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各种处理。控制电路11以具备CPU、RAM、ROM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而构成,可以执行记录于ROM的程序利用软件来实施控制,但也可以对这些控制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多个硬件电路利用硬件来实施控制。声音处理部13是用于对输入至话筒31的声音进行数字处理并输入至控制电路11、或使来自控制电路11的数字信号从扬声器33声音输出的电路。因此,经由该声音处理部13,在司机等与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之间能够进行对话。

无线电通信部15是基于来自控制电路11的连接指令或切断指令与通信基础设施(便携式电话网等)之间连接或切断通信线路(声音通信线路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的电路。即,无线电通信部15进行与服务中心5之间的各通信线路的连接或切断。

存储器部17是存储确定车辆(从而为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车辆ID(从而为车载机ID)等各种存储器信息的装置(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应予以说明的是,车载机ID和车辆ID相同,所以以下使用车辆ID进行说明。

LAN收发部19具有与车载LAN的接口功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公知的导航系统25等之间收发各种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导航系统25将表示车辆的当前位置的车辆位置信息、表示主机车辆的速度的车速信息、表示从主机车辆至目的地等的距离的距离信息等经由车载LAN发送至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另外,控制电路11使包括例如LAN收发部19从导航系统25接收到的车辆位置信息、存储于存储器部17的车辆ID等的紧急通报信号从无线电通信部15发送至服务中心5。应予以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信息”不仅作为不可数名词也作为可数名词使用。

若安全气囊展开,则安全气囊系统27将安全气囊展开信号作为碰撞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11。

应予以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以安全气囊系统27输出安全气囊展开信号(碰撞检测信号)的主旨作为紧急通报触发事件,来进行输出紧急通报信号的紧急通报动作。

输入器21是用户操作的紧急通报按钮,表示该输入器21被操作了这一情况的操作检测信号被输入至控制电路11。应予以说明的是,能够省略该输入器21。

显示器23若被从控制电路11输入显示指令,则显示与该显示指令相应的显示信息。

<服务中心5>

服务中心5是公知的紧急应对中心的装置,具备存储器35、控制电路36、无线电通信部37。控制电路36控制服务中心5的各种处理。控制电路36以具备CPU、RAM、ROM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而构成,可以执行记录于ROM的程序利用软件来实施控制,但也可以对这些控制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多个硬件的电路利用硬件来实施控制。另外,能够经由无线电通信部37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之间进行紧急通报信号等数据通信、通话,并且能够与司机等的便携式电话7之间进行数据通信、通话。

在该服务中心5的存储器35中相关联(即,以从一个信息能够得到其他的信息的方式建立关联)地存储有车辆ID、用户ID以及收信目的地。

在此,作为收信目的地,最初存储有为了能够从服务中心5给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打电话来进行通话而分配给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电话号码。

应予以说明的是,作为服务中心5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之间的上述数据通信,例如也能够采用经由因特网的通信、基于SMS(短消息服务)的通信。

<便携式电话7>

便携式电话7包括控制电路41、存储器部42、接受用户的操作输入的输入部43以及无线电通信部44。控制电路41控制便携式电话7的各种处理。控制电路41以具备CPU、RAM、ROM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而构成,可以执行记录于ROM的程序利用软件来实施控制,但也可以对这些控制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多个硬件的电路利用硬件来实施控制。便携式电话7是能够切换实施公知的数据通信、通话且能够携带的通信装置,是与服务中心5之间进行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等数据通信、与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之间进行通话的装置。

在此,如后述那样,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也被称作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号)通信将从服务中心5打电话的对象目的地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的请求信号。

应予以说明的是,作为便携式电话7,能够采用例如也具有作为电话机的功能的触摸面板式的可移动式终端(例如也包括所谓的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等。

另外,作为从该便携式电话7经由无线电通信部44对服务中心5通信规定数据(例如后述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方法,能够采用下述那样的各种方法。

例如,在智能手机中,预先在存储器部42中存储被设定为向服务中心5发送规定数据的软件即应用程序(所谓的应用),通过在紧急时操作该应用,能够以短时间发送数据。

应予以说明的是,作为所发送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作为除了包含表示是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信息(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息)之外,还按照规定的消息格式形式而包含预先存储于存储器部42的用户ID(或者车辆ID)以及便携式电话7的电话号码、表示便携式电话7的位置的便携位置信息的数据列被发送。此外,在搭载GPS的情况下,由其检测便携式电话的位置信息,在未搭载GPS的情况下,从基站利用数据来检测便携式电话的位置信息。

另外,也可以从智能手机访问服务中心5的主页,例如从设定于主页的规定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输入栏输入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所必需的规定数据(例如用户ID、便携式电话号码等)。

并且,也可以对服务中心5通过SMS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服务中心5的发送目的地被预先存储于智能手机。此外,优选发送的内容(例如用户ID)也被预先存储。应予以说明的是,在SMS的情况下,发送源的信息(便携式电话的号码等信息)在发送时被同时发送。

[紧急通报系统1整体的通信]

首先,按照时间序列对服务中心5、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以及便携式电话7之间的整体的通信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发生了车辆的碰撞事故的情况下,与以往相同地,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对服务中心5发送紧急通报信号。

在该紧急通报信号中包括表示发生了车辆事故等紧急状况这一情况的信息、车辆ID以及车辆位置信息。

接下来,在服务中心5中,若接收到来自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紧急通报信号,则与以往相同地,对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发送表示正常接收到紧急通报信号这一情况的信号(进行正常响应)。

然后,在服务中心5中,基于紧急通报信号所包括的车辆ID,检索存储于存储器35的数据(即,车辆ID、用户ID以及收信目的地的数据),基于收信目的地的数据,设定(切换)为能够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通话的状态。

例如,与以往相同地,从服务中心5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自动地打电话而形成在操作人员与司机之间能够进行通话的状态。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中,例如自动地切换至能够通话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服务中心5侧的显示器进行已切换至能够通话的状态的主旨的显示、或接收到来自特定车辆的紧急通报信号的主旨等的显示,并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来开始通话。

因此,通过这样的动作,以后,在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与车辆的司机之间能够进行通话。

接下来,若司机例如通过操作上述的智能手机的应用来从自身携带的便携式电话7对服务中心5进行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则向服务中心5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信息、用户ID(或者车辆ID)、便携式电话7的电话号码、便携位置信息等。应予以说明的是,该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也包括发送后述的允许变更响应、拒绝变更响应的数据时的发送目的地(便携式电话7)的数据、即数据通信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接下来,服务中心5若接收到该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则如后面详述的那样,进行判断是允许还是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的收信目的地变更判断。

在此,在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的情况下,通过数据通信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允许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主旨的信息。

由于该信息例如被显示于便携式电话7的显示器、或通过振动等传递,所以司机能够识别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被允许。

另外,在服务中心5中,根据该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将从服务中心5打电话时的收信目的地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由此,然后,例如通过从服务中心5向便携式电话7打电话,从而在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与持有便携式电话7的司机之间能够进行通话。

另一方面,在不允许收信目的地请求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那样,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拒绝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主旨的信息。

该信息与上述允许时相同地,例如显示于便携式电话7的显示器、或通过振动等传递,所以司机能够识别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被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被拒绝,所以之后与以往相同地,通过从服务中心5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打电话,从而在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附近的司机之间能够进行通话。

[由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实施的处理]

接下来,对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使用控制电路11实施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此,该申请所记载的流程图或流程图的处理包括多个部分,各部分例如表现为S100。另外,各部分能够被分割为多个子部分,另一方面,也能够结合多个部分而成为一个部分。另外,各部分能够被称作装置、模块。另外,上述多个部分的每一个或组合,(i)不仅能够通过与硬件单元(例如计算机)组合的软件的部分来实现,(ii)还能够作为硬件(例如集成电路、布线逻辑电路)的部分而包括或不包括相关的装置的功能来实现。并且,硬件的部分也能够包括在微型计算机的内部。

如图4所示,在S100中,基于来自安全气囊系统27的碰撞检测信号来判断是否检测到车辆(主机车辆)的碰撞。在此,在得到碰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设为发生了车辆的碰撞,进入至S110,另一方面,在未得到碰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设为未发生车辆的碰撞,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110中,由于车辆发生了碰撞,所以对服务中心5发送紧急通报信号。即,作为紧急通报信号,发送表示发生了紧急状况这一情况的信息、车辆ID以及车辆位置信息。

在接下来的S120中,切换至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即在司机与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暂时结束本处理。

此外,通常,在紧急通报信号的发送后,接收来自服务中心5的正常响应,所以也可以在正常响应的接收后,切换至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

[由服务中心5实施的处理]

接下来,对服务中心5使用控制电路36实施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S200中,判断是否接收到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发送的紧急通报信号。在此,在接收到的情况下,进入至S210,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的情况下,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210中,将接收到紧急通报信号的主旨发送至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即进行正常响应)。

在接下来的S220中,切换至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S230中,判断是否接收到从便携式电话7发送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换句话说,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请求将从服务中心5打电话的对象(收信目的地)从初始设定的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变更为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便携式电话7的信号(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在此,若判断为接收到,则进入至S24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则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240中,有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所以判断是否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在此,若判断为允许,则进入至S25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不允许(拒绝),则进入至S260。控制电路36通过S240、S250、S260作为收信目的地变更判断部发挥作用。

在此,对变更收信目的地的情况的条件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从便携式电话7发送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中包括用户ID(或者车辆ID)、便携式电话7的电话号码、便携式电话的位置信息等。

因此,在服务中心5中,首先,判断所发送的用户ID(或者车辆ID)是否与存储于存储器35的用户ID(或者车辆ID)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是来自适当的便携式电话7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

接下来,根据车辆位置信息和便携位置信息求出车辆与便携式电话7的位置关系(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视为是来自在发生事故时搭乘在车辆上的司机的通信的范围内:例如100m以内),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在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

然后,在S250中,根据上述S240的判断而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所以通过数据通信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表示允许的信号(发送允许收信响应)。

在接下来的S270中,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

应予以说明的是,此时,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从服务中心5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打电话而成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切断该连接。

在接下来的S280中,切换至在便携式电话7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暂时结束本处理。例如进行从服务中心5向便携式电话7打电话等处理。

另一方面,在S260中,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所以通过数据通信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表示拒绝的信号(拒绝收信响应),暂时结束本处理。

此外,在该状态下,不能够进行与便携式电话7的通话,但与以往相同地,处于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

[由便携式电话7实施的处理]

接下来,示出便携式电话7使用控制电路41实施的处理。如图6所示,在S300中,判断是否由司机等经由输入部43进行了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的输入。在此,在判断为进行了操作,则进入至S31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未进行操作,则暂时结束本处理。

此外,作为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的输入或操作,例如如上述那样,能够列举在智能手机中启动应用来进行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的操作。

在S310中,进行了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的操作,所以从便携式电话7对服务中心5进行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控制电路41通过S310作为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部发挥作用。

在接下来的S320中,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从服务中心5发送的允许收信目的地变更的信号(允许变更响应)。在此,在接收到允许变更响应的情况下,进入至S330,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允许变更响应的情况下,进入至S340。

在S330中,为了报告收信目的地的变更成功,在便携式电话7的显示器显示“收信目的地变更完成”,暂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S340中,为了报告收信目的地的变更失败,在便携式电话7的显示器显示“收信目的地变更失败”,暂时结束本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紧急通报系统1中,在发生车辆的碰撞事故的情况下,在从便携式电话7对服务中心5发送了请求将从服务中心5向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进行通话时的收信目的地(即从服务中心5打电话的对象)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情况下,在服务中心5中,在满足规定的收信目的地变更的条件(例如便携式电话7位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附近的情况等条件)时,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

换句话说,以往,司机等在车辆的事故的发生时,必须使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在车内或者车辆的附近与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进行通话,所以在车辆正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等,存在不能够进行基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通话的情况,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从司机等携带的便携式电话7对服务中心5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从而能够将来自服务中心5的电话的收信目的地设定为便携式电话7。

由此,司机等能够在远离事故车辆的安全的位置与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进行通话,所以起到安全性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显著的效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中包括将便携式电话7与车辆ID相关联的关联信息(例如用户ID)、便携式电话7的电话号码、由便携式电话7定位的便携位置信息,所以在服务中心5中,能够基于该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正确地判断是允许还是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另外,能够基于所发送的便携式电话号码向便携式电话7打电话。

此外,为了简单,也能够省略便携位置信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发生事故时,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对服务中心5发送(基于紧急通报信号的)车辆位置信息、(基于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便携位置信息。因此,在服务中心5中,基于车辆位置信息和便携位置信息求出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便携式电话7之间的距离,在该距离分离规定以上的情况下,拒绝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即,在该距离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允许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所以能够适当地设定收信目的地。

换句话说,在便携式电话7过分远离车辆的情况下,作为不是来自事故车辆的附近的通信,而拒绝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该便携式电话7,所以能够防止与错误的便携式电话7通话。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省略或者简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内容的说明。应予以说明的是,对于各构成的编号,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编号(以下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由于通信的处理的顺序等不同,所以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紧急通报系统整体的通信]

首先,按照时间序列对服务中心5、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以及便携式电话7之间的整体的通信的顺序进行说明。

应予以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服务中心5的存储器35中相关联地存储有车辆ID、最初的收信目的地(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以及(车辆的用户的)便携式电话号码(也被称作关联便携式电话的号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相关联地存储用户ID等。

如图7所示,在发生车辆的碰撞事故的情况下,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对服务中心5发送紧急通报信号。

接下来,在服务中心5中,若接收到来自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紧急通报信号,则对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发送表示正常地接收到紧急通报信号这一情况的信号(进行正常响应)。

然后,在服务中心5中,基于紧急通报信号所包括的车辆ID,检索存储于存储器35的数据,基于最初的收信目的地的数据,设定(切换)为能够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进行通话的状态。

因此,通过这样的动作,以后,在服务中心5的操作人员与车辆的司机之间能够进行通话。

接下来,在服务中心5中,知道便携式电话7的号码(即,是已登记的便携式电话号码),所以通过数据通信(例如SMS)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变更请求目的地的信息(即,作为服务中心5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变更请求受理URL)。

接下来,在便携式电话7中,在接收到该变更请求目的地的情况下,在欲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时,通过数据通信对该发送的变更请求目的地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例如利用SMS的回信、主页中的输入栏,向服务中心5发送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

以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服务中心5若接收到该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则进行判断是允许还是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的收信目的地变更判断,并将该判断结果发送给便携式电话7。

然后,在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的情况下,服务中心5与便携式电话7能够进行通话,在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的情况下,维持服务中心5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能够进行通话的状态。

[由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实施的处理]

如图8所示,在S400中,基于来自安全气囊系统27的碰撞检测信号来判断是否检测到车辆(主机车辆)的碰撞。换句话说,在得到碰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设为发生了碰撞,进入至S410,在未得到碰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设为未发生碰撞,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410中,由于车辆发生碰撞,所以对服务中心5发送紧急通报信号。

在接下来的S420中,切换至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暂时结束本处理。

[由服务中心5实施的处理]

如图9所示,在S500中,判断是否接收到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发送的紧急通报信号。在此,在接收到的情况下,进入至S510,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的情况下,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510中,将接收到紧急通报信号的主旨发送至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即进行正常响应)。

在接下来的S520中,切换至在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S530中,判断是否存储有变更收信目的地的情况下的便携式电话7的电话号码的数据。在此,若判断为存储有便携式电话号码的数据(即,是已登记的便携式电话号码),则进入至S54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没有数据,则进入至S550。

应予以说明的是,即使在判断为未登记便携式电话号码的情况下,若之后从便携式电话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则以后,通过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以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也能够进行收信目的地的变更。

在S540中,对便携式电话7实施变更请求目的地通知,发送作为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目的地的连络目的地(数据的发送目的地:即对服务中心5发送数据时的发送目的地:例如电话号码、变更请求受理URL)。

在接下来的S550中,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从(已登记的)便携式电话7发送的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在此,若判断为接收到,则进入至S56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则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560中,由于有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所以判断是否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在此,若判断为允许,则进入至S57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不允许(拒绝),则进入至S580。

在S570中,由于允许收信目的地的变更,所以通过数据通信(例如SMS)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表示允许的信号(发送允许收信响应)。

在接下来的S590中,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

在接下来的S595中,切换至在便携式电话7与服务中心5之间能够通话的状态,暂时结束本处理。例如,进行从服务中心5向便携式电话7打电话等处理。

另一方面,在S580中,由于拒绝收信目的地的变更,所以通过数据通信(例如SMS)对便携式电话7发送表示拒绝的信号(发送拒绝收信响应),暂时结束本处理。

[由便携式电话7实施的处理]

如图10所示,在S600中,判断是否接收到变更请求目的地通知。在此,若判断为接收到,则进入至S61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则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610中,判断是否经由输入部43进行了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的操作。在此,若判断为进行了操作,则进入至S620,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未进行操作,则暂时结束本处理。

在S620中,由于进行了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的操作,所以从便携式电话7对服务中心5进行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的发送。

在接下来的S630中,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从服务中心5发送的允许收信目的地变更的信号(允许变更响应)。在此,在接收到允许变更响应的情况下,进入至S640,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允许变更响应的情况下,进入至S650。

在S640中,为了报告收信目的地的变更成功,在便携式电话7的显示器显示“收信目的地变更完成”,暂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S650中,为了报告收信目的地的变更失败,在便携式电话7的显示器显示“收信目的地变更失败”,暂时结束本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本上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尤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服务中心5中相关联地存储有确定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的数据(车辆ID)、确定便携式电话7的数据(便携式电话号码),在基于该相关联地存储的数据判断为收信目的地变更请求是来自作为该相关联地存储的相关联的便携式电话的便携式电话7的请求的情况下,将收信目的地变更为便携式电话7。

换句话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预先在服务中心5侧存储有变更的收信目的地的数据(便携式电话7的数据)。因此,有能够将从紧急通报车载装置3向服务中心5发送的操作、发送数据的处理等简单化的优点。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进行车辆与便携式电话7的位置关系(距离)的判断,所以有能够使判断的处理简单化并且也能够应用于不发送便携位置信息的便携式电话7的优点。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进行车辆与便携式电话7的位置关系(距离)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有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判断的优点。

本公开依据实施方式来描述,但应理解为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构造。本公开也包括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组合或方式、在该组合或方式中进一步包括一要素、一要素以上或一要素以下的其他的组合或方式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