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

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针对现有的西医治疗口腔溃疡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由重量份的白术12‑24份、山药15‑30份、天花粉10‑15 份、玉竹5‑10份、猪苓5‑10份、黄柏3‑10份、山楂10‑20份、芦根15‑30份、葛根10‑15份、蒲黄5‑10份、紫草5‑10份、紫花地丁10‑15份、水牛角6‑12份、大青叶6‑12份、僵蚕10‑15份、炒枳壳5‑15份、山豆根3‑10份、蔓荆子6‑12份、牛蒡子8‑12份、炙甘草20‑30份、生甘草15‑25份制成。该发明有标本兼治,愈后不复发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100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中喜;

    申请/专利号CN201610652793.4

  • 发明设计人 徐中喜;

    申请日2016-08-11

  • 分类号A61K36/899(20060101);A61P1/02(20060101);A61K35/32(20150101);A61K35/64(20150101);

  • 代理机构11403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阳

  •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孟岗乡徐楼村一组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52: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30

    授权

    授权

  • 2016-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6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现如今患者也是比较多的,口腔溃疡带给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治疗口腔溃疡很重要,很多口腔溃疡患者在患病时会选择西医治疗,患者认为西药不会对患处造成很大的刺激。

西医认为,口腔溃疡多是由机体内维生素的缺乏,免疫机能的低下,许多正常功能下降所导致的。

目前临床上西医常用方法多数为对症处理,即采用消炎止痛,控制疾病多选用激素(如强地松、地塞米松)及免疫抑制纤维素溶解通过给机体补充维生素来治疗口腔溃疡等方法。

含有抗生素或者是激素的消炎药或外用药往往能较快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溃疡面也较快愈合,但长期大量的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因为激素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治标不治本,下次遇到刺激口腔溃疡还会发作,正因为西医疗法难以将口腔溃疡治愈,口腔溃疡往往再次发作,治疗时服用的西药往往只有几种,随着口腔溃疡发作次数的增多,也就慢慢的产生了抗药性,很多药物对口腔溃疡的治疗已经失去了作用。口腔溃疡难以根除。往往使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对疾病不再报有康复的希望。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然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 “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因素体阴血不足,脾失健运,蕴化不足,复感风邪,风湿客于肌肤腠理,凝滞于血分或因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于口所致。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西医治疗口腔溃疡存在的缺陷,及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可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其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由重量份的白术12-24份、山药15-30份、天花粉10-15 份、玉竹5-10份、猪苓5-10份、黄柏3-10份、山楂10-20份、 芦根15-30份、葛根10-15份、蒲黄5-10份、紫草5-10份、紫花地丁10-15份、水牛角6-12份、大青叶6-12份、僵蚕10-15份、炒枳壳5-15份、山豆根3-10份、蔓荆子6-12份、牛蒡子8-12份、炙甘草20-30份、生甘草15-25份制成。

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研磨成超微细粉末然后混合均匀即可。所述的超微细粉末的粒径为大于等于600目。

治疗时只需将混合后的药粉涂抹在创伤处即可。

也可以用开水冲泡后漱口。

也可以冲泡后吞服。

该发明中药从奇恒之腑论治,引药上行至百会,辐射全身调脏腑经络,达到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活血化瘀之功效,并能够消除脉管内壁的血栓,减轻血管壁的通透性,阻断或减少病灶纤维蛋白质和淋巴细胞的渗出,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达到标本兼治,愈后不复发的优点,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由重量份的白术12份、山药30份、天花粉10份、玉竹10份、猪苓10份、黄柏10份、山楂20份、 芦根15份、葛根10份、蒲黄10份、紫草10份、紫花地丁10份、水牛角12份、大青叶6份、僵蚕15份、炒枳壳15份、山豆根10份、蔓荆子12份、牛蒡子8份、炙甘草20份、生甘草25份制成。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由重量份的白术24份、山药15份、天花粉15 份、玉竹5份、猪苓5份、黄柏3份、山楂10份、 芦根30份、葛根15份、蒲黄5份、紫草5份、紫花地丁15份、水牛角6份、大青叶12份、僵蚕10份、炒枳壳5份、山豆根3份、蔓荆子6份、牛蒡子12份、炙甘草30份、生甘草15份制成。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由重量份的白术18份、山药22份、天花粉12 份、玉竹8份、猪苓8份、黄柏7份、山楂15份、 芦根23份、葛根12份、蒲黄8份、紫草7份、紫花地丁13份、水牛角9份、大青叶9份、僵蚕12份、炒枳壳10份、山豆根6份、蔓荆子9份、牛蒡子10份、炙甘草25份、生甘草20份制成。

在上述组分中,其中: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

山药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泄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天花粉

性味:苦、微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主治:用于热病津伤,口干,消渴,肺热咳嗽,肺燥咳血,热毒疮痈。

玉竹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用于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猪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脾、肾、膀胱三经;

功效主治:猪苓,性味甘淡平,淡能渗利,偏于利水渗湿。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毒疮疡,湿疹,阴虚发热中药黄柏泻火解毒力强,善治湿热疮疡。

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活血散瘀。

芦根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津伤烦渴,胃热呕吐,肺痈,肺热咳嗽。

葛根

性味:甘、辛,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发表解肌,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湿热泻痢,脾虚泄泻,热病烦渴,消渴证。

蒲黄

性味:平、甘;

归经: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紫草

性味:寒、甘、咸;

归经:心,肝;

功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紫花地丁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功效:凉血解毒,清热消肿,以治痈肿疔毒为特长,为疔痈疮疖通用之药,而以疗疔毒功效为佳。

水牛角

性味:苦、咸,寒;

归经:人心、肝、脾、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功效:本品苦能泻火,寒能胜热,咸走血分,能凉心热、泻肝火,清胃热,具有清解诸热百毒之功。

大青叶

性味:苦、咸,大寒;

归经: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长于凉血消斑,善治温热病毒,热入血分,发斑、神昏、壮热、烦躁。

僵蚕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主治:中风失音、中风口嘴眼斜、惊痫抽搐、头风、喉风、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炒枳壳

性味:苦、辛、酸,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

山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痈肿疮毒。

蔓荆子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主治:用于头痛,头昏,目赤肿痛,风湿痹痛。

牛蒡子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热发疹,热毒疮疡,痄腮肿痛。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生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从李东垣《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理论出发,采用甘温除热之法,治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方中以白术为主药;辅以炙甘草甘温益气、山药补脾固精,以补益既虚之中气;并用葛根升脾胃中清气,上行阳道,亦能引甘温之气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以卫外而为固,这是治其本者。同时配伍僵蚕驱风药,东垣认为:“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升阳与益气两者配合,发越脾土之郁遏,亦发越郁于肌表之躁热,使郁者伸而阴火散……”,佐以生甘草,泻火而缓急迫;更加芦根、玉竹、天花粉滋阴清热合白术能补脾肺,合甘药能化阴敛阴,参于升阳散火药中,寓收于散,有制约调节意义,又用黄柏清泄肾火,猪苓利尿,共为佐使药,这是泻的一面。用芦根、葛根、紫草治疗胃火胃阴虚,加火紫花地丁败上焦热毒,牛蒡子通利下流之湿气,葛根搭配蔓荆子升举下陷之阳气,更合山豆根,大青叶、水牛角以清散上炎之火气,调和不平之阴气;炒枳壳蠲除湿聚之痰气,蒲黄,山楂活血化瘀以生新。诸药并用,其人中气得补,阳气得升,湿气得利,热气得清,则口腔溃疡痊愈,全方合用能使营卫调和,阳道充实,浮热亦自解。

病案举例:

何某某,男,32岁,2014年10月16日来我处就诊。

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每日涂药早晚各一次。涂药3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

刘某某,男,50岁。2015年3月15日初诊。

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每日涂药早晚各一次。涂药4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