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

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

摘要

在作为水处理装置的分离装置而使用多个旋液分离器的情况下,存在与旋液分离器的数量相同的下液容器,成本高。提供一种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旋液分离器,各旋液分离器具有液体入口、液体出口以及下液口;以及下液容器,其经由配管而与所述多个旋液分离器的各下液口连通,配置于所述多个旋液分离器的下方,在底侧设置有排水孔,其中,所述下液容器在比所述配管的下方开口端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空间形成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27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1/38 申请日:201410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由船舶自靠港目的地的水域作为压载水而取入的被处理液中分离微生物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设计为:装载有货物时下沉至吃水线后稳定,另外,螺旋桨也没入水中。因而,在未装载货物的状态下,船舶由于浮力而过度浮起,不能确保船的稳定性、螺旋桨的入水深度。因此,卸下货物后的货船等在靠港地将被处理液取入并存储在船体内,由此使吃水线接近于装载有货物的状态。将此时取入的被处理液称为压载水。

压载水作为船舶的“配重”被搬运到下一个靠港地,在装载货物的同时该压载水被放出。也就是说,会将前一个靠港地的海洋生物带到下一个靠港地。像这样将某个地方的生物转移到其它地方很有可能会使自然所孕育的该地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或污染。因此,国际海事组织(IMO)采纳了压载水公约(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该公约对排出的压载水中含有的生物的量的基准进行了规定。

在该基准中,关于从船舶排出的压载水,1m3压载水中包含的50μm以上的生物(主要是动物性浮游生物)的数量少于10个,1mL压载水中包含的10μm以上且小于50μm的生物(主要是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数量少于10个,10mL压载水中霍乱弧菌的数量小于1cfu,100mL压载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小于250cfu,100mL压载水中肠球菌的数量小于100cfu。此外,“cfu(colony>

为了满足这些基准,近年来公开了很多与压载水处理有关的技术。具体地说,可举出通过过滤和离心分离等来去除水生生物的方法、物理/机械性地使水生生物灭绝的方法、通过热量使水生生物灭绝的方法、将化学药品注入压载舱中或产生氯系物质等来使水生生物灭绝的方法等。

在此,通过离心分离来去除水生生物的方法不存在过滤器堵塞等问题,在具有一定比重的水生生物的分离中是有效的,该方法通过与其它方法并用而被使用。图8中示出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水处理装置100。

该水处理装置100具备:海水取入线路101;粗过滤装置102,其去除所取入的海水中的粗大物,由水力旋流器构成;作为压载水供给装置的泵103,其用于给送海水;杀菌剂供给装置104,其供给用于杀灭过滤后的微生物、细菌类的杀菌剂;滞留槽105,其使添加有杀菌剂的海水滞留规定时间;处理水给送线路106,其给送从该滞留槽105导出的处理水;以及压载舱107,其储存从处理水给送线路106给送的处理水。

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公开粗过滤装置(以后称为“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102的详细结构。但是,作为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已知图7的结构。

参照图7,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0包括多个旋液分离器202、204、设置于旋液分离器202、204的下方的下液容器206、208、设置于下液容器206、208的下方的阀210、212以及在阀210、212的下方具备的储存容器214。另外,在储存容器214的上游侧设置有冲洗泵216,储存容器214的下游侧经由排出配管218而与船体的排出口220连接。

旋液分离器202、204具有液体入口202a、204a、液体出口202b、204b以及下液口202c、204c。此外,在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0的上游侧配置有取水泵232、灭活装置230。另外,在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0的下游侧配置有已处理液储存槽240。

以旋液分离器202为例来说明旋液分离器202、204的动作。在使旋液分离器202工作时,闭合阀210,在下液容器206中充满被处理液。取入到船体内的被处理液经灭活装置230从液体入口202a流入到旋液分离器202内。旋液分离器202具有倒圆锥台形状,其内面202i朝向下方而具有倾斜面。从液体入口202a流入到旋液分离器202内的被处理液沿着旋液分离器202的内面202i卷成漩涡。

在该卷成漩涡的期间,比重重的水生生物沿着内面202i的倾斜面移动到下方,从下液口202c落下到下液容器206。另一方面,被处理液的水成分从液体出口202b被取出,被送至已处理液储存槽240。如果在下液容器206中积存了一定量的水生生物,则经由下方的阀210将水生生物与被处理液一起排出到储存容器214。储存容器214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大容量的管,因此能够蓄积以一定量的水生生物为首的垃圾、有机物、无机物等矿物、氢氧化物(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以下称为“水生生物等”。)。

在储存容器214中,在储存容器214中的被处理液的量变为一定量以上时或者以一定时间为间隔来通过冲洗泵216使强势水流过。水生生物等经由排出配管218、排出口220被排出到船体外。此时,阀210、212被闭合以避免发生储存容器214内的水生生物等的逆流。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2/12403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旋液分离器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几乎不会发生堵塞,因此若与生物杀灭装置(灭活装置)一起利用则保养的工时可以减少,因此是有用的。在将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设置于船舶的情况下,在船体内设置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有高度限制的情况下,若要得到规定的分离效果(在单位时间能够分离的量),则需要设置多台小型的旋液分离器。

以往,在多个旋液分离器中,对各个旋液分离器设置有下液容器和阀以及随带的配管,因此为了控制它们而需要设置复杂的控制系统。另外,当设为这种结构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下液容器和阀的数量变多,成本变高并且要使用很多宝贵的船内空间。为了改进这一点,想到了使下液容器共同化。

但是,即使多个旋液分离器是以相同方式制成的,下液口处的水压也会根据配管的布置长度的不同、制造上的误差而不相同。这样,产生以下问题:在多个旋液分离器中的下液口的水压最低的旋液分离器中,被处理液发生逆流。这会使从被处理液分离出的水生生物等再次返回到旋液分离器。

另外,当如专利文献1那样配置杀菌剂供给装置作为灭活装置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供给杀菌剂这样的保养。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对多个旋液分离器设置共同的下液容器也不会在各旋液分离器之间产生逆流的构造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更具体地说,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旋液分离器,各旋液分离器至少具有液体入口、液体出口以及下液口;以及

下液容器,其与所述多个旋液分离器的各下液口连通,

其中,所述下液容器在比与所述多个旋液分离器的各下液口连通的连通开口端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空间形成部。

另外,提供一种在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前级作为灭活装置而配置有向相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来使电流在相对电极之间流动的灭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该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取水配管,其与取水口连接;

灭活装置,该灭活装置的入水口与所述取水配管连接;

配管,其与所述灭活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分支成多路;以及

上述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配管与所述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液体入口分别连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针对多个旋液分离器仅设置一个下液容器,因此能够减少所使用的材料。其结果,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能够以节约空间和节约成本的方式实现。另外,与储存容器之间的阀也可以是旋液分离器的数量以下(至少一个),因此控制系也变得单纯。

另外,尽管针对多个旋液分离器设置有共同的下液容器,在各旋液分离器中分离水也不会逆流。

另外,如果在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前级配置通过在相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来使电流在相对电极之间流动的灭活装置,则能够提供小型且保养的工时少的水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仅示出旋液分离器和下液容器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图4是示出旋液分离器与下液容器的其它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旋液分离器与灭活装置的组合的顺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6是示出在旋液分离器、灭活装置的后级再附加旋液分离器的结构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7是示出水处理装置的以往例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水处理装置的更详细的以往例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就能够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此外,设本说明书中的“被处理液”包括海水、淡水、以及海水和淡水的混合水。另外,被处理液中也可以包含水生生物等。另外,将从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最终级得到的液称为“已处理液”。已处理液是进行过水生生物的杀灭处理、且进行过水生生物等的分离处理的被处理液。

(实施方式1)

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的结构。水处理装置1包括灭活装置10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灭活装置10的主体12的入水口12a与源自船体的取水口11的取水配管11a连接。取水配管11a上配置有取水泵11b。另外,主体12的出水口12b上连接有配管13。

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包括下液容器24和多个旋液分离器21、22。另外,也可以包括设置于下液容器24的下方的阀25以及储存容器26、冲洗泵27、排出配管28。此外,旋液分离器的数量只要是2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在此,例示了存在两个旋液分离器的情况。将在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中分离水生生物等的工序称为分离处理。

关于灭活装置10,配置在相对电极14a、14b之间以电源14v施加电压的类型的灭活装置。与使用杀菌剂的情况不用,保养的工时变少。另外,能够使灭活装置10自身变得小型。与灭活装置10的出水口12b连接的配管13在中途向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的旋液分离器21、22的液体入口21a、22a分支。将利用灭活装置10杀灭水生生物等的工序称为杀灭处理。

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口21c、22c经由配管21d、22d而与下液容器24连通。配管21d、22d上不配置阀。另外,旋液分离器21、22的液体出口21b、22b与配管21e、22e的一端连接。配管21e、22e的另一端与已处理液储存槽30连接。此外,已处理液储存槽30既可以是压载舱,也可以是其它设备。

下液容器24在排水侧设置有排水孔24e。另外,也可以在上方部分设置能够开闭的排气口24r。而且,配管21d、22d在下液容器24内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设置于比下液容器24的顶面24t靠下方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中,特征点在于,在多个旋液分离器21、22所共用的下液容器24内,在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与下液容器24的顶面24t之间设置有空间24s。

排水孔24e处连结有连通构件24p。连通构件24p与储存容器26连结。另外,连通构件24p上设置有阀25。

储存容器26是将沉淀于下液容器24内水生生物等取入以排出的容器。在利用强势水将水生生物等推出去的情况下,能够适当使用管状的部件。此外,只要能够储存沉淀的水生生物等即可,储存容器26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储存容器26也可以设置有中和装置29。

在灭活装置10是使用相对电极14a、14b的类型的灭活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灭活装置10后的被处理液中含有次氯酸。中和装置29是为了在排出储存容器26内的被处理液时将该次氯酸中和后排出被处理液而设置的。具体地说,能够适当利用将硫代硫酸钠投入到储存容器26内的装置。

也可以在储存容器26的上游侧连接有冲洗泵27。这是为了利用强势水将储存容器26内的被处理液排出。另外,在储存容器26的下游侧连结有排出配管28。排出配管28的下游端28b是向船外开放的排出口。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的动作。此外,在此,以在水处理装置1中将已处理液储存到已处理液储存槽30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在将已处理液储存到已处理液储存槽30的情况下,经由取水泵11b从设置于船体外表面的取水口11取入被处理液。所取入的被处理液通过取水配管11a后进入灭活装置10。此外,与下液容器24的排水孔24e连接的连通构件24p的阀25闭合。另外,排气口24r通常可以是闭合的。

在灭活装置10内,向相对电极14a、14b之间施加电压而电流流过相对电极14a、14b之间。被处理液在该相对电极14a、14b之间被电解。此时,从阳极产生氯气,通过溶解而产生次氯酸。能够利用该次氯酸使生物灭绝。

从灭活装置10的出水口12b出来的被处理液通过配管13后从液体入口21a、22a被注入到旋液分离器21、22。

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口21c、22c直接与下液容器24连通。因而,被处理液落到下液容器24。下液容器24的水面L上升,当水面L到达旋液分离器21、22的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时,水面L不再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下液容器24内被分为到连通开口端21do、22do为止的被处理液以及从连通开口端21do、22do到顶面24t之间的空间24s。

被处理液持续从液体入口21a、22a流入到旋液分离器21、22,因此旋液分离器21、22内被被处理液所充满,并从液体出口21b、22b作为已处理液而排出。此时,被处理液沿着旋液分离器21、22内的内面21i、22i的倾斜面卷成漩涡。然后,具有会被漩涡的离心力压在内面21i、22i的倾斜面上的程度的比重的水生生物等一边沿着内面21i、22i旋转一边去向下方,从下液口21c、22c通过配管21d、22d后落下到下液容器24。也可以将能够利用旋液分离器21、22来分离的比重的大小称作“旋液分离器的分离粒度特性”。

此外,在此水生生物等中的水生生物包括压载水公约中成为控制对象的生物和菌,也可以还包括它们的遗骸。

另一方面,已处理液自身从液体出口21b、22b被排出到旋液分离器21、22外,储存到已处理液储存槽30。

图2的(a)中仅示出了旋液分离器21、22和下液容器24。现在设在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口21c、22c产生了压力差。在此,设下液口22c的压力P22比下液口21c的压力P21高。这样,下液容器24内的水面L上升。在图2中,将上升后的水面设为“L1”。但是,下液容器24内的被处理液不会逆流到旋液分离器21内。这是由于,下液容器24内的空间24s的容积减少,由此吸收了下液口22c的压力P22的增加量。

另一方面,如图2的(b)所示那样,如果下液容器24内不存在空间24s,则设下液容器24内全部被被处理液所充满。在图2的(b)中,示出了水面L已上升到下液容器24的顶面24t的情况。这种状态在源自旋液分离器21、22的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的面与下液容器24的顶面24t(参照图1)一致的情况下等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当旋液分离器22的下液口22c的压力P22变得比旋液分离器21的下液口21c的压力P21高时,下液容器24内的被处理液逆流到旋液分离器21内。

在将旋液分离器21、22用作分离单元的情况下,来自下液口21c或下液口22c的逆流导致从液体入口21a、22a流入的被处理液直接从液体出口21b、22b作为已处理液被排出。即,未对水生生物等进行分离的(未进行分离处理的)被处理液作为已处理液被送至已处理液储存槽30。

流入到旋液分离器21、22的被处理液已通过灭活装置10,因此可认为水生生物等几乎均已灭绝。但是,能够目视的程度的大型的水生生物等有可能仍就生存。因而,当未进行分离处理的被处理液作为已处理液被储存在已处理液储存槽30内时,有可能在被处理液作为压载水而被搬运的期间,水生生物在已处理液储存槽30内增殖,当在下一个靠港地被排出时,引起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图1和图2的(a)所示的下液容器24内的空间24s防止因旋液分离器21、22间的下液口21c、22c的压力差引起的向旋液分离器21、22内的逆流。即,在针对多个旋液分离器21、22使下液容器24共同的情况下,通过在下液容器24内设置空间24s,能够发挥防止向旋液分离器21、22内逆流的逆流防止功能。

蓄积在下液容器24内的水生生物等每隔固定的期间从下液容器24下的排水孔24e被排出到储存容器26。这是通过打开设置于连通构件24p的阀25而进行的。当打开阀25时,下液容器24内的水生生物等被排出到储存容器26中。如果排出了下液容器24的内容物,则阀25被闭合。

如果阀25被闭合,则使储存容器26的上游的冲洗泵27动作。冲洗泵27汲取船外的被处理液,以高压力使强势水向储存容器26的下游方向流动。由此,储存容器26内的水生生物等通过排出配管28后从下游端28b被放出到船外。此外,也可以没有冲洗泵27。这是由于即使不使用冲洗泵27也能够将储存容器26中的水生生物等放出到船外。

另外,储存容器26的设置具有以下效果:将通过灭活装置10产生的次氯酸中和,聚集水生生物等来使其返回水域。进一步,能够通过在排出储存容器26的内容物之前从中和装置29投入中和剂来中和次氯酸。此外,虽未进行图示,但是也可以在已处理液储存槽30的后级也设置有中和装置29等。

图3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的其它实施方式。下液容器24内的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被设置成与下液容器24内的顶面24t处于同一面上。但是,下液容器24在连接有配管21d、22d的部分以外且比连通开口端21do、22do靠上侧的部分具有空间形成部24x。

如图3所示,当被处理液积聚于该下液容器24时,被处理液积聚到下液容器24的顶面24t为止。但是,不会储存更多。这样,下液容器24只要是在比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靠上侧的位置具有空间24s的构造即可。

再次参照图1。即使下液容器24不如图3的下液容器24那样形成特殊的形状,也能够通过源自旋液分离器21、22的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以及下液容器24来构成图3所示的空间形成部24x。

换言之,下液容器24构成为气密结构,只要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处于比下液容器24的顶面24t低的位置,顶面24t与连通开口端21do、22do之间的空间24s就可以说是空间形成部24x。即,下液容器24在比源自旋液分离器21、22的配管21d、22d的连通开口端21do、22do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空间形成部24x。

另外,下液容器24与旋液分离器21、22之间的连通不限于配管21d、22d。图4示出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口21c、22c直接贯通设置到下液容器24内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下液口21c、22c是连通开口端21do、22do(参照图3)。当如图4那样将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口21c、22c作为连通开口端21do、22do时,能够将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的高度抑制与配管21d、22d的长度相应的量。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1尽管使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的多个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容器24共同化,但是在各旋液分离器中分离水不会逆流,构造变得简单,部件数量也能够减少。另外,在下液容器24的排水侧设置有储存容器26,因此能够将通过灭活装置10产生的次氯酸中和后进行排出。

(实施方式2)

图5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2的结构。省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记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处理装置2包括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和灭活装置10。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灭活装置10配置于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的后级;以及,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仅由旋液分离器21、22和下液容器24构成,不具有储存容器26。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2中,首先分离从取水口11取入的被处理液中的比较大的水生生物等,之后通过灭活装置10使微小的水生生物等灭绝。通过这样,在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的排水中,取入状态的被处理液中什么都没有加入,因此能够不加入中和剂等地直接返回到水域。

因而,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构件和空间的简化。

参照图5,水处理装置2包括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和灭活装置10。另外,也可以包括已处理液储存槽30。取水配管11a从形成于船体面的取水口11延伸设置。取水配管11a分支后与旋液分离器21、22的液体入口21a、22a连通。取水配管11a上设置有取水泵11b。

旋液分离器21、22的下液口21c、22c与下液容器24连通。下液容器24的排水孔24e与排出配管28连接。排出配管28的下游端28b是排出口。

旋液分离器21、22的液体出口21b、22b经由配管21e、22e而与灭活装置10的入水口12a连通。灭活装置10的出水口12b经由配管13而与已处理液储存槽30连通。

说明具有以上的结构的水处理装置2的动作。被处理液从取水口11被取入,被送至旋液分离器21、22。在旋液分离器21、22中,基于预先决定的比重来分离水生生物等。也就是说,所决定的比重以上的水生生物等落下到下液容器24,包含所决定的比重以下的水生生物等的被处理液从液体出口21b、22b被送至灭活装置10。

下液容器24中的水生生物等从排出口28b返回到水域。此时,返回到水域的水生生物等是原本存在于在该地取入的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等。另外,与水生生物等一起返回到水域的被处理液未通过灭活装置10。因而,即使从下液容器24直接返回到水域,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也就是说,储存容器26和中和装置29均能够省略。

在灭活装置10中,通过在相对电极14a、14b之间产生的次氯酸使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等灭绝。水生生物等被灭绝的被处理液作为已处理液被储存到已处理液储存槽30。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2仅由不包括储存容器26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灭活装置10以及已处理液储存槽30构成,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1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实施方式3)

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3的结构。省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记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处理装置3包括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灭活装置10以及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在此,将最初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称为第一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将接下来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称为第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

第一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与实施方式2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相同。另外,第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与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相同,但是标记号不同。

水处理装置3首先分离所取入的被处理液中的比较大的水生生物等,在通过灭活装置10使水生生物等灭绝之后,进一步分离水生生物等。在该情况下,第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通过由旋液分离器41、42进行搅拌来使通过灭活装置10产生的次氯酸遍及整个被处理液,使水生生物等的灭绝更可靠。

另外,通过在第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的储存容器46设置中和装置49,能够将通过灭活装置10产生的次氯酸中和后进行排出。

下面将水处理装置3的结构与动作一起进行说明。从取水口11取入的被处理液经由取水配管11a被注入到第一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的旋液分离器21、22的液体入口21a、22a。按照旋液分离器21、22的分离粒度特性,规定的比重的水生生物等被分离而沉淀于下液容器24。下液容器24中的水生生物等经由排出配管28从排出口28b被排出。

另一方面,从旋液分离器21、22的液体出口21b、22b排出的被处理液去向灭活装置10的入水口12a。灭活装置10通过在相对电极14a、14b之间施加电压来使电流在相对电极14a、14b之间流动而生成次氯酸。被处理液通过该相对电极14a、14b之间,由此暴露于次氯酸。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等被该次氯酸所灭绝。

从灭活装置10的出水口12b排出的被处理液去向第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的旋液分离器41、42的液体入口41a、42b。被处理液被旋液分离器41、42猛烈搅拌,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等更靠地暴露于次氯酸从而被灭绝。

然后,按照旋液分离器41、42的分离粒度特性,再次被分离的水生生物等(大致为水生生物等的遗骸)落下到下液容器44。下液容器44中的水生生物等聚集在储存容器46中。在向储存容器46聚集水生生物等时,也可以利用排气口44r。然后,通过在储存容器46设置的中和装置49将被处理液中的次氯酸中和。储存容器46中的水生生物等与被处理液一起从排出口48b被排出到船外。在排出时也可以使用冲洗泵47。

从旋液分离器41、42的液体出口41b、42b排出的被处理液作为已处理液被送至已处理液储存槽3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在将压载水取入到船体内时适当地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能够作为液相的分离单元而广泛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2、3:水处理装置;10:灭活装置;11:取水口;11a:取水配管;11b:取水泵;12:主体;12a:入水口;12b:出水口;13:配管;14a、14b:相对电极;14v:电源;20: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40:第二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b:(第一)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1i、22i:内面;21c、22c:下液口;21d、22d:配管;21e、22e:配管;21do、22do:连通开口端;21、22:旋液分离器;21a、22a:液体入口;21b、22b:液体出口;P21:下液口21c的压力;P22:下液口22c的压力;24:下液容器;24e:排水孔;24t:顶面;24s:空间;24x:空间形成部;24p:连通构件;24r:排气口;25:阀;26:储存容器;27:冲洗泵;28:排出配管;28b:下游端(排出口);29:中和装置;30:已处理液储存槽;41、42:旋液分离器;41a、42a:液体入口;41b、42b:液体出口;44:下液容器;44r:排气口;46:储存容器;47:冲洗泵;49:中和装置;48b:排出口;100:水处理装置;101:海水取入线路;102:粗过滤装置;103:泵;104:杀菌剂供给装置;105:滞留槽;106:处理水给送线路;107:压载舱;200: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202、204:旋液分离器;202a、204a:液体入口;202b、204b:液体出口;202c、204c:下液口;202i:内面;206、208:下液容器;210、212:阀;216:冲洗泵;218:排出配管;220:排出口;240:已处理液储存槽;214:储存容器;230:灭活装置;232:取水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