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

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其中测量仪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手柄、数显力度表及轨道装置,按压所述手柄时数显力度表沿轨道装置下移;所述数显力度表一侧设有与轨道装置适配的精度定位尺;所述数显力度表下方固定有底座移动平台,所述底座移动平台用于固定需要测量装针力度的配好字面的机芯。本发明所提供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由于采用了数显力度表、精度定位尺、针嘴和底座移动平台,对表针针管孔径大小与机芯轴径的配合,通过表针装配向下压时用力度显示计把表针装配的力度记录下来。不再单单依靠人为操作,人的手感,提高了生产精度及生产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199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601860.X

  • 发明设计人 吴伟军;

    申请日2016-07-27

  • 分类号G04D7/00;G04D1/08;

  • 代理机构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王永文

  • 地址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新能源大厦7楼依波表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9: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2-12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4D7/00 申请日: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钟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

背景技术

手表表针装配时分针要求2.5-3KGF,秒针要求1.5-2KGF。手表由壳、面、针、的、带零件组装而成。表针与机芯的装配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动即是人手工装配,自动即是目前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自动装针机装配。表针与机芯针轴在装配过程中,两都结合牢固度,对手表走时质量非常重要。如果配合松,就会出现掉表针及摆针的情况;如果配合紧,就会出现机芯针轴变形等情况。总之,控制好表针与机芯配合力度,保证松紧度合适。而目前行业很多时候是依靠装配人员的手感,这样出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将力度显示计引入到传统的表针装配过程中,使每一只手表的表针装配力度达到多少KGF,能够被记录显示出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调试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更换适当的针咀;

B、将需要测量装针力度的配好字面的机芯固定放置在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底座移动平台上;

C、根据被测量的表针装配的机芯针轴高度调试表针装针力度测量仪精度定位尺到合理位置;

D、对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手柄施加力度,将表针装配到机芯针轴上的同时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数显力度表自动记录下装针力度值,依据装针力度标准值判断记录的装针力度值是否标准。

所述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其中步骤A还包括:

将带有牙纹中孔的针咀与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数显力度表下端的带牙纹的螺丝杆旋紧锁定。

所述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其中步骤B还包括:

所述调节底座移动平台的两个位置度旋钮使被测量的表针的机芯针轴与数显力度表下端的测力针嘴对齐。

所述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其中步骤B还包括:

所述底座移动平台的两个位置度旋钮用于调节底座平台上部的移动台前后左右移动。

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手柄、数显力度表及轨道装置,按压所述手柄时数显力度表沿轨道装置下移;

所述数显力度表一侧设有与轨道装置适配的精度定位尺;

所述数显力度表下方固定有底座移动平台,所述底座移动平台用于固定需要测量装针力度的配好字面的机芯。

所述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其中所述数显力度表下端设有测力针嘴,所述测力针嘴由带牙纹的螺丝杆与带有牙纹中孔的针咀组成。

所述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其中所述底座移动平台设有两个位置度旋钮用于使被测量的表针的机芯针轴与数显力度表下端的测力针嘴对齐。

所述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其中所述底座移动平台的两个位置度旋钮用于调节底座平台上部的移动台前后左右移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由于采用了数显力度表、精度定位尺、针嘴和底座移动平台,对表针针管孔径大小与机芯轴径的配合,通过表针装配向下压时用力度显示计把表针装配的力度记录下来。不再单单依靠人为操作,人的手感,提高了生产精度及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调试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更换适当的针咀;例如开启数显力度表,定位精度定位尺、更换适于被测量表芯的工装夹具,以及更换针咀等。由于表针针型大小的不同,需配备制作多种规格的针咀。

S200、将需要测量装针力度的配好字面的机芯固定放置在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底座移动平台上;底座移动平台上可设置放置凹槽用于放置机芯,或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固定机芯防止机芯发生位移。

S300、根据被测量的表针装配的机芯针轴高度调试表针装针力度测量仪的精度定位尺到合理位置;精度定位尺具有锁紧功能,在施加力量至手柄使装配到位后,精度定位尺已在右上方控制仪器向下移动。当达到调整好的合理位置后(根据不同机芯确定合理位置),再施加向下的力量,都会全部被精度定位尺阻挡,不会传递到针咀及数显力度表部份。也就起到了自动锁紧手柄的功能。

S400、对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手柄施加力度,将表针装配到机芯针轴上的同时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数显力度表自动记录下装针力度值,依据装针力度标准值判断记录的装针力度值是否标准。表针测量时,对表针针管孔径大小与机芯轴径的配合,通过表针装配向下压时用力度显示计把表针装配的力度记录下来。不再单单依靠人为操作,人的手感。依据装针力度标准值:时分针2.5-3.0 KGF,秒针1.5-2.0 KGF,确认实际装配力度值是否符合标准,得出结果。用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进行客观自动记录表针在装配到机芯针轴过程中的力度值,可以控制好表针装配的高度,排除了旧有的操作方式中存在的因人为操作失误及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不确定性。

进一步地,步骤S100还包括:将带有牙纹中孔的针咀与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数显力度表下端的带牙纹的螺丝杆旋紧锁定。此步骤中零部件更好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型号机芯的测量。

进一步地,步骤S200还包括:调节底座移动平台的两个位置度旋钮使被测量的表针的机芯针轴与数显力度表下端的测力针嘴对齐;所述底座移动平台的两个位置度旋钮用于调节底座平台上部的移动台前后左右移动。具体的两个位置度旋钮可调节移动台在水平和纵向移动,具体可参阅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的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包括支架2,所述支架2上设有手柄1、数显力度表5及轨道装置3,按压所述手柄1时数显力度表5沿轨道装置3下移;所述数显力度表5固定在轨道装置3上、与所述轨道装置3随动,轨道装置3的下移受手柄1控制,按压手柄1可控制轨道装置3下移。轨道装置3设备为现有技术移动装置,已趋于成熟技术,可根据大小、型号、重量等等参数选择,本发明不予以限定,在此不再赘述其结构和原理。

所述数显力度表5一侧设有与轨道装置3适配的精度定位尺4,所述精度定位尺4具有预定压力自动锁紧手柄1的功能,现有测量力度设备无法达到该功能。即设置精度定位尺4,精度定位尺4通过螺钉9定位在轨道装置3一侧的固定块8上,松紧螺钉9可调节精度定位尺4的长短,通过调节精度定位尺4的长短来控制手柄1下压的距离和长度;精度定位尺4下方设置的定位块10对精度定位尺4起限位作用,精度定位尺4限位反作用于手柄1及轨道装置3,完成锁紧功能。

所述数显力度表5下方固定有底座移动平台7,所述底座移动平台7用于固定需要测量装针力度的配好字面的机芯。所述底座移动平台7设有两个位置度旋钮用于使被测量的表针的机芯针轴与数显力度表5下端的测力针嘴6对齐;所述底座移动平台7的两个位置度旋钮11用于调节底座平台上部的移动台前后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数显力度表5下端设有测力针嘴6,所述测力针嘴6由带牙纹的螺丝杆与带有牙纹中孔的针咀组成。针咀正上方有一个带牙纹的中孔,数显力度表5正中有一个带牙纹的螺丝杆,开始测试前是将针咀与螺纹杆旋紧锁好。由于产品表针针型大小的不同,配备制作多种规格的针咀,达到了适应可更换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手表装针力度测量方法及手表装针力度测量仪,由于采用了数显力度表、精度定位尺、针嘴和底座移动平台,对表针针管孔径大小与机芯轴径的配合,通过表针装配向下压时用力度显示计把表针装配的力度记录下来。不再单单依靠人为操作,人的手感,提高了生产精度及生产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