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和方法

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和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包括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移动智能终端、蓝牙BEACON,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有考勤APP,包括蓝牙4.0芯片、摄像头和二维码识别系统;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用于设定被考勤人员名单,生成某次活动的二维码;接收考勤请求,根据考勤请求进行定位设置,在考勤管理单位之外时,设定GPS中心位置以及考勤半径;要求考勤范围是特定的楼宇时,将楼宇和Wi‑Fi的MAC地址建立对应关系;要求考勤精确到房间时,将蓝牙BEACON定位距离和房间号建立对应关系;考勤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身份确认后生成考勤结果,并供用户查询。具有多种考勤方式,防作弊效果好,提高考勤工作效率和自由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233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理工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610418068.0

  • 发明设计人 先晓兵;张尔喜;

    申请日2016-06-13

  • 分类号G07C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103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范晴;丁浩秋

  •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8: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7C 1/10 专利号:ZL2016104180680 登记生效日:20230811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郭雅玲 变更后权利人:郝迎喜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8410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团结北路38号2号楼2单元602室 变更后权利人: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神华佳苑10栋206号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2-10-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7C 1/10 专利号:ZL2016104180680 登记生效日:20221011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常熟理工学院 变更后权利人:西安丝路知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变更后权利人: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中央广场第2幢1单元16层1604号房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10-16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7C1/10 申请日:2016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考勤系统通过IC卡、RFIDNFC卡片感应考勤系统和指纹考勤系统等,这些设备一般成本高,大批量的时候效率低。

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通常使用2.4G>5G>射频频段。连接到无线局域网通常是有密码保护的;但也可是开放的,这样就允许任何在WLAN范围内的设备可以连接上。

BEACON是苹果公司20139月发布的移动设备用OSiOS7)上配备的新功能。其工作方式是,配备有低功耗蓝牙(BLE)通信功能的设备使用BLE技术向周围发送自己特有的ID,接收到该ID的应用软件会根据该ID采取一些行动。

区域监测仅限20个区域,可以在后台运行,即使app在后台运行或者手机锁屏,依然有不同的应用通知监听app(用户)进入/退出该区。区域监测也给了关闭的app一个反应的机会,在进入相关区域时允许弹出小窗口。

分类工作仅应用在前端,但是将返回数组BEACONs的所有属性(UUID等)。

一个iOS设备接收一个BEACON的传输可以近乎于BEACON的距离,BEACON的传输距离分为3个不同的范围:近距:几厘米,中距:几米,远距:大于10米。

当用户进入、退出或者在区域内徘徊时,BEACON的广播有能力进行传播,根据用户和Beacon的距离,这三个距离范围可以相互交互。

BEACON传输的最大射程将取决于位置、现场布置、障碍物(例如在一个皮革手袋或厚情况下)。标准信号有近似的70米,远程信号可达450米。

中国专利文献CN>公开了一种考勤系统及方法,通过读取进行>连接的客户端的>地址信息,并将其与预设列表中的预设>地址信息进行比较,当相同时,对应预先与所述预设>地址信息所关联的身份信息生成>考勤记录,对客户端的>地址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同时进行验证判断的方法。该考勤系统依赖于WiFi连接,在无网络状态下无法工作,无法满足野外环境的外勤员工的考勤管理。而且现有的考勤技术中,考勤方式单一,防作弊效果差,无法大规模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和方法,充分利用二维码与移动终端结合定位技术、Wi-FiBEACONGPS定位、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具有多种考勤方式,增强了防作弊效果,提高考勤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考勤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包括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蓝牙BEACON,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有考勤应用系统,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蓝牙4.0芯片、摄像头和二维码识别系统

所述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用于设定被考勤人员名单,生成某次活动的二维码;接收来自移动智能终端的考勤应用系统的考勤请求,所述考勤管理服务系统根据考勤请求进行定位设置,根据不同的定位设置进行以下步骤:

(1)在考勤管理单位之外的场所进行签到管理时,设定GPS中心位置以及考勤半径,在该考勤半径范围的签到视为有效;

(2)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范围是特定的楼宇时,将楼宇和Wi-Fi的MAC地址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判断被考勤人接入Wi-Fi的MAC地址和无线AP的MAC地址来确认考勤时的位置;

(3)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精确到房间的定位考勤签到时,将蓝牙BEACON定位距离和房间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被考勤者通过接入的蓝牙BEACON的定位距离进行签到确认;

所述考勤管理服务系统还包括图像比对模块,用于与移动智能终端上传的图像进行比对,身份确认后,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生成考勤结果,并将该考勤结果供用户查询。

优选的,所述二维码信息至少包括考勤项目ID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通过考勤管理服务系统设定考勤项目,通过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某次活动的二维码;

S02: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考勤应用系统获取考勤项目,发送考勤请求

S03考勤管理服务系统根据考勤请求进行定位设置,根据不同的定位设置进行以下步骤:

(1)在考勤管理单位之外的场所进行签到管理时,设定GPS中心位置以及考勤半径,在该考勤半径范围的签到视为有效;

(2)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范围是特定的楼宇时,将楼宇和Wi-Fi的MAC地址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判断被考勤人接入Wi-Fi的MAC地址和无线AP的MAC地址来确认考勤时的位置;

(3)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精确到房间的定位考勤签到时,将蓝牙BEACON定位距离和房间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被考勤者通过接入的蓝牙BEACON的定位距离进行签到确认;

S04:通过考勤应用系统上传现场图片信息,考勤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图像比对模块与上传的图像进行比对,身份确认后,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生成考勤结果,并将该考勤结果供用户查询。

优选的,所述考勤项目包括考勤人员、部门、组、考勤次数、时间段、有效时间段、考勤日期、考勤方式、考勤类型、考勤地点。

优选的,所述考勤管理服务系统根据考勤用户的考勤结果与实际的考勤安排进行统计、排查异常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充分利用二维码与移动终端结合定位技术、Wi-FiBEACONGPS定位、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具有多种考勤方式,增强了防作弊效果,提高考勤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考勤的自由度。实现考勤过程自动化,大大提高考勤效率。

2、方便灵活快捷,各类活动签到的灵活组织,活动签到管理系统在管理一次签到项目时采用可以设定被考勤人员名单,同时也产生该次活动的二维码,名单被设定人员可以直接选择该活动项目进行签到,没有被设定的人员可以通过扫描该活动二维码进行考勤,应用多方式考勤防止考勤用户作弊,实时生成考勤结果,高效快捷,防止代签或代考以及伪造考勤记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是本发明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的原理框图;

2是本发明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二维码、定位技术和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包括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移动智能终端、蓝牙BEACON,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有考勤应用系统APP,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蓝牙4.0芯片、摄像头和二维码识别系统;利用二维码与移动终端结合定位技术、Wi-Fi、BEACON、GPS定位、结合图像识别技术。

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用于设定被考勤人员名单,生成某次活动的二维码信息;接收来自移动智能终端的考勤应用系统的考勤请求,考勤管理服务系统根据考勤请求进行定位设置,根据不同的定位设置进行以下步骤:

(1)在考勤管理单位之外的场所进行签到管理时,设定GPS中心位置以及考勤半径,在该考勤半径范围的签到视为有效;

(2)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范围是特定的楼宇时,将楼宇和Wi-Fi的MAC地址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判断被考勤人接入Wi-Fi的MAC地址和无线AP的MAC地址来确认考勤时的位置;

(3)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精确到房间的定位考勤签到时,将蓝牙BEACON定位距离和房间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被考勤者通过接入的蓝牙BEACON的定位距离进行签到确认;

考勤管理服务系统还包括图像比对模块,用于与移动智能终端上传的图像进行比对,身份确认后,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生成考勤结果,并将该考勤结果供用户查询。

各类活动签到的灵活组织,活动签到管理系统在管理一次签到项目时可以设定被考勤人员名单,同时也产生该次活动的二维码,名单被设定人员可以直接选择该活动项目进行签到,没有被设定的人员可以通过扫描该活动二维码进行考勤;多场景的定位设置,在考勤管理单位之外的场所进行签到管理时,该单位Wi-Fi无法覆盖,此时通过设定GPS中心位置,同时设定考勤半径,在该考勤半径范围的签到视为有效;在考勤管理单位内部且有Wi-Fi覆盖的场所,要求考勤范围是特定的楼宇时,通过设定将楼宇和Wi-Fi的MAC地址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来进行考勤位置管理,即以被考勤人的接入Wi-Fi的地址和无线APMAC地址结合来确认考勤时的位置;如果要求考勤精确到房间的定位考勤签到时,则通过低功耗蓝牙BEACON定位距离和房间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进行精确定位,被考勤者通过接入的BEACON来进行精确定位签到确认。以上三类方式的签到考勤都要求被考勤人进行自拍照片来进行考勤的身份识别的确认,通过进行拍照或其他人协助拍照等方式,采集被考勤人的照片信息,通过图像比对模块与本系统的后台照片信息会进行照片比对,看是否是本人的考勤来进行身份确认,同时考勤服务系统生成考勤结果,并将该考勤结果供用户查询。

如图2所示,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考勤管理人员使用本地电脑网络访问考勤管理服务系统网页,输入本地账号和密码后,管理员先设定考勤项目,通过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此次活动的二维码,二维码信息中包含一个考勤项目ID;同时考勤管理人员通过考勤系统可以设定考勤人员、部门、组可以参加考勤,还可以设定考勤的次数、时间段、有效时间段、考勤日期、考勤方式、考勤类型、考勤地点等;

步骤2:考勤用户通过Wi-Fi3G4G连接网络打开移动智能终端的考勤APP,已被选中的考勤人员进入应用时系统会根据考勤系统中考勤项目设定的时间和设定的人员来判断,在设定的时间和设定的人员中会自动显示考勤项目,未被设定选中的用户进入应用时没有任何项目但是可以通过APP调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扫描该项目的二维码获得考勤项目,用户进入应用时已经获得用户的工号,用户需要打开移动设备的蓝牙、GPS等功能,用户在距离考勤单位以外较远的区域,采用以考勤位置的中心点为设定签到有效区域,在该区域内的考勤视为有效;用户在考勤单位园区范围内进行考勤时,如果设定地点以楼宇为单位,采用以Wi-FiAPMAC地址和IP地址作为和楼宇对应的关系,如果用户使用Wi-Fi接入网络不是指定的地点也会被认为疑似考勤作弊;>对需要定位到具体房间的考勤时,则采用BEACON方式来进行考勤位置定位,这时则需要定位的BEACON作为位置定位的记录,如果用户获取的BEACON不符合时则认定该考勤疑似作弊。

步骤3、在考勤定位方式选择完毕后,被考勤人进行自拍,用户的考勤信息包括照片都会上传到考勤服务管理系统,系统保存用户的考勤状态;

步骤4:考勤服务管理系统会自动根据考勤用户的记录与实际的考勤安排进行统计、排查异常结果;

步骤5:考勤人员通过考勤APP获取本人的考勤结果;员工如对考勤结果有异议可以向考勤管理人员进行申诉说明;

步骤6:考勤人员如果请假向考勤管理人员做一个说明,考勤管理人员在考勤服务管理系统中添加请假。

本发明可以实时生成考勤结果,高效快捷,防止代签或代考以及伪造考勤记录。用户可以方便的查询到本人的考勤结果,并进行申诉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