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

摘要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紫色土丘岗区选东南向缓坡蜂窝状坡面作为实施对象;(2)在所选定的坡面从坡脚到坡顶等高放样,划出作业带,坡面呈若干水平带;(3)在每条作业带下方留0.4‑0.6m不垦复,其它垦复;(4)结合垦复,将部分蜂窝状坑废除、部分蜂窝状坑挖大,坑底母质层深挖一锄并施一层有机肥;(5)在每条垦殖带的上方开挖排水沟,并间一定距离沟内筑1条土埂,挖沟起出的泥土用于填平废坑,堆于待栽枣穴周围,将有机肥、磷肥撒在所堆置的土表;(6)坑内移栽枣;(7)坑外种龙须草;(8)满园撒播白三叶草。利用本发明能充分利用紫色土分布区大量荒无的难利用土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932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谢庭生;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46666.1

  • 申请日2016-05-24

  • 分类号A01B79/02(20060101);A01C1/06(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05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黄纯能;宁星耀

  • 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路506号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B79/02 专利号:ZL2016103466661 申请日:20160524 授权公告日:201711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1-10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B79/02 申请日:2016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色土丘岗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紫色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盆地的低丘岗地和河谷平原周边地区,数四川盆地分布集中:成土母岩多为白垩纪和第三纪陆相或湖相沉积物质(紫色页岩、紫色泥岩、紫色砂岩),岩层产状大多以页岩、泥岩及砂岩相互成层状排列。

泥岩和页岩的主要组成是易风化的灰质泥岩矿物质和高岭石、长石等,而砂岩则主要由极难风化的石英矿物质组成,因而三种岩石的组成颗粒大小不同,粒间孔隙大小也不一样,导致三种岩石比重和吸水性能上有差异,大致来说,泥、页岩由于节理微细裂隙发育,易于吸持水分,砂岩颗粒粗大,水分易渗入,也易散失,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无论是自然含水率还是最大持水力都小于泥、页岩(从自然含水量看,泥岩为8.26%,页岩8.24%,砂岩为5.9%),因而泥、页岩的风化破碎速度较快,砂岩最慢。

由于砂岩、页岩的风化速度差异,导致紫色岩地区出现蜂窝状侵蚀。Penck定义了砂岩蜂窝状洞穴,把直径大于0.5m的蜂窝状洞穴称为Tafoni,而小于0.5m的称为Alveoles;Soukis等认为,砂岩蜂窝状洞穴的成因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物理风化作用(风蚀作用)为辅;Evelpidou等提出蜂窝状洞穴的化学风化成因是长石的高岭石化和元素迁移,例如黑云母中铁离子的迁移。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侵蚀的方形、圆形坑群,坑深50~100cm,坑底层为松散母岩,坡面以灌草为主,有面蚀和局部沟蚀,但土层较厚(>30cm),有农业利用价值。

有关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的农林牧业利用目前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以填补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农林牧业利用的空白。利用本发明,能充分利用紫色土分布区大量荒无的难利用土地,缓解紫色土区的人地矛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紫色土丘岗区选东南向缓坡蜂窝状坡面作为实施对象;

(2)在所选定的坡面从坡脚到坡顶等高放样,划出作业带,坡面呈若干水平带;

(3)在每条作业带下方留0.4-0.6m(优选0.5m)不垦复,其它垦复;

(4)结合垦复,将部分蜂窝状坑废除、部分蜂窝状坑挖大,坑底母质层深挖一锄并施一层有机肥;

(5)在每条垦殖带的上方开挖排水沟,并间一定距离沟内筑1条土埂,挖沟起出的泥土用于填平废坑,堆于待栽枣穴周围,将有机肥、磷肥撒在所堆置的土表;

(6)坑内移栽枣(Ziziphus ujuba);

(7)坑外种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

(8)满园撒播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

步骤(1)中,在紫色土丘岗区选东南向缓坡蜂窝状坡面作为实施对象,是因为只有紫色土坡面才有蜂窝状坡面(岩层产状以页岩、泥岩及砂岩相互成层状排列所致),也只有丘岗区有缓坡蜂窝状坡面(紫色土山丘有蜂窝状坡面但坡度大),而选东南向坡是因为东南向坡温、光条件相对优越,有利于林草生长。

步骤(2)中,在所选定的坡面从坡脚到坡顶等高放样,是指沿等高线划出作业带,带带间距4.5-5.5m(优选5m)(斜坡面),并用竹桩等做好标记。

步骤(3)中,在每条作业带下方留0.4-0.6m 不垦复,其它垦复,就是带垦,带垦整地时间以高温干旱的7-8月为好,一可以晒垡,有利土壤养分释放,二可以提供高温干燥环境,有利除草灭灌;带垦整地规格,挖深25-30cm,每带分2厢,厢面平,微内倾。

步骤(4)中,结合垦复, 将蜂窝状坑按植枣密度(灰枣2×3m,1600株/hm2)废除部分穴、扩大部分穴(穴容积要>0.343m3),坑底母质层深挖5-10cm,并施有机肥15-20kg。

步骤(5)中,在每条垦殖带的上方开挖排水沟,并间一定距离沟内筑1条土埂,就是在带的上方(内侧)挖一条沟,沟深28-32cm(优选30cm),宽38-42cm(优选40cm),间10-15m沟内筑1条土埂,其目的有两点:一是排水沟截留坡上方的径流,有利减少水土流失,二是挖出来的土用于填平被废蜂窝状坑,或置于待栽枣穴周围,其上撒有机肥、磷肥(每穴撒半腐熟有机肥30-50kg,磷肥14-16kg(优选15kg))待用。

步骤(6)中,坑内移栽枣,就是将枣树苗移栽在坑群内,包括起苗、移栽两个环节;

起苗:起苗前3-5d苗床灌1次透水;起苗时要将枣树苗周边土壤全部铲下,提起枣树苗后将大块土壤轻轻抖落,切忌强行拔苗,损伤根系;起苗后,首先除掉死苗、无根苗、发育不良的苗,然后对枣树苗进行修剪,去掉侧枝小枝,保留3~5个二次枝,以利于移栽后发芽;用草炭蘸根和保水剂蘸根,打捆,装入有塑料内衬并有气孔的编织袋内,待运输;

移栽:枣树苗运到目的地后进行移栽应注意几点,栽前剪去烂根、裂根,尽量减少伤口面积,然后用0.005wt%-0.01wt%萘乙酸或0.2wt%ABT生根剂浸泡根系5-6小时,取出后趁湿用草木灰蘸根栽植;定植坑至少要70cm见方;分层覆土踏实再浇水,待水渗后上面铺沙或覆膜,再培土堆,以防干旱和风吹摇晃影响成活;另外,土壤黏性较大的,可在根系周围掺沙或草木灰;移栽枣树时,可在坑内放上一把谷子,对提高枣树成活率有利;枣树栽好后,用10~200mg/kg生根剂溶液浇灌根部,以提高枣树苗生理活性,加速生长,提高成活率。

步骤(7)中,坑外种龙须草,就是除栽枣的坡面外,其它坡面种龙须草,种龙须草有5个环节:育苗、作垄、移栽、培管、收获。

育苗:龙须草种子无休眠期,新采收的种子就可立即播种,从播种出苗经60~80天,即可取苗定植,因此,可根据移栽时间来确定播种育苗时间,生产实践上,暖温多采用“清明”播种,“芒种”移栽;紫色土多处在亚热带,并以中亚热带最多,育苗及移栽可提前10天左右。及龙须草种子千粒重仅0.35g,种子发芽率一般只有30%,按此计算1kg种子可以移栽0.2hm2(2000m2)地,生产上可根据上述原则用床畦或营养钵育苗,苗床播种量75-100kg/hm2;播前用冷水(河里或池塘里的水)浸种11.5-12.5h(优选12h),沥干,用钛肥液(1mL钛肥兑水18-22kg(优选20kg)),溶磷菌粉剂(1g溶磷菌兑水240-260mL(优选250mL))加黄泥拌种。

作垄:一带分两垄,要求垄是盘山转、一条线,水平竹节沟。

移栽:苗高14-16cm(优选15cm),一般有2~3个分孽就可分蔸带土移栽,根据地块肥力,每公顷栽3-4.5×104蔸>2),每蔸5-10株,均匀分布。

培管:移栽当年要注意防除杂草,6~7月大雨后土湿润每公顷施尿素145-155kg(优选150kg)。

收获:用作造纸原料的龙须草,宜在“立冬”节后收割,这时收割的草,粗浆回收率高,质量好,应选晴天收割,雨天不能收割,收割后晒干销售。人工栽培的龙须草,在栽后的6-7年内为高产期,以后产量就逐年下降。

步骤(8)中,满园撒播白三叶草,就是栽好枣,种好草(龙须草)后,将备好的白三叶草种满园撒播,播种量15-25kg/hm2,播种前用冷水(河里或池塘里的水)浸种11.5-12.5h(优选12h),沥干,用钛肥液(1ml钛肥兑水08.-1.2kg(优选1kg)),溶磷菌液(1g溶磷菌兑水240-260ml(优选250ml))加用紫泥土与人粪按质量比为9-11:1(优选10:1)的比例沤制的干淤泥粉调匀拌种。

进一步改进的优选方案:为了减少坡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减少土壤流失,保留带内应撒播百喜草种,百喜草播种前先用冷水(河里或池塘里的水)浸种,边浸边搓,使其吸水,然后用42-48℃(优选45℃)温水浸11.5-12.5h(优选12h),沥干,拌钛肥液(1ml钛肥兑水18-22kg(优选20kg))和溶磷菌液(1g溶磷菌加水180-220g(优选200g)),以便尽快形成植物篱,尽快受益。

百喜草在湖南、江西等地,11月下旬明霜后部分老茎及叶趋于枯死,以匍匐茎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即可返青(3月下旬),利用百喜草越冬期对枯草实施修剪或火烧,一能促进百喜草春季返青(据观察,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清除枯草处理能使返青期较不处理提早7~l0d),二是控制百喜草横向生长,因为百喜草竞争性强,不修剪的话,用不了几年,地面就会演化成百喜草单优群落,成为百喜草草坪。

本发明选择紫色土丘岗区东南向缓坡蜂窝状坡面作为实施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的对象,并采取带垦、挖排水沟筑埂、坑群栽枣、坡面种龙须草、全园撒播白三叶草等措施,使紫色土丘岗区缓坡蜂窝状坡面改善了土地利用环境提高了土地质量,表现在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值逼近土壤允许侵蚀量值;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地产出与当地高产坡耕地相当(栽枣后第3年,年产枣和龙须草产值达18339.4元/hm2(1222.6元/667m2)),实现了紫色土地区难利用土地资源化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改变当地土地荒无和经济落后,农村贫困的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选地

(1)地貌的选择。亚热带区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燕山期运动以后,形成了现代地貌雏形,第四纪以来,由于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原来隆起的高原和山地,逐渐被夷为平坦的、波状起伏的具有风化剥蚀作用特征的山地、丘陵、岗地、洼地乃至平原,由于构造形态不同及地层出露状况的差异,形成现代地貌的形态范围及起伏程度的不同;红岩出露于诸盆地区,丘岗起伏,川、岗、丘、山兼有,岩层产状大多以页岩、泥岩及砂岩相互成层状排列,风化速度的差异,形成蜂窝状坡面,在紫色土丘岗区,一些坡度较缓的蜂窝状坡面,给人视觉效果是“千疮百孔”,因而尚未农林牧业利用,故选在紫色土岗丘区。

(2)坡向的选择。东南坡向气候冬暖夏凉,一天中,上午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水分足,光温水要素峰值的出现与林草生长同步,对林草生长可谓“得天独厚”,叶片光合作用强,植株生长健壮,成果率高,产量高,因此东南坡向是种植林草的最佳立地条件。

(3)坡度的选择。按坡面坡度大小分平坡(<8°)、缓坡(8°-15°)、陡坡(15°-25°)、急坡(>25°)等。平坡坡面多已农业利用,陡坡、急坡坡面坡度太大,垦殖难度大,故选缓坡坡面。

2.放样

在所选定的坡面从坡脚到坡顶等高放样,即沿等高线划出作业带,带带间距5m(斜坡面),并用竹桩等做好标记。

3.整地

(1)整地方法试验。2009年8月,在湘中衡南县谭子山镇大田村乡进行了整地方法试验,设带垦(处理1)、全垦(处理2)、穴垦(处理3),均是小区试验,小区面积20x10m=200m2,不设重复;2010年3月7日(枣始芽期)移栽枣,植龙须草,撒播白三叶草,2010、2011、2012年连续3年测径流量、龙须草产量、2012年11月20日(收龙须草后)取0-30cm土层混合样送检。

(2)整地方法比较。3个整地方法比较,3年径流量均值,带垦(处理1)<穴垦(处理3)<全垦(处理2)、分别为315.8m3/hm2、333.7m3/hm2、649.2m3/hm2,处理1较处理2减流51.4%;而龙须草产草量(鲜草)则是处理1>处理2>处理3,分别为9541.8kg/hm2、8365.2kg/hm2、5148.3kg/hm2,处理1较处理3增产85.3%;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处理1、处理2、处理3分别为18.65g/kg、16.23g.kg、17.41g/kg,处理1较处理2高14.9%,差异极显著(表1)。

表1 不同整地方法对减流、产草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处理年径流量(m3/hm2) 减流率 ( % )年鲜草量(kg/hm2)增产率(%)年干草量(kg/hm2)增产率(%)有机质含量(g/kg)提高率(%) 1315.851.49541.885.3867.259.418.6514.9 2649.2/8365.262.5748.137.516.23/ 3333.748.65148.3 /543.9/17.417.3

*表中所列数据均是播种后3年测定值均值,有机质含量是试验进行3年后测定值。

(3)各整地方式评价。通过以上3种整地方式防蚀、龙须草产量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比较不难看出: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带垦整地后土壤较疏松,孔隙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因而,保蓄水肥性能好,即能减少水土流失,又有利林草生长;全垦虽然能促进林草生长,提高产量,但坡地全垦易导致水土流失,一般不宜采用;穴垦整地因土壤松动范围有限,不利于根系伸展而且林地杂草生长旺盛,与林木间的水肥竞争激烈,影响林木的生长。因此,丘陵坡地造林,采用带垦整地方式较为适宜,既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能松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林木生长,达到速生丰产效果。

4.备穴

依据立地条件、枣树品种及树苗的大小确定栽植密度,特别是品种不同密度大小相差颇大,有每公顷栽300-450株(20-30株/667m2),株行距5m×5m,有每公顷栽1650株(110株/667m2)的,株行距2m×3m;本发明枣品种为“灰枣”,株行距2m×3m。按确定的株行距将蜂窝状坑群废掉一部分,部分扩容,坑底深挖一锄并施一层有机肥。

5.挖排水沟筑埂

(1)挖排水沟筑埂试验。2009年8月,在湘中衡南县谭子山镇大田村进行了挖排水沟筑埂试验,设挖排水沟筑埂(处理1)、挖排水沟不筑埂(处理2),不挖排水沟(处理3),均是小区试验,小区面积20x10m=200m2,不设重复;2009年3月10日(枣始芽期)移栽枣,植龙须草,撒播白三叶草,2010、2011、2012年连续3年测径流量[用SMI型人工雨量计人工测定降雨量,降雨历时,计算雨强;每次降雨后及时观测径流量(径流量由安装在径流场出水口的翻斗式流量计自动记录的径流过程整理得出)。采用南京产“土壤水分速测仪”测定土壤含水率(土钻法校正);观测深度为5cm、10cm、20cm;观测时间为4、5、7、8月每隔7-10d观测1次,每次上午10h。

(2)3处理次降雨减流效应。不同的降雨类型其产流量不同,选取2010-2012年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雨型的次降雨共10次,3处理次降雨减流效应差异明显,大暴雨条件,挖排水沟(处理1)比不挖排水沟(处理3)减流68.3%,暴雨条件减流54.8%,大雨条件减流40.1%,中雨条件减流33.3%,小雨条件均不产生径流;而挖排水沟不筑埂(处理2)比不挖排水沟(处理3)大暴雨条件减流41.2%,暴雨条件减流33.1%,大雨条件减流23.4%,中雨条件减流16.7%,小雨条件均不产生径流(表2)。

(3)两处理不同土层水分含量的差异。将每次测定的不同土层水分含量按年份加权平均,结果处理1(挖排水沟筑埂)比处理3(不挖排水沟)2011年、2011年0-20cm土层水分含量分别提高1.6%、1.4%,分别提高14.2和9.3个百分点(表3)。

6.栽枣

枣树原产中国,适应性极强,休眠期能耐-33.8℃的低温,生长期耐旱、耐涝、耐高温、耐盐碱、耐瘠薄,有“铁秆庄稼”之称,且结果早、收益快、稳产性强、耐粗放管理、经济寿命长(≥100年);全国枣品种(优系)超过900个,各地需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生产力水平发展适宜的栽培品种;本发明栽植品种为“灰枣”,主要管理技术有施肥和修剪等。

(1)施肥。基肥宜秋季施,具体时间在采果后落叶前,以有机肥为主,株施20-50kg(依树的大小和产果量定);追肥应把握好4个关键时期:萌芽前、开甲后、幼果期和果实增重期,前两个时期追肥主要是促进新梢、幼果的迅速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应多施一些氮肥;后两次追肥主要是为了促进果实的迅速膨大和增加重量,提高枣的品质和含糖量,要求肥料养分全,可每株施土粪50kg或氮肥0.8kg、磷肥0.4kg、钾肥0.5kg,增产效果明显。

(2)修剪。枣树修剪包括抹芽、摘心、开甲(环剥)等3项工作:5月上旬枣芽萌发时及时将基部刚萌发的无利用价值的枣头摘除,并且疏除徒长枝,这个工作宜早不宜迟,否则会消耗树体大量的养分,且不利通风透光,从而影响枣树结果。摘心可控制发育枝生长、减少营养消耗、提高坐果率,一般在枣树盛花期,根据枝条所在空间大小,对成龄树新生枣头一次枝、二次枝进行摘心,应遵循“弱枝重摘心,壮枝轻摘心,空间大时轻摘心,空间小时重摘心”的原则。开甲是通过切断枣树韧皮部、阻断树体的养分从上部运往根部,从而积累树体上部的营养,以满足枣树开花结果的需要,开甲一般在盛花初期进行,对象是10年左右的幼树、树势好却坐果少的成年树。

(3)抹芽、摘心试验(因树太小未进行开甲)。2009年8月,在湘北宁乡县枫木桥乡进行了枣树抹芽、摘心试验,设抹芽、摘心(处理1)、不抹芽不摘心(处理2);2010年3月10日,枣始芽期移栽枣,采用1年生灰枣根蘖苗,株高60.7-94.6cm,基部径粗0.448-0.724cm,定植后定干高度平均40.3cm。两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各30株,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3年观测生长量(干径为离地面10cm主干粗度)。

(4)抹芽、摘心试验结果。决定枣树产量的主要树体因子,抹芽、摘心处理较不抹芽、不摘心处理增加明显,3年生枣树干径提高73.8%,枝展增加306.9 %,总生长量增加108.7%,树高提高34.6%(表4)。

(5)种枣经济效益。3年生灰枣,株产可达0.37kg,每公顷产枣610kg,按2012年市场价25元/kg算,公顷产值1.5×104元(1000元/667m2)。

7.种龙须草

龙须草属禾本科,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先锋物种,其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能在盐碱地上良好生长。本发明是龙须草+枣+白三叶草复合种植模式,3年后地面覆盖达87.2%,对紫色土年侵蚀模数和年径流量的防治效果(与裸地比较)分别为91.3%和82.6%,3年后年侵蚀模数达2.1t/hm2,逼近土壤允许侵蚀模数值1.8t/hm2;龙须草-枣+白三叶草不仅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保持水土),而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kg种子肓苗可移栽0.2hm2,仅需10元钱,种植前3年每年可收草3t(15t/hm2),按2010-2012年草价均价160元/t计,创产值>2160元)。

8.撒播白三叶草

研究表明(康伟伟,2013):在天水苹果产区果园套种白三叶草,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了金龟子的虫口密度,个别地方因金龟子减产幅度达到2.2%~5.3%,但是,由于套种白三叶草后,叶片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强于地表土壤,从而可增加果树内膛及园内地面的光照强度,增加幅度可达23.5%,每667m2>

9.效应综合

(1)亮点。本发明选用带垦整地,带垦较全垦减流51.4%;而龙须草产草量带垦较穴垦增产85.3%(鲜草)-59.4%(干草);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带垦较全垦高15.9%,这是亮点1。本发明每带开挖排水沟并分段筑埂,与不挖排水沟不分段筑埂比较,大暴雨条件减流68.3%,暴雨条件减流54.8%,大雨条件减流40.1%,中雨条件减流33.3%;0-20cm土层水分含量提高13.5个百分点,这是亮点2。本发明是枣园间种龙须草,成为龙须草-枣复合种植模式,龙须草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先锋物种,与裸地比较,它对紫色土年侵蚀模数和年径流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3%和82.6%,与不间种龙须草比较,减流56.8%,减少土壤侵蚀78.1%,且每年创产值 2400元/hm2(每667m2160元),这是亮点3。本发明将白三叶草套种在枣+龙须草园中,使园中裸露地面完全被覆盖,一是有利保水保土,二是可增加光照强度,三能提供有机肥源,因而3年生灰枣产量增加11.7%(71.37kg/hm2,25元/kg,计1784.25元),龙须草植后前3年年均产增加7.9%(1185kg/hm2,0.08元/kg,计94.8元)。间接创产值1879.05元,这是亮点4。

(2)效益试验。2009年8月,在湘中衡南县谭子山镇进行了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试验,设带垦+挖排水沟筑埂栽枣+间种龙须草+撒播白三叶草(处理1,简称枣草1草2)、带垦+挖排水沟筑埂栽枣+间种龙须草(处理2,简称枣草1)、带垦+挖排水沟筑埂栽枣+撒播白三叶草(处理3,简称枣草2)、带垦+挖排水沟筑埂栽枣(处理4,简称枣),均是小区试验,小区面积20x10m=200m2,不设重复;2009年3月10日(枣始芽期)移栽枣,植龙须草,撒播白三叶草,2009、2010、2011年连续3年测径流和泥沙量、2011年10月(龙须草收后)取0-30cm土层混合样送检、2009、2010、2011年枣和龙须草测产。

(3)减流减沙效益。枣草1草2(处理1)的年径流量只为枣(处理4)的23.8%,年产沙量只为20.3%,达1956.2kg/hm2,接近土壤允许侵蚀模数值1800kg/hm2(表5)。

(4)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效益。枣草1草2(处理1)0-30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21.7g/kg、1.12g/kg、0.56g/kg,比枣(处理4)提高9.6g/kg、0.47g/kg、0.28g/kg,提高69.6%、63.5%、82.4%(表6)。

(5)经济效益。枣草1草2(处理1)比枣(处理4)每公顷投入多450元,产出高3429.4元,纯收入高2679.4元,提高25.7%,因而产投比值高0.38(表7)。

*灰枣25元/kg折款,龙须草0.08元/kg折款,投入不包括垦殖、挖排水沟、备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