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及其养殖方法

一种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及其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铺沙装置,用于放置在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池底,包括架体,该架体包括托盘和设置在该托盘底部并用于支撑该托盘的支柱,该托盘底面与高位池池底之间形成供残饵和排泄物通过的排污间隙;还涉及应用该铺沙装置的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以及应用该高位池的日本囊对虾养殖方法。上述铺沙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较好地移动性,此外能避免残饵和排泄物在铺沙层积聚;上述高位池中分设用于对虾摄食的投饵区和用于对虾潜沙的活动区,直接减少了残饵和排泄物在沙层的残留,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上述养殖方法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日本囊对虾病害的发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3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610416637.8

  • 申请日2016-06-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袁忠卫

  • 地址 316021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体育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2: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28

    授权

    授权

  • 2016-10-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3/00 申请日:2016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及其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又称日本对虾,因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虾类品种之一。虾塘高位池是指在海边养虾的池塘地势高于海平面,抽海水养虾,近几年,我国华南、华东地区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日本囊对虾的生态习性,开发出了一种适合日本囊对虾养殖的新模式——高位池铺沙精养模式。目前这种养殖模式已逐渐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推广应用,最高亩产可达500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日本囊对虾高位池铺沙精养模式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但仍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克服,例如养殖过程中池底沙层污染物积聚、发黑问题等。目前,日本囊对虾高位池铺沙精养模式多采用全池铺沙模式,此种铺沙方式由于沙面较粗糙不平,使得大量残饵、粪便等污染物附着在池底,不能向中央底排污口流动集中,造成池底沙层内污染物蓄积。由于日本囊对虾白天具有潜沙习性,池底沙层的污染会直接影响日本囊对虾的生长,若底层溶氧不足,会使污染物腐败发酵,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最终导致日本囊对虾发病死亡。

申请号为CN201010543661.0(申请公开号CN102047856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囊对虾的池塘及方法》公开了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囊对虾的池塘及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水流从下向上的冲力及沙层底部气流的作用,可使得沙层蓬松,缝隙中的污物亦可随水流和气流进入水层,池塘中排出污水通过水泵进入蛋白分离器、臭氧发生器,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循环使用。虽然该方法实现了池底沙层的自净,但使沙层中的污物随气流和水流进入水中势必需要较高功率的气泵和水泵,耗能较高,而且对于目前对虾高位池来说该方法工程量较大,投入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的铺沙装置,该铺沙装置能解决高位池池底沙层污染物积聚、发黑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铺沙装置的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该高位池能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高位池的日本囊对虾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能使日本囊对虾健康生长。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的铺沙装置,用于放置在高位池池底,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该架体包括上部用于铺沙而形成铺沙层的托盘和设置在该托盘底部并用于支撑该托盘的支柱,该托盘底面与高位池池底之间形成供残饵和排泄物通过的排污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支柱至少为三根并均布于托盘底部,该支柱呈半径由上向下均匀递减的倒圆台状,且其半径为0.75~1.25cm,高度为10~15cm(即排污间隙的高度为10~15cm),从而可减少支柱对水流的阻力;优选地,所述支柱为五根并均布于托盘底部,优选地,其中一支柱设置于托盘底部中心处,而其他四根以该支柱为中心分设于托盘底部的四角处,从而可使支柱稳固地支撑托盘。

作为优选,所述托盘呈方形,且长度为75~85cm、宽度为75~85cm、高度为8~15cm,能根据需要便捷地实现高位池的分区铺沙,并且能使铺沙装置的可移动性强,从而方便铺沙。

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铺沙装置的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中设置有活动区、投饵区以及水车式增氧机,所述活动区设置于池体中部而该投饵区围设在活动区四周,该池体的池底上均布有多条增氧管道,且相邻增氧管道之间设置有上述铺沙装置;所述活动区的池底中心设置有排污口且池体的池底由四周向该排污口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利于污物集中至排污口,同时该活动区的池底中还横向贯穿设置有多条排污通道且各排污通道相交于该排污口。

为使排污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所述排污通道为两条并呈十字形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增氧管平行设置并与上述排污通道中的其中一条平行,所述铺沙装置沿增氧管道长度方向铺设于相邻增氧管道之间,所述铺沙装置沿增氧管道长度方向铺设,且所述排污通道以及以排污口为中心半径为1.5~2m的区域内不铺设该铺沙装置,不仅有利于排污,而且可避免因铺沙装置设置于排污口附近而导致放置不稳倒伏的问题。

为使日本囊对虾在活动区潜沙活动时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增氧管道之间沿其间距方向设置有1~2个铺沙装置,各铺沙装置与其邻近的增氧管道之间的间距为5~10cm。

为使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所述水车式增氧机设置于池体的对角处;为使残饵和排泄物能顺利地随水流集中于排污口,作为优选,池体的池底由四周向该排污口向下倾斜4°~7°。

本发明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高位池的日本囊对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该高位池中投放日本囊对虾,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密度为5~10w/亩,每日向投饵区投饵三次,分别为18:00~18:30、23:30~24:00以及3:30~4:00;

2)每次投饵前20~30min,关闭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停止流动,避免投喂的饲料进入活动区;

3)每次投喂2~3h后,开启水车式增氧机直至下次投喂前的20~30min,将残饵和排泄物集中至排污口排出。

进一步,日本囊对虾养殖过程中,于养殖的前25~30d,每10~15d向池体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之后每5~7d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该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的施用密度为800~1000g/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铺沙装置能实现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的分区铺沙以及架空铺沙,该铺沙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较好地移动性,因此方便高位池的铺沙操作,此外,通过该铺沙装置而实现架空铺沙,使得铺沙层与高位池池底之间形成排污间隙,可使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排泄物通过该排污间隙排出,避免残饵和排泄物在铺沙层积聚。

应用该铺沙装置的高位池中,根据日本囊对虾的生理特点,在高位池中分设用于对虾摄食的投饵区和用于对虾潜沙的活动区,直接减少了残饵和排泄物在沙层的残留,与铺沙装置结合能有效避免残饵和排泄物在铺沙层积聚的积聚,防止污染物大量积聚造成沙层发黑,从而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本发明利用上述高位池和日本囊对虾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日本囊对虾养殖的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中根据日本囊对虾夜间索食的习惯,安排合理的投食时间,同时合理安排水车式增氧机的启闭时间,从而更有利于残饵和排泄物的排放,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施用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有效降解沙层残留的排泄物、死亡藻类等污染物,有效避免污染物大量积聚造成沙层发黑,从而在养殖过程中能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日本囊对虾病害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铺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

如图1所示,一种日本囊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池体1,该池体1呈方形(约1.3亩,其长、宽、深分别为35m、25m以及2.2m,池壁坡度约60°),池底和四周由水泥浇灌或地膜覆盖,该池体1中设置活动区2、投饵区3以及水车式增氧机(未示出),投饵区3呈环形,其宽度为1.5~2m,本实施例中其宽度为2m。其中,活动区2设置于池体1中央,投饵区3以该活动区2为中心围设于该活动区2的四周,水车式增氧机为两个并设置于池体1的对角处,并实施例中所用的水车式增氧机为功率为1kw的水车式增氧机,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活动区2池底的中心处设置有排污口4,并且池体1的池底四周与排污口4具有5°的坡度,以利于废物集中于排污口4排出。为进一步利于废物的排出,活动区2中还横向设置有多条排污通道5且各排污通道5相交于排污口4,该排污通道5的宽度为2~3m。本实施例中为在保证排污功能的基础上,方便设置,排污通道5为两条并呈十字形分布。

此外,池底上还均布有多条PVC增氧管道6,PVC增氧管道6处于常开状态,并且相邻PVC增氧管道6之间铺设有铺沙装置7。该铺沙装置7放置于池底,能实现高位池池底的分区铺沙,如图2所示,包括架体,该架体包括用于铺沙的托盘71和设置在该托盘71底部并用于支撑该托盘71的支柱72,该托盘71与高位池池底之间形成排污间隙。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托盘71呈方形,该托盘71底部设置有五根支柱72,其中一支柱72设置于托盘71底部中心处,而其他四根以该支柱72为中心分设于托盘71底部的四角处,从而可使支柱72稳固地支撑托盘71;再进一步,各支柱72的半径由上向下均匀递减,其半径为0.75~1.25cm,本实施例中其最大半径为1.25cm,最小半径为0.75cm,高度为10~15cm(本实施例中高度为15cm),从而可减少支柱72对水流的阻力。

该PVC增氧管道6平行设置并与上述排污通道中的其中之一平行,铺沙装置7沿PVC增氧管道6长度方向铺设,且排污通道5上以及以排污口4为中心半径为1.5~2m(本实施例中为2m)的区域内不铺设铺沙装置7。本实施例中,相邻的PVC增氧管道6之间沿其间距方向设置有2个铺沙装置7,相邻的PVC增氧管道6之间的间距为1.6~2m(本实施例中为2m),各铺沙装置7与其邻近的PVC增氧管道6之间的间距为5~10cm(本实施例中为10cm)。

日本囊对虾白天潜沙,活动较少,夜间活动频繁,并进行索饵摄食。上述高位池中,通过设置投饵区,当夜间人工投喂配合饲料时,将饲料投该投饵区3,日本囊对虾会集中到投饵区3来摄食,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残饵残留在铺沙层上,同时由于日本囊对虾摄食完成后有“贴边”行为,而且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其肠道排泄食物很快,这样大部分的对虾粪便也会集中在投饵区3。当水面水车式增氧机开启时,会带动水体转动起来, 水流会将残饵和粪便通过铺沙装置7下方的排污间隙和排污通道5集中至中央排污口4,并由排污通道5将污物排出。

下述应用实施例1中的高位池对日本囊对虾进行养殖试验,养殖过程详见实施例2~实施例4:

实施例2:日本囊对虾养殖方法

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向该高位池中投放日本囊对虾(购于舟山本地对虾育苗场,下同),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密度为5w/亩,本实施例中根据日本囊对虾具有夜间索饵的习性,故投喂时间安排在18:30、24:00以及4:00。

在投喂前20min,关闭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停止流动,避免投饵后水流将饲料带入铺沙区域。投喂后,通过灯光照射可观察到大量日本囊对虾集中在投饵区索饵摄食;摄食完成后,大部分虾均贴在池塘四周护坡上,由于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日本囊对虾肠道排泄食物很快,这样大部分的粪便也会集中在投饵区。在投饵后2h后,根据日本囊对虾吃料情况开启水车式增氧机,促使水体转动起来,将残饵和粪便通过铺沙装置下方及排污通道集中至中央排污口排出。水车式增氧机一直开启,直至下一次投喂前20min关闭,这样可以保证投饵区的残饵和粪便被清理干净,同时避免污染物在沙层蓄积,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养殖的前25d,每10d向池体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购于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下同),之后每5d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该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的施用密度为800g/亩。

实施例3:日本囊对虾养殖方法

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向该高位池中投放日本囊对虾,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密度为7w/亩,本实施例中根据日本囊对虾具有夜间索饵的习性,故投喂时间安排在18:00、23:30以及3:30。

在投喂前30min,关闭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停止流动,避免投饵后水流将饲料带入铺沙区域。投喂后,通过灯光照射可观察到大量日本囊对虾集中在投饵区索饵摄食;摄食完成后,大部分虾均贴在池塘四周护坡上,由于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日本囊对虾肠道排泄食物很快,这样大部分的粪便也会集中在投饵区。在投饵后2h后,根据日本囊对虾吃料情况开启水车式增氧机,促使水体转动起来,将残饵和粪便通过铺沙装置下方及排污通道集中至中央排污口排出。水车式增氧机一直开启,直至下一次投喂前30min关闭,这样可以保证投饵区的残饵和粪便被清理干净,同时避免污染物在沙层蓄积,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养殖的前30d,每15d向池体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之后每7d 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该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的施用密度为1000g/亩。

实施例4:日本囊对虾养殖方法

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向该高位池中投放日本囊对虾,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密度为10w/亩,本实施例中根据日本囊对虾具有夜间索饵的习性,故投喂时间安排在18:30、23:30以及4:00。

在投喂前25min,关闭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停止流动,避免投饵后水流将饲料带入铺沙区域。投喂后,通过灯光照射可观察到大量日本囊对虾集中在投饵区索饵摄食;摄食完成后,大部分虾均贴在池塘四周护坡上,由于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日本囊对虾肠道排泄食物很快,这样大部分的粪便也会集中在投饵区。在投饵后2.5h后,根据日本囊对虾吃料情况开启水车式增氧机,促使水体转动起来,将残饵和粪便通过铺沙装置下方及排污通道集中至中央排污口排出。水车式增氧机一直开启,直至下一次投喂前25min关闭,这样可以保证投饵区的残饵和粪便被清理干净,同时避免污染物在沙层蓄积,为日本囊对虾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养殖的前25d,每12d向池体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之后每6d施用一次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该颗粒型底改微生态制剂的施用密度为900g/亩。

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4中的日本囊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生长良好,未发生因残饵、排泄物等污物污染而导致的病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