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折叠硬涂膜以及具有该折叠硬涂膜的显示屏

折叠硬涂膜以及具有该折叠硬涂膜的显示屏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硬涂膜及具有该折叠硬涂膜的显示屏,由于通过降低弯折部分的厚度而使得薄膜折叠时不产生裂缝,所以在用于显示屏时能够同时满足硬度和折叠特性,能够用作为折叠显示屏的玻璃的替代品或用作为高硬度薄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116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03705.5

  • 发明设计人 林巨山;李正银;洪承模;

    申请日2016-02-25

  • 分类号G02B1/14(2015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程;何冲

  • 地址 韩国全罗北道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07

    授权

    授权

  • 2018-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1/14 申请日:2016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不产生裂缝地进行折叠、具有高硬度及耐刮性的折叠硬涂膜及具有该折叠硬涂膜的显示屏。

背景技术

在不远的将来,预计在市场上将会出现比弯曲固定形态的弧形智能手机更加先进的可弯曲折叠的便携设备。

这是应用了比当前商用化的弧形显示屏进化了一个层级的柔性显示屏的产品。对于柔性显示屏技术,展望其从仅能够弯曲的形态的弧形(curved)进化为可弯折的弯折(bendable)形态、可折叠的折叠(foldable)形态后,最终进化为能够卷曲的可卷曲(rollable)形态或能够自由增减尺寸的可伸缩(stretchable)形态。

在将显示屏设计为可折叠的形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在展开时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在折叠后作为智能手机使用的利用1个产品实现不同尺寸的显示屏,另外,在比智能手机更大型化的平板电脑或TV这种机器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折叠后手持移动,则便利性大幅增加。

折叠显示屏是能够如书本或笔记本那样对半折叠的显示屏,很多公司已经对此提出了各种相关的技术及专利。

近年来,日本的SEL(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和AFD(Advanced Film device)、诺基亚公司提出了能够两折或三折地折叠的OLED折叠显示屏。

另外,苹果公司申请了利用在弯曲围绕的AMOLED形成的3面环绕显示屏(美国发明专利公开第2013-0076612号),近年来,还申请了包括圆柱桶形在内的椭圆形中空管(中空状态)、剖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的中空透明显示屏的专利。

此外,LG显示器公司及三星电子公司也提出了各种将边缘弯曲或折叠而以多边形形态形成的显示屏(韩国发明专利公开第2014-0032773号,第2014-0119585号,美国发明专利公开第2015-0022436号)。

通常,作为显示屏,其最外部具有用于保护显示屏的玻璃材质的外包窗。但是由于玻璃无法用于折叠显示屏,所以替代玻璃而使用具有高硬度及耐磨损特性的高硬度硬涂膜。

为了确保玻璃等级的硬度,需要使硬涂膜中的硬涂层的厚度增加,但虽然其厚度越大表面硬度就越高,但由于硬涂层的固化收缩而细纹或卷曲(curl)变大,并且容易在硬涂层上产生裂缝(或龟裂)或剥离,所以很难实际应用。

作为一个例子,在韩国发明专利公开2008-0055698号中,举出了由多层构成的硬涂敷光学膜,且提及硬度能够增加,但并没有涉及针对裂缝的对策。

特别地,在将高硬度硬涂膜应用于折叠显示屏的情况下,折叠后的内侧区域由于压缩而收缩,外侧受到张力而延伸,其结果,在折叠区域产生更严重的裂缝。

其结果,有人提出了具有柔性的硬涂膜的制造方案。在韩国发明专利公开第2014-0104175号中,提出了将含有脂环族环氧基的低聚硅氧烷聚合而制造柔性硬涂膜的内容。该薄膜通过确保一定程度的柔性而能够应用于弧形显示屏等中,但其柔性程度不足以应用于折叠显示屏。

因此,在韩国发明专利公开第2014-0033546号中,公开了一种外包窗材料,其为了使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具有不同硬度,在非折叠区域中以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的比例大于PnBA(Poly Butyl Acrylate)的比例的方式含有PMMA和PnBA,另外,在折叠区域中以PnBA的比例大于PMMA的方式含有PMMA和PnBA。

在该方法中,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防止折叠区域中产生裂缝,但由于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中的材质彼此不同,所以产生制造时会花费大量工时这一问题。

专利文献1:韩国发明专利公开第2014-0033546号。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经过从多方面研究使用通常的硬涂层组合物且以简单的工序制造高硬度的折叠硬涂膜,确认如果对折叠区域的硬涂层厚度进行控制,则能够容易地折叠,且不需要使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中的材质发生变化就可以制造,所得到的薄膜具有高水准的硬度及耐刮性,且在极端严格的弯曲测试中也确认到没有产生裂缝,从而得到本发明。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作为高硬度硬涂膜的折叠硬涂膜。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所述折叠硬涂膜应用于显示屏的用途。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基层膜上形成具有能够以折叠线为基准而进行折叠的折叠部及非折叠部的硬涂层的折叠硬涂膜。

此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线沿折叠硬涂膜的垂直或水平方向形成为直线状,该折叠线形成有1根或多根。

另外,其特征在于,硬涂层的折叠部与非折叠部的垂直厚度相比具有70%以下的厚度比。

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和非折叠部之间经由平缓的斜坡相接。

其特征在于,该折叠硬涂膜是具有5H以上的铅笔硬度的高硬度硬涂膜,适用于折叠显示屏。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硬涂膜是高硬度的折叠硬涂膜,通过减少折叠部分的厚度而使得薄膜折叠时不会产生裂缝,所以在应用于折叠显示屏时,能够同时满足高硬度、耐刮性及折叠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硬涂层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进行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

标号的说明

1:基层膜

3:硬涂层

3a:折叠部

3b:非折叠部

10:折叠硬涂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的剖面图,图2是其立体图。

参照图1及图2,硬涂膜10包括基层膜1和在该基层膜1上形成的硬涂层3。

硬涂层3由以为了折叠(弯折或折叠)折叠硬涂膜10而以折叠线为基准的可折叠的折叠部3a和非折叠部3b构成。

此时,形成通过折叠部3a能够折叠的线A,该线A如图2所示,在折叠硬涂膜10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直线状。此外,该线A除了垂直方向之外,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在硬涂层3上至少形成1根以上,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多根。作为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沿垂直方向的线A形成的折叠部3a折叠一次,在形成多根的情况下,折叠硬涂膜10可以折叠为多种形态的多面体。

折叠部3a可以如图2所示在折叠硬涂膜10的正中间的位置处设置1个,另外也可以在多个位置处设置多个。作为一个例子,在具有2个折叠部3a的情况下,折叠硬涂膜10可以在分割为3份的位置处设置折叠部3a。这些折叠部3a的数量及位置并不由本发明进行限定,可以根据折叠硬涂膜10的应用领域而适当地变动,只要在实际使用时不发生问题即可。

特别地,本发明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10为折叠薄膜,是能够沿着所述折叠部3a形成的线进行折叠的薄膜。在现有的硬涂膜的情况下,在进行多次折叠时会产生裂缝,但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折叠部3a和非所述折叠部3b设置为厚度不同,以具有不同厚度的方式进行制造,从而能够根本上解决所述问题。

换句话说,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发明中,需要将折叠部3a形成为相对于非折叠部3b具有较薄的厚度,优选折叠部3a相对于非折叠部3b的垂直厚度具有70%以下的厚度比,更优选具有50%以下的厚度比。其可以以下述算式1示出。

【算式1】

(在所述算式中,Ta表示折叠部的平均厚度,Tb表示非折叠部的平均厚度。)

Ta/Tb越小越好,在为了实现硬涂层3的功能而使得非折叠部3b的厚度满足一定水准以上的情况时,基于所述厚度比而折叠部3a的数值越低、即折叠部3a的厚度越薄越好。此外,即使厚度比超过所述范围也并不是就无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在折叠时有可能产生裂缝,因此,优选在所述范围内进行适当调节。

更具体地说,在硬涂层3的通常厚度为10~200μm的范围内时,非折叠部3b的厚度可以是10~200μm的范围内,折叠部3a的厚度可以是0.05~140μm的范围内。

特别地,即使进行上述的局部厚度调整,折叠部3a和非折叠部3b不仅具有相同的硬涂敷特性,还保持相同的表面耐刮性。

此外,所述硬涂层3的折叠部3a和非折叠部3b在应用于显示屏等时,优选折叠部3a形成的线无法被看到,为了进行柔性弯折而将折叠部3a和非折叠部3b经由平缓的斜坡相接。

其结果,如图4所示,在将折叠硬涂膜10折叠时,能够将所述折叠部3a施加在非折叠部3b上的应力最小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10是在500g负载下的铅笔硬度为5H以上、或7H以上、或9H以上的高硬度硬涂膜。该折叠硬涂膜10具有通过摩擦试验机以1kg的负载往复10次时刮痕出现10个以下的耐刮性。此外,透光率可以是87.0%以上或90.0%以上,雾度可以是2.0%以下或1.0%以下,也可以是0.5%以下。

特别地,利用由折叠部3a和非折叠部3b形成的构造,在极端严格的条件下进行的弯折测试(利用5mm芯轴进行20万次弯曲测试)下也没有产生裂缝。

如前述所示,折叠硬涂膜10含有基层膜1和硬涂层3,其材质、厚度等只要能够满足作为所述高硬度硬涂膜的条件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

本发明的基层膜1只要是通常的透明基层膜即可,其种类并不限定,在本发明中并不特别限定。

具体地说,作为所述透明基层膜的材质,可以是从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类单体等具有含有环烯烃的单体单元的环烯烃类衍生物、二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乙酰基纤维素丁酸、异丁酯纤维素、丙酰基纤维素、丁酰基纤维素或乙酰丙酰基纤维素等中选择的纤维素,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亚胺、聚丙烯酸酯、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中选择的材质,也可以使用未延伸、单轴延伸或双轴延伸薄膜。其中,优选使用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聚酰亚胺薄膜、单轴或双轴延伸聚酯薄膜、或者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且能够应对薄膜大型化的环烯烃类衍生物薄膜、具有高透明性且不存在光学各向异性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

上述基层膜1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8~1000μm,优选为20~150μm的范围。此外,如果其厚度小于所述范围,则薄膜的强度降低从而加工性劣化,与此相反,如果超过所述范围,则透明性降低,另外在应用于今后的显示屏时厚度增加,无法实现薄膜型。

硬涂层3是通过将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进行涂覆后固化而制造的。此时,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除了透光性树脂、光引发剂及溶剂之外,还含有添加剂。

所述透光性树脂为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

所述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可以使用从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具体地说,可以将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混合使用,也可以将2种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混合使用。

所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将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在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而制造。

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子可以是从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异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开环羟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四(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及二季戊四醇五/六(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另外,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是从1,4-二异氰酸酯丁烷、1,6-二异氰酸酯己烷、1,8-二异氰酸酯辛烷、1,12-二异氰酸酯十二烷、1,5-二异氰酸酯基-2-甲基戊烷、三甲基-1,6-二异氰酸酯己烷、1,3-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反式-1,4-环己烯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苯-2,6-二异氰酸酯、二甲苯-1,4-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1,3-二异氰酸酯、1-氯甲基-2,4-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二(2,6-二甲基苯异氰酸酯)、4,4'-氧双(异氰酸苯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衍生的三官能异氰酸酯、以及三甲烷丙醇加合甲苯二异氰酸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法使聚酯型多元醇和丙烯酸进行反应而制造。

所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从聚酯丙烯酸酯、聚酯二丙烯酸酯、聚酯四丙烯酸酯,聚酯六丙烯酸酯,聚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聚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及聚酯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

本发明所涉及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也可以含有光固化型单体。

所述光固化型单体可以使用作为通常使用的光固化型官能团而在分子内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不饱和基的、在该技术领域中使用的单体,并无特别限制,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

所述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例如可以是从新戊二醇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2,4-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五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异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酰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异冰片(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但并不限定于此。

特别地,通过在所述四官能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和混合物组合中含有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范围内替代使用光固化型单体,从而能够提高光固化涂敷组合物的作业性及相溶性,且能够得到相同水准的特性。

前述作为透光性树脂的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单体也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

上述透光性树脂对涂膜的品质有影响,优选在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00重量%为1~80重量%,更优选为5~50重量%的范围内使用。此外,如果其含量小于所述范围,则难以形成涂膜或即使形成也难以制造具有充分水准的硬度的硬涂层,另外,如果其含量超过所述范围,则会产生制造硬涂层后涂膜固化后的收缩导致弯曲变难这一问题,因此,优选在所述范围内适当调节。

所述光引发剂只要是在该技术领域中使用光引发剂的即可,并不特别限制。具体地说,可以使用从羟基酮类、氨基酮类及夺氢型光引发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例如,作为所述光引发剂可以使用从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1、二苯酮、苄基二甲基缩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酮、4-羟基环苯基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蒽醌、芴、三苯基胺、咔唑、3-甲基苯乙酮、4-氯苯乙酮、4,4-二甲氧基苯乙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苯甲酮,及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化膦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光引发剂优选在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00重量份为0.1~10重量部,更优选在1~5重量%的范围内使用。此外,如果其含量小于所述范围,则组合物的固化速度变慢,发生未固化而导致机械物性劣化,与此相反,如果超过所述范围,则有可能由于过度固化而导致涂膜上产生裂缝。

所述溶剂只要是本技术领域已知用于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溶剂即可,并不特别限制。

可使用的熔剂可以从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甲氧基乙醇、乙基溶纤剂等),酮类(甲基乙基酮、甲基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乙基酮、二丙基酮、环己酮等),醋酸系(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醋酸正丁酯、tert-醋酸丁酯、醋酸甲氧乙酯、醋酸乙二醇一乙醚、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丙二醇丙醚醋酸酯、甲氧基乙酸丁酯、甲氧基乙酸戊酯等),己烷类(己烷、庚烷、辛烷等),苯类(苯、甲苯、二甲苯等),醚类(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丙二醇单甲基醚等)等中选择适当的应用。所述例示的溶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进行组合使用。

所述溶剂优选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00重量%以10~95重量%的范围内使用。如果所述溶剂的含量小于所述含量,则粘度变高而使得作业性降低,相反,如果超过所述范围,则存在干燥工序中需要更多时间、且经济性变差这一问题,由此,优选在所述范围内适当使用。

另外,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也可以在所述成分的基础上,还含有本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成分,例如防反射剂、填充剂、抗氧化剂、UV吸收剂、光稳定剂、禁止热致高分子化剂、流平剂、表面活性剂、防氧化剂、润滑剂、防污剂等。

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填充剂使用纳米硅溶胶,作为流平剂使用“BYKケミー”公司生产的产品,此时,各添加剂的选择及含量控制只要由具有本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适当选择即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经过下述几个阶段来制造,

S1)在基层膜上涂敷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阶段,此时,以使得硬涂层的折叠部和非折叠部彼此的厚度不同的方式进行涂敷,

S2)使所形成的涂膜干燥的阶段,及

S3)使干燥的涂膜固化而形成硬涂层的阶段。

以下对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S1)中,在基层膜上涂敷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所述涂敷可以以通常的涂敷方法进行,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利用模涂敷、气刀、逆转辊、喷射、刮刀、铸涂、凹印、微凹涂敷或旋涂等适当方法进行涂敷工序(Coating Process)即可。

涂敷需要考虑最后固化后的硬涂层的厚度。此时,对涂敷工序进行控制,以使得本发明的硬涂层由彼此具有不同厚度的折叠部和非折叠部构成,他们之间经由平缓的斜坡相接。

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划分为两个非折叠部区域和一个折叠部区域,经过非折叠部区域的涂敷→折叠部区域的涂敷→非折叠部区域的涂敷这3个阶段而进行涂敷,以使得折叠部和非折叠部的厚度彼此不同的方式进行涂敷。

另外,作为其它例子,可以使用能够以不同厚度进行涂敷的、具有喷出量可变的喷嘴的装置。即,通过控制向预先确定的非折叠部区域和折叠部区域涂敷的涂敷组合物的量而进行集中涂敷,从而形成厚度不同的折叠部和非折叠部。

所述折叠线可以形成为1根或多根,为了形成多根折叠线,可以通过将本阶段中的组合物的涂敷厚度与折叠部和非折叠部对应地反复调整而形成。

然后,使所述S1)中涂敷而成的涂膜干燥。

干燥在本发明中并不特别限定,可以通过通常的干燥工序进行。优选以30~150℃的温度干燥10秒~2小时,更优选为30秒~1小时,使挥发物蒸发而进行干燥。通过上述干燥,使折叠部和非折叠部彼此经由平缓的斜坡相接。

然后,通过将所述S2)中干燥后的涂膜进行固化而形成硬涂层,从而完成折叠硬涂膜的制造。

在固化工序中,可以进行光固化或热固化,优选进行UV光固化工序。用于固化的UV光的照射量优选为约0.01~10J/cm2的范围,更优选为0.1~2J/cm2的范围。

经过上述阶段制造的硬涂层在非折叠部处具有10~200μm的厚度。此外,在其厚度小于前述范围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硬涂层的硬度不足,在厚于所述范围的情况下,则可能在进行处理时有可能产生裂缝,因此,优选在所述范围内适当调节。

包括上述硬涂层的折叠硬涂膜如前述所示,通过降低折叠部分的厚度而使得薄膜折叠时不会产生裂缝,所以能够应用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折叠显示屏。

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能够用于替代LCD、OLED、LED、FED等显示屏或利用这些显示屏的各种移动通信终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触摸屏、电子书等的外罩玻璃,或者用作为功能性层。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举出了适当的实施例,但下述实施例仅用于例示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畴及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改,上述变形及修改都当然包括在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范围内。另外,以下表示含量的“%”及“部”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均为质量基准。

制造例1:高硬度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造

将使用10重量份部聚氨酯丙烯酸酯(10官能,MIWON SPECIALTY CHEMICAL公司生产,SC2153)、10重量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而平均官能基数为6.5官能的有机丙烯酸酯和50重量份的纳米硅溶胶(12nm,固体量40%)、20重量份甲基乙基酮、7重量份丙二醇单甲基醚、2.5重量份光引发剂(“BASFジャパン”公司生产,I-184)、0.5重量份流平剂(“BYKケミー”公司生产,BYK3570)在搅拌机中调和,利用PP材质的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而制造高硬度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实施例1:折叠硬涂膜的制造

作为基层膜而选择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80μm),划分为3个区域。

首先,在区域1中,将根据所述制造例1制造出的高硬度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80μm)的一面上以涂层厚度为20μm的方式沿宽度方向涂敷5cm。此时,涂层的厚度是指最后固化后的厚度。

然后,在区域2中,以使涂敷厚度连续变化成为5μm的方式沿宽度方向涂敷2cm。

然后,在区域3中,以涂层厚度为20μm的方式沿宽度方向涂敷5cm,从而进行总和12cm长度的涂敷。

然后,在以100℃干燥1分钟后,照射500mJ/cm2的UV而进行固化,从而制造出具有不同表面厚度的高硬度折叠硬涂膜。

实施例2:折叠硬涂膜的制造

与所述实施例1进行相同的处理,但改变硬涂层的厚度而制造高硬度折叠硬涂膜。

将根据制造例1制造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80μm)的一面上以使得涂层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涂敷5.5cm。

然后,以使涂敷厚度连续变化成为3μm的方式涂敷1cm。

然后,以涂层厚度为20μm的方式涂敷5.5cm,从而实施了总和12cm长度的涂敷,之后,实施实施例1中提出的干燥及固化而制造高硬度折叠硬涂膜。

对比例1:硬涂膜的制造

将所述制造例1的高硬度硬涂敷液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80μm)的一面上以使得涂层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进行全面涂敷后,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而制造高硬度硬涂膜。

实验例1:硬涂膜的物性测定及分析

将根据所述实施例及对比例制造出的硬涂膜的物性如下所述进行测定后,将结果显示在下述的表1中。

(1)铅笔硬度:在负载500g下沿45度方向设置铅笔后,以使得涂敷面朝向铅笔侧的方式,将涂膜固定在玻璃上后,使用具有各种铅笔硬度的铅笔进行5次评价,将4次以上没有形成伤痕的硬度表述为铅笔硬度。

(2)耐擦伤性:利用粘结剂将涂膜固定在玻璃上后,在涂敷面上使用面积2cm×2cm的钢丝绒(#0000)以负载1kg往复10次后,判断表面有无刮痕。

1:刮痕10个以下

2:刮痕20个以下

3:刮痕30个以下

4:刮痕超过30个

(3)弯曲测试

在具有规定直径的棒上,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所准备的薄膜的弯折部分对齐而以涂敷面为内侧的方式进行放置后,重复实施20万次将薄膜对半弯折后又展开的动作。用肉眼确认弯折后的薄膜的弯折部分有无产生裂缝。

【表1】

参照所述表1,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硬涂膜在铅笔硬度及耐擦伤性方面优异,可知为高硬度硬涂膜。

但是,如果确认弯曲测试的结果,则可知在存在折叠部的实施例1及2的硬涂膜的情况下,没有产生裂缝,但对比例1的硬涂膜的情况下产生了裂缝。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折叠硬涂膜由高硬度硬涂组合物构成,可以替代折叠显示屏等各种装置的玻璃来使用,或者作为各种功能性层使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