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装置

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根据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子采样点,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其中所述第一RSRP差值为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将所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和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本发明即能够弥补MR缺数,又可以准确反映道路小区的相关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339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03135.9

  • 发明设计人 莫景画;谭景文;卢佑楠;王志;

    申请日2016-06-27

  • 分类号H04W16/18(20090101);H04W24/06(20090101);H04W24/10(2009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明霖

  • 地址 510627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海安路13号财富世纪广场A1栋19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6: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23

    授权

    授权

  • 2019-08-1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4W16/1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62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10-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16/18 申请日:2016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装置。

背景技术

LTE是由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LTE系统引入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支持多种带宽分配,并且支持全球主流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3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频段和一些新增频段,因而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也显著提升。LTE系统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简单化,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时延,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在确定LTE小区是否过覆盖或者是否重叠覆盖时,一般通过相关系数(即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进行计算。例如,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公开标准定义使用中,过覆盖小区的定义为:小区与8个小区的相关系数>1%,该小区为过覆盖小区。又例如,广东省公司公开标准定义使用中,过覆盖小区的定义为:小区与自身站间距X倍以外的8个小区的相关系数>1%,该小区为过覆盖小区;其中X默认为1.6。因此确定小区是否为过覆盖小区或者重叠覆盖小区的关键在于确定相关系数。

目前相关系数一般通过下述表达式确定:相关系数=服务小区scell检测同频邻区ncell 6dB内的测量报告数(即采样点数)/服务小区检测的总测量报告数。也即是,针对每个MR(测量报告),若scell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ncell的RSRP≤6dB,则相关系数公式中的测量报告数加1。当关联系数大于1%,定义该同频邻区与该服务小区关联,该同频邻区可以被服务小区测量到且可能对服务小区产生干扰。

上述相关系数的确定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数据完整性问题:相关系数(即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的计算完全来源于MR采数,但目前MR缺数情况普遍存在,小区之间的相关性往往由于MR缺数问题导致丢失;

(2)道路小区相关性问题:MR上报时间间隔通常设置为5.12秒,道路上的移动终端大部分属于高速的状态,尤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MR采样时间间隔大,移动终端速度快,根据MR数据得到的相关系数不能准确反映道路小区的相关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装置,即能够弥补MR缺数,又可以准确反映道路小区的相关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

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其中所述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为在所述扫频数据的起始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

根据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子采样点,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其中所述第一RSRP差值为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

将所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和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同频小区检测比例。

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装置,包括:

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获得模块,用于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

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获得模块,用于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其中所述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为在所述扫频数据的起始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

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子采样点,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其中所述第一RSRP差值为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

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获得模块,用于将所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和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同频小区检测比例。

本发明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具备以下优点:

(1)弥补MR采数缺失的问题:本发明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MR数据干扰模型),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道路干扰模型),然后通过MAX算法合并确定同频小区检测比例,弥补了MR缺数导致重要道路干扰模型的缺失;

(2)建立道路干扰模型:通过道路的扫频数据建立道路干扰模型,扫频数据提供2S(两倍标准偏差)精度,同时更加贴切移动终端的实际网络环境,能够准确反映道路小区的相关性,为道路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获得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获得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文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字眼仅用于区分同一技术特征,并不对技术特征的顺序和数量等加以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包括步骤:

S110、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

S120、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其中所述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为在所述扫频数据的起始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

S130、根据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子采样点,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其中所述第一RSRP差值为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

S140、将所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和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同频小区检测比例。

在步骤S110中,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SSsnm):服务小区(主小区)s检测到同频邻区n次数,占服务小区s检测到的所有邻区次数比例,其中SS表示信号强度,下标中的s表示服务小区,下标中的n表示服务小区的同频邻区,下标中的m表示MR数据。

SSsnm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即SSsnm=服务小区scell检测同频邻区ncell>snm的精确度不高,不能贴切反映小区之间的相关度。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对现有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所以,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0可以包括:

S1101、根据MR数据获得服务小区检测到的总测量报告数,以及第二RSRP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第一测量报告数和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第二测量报告数,其中所述第二RSRP差值为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与所述服务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

S1102、根据表达式: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所述总测量报告数)*第一预设常数+(所述第二测量报告数/所述总测量报告数)*第二预设常数,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

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第一预设范围为小于等于3dB的范围,第二预设范围为小于等于6dB大于3dB的范围。第一预设常数和第二预设常数为经验常数,其中第一预设常数可以为1~1.2区间的数值,优选为1.2,第二预设常数可以为0.8~1区间的数值,优选为1。修正后的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分区间进行计算,并考虑各区间的权重系数,结果更为准确,更加贴切反映小区之间的相关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修正的SSsnm=服务小区检测同频邻区3dB内(服务小区RSRP-同频邻区RSRP小于等于3dB)测量报告数/总测量报告数*1.2+服务小区检测同频邻区6dB内、3dB外(服务小区RSRP-同频邻区RSRP小于等6dB且大于3dB)测量报告数/总测量报告数。

在步骤S120中,目前LTE室外频段包括D频和F频,其中D频包含D1、D2和D3三个频点,F频包含F1和F2二个频点。由于后台参数设置的原因,实际道路上如果D1频大于-92dBm(分贝毫X),基本由D1频覆盖道路。

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可以根据多种方式确定,例如,每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一般是从大到小排列,如果一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在从第一个起始采样点到后面的连续N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均排在第一位,那么该小区即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即top小区。N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设置N为第13个采样点,那么如果一个小区从第1个采样点到第13个采样点的信号强度均排在第一位,则该小区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另外,可以规定3dBm内次强同频小区为次服务道路覆盖小区。

在计算连续采样点时,上述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的方法过以苛刻,未考虑实际切换条件,会丢失非最强时但本应属于连续采样点部分点。所以,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0可以包括:

S1201、将所述扫频数据的起始采样点(即第1个采样点)中包含D1频点且RSRP最大的小区确定为道路覆盖小区;

道路覆盖小区主要由扫频数据起始采样点的第一个小区确定,如果第一个采样点中一个小区含D1频,且信号强度为最强,那么该小区即为道路覆盖小区。考虑到信号的不确定性,一个采样点可能由于突发飘一下,所以无法确定该道路覆盖小区是不是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需要综合后面的采样点判断该道路覆盖小区是否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

S1202、在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的各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是否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连续采样区间包含预设个连续的采样点,所述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第一个采样点为所述起始采样点的下一个采样点;

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各个采样点是连续的,例如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采样点依次为第2个采样点、第3个采样点、第4个采样点、……、第10个采样点,采样点的顺序根据采样时间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设置为3dB。在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每个采样点中,差值均需要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以第10个采样点为例,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需要比同频邻区强3dB以上,才进行后续的判断。

S1203、若是,在第二连续采样点区间的各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连续采样点区间包含预设个连续的采样点,所述第二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第一个采样点为所述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下一个采样点;

第二连续采样区间中的各个采样点是连续的,例如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采样点依次为第2个采样点、第3个采样点、……、第10个采样点,第二个连续采样区间的采样点依次为第11个采样点、第12个采样点和第13个采样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条件1)若在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异频小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大于信号强度阈值,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信号强度阈值可以设置为-92dBm;或者,(条件2)若在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异频小区,所述异频小区的RSRP与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6dB;或者,(条件3)若在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信号强度最强的同频邻区的RSRP与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设置为3dB。针对第3个条件,以一个例子说明,当道路覆盖小区达到最强连续2个采样点后,在第三个采样点道路覆盖小区信号强度变为次强,但是比最强同频采样点弱3dB内,则也应该认为连续覆盖。

只要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使在某一个采样点中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不为top,也应该计算为连续覆盖,即可认定为连续出现的TOP采样点。

S1204、若满足,将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确定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

在步骤S130中,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SSsnr即为根据扫频数据建立的道路干扰模型,其为道路质量的提成提供有力的保障。SSsnr中的SS表示信号强度,下标中的s表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下标中的n表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下标中的r表示道路扫频数据。

SSsnr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获得,下面结合两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0可以包括:

S1301、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获得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第五预设范围内的第三子采样点;

S1302、根据所述第三子采样点与所述总采样点的比值,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

第五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第五预设范围为小于等于6dB的范围。该方法不分区间进行计算,得到的精确度较低。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SSsnr=[扫频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A小区和A小区的同频邻区6dB内(A小区RSRP-同频邻区RSRP小于等于6dB)采样点/A小区总采样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0包括:

S130-1、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获得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第三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子采样点和在第四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子采样点;

S130-2、根据表达式: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所述第一子采样点/所述总采样点)*第三预设常数+(所述第二子采样点/所述总采样点)*第四预设常数,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

第三预设范围和第四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第三预设范围为小于等于3dB的范围,第二预设范围为小于等于6dB大于3dB的范围。第三预设常数和第四预设常数为经验常数,其中第三预设常数可以为1~1.2区间中的一个数值,优选为1.2,第四预设常数可以为0.8~1区间中的一个数值,优选为1。SSsnr分区间进行计算,并考虑各区间的权重系数,结果更为准确,更加贴切反映道路小区之间的相关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SSsnr=[扫频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A小区和A小区的同频邻区3dB内(A小区RSRP-同频邻区RSRP小于等于3dB)采样点/A小区总采样点]*1.2+扫频A小区和同频邻区6dB内、3dB外(A小区RSRP-同频邻区RSRP小于等于6dB且大于3dB)采样点/A小区总采样点。

在步骤S140中,同频小区检测比例SSsn为基于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SSsnm)和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SSsnr)的最大值,计算公式如下:

同频小区检测比例(SSsn)=MAX((SSsnm),(SSsnr))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装置,包括:

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10,用于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

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获得模块120,用于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其中所述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为在所述扫频数据的起始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

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子采样点,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其中所述第一RSRP差值为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

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40,用于将所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和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同频小区检测比例。

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10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获得SSsnm,即SSsnm=服务小区scell检测同频邻区ncell>snm的精确度不高,不能贴切反映小区之间的相关度。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对现有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所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10可以包括:

测量报告数获得单元1101,用于根据MR数据获得服务小区检测到的总测量报告数,以及第二RSRP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第一测量报告数和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第二测量报告数,其中所述第二RSRP差值为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与所述服务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

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获得单元1102,用于根据表达式: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所述总测量报告数)*第一预设常数+(所述第二测量报告数/所述总测量报告数)*第二预设常数,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

修正后的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分区间进行计算,并考虑各区间的权重系数,结果更为准确,更加贴切反映小区之间的相关性。

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获得模块120可以根据多种方式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例如,每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一般是从大到小排列,如果一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在从第一个起始采样点到后面的连续N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均排在第一位,那么该小区即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即top小区。N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计算连续采样点时,上述确定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的方法过以苛刻,未考虑实际切换条件,会丢失非最强时但本应属于连续采样点部分点。所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获得模块120可以包括:

道路覆盖小区确定单元1201,用于将所述扫频数据的起始采样点中包含D1频点且RSRP最大的小区确定为道路覆盖小区;

差值检测单元1202,用于在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的各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与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的RSRP的差值是否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连续采样区间包含预设个连续的采样点,所述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第一个采样点为所述起始采样点的下一个采样点;

RSRP检测单元1203,用于在差值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在第二连续采样点区间的各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连续采样点区间包含预设个连续的采样点,所述第二连续采样点区间中的第一个采样点为所述第一连续采样点区间中最后一个采样点的下一个采样点;

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确定单元1204,用于在RSRP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确定为主服务道路覆盖小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条件1)若在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异频小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大于信号强度阈值,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信号强度阈值可以设置为-92dBm;或者,(条件2)若在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异频小区,所述异频小区的RSRP与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6dB;或者,(条件3)若在一个采样点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小区为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同频邻区,信号强度最强的同频邻区的RSRP与所述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设置为3dB。

只要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使在某一个采样点中道路覆盖小区的RSRP不为top,也应该计算为连续覆盖,即可认定为连续出现的TOP采样点。

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30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获得SSsnr,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30可以包括:

第二采样点获得单元1301,用于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获得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第五预设范围内的第三子采样点;

第二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单元1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子采样点与所述总采样点的比值,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该方法不分区间进行计算,该方法得到的精确度较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30可以包括:

第一采样点获得单元130-1,用于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获得主服务通道覆盖小区的总采样点,以及第一RSRP差值在第三预设范围内的第一子采样点和在第四预设范围内的第二子采样点;

第一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获得单元130-2,用于根据表达式: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所述第一子采样点/所述总采样点)*第三预设常数+(所述第二子采样点/所述总采样点)*第四预设常数,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

该方法中SSsnr分区间进行计算,并考虑各区间的权重系数,结果更为准确,更加贴切反映道路小区之间的相关性。

同频小区检测比例SSsn为基于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SSsnm)和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SSsnr)的最大值,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获得模块140根据下述计算公式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SSsn

同频小区检测比例(SSsn)=MAX((SSsnm),(SSsnr))

本发明LTE网络中基于MR获得同频小区检测比例方法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具备以下优点:

(1)弥补MR采数缺失的问题:本发明根据MR数据获得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MR数据干扰模型),根据道路的扫频数据获得同频小区道路检测比例(道路干扰模型),然后通过MAX算法合并确定同频小区检测比例,弥补了MR缺数导致重要道路干扰模型的缺失;

(2)建立道路干扰模型:通过道路的扫频数据建立道路干扰模型,扫频数据提供2S(两倍标准偏差)精度,同时更加贴切移动终端的实际网络环境,能够准确反映道路小区的相关性,为道路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3)相关系数(同频小区MR检测比例)精确度提升:修正后的MR相关系数分区间进行计算,并考虑各区间的权重值,相关系数精确度更高,更加贴切小区之间的相关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