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一种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食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鹅血血红蛋白、硼酸‑碳酸钠缓冲液、碱性蛋白酶、海藻酸钠、氯化钙、水为原料,经预处理、酶解、微胶囊化、冷冻真空干燥等工序制得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产品,有效利用鹅产业废料,提升了鹅产业链的价值。本发明制得的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提高了鹅血蛋白的利用率和消化吸收率,经对蛋白酶作用产生的鹅血酶解物进行分析,其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和小肽,同时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有效保护了鹅血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提高了鹅血的附加值,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鹅血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017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51008.4

  • 发明设计人 孙卫青;马静;贾伟;刘亚菲;武关;

    申请日2016-04-2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陈德斌

  • 地址 434020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南环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6: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25

    授权

    授权

  • 2016-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33/00 申请日:201604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食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鹅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新资源,鹅血中的干物质含量为18%,而干物质中蛋白质高达89%,而且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还含有卵磷脂、 维生素(VA,>VB12)、必需氨基酸以及矿物质(硒、铁)等。大量研究表明,鹅血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开发血液食品大部分限于鸡血和鸭血,鹅血的研究相对很少,生产也几乎是空白。我国是世界第一养鹅大国,近年来,东北三省、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养鹅业发展迅速,随之鹅血液资源也日益丰富。将酶工程技术应用于鹅血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可有效利用鹅血资源。酶法水解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无环境污染。血液蛋白水解后以多肽和L型游离氨基酸为主,速溶性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微胶囊赋予活性物质有效的保护屏障,而且在模拟胃液中释放效果以及肠溶性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鹅副产物的利用价值和附加值;解决现有鹅血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的:

鹅血血红蛋白 13.15%硼酸-碳酸钠缓冲液 1.31%

碱性蛋白酶 0.51% 海藻酸钠0.40%

氯化钙 1.61% 水83.02%

所述的硼酸-碳酸钠缓冲液的配制方法是:取无水碳酸钠5.30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碳酸钠溶液,取硼酸1.91g,加水溶解成100mL硼酸溶液,按973mL碳酸钠溶液︰27mL硼酸溶液相互混合,得硼酸-碳酸钠缓冲液;

所述的鹅血抗氧化水解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

⑴、将经过抗凝处理的新鲜鹅血采用离心机在转速为3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时间为15min,分离完成后,弃去上层透明黄色血浆;

⑵、下层分离物用5倍体积0.9%生理盐水进行洗涤,洗涤完成后,再次采用离心机在转速为3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10min,以确保下层分离物不含黄色血浆;

⑶、二次离心分离完成后,在下层分离物中加入蒸馏水至原血液体积,并同时加入原血液体积40%的甲苯进行细胞破碎处理,以使其释放出内含的蛋白质物质,发生溶血反应,产生血红蛋白,

⑷、将加入有蒸馏水、甲苯的下层分离物混合液采用离心机在转速3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10min;经过滤、弃去脂质、杂质后,得鹅血血红蛋白;

2)、水解:

在所得的鹅血血红蛋白中加入蒸馏水调整浓度至60 mg/mL,并调节pH值至10.0,然后加入鹅血血红蛋白重量1.09%的硼酸-碳酸钠缓冲液,在50℃条件下预热5min后,再添加鹅血血红蛋白重量0.51%的碱性蛋白酶,然后在温度为50℃条件下酶解5.0h ;得鹅血水解液;

3)、微胶囊化:

⑴、以鹅血水解液为溶剂,海藻酸钠为溶质,制备海藻酸钠含量为2%的混合溶液,简称“滴加相”;

⑵、以蒸馏水为溶剂,氯化钙为溶质,制备氯化钙含量为2%的氯化钙溶液;简称“凝固相”;

⑶、将滴加相用注射器逐滴加入到4倍体积的凝固相中,使其凝胶化反应30min,以凝胶形成微型胶珠;

⑷、将凝胶形成的微型胶珠过滤、水洗,再经过冷冻真空升华干燥,得鹅血水解物微胶囊。

本发明中,将鹅血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可以使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提高鹅血蛋白的消化吸收性,对酶种类、酶解温度、PH、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参数,可定向富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水解物。同时通过微胶囊化,将水解液中的抗氧化水解物固定化,抗氧化活性物质被包埋成只有几毫米甚至是几微米的微型胶囊,能有效地防止外界环境因素对抗氧化水解物的破坏,提高其稳定性。选择适宜材料和工艺对鹅血制品进行微胶囊包埋,使其活性成分在体内有效释放,充分发挥其生理功效,该产品使鹅血得到高附加值利用,并可进行产业化发展。

为表明本申请的先进性和优点,申请人对制备原料进行了处理、筛选,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产品的活性成分以及缓释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A、准备实验材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的配方准备材料。

新鲜鹅血:当地鹅市场定点采集。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B、准备实验试剂

三氯乙酸、三氯化铁、没食子酸、铁氰化钾、硼砂、碳酸钠、无水乙醇、浓硫酸、盐酸、甲醛、硫酸钾、硫酸铜、亚油酸、硫代硫酸钠等,均为分析纯;壳聚糖、海藻酸钠(食品级)、氯化钙(分析纯)、DPPH自由基、

C、准备实验设备

D、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的加工流程

原料→预处理→水解→微胶囊化

预处理

将经过抗凝处理的新鲜鹅血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3500r/min,15min),弃去上层透明黄色血浆。下层用5倍体积0.9%生理盐水洗涤,低速离心(3500r/min,10min),重复至上层无黄色血浆。加入蒸馏水至原血液体积及40%甲苯进行细胞破碎处理,释放出内含的蛋白质物质,发生溶血反应,产生血红蛋白,混合液离心(3500r/min,10min),溶液分为四层,过滤,弃去脂质、杂质,取第三层暗红色血红蛋白液。

水解

最适蛋白酶的选择

选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等作为试验用酶,并根据比较各种蛋白酶的水解条件,选取最适条件差距较小的两种酶按1﹕1的比例制成复合酶;在烧杯中加入鹅血红蛋白液,调至所需的pH,然后添加缓冲液,在各自最适温度条件下预热5min后加入蛋白酶。按表1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水解时间结束后,沸水浴灭酶10min,最后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定溶解氮指数(TCA-NSI%)和总抗氧化性,选用最适实验用酶。

表1不同蛋白酶水解鹅血蛋白的条件

最优水解方案的确定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pH、水解时间、温度为实验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按 L9(34)安排实验,实验因素及水平见表2。

表2 正交实验设计的因素水平表[L9(34)]

微胶囊化

微胶囊化工艺的选择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法进行微胶囊化:以鹅血水解液为溶剂,制备含海藻酸钠2%的混合溶液20mL(简称“滴加相” );另配制2%的氯化钙溶液20mL(简称“凝固相” )。将“滴加相”用注射器逐滴加入到“凝固相”中,凝胶化反应30min,将形成的微型“胶珠”过滤、水洗,再经过冷冻真空干燥,即得鹅血水解物微胶囊。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两步法制备:先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制得凝胶小球,然后将用蒸馏水洗干净的凝胶小球加入到利用1.0%盐酸(体积分数)溶解的0.4%(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中进行成膜反应10-15min再将成膜后的凝胶小球放入海藻酸钠溶液中进行覆膜反应,然后采用甲醛溶液交联固化即可。

海藻酸钠的浓度的选择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5mL鹅血水解液于4个小烧杯中,称好水解液的质量,并标记为1、2、3、4号,向4个小烧杯中依次缓慢添加1.0%、1.5%、2%、2.5%的海藻酸钠,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其分散均匀,再将4种海藻酸钠混合液保持0.1cm的下滴高度,以1mL的注射器逐滴加入到4个盛有20mL 2%浓度氯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同样做好标记,用纱布过滤后观察凝胶小球的成型效果。

氯化钙浓度的选择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5mL鹅血水解液于4个小烧杯中,并向4个小烧杯中均缓慢添加2%的海藻酸钠,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其分散均匀,再分别配制1%、2%、3%、4%浓度的氯化钙溶液20mL,标记为1、2、3、4号,将4个烧杯中的海藻酸钠混合液以0.1cm的下滴高度分别滴加进1%、2%、3%、4%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过滤后观察成型效果。

滴加相与凝固相体积比的确定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5mL鹅血水解液于4个小烧杯中,并向4个小烧杯中均缓慢添加2%的海藻酸钠,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其分散均匀,再分别配制2%浓度的氯化钙溶液5mL、10mL、15mL、20mL,标记为1、2、3、4号,将4个烧杯中的海藻酸钠混合液以0.1cm的下滴高度分别滴加进5mL、10mL、15mL、20mL的氯化钙溶液中,过滤后观察成型效果。

下滴高度的选择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5mL鹅血水解液于4个小烧杯中,并向4个小烧杯中均缓慢添加2%的海藻酸钠,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其分散均匀,再分别配制2%浓度的氯化钙溶液20mL,标记为1、2、3、4号,将4个烧杯中的海藻酸钠混合液分别以0.1cm、0.5cm、1cm、2cm的下滴高度滴加进氯化钙溶液中,过滤后观察成型效果。

E、理化指标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参照GB/T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直接干燥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GB/T5009.5-2003常量凯氏定氮法。

水解度测定:参照甲醛滴定法

F、结果与分析

最适蛋白酶选择的结果分析

以水解度、氮溶解指数(TCA-NSI%)为实验指标,分析不同酶作用下的鹅血蛋白水解效果,做三组平行实验,通过图1可知5号碱性蛋白酶的氮溶解指数和水解度优于其他组,故选用碱性蛋白酶为实验用酶。

最佳水解工艺的确定

根据表2进行正交试验,正交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最佳水解工艺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表4 氮溶解指数方差分析表

表5抗氧化性方差分析表

由表3通过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四个因素对氮溶解指数影响大小依次是 B>D>A>C,从氮溶解指数来看,最佳水解条件为A3B2C2D3,即水解温度为50℃,加酶量为6500U/g,>3B1C2D3,即水解温度为45℃,加酶量为6500U/g,pH为10.0,水解时间为5.0h。考虑到B1与B2的平均氮溶解指数有显著性差异,故水解温度为50℃,则水解最佳条件组合为A3B2C2D3

鹅血水解物的抗氧化性分析

水解液中的分解物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图谱见图2,分解物含量和种类见表6。

表6 水解液中小分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从表6可以看出,酶解液中的氨基酸及蛋白肽种类比较丰富,共含有30种氨基酸及肽类,其中含有16种α-氨基酸,除色氨酸外,人体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都测出。酶解液中含有高生物活性的GABA(γ-氨基丁酸,英文名: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14];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单个氨基酸[15]酪氨酸(Tyr)、蛋氨酸(Met)、半胱氨酸(Cys)、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中,苯丙氨酸(Phe)的含量较高,其余氨基酸含量较少。

除此之外,酶解液中检测出小肽类分子肌肽(Car)和鹅肌肽(Ans)。肌肽是由是一种由β-丙氨酸和L-组氨酸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肌肽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16],加入化妆品中可以防止肌肤的衰老及肌肤增白的作用。鹅肌肽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并且在水解液中含量较高,达到6.110>

鹅血水解液抗氧化活性分析

水解液总还原力的分析

水解液的总还原力实验结果如图3。加入酶解液后,体系中Fe3+会转化为Fe2+,在700nm下测定吸光度A700,A700值越大,表明样品的还原能力越强。图3中展示了酶解液样品浓度为20mg/mL与对照组Vc(40g/mL)总还原力比较,表明了酶解液具有较好的还原力。

水解液清除·OH能力的分析

利用水杨酸法测定样品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时,Fe2+与H2O2混合发生Fenton反应,产生具有很高反应活性的·OH,·OH能被水杨酸有效捕捉,并产生有色物质,该物质在510nm下有最大吸收值;但若加入具有清除作用的物质,便会与水杨酸竞争,从而使有色产物生成量减少。图4表明酶解液的浓度越大,清除·OH能力越强。

水解液清除O2能力的分析

水解液清除O2能力的分析结果见图5。在浓度较低时,酶解液浓度的增大会增强其对O2-·的清除能力,但随着浓度的增大,这种增强趋势变缓,与对照组Vc相比较,5mg/mL的酶解液与0.25mg/mL的Vc溶液相当。

水解液清除DPPH·能力的分析

水解液清除DPPH·能力的分析结果见图6。DPPH·在有机溶剂中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溶于乙醇后为深紫色,其孤对电子在 517nm 附近有强吸收。当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孤对电子被配对,紫色减弱,光吸收值随之减弱或消失。从图6可以看出水解液对DPPH·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水解液的浓度越大对DPPH·的清除效果越好

水解液抗脂肪氧化能力的分析

不同浓度水解液抗脂肪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见图7。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酶解液浓度的增加,测得的TBARS值减小,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并且10mg/mL的酶解液即相当于0.1%BHT,说明鹅血蛋白酶解液的抗脂肪氧化能力较好。

海藻酸钠浓度的确定

按照表7感官评定标准对微胶囊的成型效果进行评价

表7 干燥前微胶囊成型效果评分表

表8海藻酸钠浓度对微胶囊成型效果的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在所选浓度范围内,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越高,微胶囊的成形效果相对越好,但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过高,溶液过于黏稠,通过锐孔会需要较大的压力并且下滴速度也大大降低,不便操作。综合微胶囊成型和操作考虑,选择2%左右的海藻酸钠效果较好。

氯化钙浓度的确定

表9 氯化钙浓度对微胶囊成型效果的影响

从表9中可以看出,氯化钙溶液的浓度越高,微胶囊的成型效果越好,但当其浓度超过2%后,微胶囊产品就有明显的涩味。综合考虑氯化钙溶液浓度对微胶囊产品成型效果以及口感的影响,选择2%左右的氯化钙较为合适。

滴加相与凝固相两相体积比的确定

表10 两相体积比对微胶囊成型效果的影响

从表10可以看出,在所选水平范围内,两相体积比对微胶囊个体的成型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凝固相比例的增大,微胶囊胶珠的分散性提高。凝固相的比例低于50%,形成的微型胶珠较易堆积,微胶囊颗粒相互之间容易粘连,进而对成型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两相体积比对微胶囊成型效果、胶珠分散情况以及操作成本的影响,滴加相与凝固相两相体积比选择1∶3左右即可。

下滴高度的确定

表11 下滴高度对微胶囊成型效果的影响

从表11可以看出,在所选择水平范围内,下滴高度对微胶囊成型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着下滴高度的增加,所需的下滴时间越来越长,操作起来耗时较大,下滴高度确定为0.1cm较为合适。

微胶囊制备的工艺优化

采用L9(34)正交表[22]对实验中影响微胶囊制备效果显著的三个因素(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滴加相与凝固相两相体积比)进行优化实验,以微胶囊成型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鹅血水解液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

表12 成型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

从正交试验统计分析的数据可以得知,影响微胶囊成型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是:A >B >C; 优组合为A2B2C2或A2B2C3,从正交试验的九个代表性实验组合中可以看出,得分最高的组合是A2B2C3,正好与正交试验理论计算结果的最优组合相吻合,因此选择A2B2C3作为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

G、产品检测指标结果与分析

鹅血水解液与微胶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对鹅血水解液以及微胶囊产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跟踪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反映,其结果见图8: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5天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解液的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而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在5天内下降不显著。说明将鹅血水解液微胶囊化可以很好的保护其抗氧化活性。

微胶囊缓释性能的研究

鹅血水解物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缓释性能

利用鹅血水解物微胶囊产品分别在模拟胃液中释放不同时间(分别是10、30、60、120、180、240min)所测得滤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出其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性能曲线,如图9。从图9可以看出,微胶囊样品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速度前60min直线上升,60min至120min缓慢下降,之后又逐渐上升。可能是附着在微胶囊表面以及微胶囊壁材间的芯材直接表现出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胃液对壁材的消化过程中,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缓慢下降,随着壁材被胃液的破坏,芯材的抗氧化活性又不逐渐提高。说明鹅血水解物微胶囊产品在模拟胃液中缓释效果良好,有利于人体对其活性成分更有效的利用。

鹅血水解物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的缓释性能

利用鹅血水解物微胶囊产品分别在模拟肠液中释放不同时间(10、30、60、120、180、240min)所测得滤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出其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性能曲线,如图10所示。以微胶囊产品在模拟肠液中不同时间段的抗氧化活性来表示微胶囊在肠液中的溶解和释放性能。从图3可以看出,在60min内,微胶囊样品的抗氧化活性陡然上升,之后又近乎直线式下降,120min至240min保持平稳。说明鹅血水解物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肠溶性,在1h内几乎完全溶解,微胶囊样品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已经基本释放,因此在随后的时间里释放速度显著降低。另外,鹅血微胶囊在模拟肠液溶解过程中,溶液颜色逐渐变红,之后加深,说明鹅血水解物微胶囊可能具有pH依赖的溶胀特性。

利用鹅血作为原料制备鹅血抗氧化微胶囊可以增加鹅血的食用价值,提高鹅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可以为鹅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减少人体内氧化自由基(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对于人们健康的损害并寻找更小局限性的天然抗氧化剂。通过蛋白酶水解技术,并优化工艺条件,使水解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时间内,微胶囊可以有效保护鹅血血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利于人体对其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以鹅血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水解、微胶囊化等工序后制得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产品,有效利用鹅产业废料,提升了鹅产业链的价值。本发明制得的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提高了鹅血蛋白的利用率和消化吸收率,经对蛋白酶作用产生的鹅血酶解物进行分析,其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和小肽,同时利用微胶囊化技术有效保护了鹅血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提高了鹅血的附加值,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鹅血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 不同蛋白酶水解鹅血红蛋白效果比较图;

图2 为分析酶解液中氨基酸成分的扫描图谱;

图3为不同浓度的水解液总还原力的比较图;

图4 为不同浓度的酶解液对·OH清除能力的影响比较图;

图5 为不同浓度的水解液对清除O2能力的影响比较图;

图6 为不浓度水解液对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比较图;

图7 为不同浓度水解液的TBARS值比较图;

图8为水解液和微胶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比较图;

图9 为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性能曲线图;

图10 为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性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鹅血血红蛋白液 13.15% 硼酸-碳酸钠缓冲液 1.31%

碱性蛋白酶 0.51%海藻酸钠0.40%

氯化钙 1.61%水83.02%

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鹅血红蛋白的制备):

将经过抗凝处理的新鲜鹅血采用离心机在转速为3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时间为15min,分离完成后,弃去上层透明黄色血浆。下层分离物用5倍体积0.9%生理盐水进行洗涤,洗涤完成后,再次采用离心机在转速为3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10min,以确保下层分离物不含黄色血浆。二次离心分离完成后,在下层分离物中加入蒸馏水至原血液体积,并同时加入原血液体积40%的甲苯进行细胞破碎处理,以使其释放出内含的蛋白质物质,发生溶血反应,产生血红蛋白。将加入有蒸馏水、甲苯的下层分离物混合液采用离心机在转速3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10min;经过滤、弃去脂质、杂质后,得鹅血血红蛋白。

2)、水解:

在所得的鹅血血红蛋白中加入蒸馏水浓度调节为60mg/mL,并调节pH值至10.0,然后加入鹅血血红蛋白重量1.09%的硼酸-碳酸钠缓冲液,在50℃条件下预热5min后,再添加鹅血血红蛋白重量0.51%的碱性蛋白酶,然后在温度为50℃条件下酶解5.0h ;得鹅血水解液。

3)、微胶囊化:

以鹅血水解液为溶剂,海藻酸钠为溶质,制备海藻酸钠含量为2%的混合溶液,简称“滴加相”。以蒸馏水为溶剂,氯化钙为溶质,制备氯化钙含量为2%的氯化钙溶液;简称“凝固相”;将滴加相用注射器逐滴加入到4倍体积的凝固相中,使其凝胶化反应30min,以凝胶形成微型胶珠。将凝胶形成的微型胶珠过滤、水洗,再经过冷冻真空升华干燥,得鹅血水解物微胶囊;包装鹅血抗氧化物微胶囊产品,入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