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方法

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装立柱;焊接钢制半圆环;连接立柱;制作组合式填充膜;悬挂组合式填充膜;系上重锤;形成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本发明突破了现有工厂化养殖生物处理与养殖池分开的方式,采用悬挂在养殖池的方式,处理的水面积更大,并给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栖息环境。生物床产生的培养菌可被浮游生物摄食,浮游生物被小鱼、小虾摄食,小鱼小虾又可被作为养殖池鱼类的天然饵料,生成生物链,降低养殖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008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45358.7

  • 发明设计人 钱晓明;温松来;凌诚;秦巍仑;

    申请日2016-05-2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中坝南路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4: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10 授权公告日:20190205 终止日期:20190524 申请日:201605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2-05

    授权

    授权

  • 2016-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6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床一体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渔业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生物床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立生物膜净化池,将养殖池的水排入生物膜净化池,培育、筛选适合于淡水里生长的微生物菌群,来消化代谢小分子粪便和残饵。另一种方式是在养殖池底部以流化床的方式铺满生物床,用来培育大量硝化细菌及少量的芽孢、乳酸菌、光合细菌等。但这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露天大棚温室养殖池,第一种方法,养殖池与生物膜净化池分开,且养殖池与生物膜净化池水体之比约为2∶1,露天建造生物池成本大,且技术难度也相对大,第二种方法,由于养殖池底部培育了大量高耗氧的硝化细菌,会造成养殖池底部鱼类缺氧,且高密度的生物床也影响鱼类正常的栖息生活。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渔业工厂化养殖生物床技术使用不适应露天大棚温室养殖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且基于露天大棚温室养殖池的池床一体的生物床养殖技术。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技术,将生物膜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在温室大棚养殖池中,同时需要保证养殖池中鱼类的正常生活。

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安装立柱:将养殖池里的水抽干,在养殖池里安装三排立柱,所述每排立柱中立柱与立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2)、焊接钢制半圆环:立柱安装好后焊接用于连接麻绳的钢制半圆环,所述钢制半圆环焊接在每个立柱的两侧;

步骤(3)、连接立柱:将麻绳剪成5.2m -5.7m,系在步骤(3)中焊接好的钢制半圆环上,依次连接立柱;

步骤(4)、制作组合式填充膜:所述的组合式填充膜是由两层塑料圆环扣压铆接制成,塑料内环剪成雪花分散形状的枝条形状,塑料外环上盘绕醛化纤维和涤纶丝;

步骤(5)、悬挂组合式填充膜:在麻绳上悬挂步骤(4)中已经制作好的组合式填充膜,相邻2个所述组合式填充膜之间的悬挂间隔为20cm;

步骤(6)、系上重锤:在安装好后的组合式填充膜下方系上重锤形成生物床,重锤选择50-100g的石块、铁块、或者塑料环;

步骤(7)、形成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上述步骤完成后,养殖池中开始注水,并投入增氧设备,保证水体容氧量在5ml以上,放入鱼苗,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让池中的有机质、细菌自然吸附在组合式填充膜上,将嗜冷芽孢、硝化细菌等泼洒,培养优势细菌,缩短挂膜时间。

作为优化:所述的三排立柱的具体分布如下:中间一排立柱安装在养殖池的正中央,左右两排立柱分别与两边池边的距离为3.75m。

作为优化:所述养殖池长为50m,宽为15m,所述每排立柱中立柱与立柱之间的间距为5m,一排共有9个立柱,三排共有27个立柱,立柱均与池底固定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钢制半圆环的焊接高度为养殖池水面上方30cm~40cm处。

作为优化:所述每根麻绳上悬挂有23个组合式填充膜,所述养殖池里共安装690个组合式填充膜。

有益效果:本发明独创了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技术,突破了现有工厂化养殖生物处理与养殖池分开的方式,提供了适于露天温室大棚养殖池水净化和生物处理要求的养殖方式。

其具体优势如下:

(1)本发明中的生物床采用悬挂的方式,使得生物床类似于水草,给鱼栖息、遮蔽,处理的水面积更大,解决了在池底铺设生物床底部鱼类生长缺氧的问题。

(2)本发明中的生物床产生的培养菌可被浮游生物摄食,浮游生物被小鱼、小虾摄食,小鱼小虾又可被作为养殖池鱼类的天然饵料,生成生物链,降低养殖成本。

(3)本发明中的生物床选用组合式填料,填充膜的膜球表面积大,不会划伤鱼。

(4)本发明将生物床安装在温室大棚养殖池中,为了保证养殖池中鱼类的正常生活,生物床采用悬挂的方式,先在养殖池里安装三排立柱,在用麻绳以排为单位依次将立柱连接,最后将组合式的填充膜悬挂在麻绳上,填充膜下方安装重锤形成生物床。该技术突破了现有工厂化养殖生物处理与养殖池分开的方式,采用悬挂在养殖池的方式,处理的水面积更大,并给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栖息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14度时不同填料氨氮变化趋势图;

图4为本发明中14度时不同填料亚氮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通过一种鳗鱼露天温室大棚养殖池对该发明做具体说明。

如图1,揭示了一种基于养殖池本体的立体式生物床养殖模式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养殖池1,立柱2,生物床3,图2是该生物床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及安装方式,它包括重锤4,钢制半圆环5,组合式填充膜6,麻绳7。

本发明中的鳗鱼露天温室大棚养殖池长为50m,宽为15m,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先将养殖池1里的水抽干,以便于安装立柱2,立柱2安装三排,将养殖池1宽度分为4道,中间一排立柱2安装在池中间,左右两排立柱2安装在距离池边3.75m的位置处,以池宽的边测量,每5m安装一个立柱,一排共有9个立柱2,三排共有27个立柱2。立柱需插入池底固定,保持稳固。

立柱2安装好后,焊接钢制半圆环5,钢制半圆环5焊接在立柱2两侧,焊接高度控制在养殖池1水面上方30cm~40cm处。

将麻绳7剪成5.4m左右,系在钢制半圆环5上,依次连接立柱2。

待麻绳7系好后,就开始悬挂已经制作好的组合式填充膜6,组合式填充膜6的悬挂间隔为20cm,每根绳子上有23个组合式填充膜6,养殖池里共安装690个组合式填充膜6。

组合式填充膜6安装好后,下方系上重锤4,重锤选择50-100g左右的石块、铁块、塑料环等。

上述步骤完成后,池中开始注水,并投入增氧设备,保证水体容氧量在5ml以上,放入鳗鱼育苗,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让池中的有机质、细菌自然吸附在组合式填充膜6上,将嗜冷芽孢、硝化细菌等泼洒,培养优势细菌,缩短挂膜时间。

待鱼苗开始进入稳定的发育期,控制水温为14℃,每天检测水体的氨氮含量和亚氮含量,绘制曲线图表3,图表4进行分析结果。从图表3和图表4中的测量结果表明:该立体式生物床能够有效的防止亚氮的积累,也能大幅度降低氨氮含量,适合鱼类生长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1种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应用的鳗鱼温室大棚养殖池,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其它鱼类养殖过程中,并且可以有各种改进、变化,包括为适应不同的鱼种,对于立柱距离、立柱安装方式及填充膜的改变等,凡在本发明的原则和范围内,所做的修改、润饰、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