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压缩感知的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基于压缩感知的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集中式基带处理池BBU对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矩阵H进行向量化,得到信道向量h;BBU利信道向量h进行随机测量得到压缩感知模型中的测量向量y;BBU向各射频拉远单元RRU发送测量向量y和数据符号向量s;RRU根据接收到的测量向量y和压缩感知算法得到信道矩阵重构信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120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68196.1

  • 申请日2016-04-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邹裕蓉

  •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5

    授权

    授权

  • 2016-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7/04 申请日:2016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基于无线接入网C-RAN架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 出技术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 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 源,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大规模多输入 多输出(MassiveMIMO)即天线数可达上百根,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系统容量,同时可以节省 传输能量。

由集中式基带处理池BBU、射频拉远单元RRU和天线组成的协作式无线网络和基于开 放平台的实时云型基础设施组成的的无线接入网C-RAN,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本开支 和运营开支,基于负载自适应资源分配、提高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增加用户带宽,支持多 种无线通信标准和平滑升级,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好的无线接入服务。

在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中,RRU侧的天线数目可达到上百根,BBU与RRU 之间需要实现灵活的数据交换,高带宽、高实时性的数据传输给交换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以降低数据传输对交换网络的带宽要求。

预编码技术就是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在发送端对发送信号做预处理,以 提高系统容量或降低系统误码率。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物理天线间的距离有限,物 理信道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目前,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要有两种:预编码后 (After-precoding)方法和预编码前(Before-precoding)方法(SangkyuPark,Chan-byoungChae, SaewoongBahk,Before/afterprecodedmassiveMIMOincloudradioaccessnetworks,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Workshops(ICC),2013)。预编码后方法BBU传输 预编码后的IQ数据给RRU。预编码前方法BBU将数据符号和预编码矩阵分别传输给RRU, 之后在RRU侧进行预编码操作。其中预编码后方法所传输的比特速率与RRU侧发送天线数 目成正比,在MassiveMIMO系统中,BBU与RRU之间的交互信息量较大,对BBU与RRU 间的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相比预编码后方法,预编码前方法BBU与RRU之间的交互信息量 减小,对传输带宽要求也减小,但仍对现有的传输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幅度减小BBU与RRU之间的交互信息量的 基于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压缩感知的C-RAN架构大规模 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集中式基带处理池BBU对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矩阵H进行向量化,得到信道向 量h;

步骤2:BBU利信道向量h进行随机测量得到压缩感知模型中的测量向量y;

所述压缩感知模型为y=Φh=ΦΨθ=Aθ;Φ表示随机测量矩阵,h=Ψθ表示原始信号, Ψ表示稀疏矩阵,θ表示稀疏度为K的稀疏信号,A=ΦΨ表示传感矩阵;其中Φ和Ψ均为 参数化矩阵,BBU和RRU均已知随机测量矩阵Φ和稀疏矩阵Ψ;

步骤3:BBU向各射频拉远单元RRU发送测量向量y和数据符号向量s;

步骤4:RRU根据接收到的测量向量y和压缩感知算法得到信道矩阵重构信号

步骤5:RRU利用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矩阵W;

步骤6:RRU利用预编码矩阵W和数据符号向量s进行预编码,计算得到发送信号向量x。

本发明基于预编码前方法进行了改进,在BBU与RRU之间的交互过程中引入了压缩感 知技术,利用信号的稀疏特性,在远小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条件下,在BBU用随机采样获取 信号的离散样本,然后在RRU通过非线性重建算法重建信号,使得BBU与RRU之间的交 互信息量更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压缩感知方法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压缩,重建然后进行预编 码,在BBU与RRU间的传输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信噪比ρ=1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1/(10ms)时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在 不同用户数k下的系统总速率示意图。

图3是在信噪比ρ=1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1/(5ms)时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在 不同用户数k下的系统总速率示意图。

图4是在信噪比ρ=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1/(10ms)时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在 不同用户数k下的系统总速率示意图。

图5是在信噪比ρ=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1/(5ms)时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在不 同用户数k下的系统总速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案例做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实施,给 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过程,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不只限于描述的场景。

将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C-RAN架构大规模MIMO单小区系统,RRU的天线数目 为M,小区中的用户数为K,且K<M。正交频分复用OFDM子载波数量为NSub,符号速率 为fSym,每个IQ数据采样比特为bIQ,解调信号比特为bDS,BBU与RRU间的传输带宽为φ。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M=400,K=200,NSub=2048,fSym=1/(66.7us),bIQ=40bits,bDS=7bits, φ=49.1Gbps。

针对本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压缩感知的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 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BBU对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矩阵H进行向量化,得到信道向量h,其中 h=vec(H)。其中H∈Ck×m,k表示需要发送信息的用户数,m表示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数, Ck×m表示k×m维的复数矩阵。vec(·)表示向量化运算,即把矩阵的列向量按照在矩阵中的排 列次序排成列向量。

步骤2:BBU利用步骤1得到的信道向量h进行随机测量得到压缩感知模型中的测量向 量y。其中y=Φh∈Cαkm×1,Cαkm×1表示αkm×1维复数矩阵,Φ表示随机测量矩阵,Φ∈Rαkm×km, Rαkm×km表示αkm×km维实数矩阵,α为压缩率且0<α≤1。本实施例中Φ中的元素为独立同 分布的高斯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α=1/2。压缩感知模型为y=Φh=ΦΨθ=Aθ。该模 型中,Φ表示随机测量矩阵,h=Ψθ表示原始信号,Ψ表示稀疏矩阵,θ表示稀疏度为K的 稀疏信号,A=ΦΨ表示传感矩阵。其中Φ和Ψ均为参数化矩阵,同时BBU和RRU均已知Φ 和Ψ。

步骤3:BBU向各RRU发送测量向量y和数据符号向量s。

步骤4:RRU根据接收到的测量向量y和RRU已知的随机测量矩阵Φ,稀疏矩阵Ψ采 用压缩感知方法得到信道矩阵重构信号

本实施例中,随机测量矩阵Φ中的元素为独立同分布的高斯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 稀疏矩阵其中Cm表示m×m维矩阵,且第(i,j)个矩阵元素满足 i表示矩阵第i行,j表示矩阵第j列且 i,j=0,…,m-1;Ck表示k×k维矩阵,且第(i,j)个矩阵元素满足i表示矩阵第i行,j表示矩阵第j列且i,j=0,…,k-1;表示Kronecker 乘积;压缩感知方法中的步长为S=1。

压缩感知方法具体为步骤(a)-(i)所述:

(a)计算传感矩阵A=ΦΨ,初始化L=S,t=1。

(b)计算u=abs[ATrt-1],选择u中L个最大值,将这些值对应传感矩阵A的列序号j构成 集合Sk(列序号集合),(·)T表示矩阵转置;

(c)令Ck=Λt-1∪Sk,At={aj}(forallj∈Ck),Sk表示步骤(a)中得到的由传感矩阵A的列 序号构成的集合;

(d)求y=Atθt的最小二乘解

(e)从最小二乘解中选出绝对值最大的L项记为对应的At中的L列记为AtL,对应 的A的列序号记为ΛtL,记集合F=ΛtL

(f)更新残差

(g)如果残差rtnew=0则停止迭代进入(h);如果||rtnew||2≥||rt-1||2,更新步长L=L+S,返回(b) 继续迭代;前面两个条件依次都不满足,则Λt=F,rt=rtnew,t=t+1,如果t>αkm停止 迭代进入(h),否则返回(b)继续迭代;

(h)重构所得在Λt处有非零项,其值分别为最后一次迭代所得

(i)利用稀疏矩阵重构信道向量得到信道矩阵重构信号

在上述步骤(a)-(i)中,r0表示初始残差,rt表示残差,t表示迭代次数,表示空集,Λ0表 示初始索引集合,Λt表示t次迭代的索引(列序号)集合(元素个数为L,L等于整数倍步长 S),aj表示传感矩阵A的第j列,At={aj}(forallj∈Ck)表示按索引集合Ck选出的传感矩阵 A的列集合(设列数为Lt),θt为Lt×1的列向量,符号∪表示集合并运算,abs[·]表示求向量 元素绝对值,||·||2表示向量2范数。

步骤5:RRU利用步骤4得到的信道矩阵可计算得到预编码矩阵W∈Cm×k,其中Cm×k表示m×k维的复数矩阵。

可以选择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为迫零ZF预编码矩阵或最大比传输MRT 预编码矩阵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1表示矩阵求逆。

步骤6:RRU利用步骤5得到的预编码矩阵W和步骤3得到的数据符号向量s进行预编 码,计算得到发送信号向量x,即x=Ws。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信道矩阵向量化对应于步骤1,随机测量对 应于步骤2,重构信道矩阵对应于步骤4,预编码矩阵生成对应于步骤5,发送信号生成对应 于步骤6。

为了评估本发明的性能,在信噪比ρ分别为10dB和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分别 为1/(10ms)和1/(5ms),信道矩阵完美重构的条件下,根据公式(1)比较传输带宽受限情况下不 同用户数k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信道容量,其中sB="MRT"表示采用最大比传输预编码矩阵, sB="ZF"表示采用迫零预编码矩阵,sD="after"和sD="before"表示背景技术中Sangkyu Park等在”Before/afterprecodedmassiveMIMOincloudradioaccessnetworks”文章中提出的预 编码后方法和预编码前方法,sD="before+CS"表示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

max{sD,sB,k,m}C(sB,k,m)

subjectto

C(sB,k,m)=klog2(1+(m+1)ρ(k-1)ρ+k),sB=MRTklog2(1+ρk(m-k+1)),sB=ZF

θ1=φNSubfSymbIQ

θ2=φNSubfwbIQ

θ3=fSymbDSfwbIQ

0<α≤1

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分别为背景技术中SangkyuPark等在”Before/afterprecodedmassive MIMOincloudradioaccessnetworks”文章中提出的预编码后方法和预编码前方法。

由图2可知,当信噪比ρ为1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为1/(10ms)时,采用MRT预 编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114.4bits/Hz,是对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2.9倍,是对 比例2最大总速率的1.4倍;采用ZF预编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252.5bits/Hz, 是对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3.3倍,是对比例2最大总速率的1.4倍。

由图3可知,当信噪比ρ为1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为1/(5ms)时,采用MRT预编 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83.5bits/Hz,是对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2.1倍,是对比例 2最大总速率的1.4倍;采用ZF预编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185.3bits/Hz,是对 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2.4倍,是对比例2最大总速率的1.4倍。

由图4可知,当信噪比ρ为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为1/(10ms)时,采用MRT预编 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86.8bits/Hz,是对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3.5倍,是对比例 2最大总速率的1.4倍;采用ZF预编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111.1bits/Hz,是对 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4.9倍,是对比例2最大总速率的1.4倍。

由图5可知,当信噪比ρ为0dB,预编码矩阵更新频率fw为1/(5ms)时,采用MRT预编 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62.8bits/Hz,是对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2.5倍,是对比例 2最大总速率的1.4倍;采用ZF预编码矩阵,本发明系统总速率最大可达80.5bits/Hz,是对 比例1最大总速率的3.5倍,是对比例2最大总速率的1.4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