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时延控制方法和时延控制系统

时延控制方法和时延控制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时延控制方法和一种时延控制系统,其中,时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所用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将所述约数中的任一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273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83751.5

  •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日2016-06-01

  • 分类号H04L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科技创新海岸魅族科技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08

    授权

    授权

  • 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5/00 申请日:2016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时延控制方法和一种时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满足各种特定功能的应用业务,其中一些业务对数据时延要求较低,例如收发邮件,下载电影等,另一些业务对数据时延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网络联机游戏、抢购、抢红包等,这类业务通常都要求用户数据的时延尽可能短。在LTE(通用移动技术的长期演进)网络中,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是影响用户数据时延的重要指标。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包括普通循环前缀和扩展循环前缀两种情况,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也即一个子帧,其在普通循环前缀时有14个OFDM符号,在扩展循环前缀时有12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

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可使用更短的TTI,即sTTI(shortTransmissionTimeInterval)。这样,不仅仅是基站、终端的发送时间间隔变短,相应地,与该发送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数据处理时间也会随之降低,例如,数据编码调制以及数据解调时间都会随着数据块大小的降低而减少。

然而,采用sTTI后,由于在一个小区中可能既有用户使用普通TTI进行数据传输,也有用户使用sTTI进行数据传输,如果应用在TDD系统中,则可能会造成数据传输时的上下行交错干扰的问题,对于服务不同用户的基站而言,要在相同时刻即进行下行发送又进行上行接收是很难实现的。

如图1所示,用户1使用普通TTI,TTI包含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是14,用户2则使用sTTI。当s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5时,用户2的上行、下行TTI边界与用户1的上行、下行边界无法对齐,则会出现上下行交错干扰,而对于服务于用户1和用户2的基站而言,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需要既进行数据发送又进行数据的接收,基站产品实现的难度也加大了。

因此,如何设计sTTI的时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数据传输时的上下行交错干扰的问题,并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时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所用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将所述约数中的任一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即TTI,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即sTTI,当s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符号的数量的约数时,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14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或7个OFDM符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普通循环前缀时有14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或7,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或7。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12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3个、4个或6个OFDM符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扩展循环前缀时有12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3、4或6,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3、4或6。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时延控制系统,包括:第一TTI获取单元,获取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所用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符号数量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约数计算单元,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设置单元,将所述约数中的任一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TTI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即TTI,符号数量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可通过约数计算单元计算该数量的约数,并由设置单元将该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即sTTI。这样,当s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符号的数量的约数时,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14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或7个OFDM符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普通循环前缀时有14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符号数量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即可将数值发送至约数计算单元,以便约数计算单元计算出其约数,其中,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或7,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或7。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12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3个、4个或6个OFDM符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扩展循环前缀时有12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符号数量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即可将数值发送至约数计算单元,以便约数计算单元计算出其约数,其中,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3、4或6,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3、4或6。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进行数据传输时不同用户间的OFDM符号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延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行数据传输时不同用户间的OFDM符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延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获取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所用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

步骤204,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

步骤206,将所述约数中的任一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即TTI,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即sTTI,当s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符号的数量的约数时,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14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或7个OFDM符号。

具体来说,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普通循环前缀时有14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或7,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或7。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12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3个、4个或6个OFDM符号。

具体来说,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扩展循环前缀时有12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3、4或6,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3、4或6。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延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延控制系统300,包括:第一TTI获取单元302、符号数量确定单元304、约数计算单元306和设置单元308。

其中,第一TTI获取单元302用于获取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所用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

其中,符号数量确定单元30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

其中,约数计算单元306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

其中,设置单元308用于将所述约数中的任一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的收发和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TTI获取单元302获取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即TTI,符号数量确定单元304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可通过约数计算单元306计算该数量的约数,并由设置单元308将该约数设置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即sTTI。这样,当s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符号的数量的约数时,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14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普通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或7个OFDM符号。

具体来说,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普通循环前缀时有14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符号数量确定单元304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即可将数值发送至约数计算单元306,以便约数计算单元306计算出其约数,其中,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或7,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或7。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12个OFDM符号,所述第二发送时间间隔在扩展循环前缀时具有2个、3个、4个或6个OFDM符号。

具体来说,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是1ms,即一个子帧,在扩展循环前缀时有12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符号数量确定单元304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间隔的OFDM符号的数量后,即可将数值发送至约数计算单元306,以便约数计算单元306计算出其约数,其中,可以确定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为2、3、4或6,故可以设置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3、4或6。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行数据传输时不同用户间的OFDM符号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当前的LTE系统采用的TTI在普通循环前缀时有14个OFDM符号,发送端每1ms发送一次数据块,接收端可每1ms接收一个数据块,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7作为第二发送时间间隔也就是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

这样,s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一般应用于TDD系统(时分双工系统),而针对FDD系统(频分双工系统),由于FDD系统的上下行处于不同的频段,故不存在如TDD系统中上下行干扰的问题。

但是为了尽可能保持协议的一致性,应该将FDD系统中的sTTI的时长设置为与TDD系统中的sTTI时长相同,即s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也是普通TTI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约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用s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分别与使用TTI的用户的上行、下行的边界对齐,即避免了上下行交错干扰,避免出现在同一时刻既发送又接收的情况,也减小了基站产品的实现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