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多路径冗余的多链路透明互联网络

具有多路径冗余的多链路透明互联网络

摘要

实施例包括具有第一网络层的叶交换机与第二网络层的脊交换机之间的层间多路径冗余的多级网络。每个叶交换机连接到多个脊交换机,以在叶交换机与脊交换机之间提供多个层间通信路径。每个脊交换机被分配公共层?2和层?3网络地址,而每个叶交换机被配置有层间链路选择协议,以选择性地仅连接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一个活动层间链路,同时禁用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所有其它可用层间链路。因此,替选层间链路被激活,而不要求利用针对替选的层间链路的新地址来配置叶交换机,或不依赖于在脊交换机内实现的任何多路径功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148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67033.6

  • 发明设计人 C·M·德库萨蒂斯;A·尧;

    申请日2014-10-21

  • 分类号H04L12/711(20060101);H04L12/44(20060101);H04L12/713(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郑宗玉

  • 地址 美国纽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23

    授权

    授权

  • 2016-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711 申请日:2014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提供第一 网络层的交换机与第二网络层的交换机之间的层间多路径冗余的多级 网络。

背景技术

已开发了以太局域网(LAN)通信网络,以提供许多连接的设备 之间的局域连接以及诸如因特网连接的广域接入。企业应用传统地要 求本地设备在LAN上的高可用性。因此,以太网拓扑已经包含了提 供本地设备与LAN网络之间的多个路径的冗余以及高级别互联。提 供高以太网可靠性通常利用生成树协议(STP),该STP是确保通过 任何桥接的以太网LAN的无循环传输的网络协议。STP防止桥接循 环,同时允许网络拓扑包括空闲(冗余)链路,所述空闲(冗余)链 路在活动链路故障时用作自动备份路径,而无需手动启用/禁用备份链 路。以太网协议中的生成树方法通常创建具有层-2桥接的传输路径, 同时禁用不是生成树的一部分的全部潜在(冗余)链路,从而留下任 意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单个活动层-2路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协议也已经被实现,以启用或者在数 据中心内或者在网关之间的多路径连接,提供通过因特网接入的广域 网。虽然TRILL还启用层-2多路径的形式,但是TRILL当前不包括 层-3多路径解决方案。这在设计具有冗余的高可用性网络时是个担心, 因为TRILL无法提供通常被其它网络层采用的冗余层-3路径;例如, 假设将在网络协议中的其他地方实现冗余,诸如VRRP(虚拟路由器 冗余协议)的协议仅允许一个默认的活动层-3网关路由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包括用于在局域网的第一交换层和第二交换层(通常被称 为叶-脊架构)内或者网络的局域层与广域层之间提供具有层间多路径 冗余的多级网络的方法、系统或计算机产品。在包括局域层和广域层 的多级网络中对许多计算设备进行寻址。许多叶交换机被配置在第一 网络层处,以在计算设备之间提供局域网络接入。另外,许多脊交换 机被配置在第二网络层处,以提供大量计算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对因 特网的接入。每个叶交换机被连接到多个脊交换机,以在局域层的叶 交换机与脊交换机之间提供多个层间通信路径。每个脊交换机被分配 公共网络地址,而每个叶交换机被配置有层间链路选择协议,以选择 性地仅连接叶交换机与其它网络层之间的一个活动层间链路,同时禁 用叶交换机与其它网络层之间的所有其它可用层间链路。更具体地, 当使用层-3TRILL交换机构造叶-脊网络时,将利用针对默认层-3网 关的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来配置每个层-3TRILL交换机。当发 送分组时,服务器将层-3网关解析为该IP地址和MAC地址,该MAC 地址现在在全部链路上是可用的(因为每个TRILL脊交换机产生该 MAC地址,就好像该MAC地址是网络上唯一的MAC地址)。为了 确定哪一个层-3脊交换机实际上接收传输流(trafficflow),在层-2 叶交换机处执行等价多路径(ECMP,equalcostmulti-path)哈希。

响应于检测到活动层间链路的故障,受影响的叶交换机激活特定 叶交换机与网络的下一层之间的替选层间链路,同时禁用叶交换机与 网络的下一层之间的所有其它可用层间链路。换言之,当检测到影响 叶-脊连接性的故障时,叶交换机将重新哈希到另一个层-3网关。因此, 替选层间链路被激活,而不要求利用针对替换的层间链路的新地址来 配置叶交换机,或不依赖于在叶交换机之上的网络层内实现的任何多 路径功能。相似的方法可以被用来提供针对附连到网络的其它设备(诸 如防火墙或负载均衡器)的高可用性。此外,为了减少层-3的瓶颈并 管理网络故障范围的大小,我们优选地包括限制每个虚拟LAN网段 所分配的主机数目的能力。

在说明书结论处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保护被 视为实施例的主题。根据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前述特征和其 它特征以及各实施例的优点是清楚的。

附图说明

图1描述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利用层-2叶交换机来互联局域层中 的本地设备和广域层中的脊交换机以接入广域网的多级网络拓扑;

图2描述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利用层-2叶交换机来互联局域层中 的本地设备和广域层中的层-3TRILL脊交换机以接入因特网的以太 网拓扑;

图3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用于配置图2的以太网拓扑的协议;

图4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在链路故障以太网拓扑之前的利用层-2叶 交换机和层-3TRILL脊交换机的说明性网络连接;

图5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在链路故障以太网拓扑之后的图4的说明 性网络连接;以及

图6是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实现多路径层间冗余的多级网络的配置 和操作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包括叶交换机的局域层和脊交换机的广域 层的多级网络拓扑来实现。例如,在以太网实施例中,叶交换机的局 域层可以被配置在以太网层-2处,而广域层可以包括被配置在以太网 层-3处的多链路透明互联(TRILL)脊交换机。为了允许叶交换机与 全部脊交换机通信,而无需在叶交换机处重新配置IP地址,全部 TRILL脊交换机可以被分配相同的IP地址和公共MAC地址。为了 防止多个层间通信路径和循环,每个叶交换机实现层间链路选择协议 (诸如等价多路径(ECMP)),以激活从叶交换机起的单个层间链 路,同时禁用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全部其它可用层间链路。因此, 响应于链路故障激活替选的层间链路,而不要求利用针对替选的层间 链路的新地址来配置局域层的叶交换机,或不依赖于在广域层的 TRILL脊交换机内实现的任何多路径功能。然而,叶交换机通常要求 对于新连接的叶交换机的初始化,以防止通过广域层对网络的未授权 的接入。

例如,为了实现以太网实施例中的层间多路径连接,所有层-3脊 交换机被分配相同的IP和MAC地址,而层-2叶交换机实现ECMP 路由协议,以在各层间链路之中选择单个活动层间链路。利用ECMP 哈希以在丢失现有链路时自动地切换到新的层间链路。ECMP唯一链 路选择的使用允许所有层-3TRILL脊交换机被分配公共MAC和 TCI-IP地址,这允许一旦根据ECMP协议建立了层间连接,任何 TRILL脊交换机就能够处理从任何层-2叶交换机接收到的通信。作为 结果,仅利用在层-2叶交换机上实现的ECMP协议,就能在层-2叶 交换机与层-3脊交换机之间启用层间多路径连接,而无需对层-3 TRILL脊交换机的任何编程或协议改变。

在该实施例中,以太网通信协议利用MAC地址提供到本地设备 的LAN连接,并利用IP地址提供因特网接入。以太网协议定义了被 称为开放系统互联(OSI)堆栈的消息头,在开放系统互联(OSI)堆 栈中,LAN连接通常被实现在层-2“数据链路”级,而因特网连接被 实现在层-3“网络”级。在标准OSI堆栈中,利用MAC地址在LAN 网络上接入设备,同时利用IP地址在因特网上对设备进行寻址。为了 协调这两个设备地址,MAC地址通常被分配到OSI堆栈中的层-2(数 据链路)位置,而IP地址被分配到层-3(网络)。本发明的实施例提 供在以太网协议中的OSI堆栈内定义的层-2叶交换机与层-3脊交换机 之间的层间多路径可靠性。

企业应用传统地要求以太网LAN上的本地设备的高可用性。因 此,层-2网络拓扑已经包含了提供本地设备之间的多个路径的高级别 互联和冗余,并且层-2网络拓扑是LAN网络。为本地设备提供高可 靠性传统上依赖于生成树协议(STP),该生成树协议(STP)是确 保通过任何桥接的以太网LAN的无循环传输的网络协议。STP在允 许网络包括用作备份路径的空闲(冗余)链路的同时防止桥接循环。 STP使得在活动链路故障时能够自动进行备份链路切换,而无需手动 地禁用原始链路并启用备份链路。因此,生成树方法在禁用不是生成 树的一部分的全部潜在(冗余)链路的同时产生具有层-2桥接的单个 活动传输路径,从而留下任何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单个活动的点对点 路径。响应于活动链路的丢失,冗余路径被自动地切换为连接。

当因特网接入对于很多应用变成不可缺少的资源时,多链路透明 互联(TRILL)协议已经被开发为使得能够多路径连接到IP寻址的 设备。虽然将TRILL网络合并到以太网LAN将是有利的,但是TRILL 协议不提供多路径接入到来自以太网的TRILL设备的功能。虽然 TRILL协议提供TRILL交换机之间的多路径连接,但是假设每个 TRILL交换机会直接连接到因特网网关,因此不提供用于从下级网络 到Trill交换机的多路径接入的功能。因此,使用传统TRILL协议将 TRILL网络连接到OSI堆栈的层-3处的以太网将在网络的层-2与层-3 之间的层间链路中留下单一的非冗余路径。

改变TRILL网络编程或协议将破坏已经为TRILL操作开发的标 准。因此,本发明通过将TRILL交换机连接到以太网来解决该问题, 而无需改变由层-3设备实现的TRILL协议。叶交换机被分配到以太 网协议的层-2,TRILL脊交换机被分配到以太网协议的层-3,而多路 径层间链路被连接在层-2叶交换机与层-3脊交换机之间。通过向所有 层-3脊交换机分配相同IP和MAC地址,同时在层-2叶交换机处利用 ECMP哈希来选择单个活动层间链路同时禁用所有未选择的层间链 路,通过以太网协议来实现层间多路径连接。利用ECMP哈希以在丢 失现有层间链路时自动切换到新的层间链路,这提供多路径冗余,同 时确保在同一时间仅单个层间链路是活动的。

层-2处的ECMP链路选择的使用允许所有层-3TRILL脊交换机 被分配相同的MAC和TCI-IP地址。这使得一旦根据ECMP协议建 立了层间连接,任何TRILL脊交换机就能够处理从任何层-2叶交换 机接收到的通信。结果,仅利用在层-2叶交换机上实现的ECMP协议, 而无需对层-3TRILL脊交换机的任何编程或协议改变,在层-2叶交换 机与层-3脊交换机之间启用层间多路径连接。

现在转到附图,图1描绘为本地设备12A-12N提供局域网络连接 以及到因特网14的连接的多级计算机网络10。在该特定示例中,本 地设备可以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等。局域层16包括为本地设备 12A-12N提供局域16内的多路径局域网接入的许多叶交换机 18A-18M。计算机网络10可以实现生成树协议,以提供局域16内的 多路径局域网接入。另一方面,广域层20包括为本地设备18A-18N 提供到因特网14的多路径接入的许多脊交换机22A-22N。例如,脊交 换机22A-22N可以是利用TRILL协议为本地设备12A-12N提供广域 层20内的多路径连接的因特网网关。根据实施例,在局域层16与广 域层20之间实现了层间多路径连接。

图2描绘为本地设备12A-12N提供局域网连接以及到因特网14 的连接的多级以太网网络11。在该特定示例中,被配置在以太网层-2 处的叶交换机18A-18N为本地设备12A-12N提供局域16内的多路径 局域网接入。以太网11可以实现STP协议,以提供局域16内的多路 径局域网接入。另一方面,广域层20包括被配置在以太网层-3处的 许多脊交换机22A-22N,这些脊交换机22A-22N为本地设备18A-18N 提供到因特网14的多路径接入。例如,脊交换机22A-22N可以是利 用TRILL协议为本地设备12A-12N提供广域层20内的多路径连接的 因特网网关。在该实施例中,在被配置在以太网层-2处的局域层16 与被配置在以太网层-3处的广域层20之间实现了层间多路径连接。

图3描绘用于配置图2的多级网络11的以太网开放系统互联 (OSI)堆栈40,多级网络11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太网。局域层16的 叶交换机18A-AN被分配到以太网OSI堆栈40中的层-2(数据链路 层),而广域层20的TRILL脊交换机22A-22N被分配到以太网OSI 堆栈40的层-3(网络层)。根据以太网协议,MAC地址被分配到形 成OSI堆栈40的层-2处的局域层16的叶交换机18A-18N以及本地设 备12A-12N。另外,IP地址被分配到形成广域层20的层-3的TRILL 网关22A-22N。TRILL网关22A-22N也可以被分配MAC地址。

再次参考图2,如分别由在本地设备12A与叶交换机18A和18B 之间的链路对30A、30B所示,多路径或链路被连接在本地设备 12A-12N与层-2路由器之间。相似地,链路对32A、32B分别被连接 在本地设备12B与叶交换机18A和18B之间。如分别由在叶交换机 18A与TRILL脊交换机22A和22B之间的链路对34A、34B所示, 多路径或链路也被连接在层-2路由器与层-3网关之间。相似地,链路 对36A、36B分别被连接在叶交换机18B与脊交换机22A和22B之间。 将理解的是,这是多路径连接的简化描述,多路径连接通常包括多级 网络的本地设备、局域层与广域层之间的大量多路径连接,该多级网 络中可能是复杂的网络拓扑。然而,还将理解的是,参考图中例示的 简单多路径连接描述的实施例的技术可以被复制和概括为任何数量的 多路径层间链路。

将理解的是,层-2设备18A-18N通常配置有生成树协议,以防止 在根据传统以太网协议的局域层16的层-2设备之间发生桥接循环。 例如,这可以包括生成树协议(STP),以在利用可用冗余链路实现 丢失链路的自动替换时从层-2处的可用链路中进行选择。将进一步理 解的是,层-3设备22A-22N被配置有TRILL协议,以防止在根据传 统TRILL协议的广域层20的层-3设备之间发生桥接循环。然而,没 有在局域层16与广域层20之间提供层间多路径连接的传统机制。根 据实施例,通过由层-2设备18A-18N实现的ECMP哈希在层-2与层 -3之间的可用层间链路(在该特定示例中包括层间链路34A-34B和 36A-36B)之间进行选择,在局域层16与广域层20之间实现了多路 径连接。

根据实施例,利用ECMP哈希在实现丢失层间链路的自动替换时 在层-2与层-3设备之间的可用层间链路中进行选择。为了使ECMP 链路替换对于层-3处的TRILL脊交换机是透明的,每个脊交换机 22A-22N在以太网OSI堆栈40中被分配相同的MAC地址和相同的 IP地址。这确保任何层-3脊交换机可以适当地处理来自层-2叶交换机 的通信。使用ECMP哈希在同一时间仅激活从每个层-2设备到层-3 级的单个所选择的层间链路防止重复在层-3处路由的消息。作为结果 的拓扑仅利用在层-2叶交换机18A-18N上实现的ECMP协议而无需 改变层-3脊交换机22A-22N处的TRILL协议,在层-2与层-3之间提 供多路径连接。应注意的是,ECMP协议要求层-3处的每个新连接的 TRILL脊交换机来初始化与新连接的层-2叶交换机的通信,这防止通 过层-3级到网络的未授权的连接。

图4描绘在层间链路故障之前的利用层-2叶交换机18A-18B和层 -3TRILL脊交换机22A-22B的示例性网络连接50。该拓扑包括分别 在层-2设备18A与层-3脊交换机22A、22B之间的多个链路34A、34B。 例如,第一层间链路34A可以将叶交换机18A的端口-1连接到第一 TRILL脊交换机22A,而第二层间链路34B可以将叶交换机18A的 端口-2连接到第二TRILL脊交换机22B。脊交换机22A和22B二者 被分配相同的IP地址和相同的MAC地址,以使得叶交换机18A能够 在不重新配置的情况下与任一个脊交换机通信。在该示例中,由层-2 叶交换机18A实现的ECMP哈希初始地选择端口-1在层-2叶交换机 18A与层-3TRILL脊交换机22A之间建立数据链路。每当第一层间 链路34A被启用时,ECMP协议还禁用第二层间链路34B,以避免从 层-2叶交换机18A到层-3的多个活动的层间链路。因此,层-2叶交换 机18A使用第一层间链路34A,以使用分配给所有层-3脊交换机的 MAC地址或IP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层-3TRILL脊交换机22A。

图5描绘在层-2设备18A的端口-1与层-3TRILL交换机22A之 间的连接上的链路故障之后的示例性网络连接30。层-2叶交换机18A 检测第一层间数据链路34A的丢失并启动运行在层-2设备上的 ECMP,以利用从潜在网关链路的列表中排除的故障链路(即,端口 -1)来计算重新哈希(re-hash),以找到替选的可用网关。在该简化 的示例中,重新哈希识别出连接到端口-2的第二层间链路34B,因为 这是唯一连接到层-2设备18A的其它网关。每当第二层间链路34B被 启用时,ECMP协议还禁用任何连接到层-2设备18A的其它层间链路, 以避免从层-2叶交换机18A到层-3的多个活动的层间链路。因此,层 -2叶交换机18A使用第二层间链路34B,以使用分配给所有层-3脊交 换机的MAC地址或IP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层-3TRILL脊交换机 22B。

虽然针对叶交换机18A仅例示了两个层间链路34A-34B,但是将 理解的是,ECMP协议启用任意数量的可用替选级间链路之间的连接。 在每种情况下,在任意时间仅启用一个层间链路,并且使用相同的IP 或者MAC地址对去往可能连接到叶交换机18A的任何层-3TRILL脊 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寻址。尽管不需要利用新的IP或MAC地址来配 置层-2设备18A以协调层间链路改变,并且层-3TRILL设备不要求 对标准TRILL协议进行改变,但是ECMP协议要求新连接的TRILL 脊交换机22B初始化与新连接的层-2叶交换机18A的通信,这防止通 过层-3级的到网络11的层-2的未授权的连接。

图6是描绘根据实施例的图1中所示的多级网络11中的多路径层 间冗余的配置和操作的逻辑流程图60。在框62中,提供诸如服务器 和工作站的若干计算设备。在框64中,计算设备被连接在包括局域层 和广域层的多级网络中。在框66中,许多叶交换机被配置在局域层处, 以在计算设备之间提供局域网络接入。在框68中,许多脊交换机被配 置在广域层处,以提供到计算设备的因特网接入。在框70中,每个叶 交换机被连接到多个脊交换机,以在局域层的叶交换机与脊交换机之 间提供多个层间通信路径。为了允许每个叶交换机与每个脊交换机进 行通信而不需要重新配置在叶交换机处维持的IP地址,在框72中, 每个脊交换机被分配相同的网络地址。另外,为了实现局域层与广域 层之间的多路径冗余,在框74中,每个叶交换机被配置有层间链路选 择协议,以选择性地仅连接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一个活动的层间 链路,而禁用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所有其它可用的层间链路。

在框76中,每个叶交换机激活所述叶交换机与所选择的脊交换机 之间的活动链路,同时禁用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所有其它可用的 层间链路。在框78中,叶交换机检测活动层间链路的故障。在框80 中,受影响的叶交换机激活特定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替选层间链 路,同时禁用叶交换机与广域层之间的所有其它可用的层间链路。例 如,通常使用ECMP哈希来选择替选的层间链路进行激活,同时禁用 所有未选择的替选层间链路。因此,替选层间链路被激活,而不要求 利用针对替选层间链路的新地址来配置叶交换机,或不依赖于广域层 内实现的任何多路径功能。然而,叶交换机通常要求与新连接的脊交 换机的初始化,以防止通过广域层到网络的未授权的接入。

在实施例中,每个叶交换机可以是通常的以太网路由器,而每个 脊交换机可以是通常的因特网网关。因此,每个交换机具有处理器、 存储器、网络接口和其它定制部件。相似地,每个服务器可以是具有 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技术中已知的其它定制部件的传统工作 站或其它网络计算设备。操作如上所述的实施例无需除如上所述之外 的专用软件或硬件功能。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实施例的各方面可以被实施为系 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实施例的各方面可以采用整体硬 件实施例、整体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代码等)或结 合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这些可以全部概括地称为例 如“电路”、“模块”或者“系统”。此外,实施例的各方面可以采 用包含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 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 码。

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能力可以用软件、固件、硬件或它们的一些 组合来实现。此外,可以仿真一个或多个能力。

实施例可以是用于使处理器电路能够执行发明的要素的计算机程 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能够由处理电路读取并存储指令的计算 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由处理电路执行以执行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多个介质)是有形的、非易失性的,存 储介质上存储有用于使处理器电路执行方法的指令。“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是非易失性的,这至少因为一旦指令被记录在介质上,所记 录的指令可以随后被处理器电路在独立于记录时间的时间读取一次或 多次。“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非易失性的,包括仅在被供电的同 时维持所记录信息的设备(易失性设备)、以及独立于供电维持所记 录信息的设备(非易失性设备)。例如,“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例 子的非穷举列表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存储设备,例如包括具有记录 在其上的指令的诸如RAM的存储器阵列或者诸如锁存器的存储器电 路;具有记录在其上的指令的诸如穿孔卡片或沟槽中凸起结构的机械 编码设备;具有记录在其上的指令的诸如CD或DVD的光学可读取 设备;以及具有记录在其上的指令的诸如磁带或磁盘的磁编码设备。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的非穷举列表包括如下:便携计算机 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 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便携式紧凑盘只 读存储器(CD-ROM)。程序代码可以经由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 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络)从外部计算机或者外部存储设备分发到各 个计算/处理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学传输光纤、无线传 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 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网络接口卡从网络接收程序,并转发程 序以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内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

用于执行实施例的各方面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例如可以是汇 编代码、机器代码、微代码或者以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编 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编程语言包括诸如Java、Smalltalk、C++等 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以及诸如“C”编程语言或者相似编程语言 的传统过程编程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 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独立地软件包,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 并部分地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 行。在后一种场景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连接到用 户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M),或者可 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因特网)。

下面参考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 产品的流程图例示和/或框图来描述实施例的各方面。将理解的是,流 程图例示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例示和/或框图中的框的组 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 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 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能够创建用于实现流程图和 /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 指令还可以存储在可以指导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或其它 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 或其它设备上,以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设备或其它设备上执行 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 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 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处理。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例示根据各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 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方式的架构、功能以及操作。在这方面,流程 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框可以表示包括用于实现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 个可执行指令的模块、码段或代码部分。还应注意的是,在一些替选 的实现方式中,框中标注的功能可以不按附图中标注的顺序发生。例 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顺序示出的两个块实际上基本同时地执行, 或者各个块可以有时以相反顺序执行。还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 图示中的每个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执行指 定功能或动作的基于专用硬件的系统、或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 合来实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