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分配器的保护盖以及排出药液和/或美容液体的分配器

分配器的保护盖以及排出药液和/或美容液体的分配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排放药液和/或美容液体(4)的分配器(2)的保护盖,其中分配器(2)具有液体容器(21)和出口开口(24),液体(4)能通过出口开口分配到周围大气中,并且其中保护盖(3)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开口(30)以允许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连通,以及覆盖至少一个通风开口的不可逆转地可移除的密封元件(5,6,7)设置在保护盖上,通过该密封元件,在第一次使用前至少一个通风开口以气密和防菌的方式被关闭。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分配器(2)和保护盖(3)的排放装置(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139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69358.8

  • 发明设计人 M.沃赫勒;

    申请日2014-12-16

  • 分类号B65D51/18;B65D51/20;B65D41/48;B65D47/20;B65D41/62;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姜云霞

  • 地址 德国拉多尔夫策尔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30

    授权

    授权

  • 2016-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51/18 申请日:2014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配器的保护盖以及用于排出药液和/或美容液体的分配器。这样的分配器包括液体容器和出口开口,液体可以通过出口开口排出到周围大气中。

背景技术

存储在液体容器中的液体沿出口开口的方向输送以被排出,通过大量的不同的机构对此是可能发生的。例如液体容器可以设置成压挤瓶的形式,其内容物可以经受正在变形的壁产生的压力。还可以使用单独的泵送装置。

所讨论类型的分配器根据现有技术是已知的,例如根据DE102011086755A1。分配器包括出口管道和出口阀,出口阀设置在出口管道中并且以依靠压力的方式打开或者是可手动启动,其中出口阀在关闭状态时关闭出口管道。在此出口阀将出口管道再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邻近出口开口的第二部分沿液体容器的方法延伸。在其他构造中,第二部分对应于出口开口处的液滴形成表面。

由于出口阀,始终的情况是:在关闭出口阀之后,已进入远离液体容器引导的出口阀侧上的出口通道的部分内或者已保留在出口通道外侧的出口开口的周围中任何液体不可能被吸回到分配器内。因此这防止液体容器的内容物被已被吸回的液体残留物污染的可能性。因此残留的液体保留在可从外侧接近的区域中。在与大气接触之后,残留的液体快速干燥。

还为了使得在保护盖在分配器上放置就位时残留的液体可以快速干燥,DE102011086755A1公开了为分配器的保护盖提供通风开口,通风开口在残留的液体可能保留的区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永久连接。但是,对于通风开口其本身可能又引起污染。

为了避免污染,DE102011086755A1对出口阀下游的出口通道的表面进行配置,如沿排放方向所见的,和/或围绕出口开口的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抗菌设计,其中抗菌设计排他地限定于这些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问题是提供意图用于分配器的保护盖,其允许快速变干,并且微生物穿过进入保护盖的问题的情况能被减轻。本发明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相应的保护盖的分配器。

该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和10的特征的主题来解决。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排放药液和/或美容液体的分配器的保护盖,其中分配器具有液体容器和出口开口,液体可以通过出口开口被排放到周围大气中,并且其中保护盖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开口以使得内部与外部环境连通,并且保护盖在其上已设置了不可逆转地可移除的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覆盖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开口,并且利用密封元件,在分配器被第一次使用之前,至少一个通风开口以气密和防菌的方式被关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排放装置,其包括用于排放药液和/或美容液体的分配器,分配器具有液体容器并具有出口开口,液体可以通过出口开口被排放到周围大气中,并且具有保护盖,保护盖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开口以用于内部与外部环境连通,其中保护盖在其上已设置了不可逆转地可移除的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覆盖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开口,并且利用密封元件,在分配器被第一次使用之前至少一个通风开口以气密和防菌的方式被关闭。

密封元件防止在分配器第一次使用之前病菌通过至少一个通风开口被引入保护盖的内部中,而无须将特殊措施放置就位用于存储、运输等。换句话说,密封元件防止在存储、运输等期间随时间过程的推移(甚至在分配器第一次使用之前)病菌沉积在分配器上以及保护盖的内部中。在分配器第一次使用之前或之后,密封元件被移除以使得在随后的使用期间,残留液体可以快速干燥。由于分配器被使用仅持续短时间段,所以在最初使用之后病菌的任何可能引入通常不严重。

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病菌被理解为所有的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细菌和病毒。本申请的上下文内的防菌和气密关闭指其中在分配器在通常或标准条件下存储时泄露率小于或等于10-6mbarl/s的密封配置。防菌例如根据DIN58953检测。在其他构造中,密封元件被设计以使得满足由标准DINENISO11607和/或DINENISO11868的测量规定。

分配器可(特别)适于用于新鲜眼药制备。在有利的构造中,分配器具有将液体容器连接到出口开口的出口通道和以依靠压力的方式或手动可启动地打开的出口阀,其中,出口阀设置在出口通道中并且在关闭状态下关闭出口通道。此处的出口阀防止病菌穿过进入液体容器。出口阀优选地是以依靠压力的方式打开的出口阀,并通过液体容器中的经受压力的液体(或由从其移除的量)打开并且与环境相关的相应的正压力一旦不再存在就又自动关闭。但是在此原则上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阀。因此可以进行配置使液体容器中的液体永久地经受压力并且通过手柄操纵分配器,手柄被手动地启动以打开出口阀。出口阀防止排放的液体被吸回到液体容器内。保护盖上的至少一个通风开口使得所述残留液体快速干燥。

在有利的构造中,进行配置使保护盖包括圆柱形部分和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盖部分,其中至少一个通风开口设置在圆柱形部分和/或盖部分上。在一种构造中,圆柱形部分在其内壁上具有用于闭锁至分配器的闭锁几何结构和/或与分配器形成接触的夹持区域。如果至少一个通风开口设置在圆柱形部分上,则通风开口的区域优选地不与闭锁几何结构或夹持区域重合。通风开口优选地设置在当保护盖在使用时被基本设置在分配器的出口开口的区域中的区域中。

在一种构造中,进行配置使密封元件被设计成撕开式、气密且防菌的胶粘标签的形式。本申请的上下文中的胶粘标签或粘着标签指具有一个或多个层以及不粘的上侧和胶粘的下侧的元件。为了避免污染,在有利的构造中,胶粘标签可以被整齐地撕开。用于胶粘标签的粘合剂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适当地选择,其必须遵守基于存储在分配器中的液体等的法定要求。粘合剂优选地选择以使得胶粘标签不可能重新粘贴。但是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与通常实践相反地被重新装配以覆盖通风开口的胶粘标签表示为不可逆转的可移除密封元件。在一种构造中,在进行粘贴时直接设置在出口开口的区域中的粘胶标签区域没有粘合剂。

胶粘标签设置保护盖的内侧上和/或外侧上、至少一个通风开口的区域中。在一个构造中,胶粘标签在围绕(多个)通风开口的区域之上延伸。在其他构造中,胶粘标签在另外的区域之上延伸。胶粘标签优选地显示具有用于使用等指示的文字。胶粘标签优选地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使文字能被容易地阅读。

在一个构造中,胶粘标签被连接至防止窜改密封件,以使得防止窜改密封件被移除时胶粘标签被撕开。作为替代或附加地,在有利的构造中,胶粘标签上有撕开凸部,通过撕开出部,使用者抓住胶粘标签以将其撕开。

在另一个构造中,密封元件设计成气密和防菌的薄膜封套。此处,在一个构造中,薄膜封套仅覆盖保护盖。因此薄膜封套能在保护盖闭锁到分配器上之前装配在保护盖上。在其他构造中,薄膜封套覆盖保护盖和分配器。在一个构造中,薄膜封套设计成带的形式,其围绕保护盖或围绕保护盖和分配器缠绕。

在有利的构造中,薄膜封套设计成在一侧上闭合的环绕式薄膜标签的形式或套筒的形式。本申请上下文中的环绕式薄膜标签指管状薄膜,保护盖或具有保护盖的分配器被引入管状薄膜中。在其引入后,在有利的构造中,进行冷缩装配。

作为替代,或附加地,在有利的构造中,对于冷缩装配,薄膜封套被焊接至保护盖。焊缝确保气密和防菌。在此焊缝与通风开口分开地设置。这意味着一旦薄膜封套已被撕开,可能会残留在保护盖上的任何残留物就不会存在危害。

在又一个构造中,密封元件被设计成注射模塑在保护盖上的撕开凸部的形式。在此撕开凸部能与保护盖一起以其整体式构成部分的形式制造。因此可以利用额外组装步骤或其他制造步骤分配。在一个构造中,撕开凸部结合到防止窜改密封件,并且这导致对于使用者特别简单的操作。

在移除密封元件之后,至少一个通风开口提供用于快速干燥。为了减轻病菌经由所述通风开口引入的问题,一个构造提供了表面的抗菌构造,如从DE102011086755A1已知的。DE102011086755A1的内容在此全部进行参考。

作为替代,或是附加地,保护盖的内侧在其上、在至少一个通风开口的区域内提供有吸收元件,具体是具有过滤特性的吸收元件,例如微滤膜或超滤膜。吸收元件有助于通过吸收和分散残留液滴来干燥分配器。在一个构造中,吸收元件附加地具有过滤特性,特别地提供了微滤膜或超滤膜。这减少了一旦密封元件被移除后病菌通过通风开口的引入。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微滤膜指具有大约0.1μm至大约0.3μm(优选在大约0.2μm)的平均孔径或切口的微孔膜。细菌具有大约0.2至大约0.5μm的尺寸,并因此能通过微滤膜有效地滤出。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的超滤膜指具有大约10nm的平均孔径或切口的微孔膜。这意味着具有尺寸为15nm的病毒也能被滤出。吸收元件例如被构造成海绵样的元件、纺织品或膜。在一个构造中,吸收元件由来自包括以下各项的组中的材料制成:聚砜、聚醚砜、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聚偏二氟乙烯、聚酰胺、聚酯和聚丙烯腈和/或其组合。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进一步的益处和方面可以不只从权利要求获得,还可以来自于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描述将此后参照图式进行说明。附图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同样用于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实现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排放药液和/或美容液体的分配器截面图解,

图2示出了用于根据图1的分配器的保护盖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3示出了用于根据图1的分配器的保护盖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4示出了包括分配器和保护盖的排放装置的整体的透视图解,

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排放装置的截面图解,

图6示出了包括分配器和保护盖的排放装置的替代构造的整体的透视图解,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排放装置的截面图解,

图8示出了根据图1的用于分配器的保护盖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和

图9示出了根据图1的用于分配器的保护盖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第一示例示出了意图用于排放药液和/或美容液体并且特别地适用于新鲜的眼药制备的分配器2。

所述分配器2具有液体容器21,液体容器由容器主体20界定。液体4被存储在液体容器21中。出口子组件22已被放置就位并且通过闭锁连接紧固在容器主体20上。所述出口子组件22用于将液体从液体容器21通过出口管道23引导到出口开口24。所示出口开口24被构造为形成液滴表面并且沿排放方向成圆锥形地变宽。

基于图1中的截面平面,图1仅示出出口通道23的终端部分。出口通道23在其中设置了出口阀25,该出口阀在关闭状态下关闭出口通道23,并因此位于出口阀25下游的液体(如沿排放方向所见的)不能流回到液体容器21中。所示的出口阀25包括阀主体27,其可以与复位弹簧26的力相反地被调节并与形成在外壳壁上的阀座28相互作用。空气通过过滤元件29流入液体容器21中,用于压力均衡化目的。在有利的构造中,过滤元件29包括液体过滤器,其被沿液体容器21的方向定向,以及细菌过滤器,其被远离液体容器21定向并具有大约0.2μm的切口,以使得尺寸大约为0.2至大约5μm的细菌由细菌过滤器可靠地阻挡。

所示的分配器2被构造成所谓的压挤瓶。所述分配器2通过出口开口24向下定向地颠倒放置来使用。之后,容器主体20的壁被一起挤压以使液体容器21中的液体4经受压力。该压力使得出口阀25打开。更具体地,出口阀25上游的出口通道23的部分内的液体压力一旦足够高,由于所述压力,阀主体27就与复位弹簧26的力相反地移位,并且使用于液体的路径沿出口开口24的方向畅通。

在排放操作之后,出口阀25再次关闭。在此对于液体残留物(所谓的残留液滴)通常残留在出口开口24(构造成形成液滴表面的形式)处,以及在出口通道23的分配给出口开口24并定位在出口阀25的下游(如沿排放方向观看的)的部分内。以依靠压力的方式打开的出口阀25排除了液体倒流回到液体容器12内的任何可能性。

在保护盖没有放置就位的情况下,残留液滴可以快速干燥。为了使在保护盖已放置就位时也能发生快速干燥,所述类型的保护盖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开口。

图2和图3示出了用于根据图1的分配器2的保护盖3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所示保护盖3各具有多个通风开口30,以用于内部31与外部环境连通。保护盖3各包括圆柱形部分32和连接至圆柱形部分的盖部分33。在根据图2的保护盖3的情况下,通风开口30设置在圆柱形部分32上。在根据图3的保护盖3的情况下,通风开口30设置在盖部分33上。通风开口30的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各种情况下适当地选择。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图2和图3的保护盖3各具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开口30。保护盖3各以注射模塑的方式制成并且具有在分配器第一次被使用时将被移除的防止窜改密封件34。此外,用于闭锁至根据图1的分配器2的闭锁元件35设置在内壁上。此处的闭锁元件35被构造以使得其防止保护盖3被移除,和/或防止出口子组件22在防止窜改密封件34没有被移除的情况下从容器主体20被撕开。此外保护盖3被构造使得保护盖3可以被重复地从分配器2移除并且通过夹持动作在其上放置就位。为此目的,保护盖3在放置就位时被轻微程度地变形,并因此由塑性材料制成的保护盖3的弹性回复力产生夹紧动作。在其他构造中,提供闭锁元件用于此目的。

根据本申请,保护盖3在其上设置了不可逆转地可移除的密封元件,密封元件覆盖通风开口并且通过密封元件通风开口30在分配器第一次使用前以气密和防菌的方式关闭。换句话说,密封元件防止病菌在分配器第一次使用前通过通风开口30被引入到保护盖3的内部31中。

在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中,密封元件被设计成气密和防菌的形式以及设计成薄膜封套5。

根据图2的薄膜封套5构造成环绕式薄膜标签的形式(其为套筒的形式)并且设置在圆柱形部分32上、通风开口30的区域中。所示薄膜封套5沿外周区域50焊接至保护盖3。薄膜封套5优选地具有凸部等(未示出),凸部可被抓住用于移除薄膜封套5的目的。

根据图3的薄膜封套5被构造成封闭的环绕式薄膜标签的形式并基本上覆盖整个保护盖3。所示薄膜封套5连接至防篡改密封件34,例如薄膜封套5被焊接或粘附地结合到防篡改密封件并因此能与其一起移除。

图4至图7以整体透视图解(图4和图6)和截面图解(图5和图7)示出了排放装置1的两个构造,排放装置1包括根据图1的分配器2和保护盖3。对于分配器2的描述,你可以参照上面的文字。根据图4至图7的保护盖3同样基本对应于根据图2和图3的保护盖3,并且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图8示出了与图3类似的保护盖3,其中通风开口30设置在盖部分33上。

在根据图4和图8的实施例中,密封元件设计成气密和防菌的胶粘标签6的形式。

根据图4至图7的构造,胶粘标签6设置在保护盖3的外侧面上、通风开口30的区域中。在根据图8的构造中,胶粘标签6设置在保护盖3的内侧面上、通风开口30的区域中。

在根据图4和图5的保护盖3的情况下,通风开口30设置在盖部分33中,并且条形胶粘标签6从在盖部分33中围绕通风开口30的区域、经由平行于保护盖3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区域延伸至防篡改密封件34。因此根据图4和图5的胶粘标签6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允许用于指导使用等的文本(未示出)。胶粘标签6还连接至防篡改密封件34,以使胶粘标签6在防篡改密封件被移除时能被释放,并且因此由使用者轻易地撕开。此外,胶粘标签6具有撕开凸部60,通过撕开凸部使用者可以抓住胶粘标签6以将其撕开。

在根据图6和图7的保护盖3的情况下,通风开口30同样设置在盖部分33中。但是条形胶粘标签6(不延伸到防篡改密封件34)仅在盖部分33中围绕通风开口30的区域上延伸。撕开凸部60提供用于胶粘标签6的移除。盖表面33具有孔330,通过孔确保撕开凸部60可以被直接抓住。

还是对于根据图8的保护盖3的情况,通风开口30设置在盖部分33中。条形胶粘标签6装配在盖部分33的内侧面上并具有用于移除目的的撕开凸部60。由于复杂的操作,这确保使用者一旦其将胶粘标签6撕开就不能再将胶粘标签6装配到内侧面上。在有利的构造中,胶粘标签6装配成使得在保护盖3被撕开以第一次使用分配器时,胶粘标签至少被释放,并且优选地一起自动地被撕开,即不需要使用者采取任何额外的措施。

图9示出了类似于图3和图8的保护盖3,具有设置在盖部分33上的通风开口30,其中密封元件设计成注射模塑在保护盖3上的撕开凸部7的形式。保护盖3和撕开凸部7可以特别地以注射模塑的形式制成连接部件的形式。此处优选地,材料弱化等形式的预定断裂点设置在撕开凸部7和保护盖3之间的预定断裂区域中。此处所示的撕开凸部7具有可由使用者抓住的伸出端。在不同的构造中,撕开凸部7结合到防止窜改密封件34以使得防止窜改密封件的移除导致撕开凸部被移除。这导致使用者特别简单的操作。

一旦密封元件5、6、7被移除,通风开口就有助于快速干燥。此外——如通过图4至图7中的示例所示的——在一个构造中,吸收元件8设置在保护盖3的内侧面上、通风开口的区域中,吸收元件由于液体被传送走而有助于分配器2的快速干燥。吸收元件8具有吸水特性。残留的液滴被吸收元件吸收并分散,并且因此这确保快速干燥。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吸收元件8平行于盖部分33设置,并覆盖通风开口30。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紧固吸收元件8的目的,闭锁臂37设置在保护盖3中、盖部分33的内侧面上。如能在图5和图7中可见的,当保护盖3处于扣上状态时,吸收元件8与分配给出口开口24的分配器2的顶部上的点接触。

一旦密封元件5、6、7被移除,就可预想通过通风开口30病菌的通常可容许的引入。为了减轻在重要应用中病菌通过所述通风开口30被引入的问题,在一个构造中,吸收元件8构造成微滤膜的形式。微滤膜具有大约0.2μm的切口,并且因此尺寸为大约0.2至大约5μm的细菌被可靠地阻挡。作为替代,或附加地,一个构造将在出口阀25的下游残留液滴聚集其上的表面设置成是抗菌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