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与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在生物阳极产电供电的条件下,阴极液中的HCO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896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80992.7

  • 发明设计人 柳丽芬;李益华;杨凤林;

    申请日2016-04-2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温福雪

  •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M 8/04298 专利号:ZL2016102809927 申请日:20160429 授权公告日:201806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6-08

    授权

    授权

  • 2016-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M8/04298 申请日:2016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与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领域,涉及到将CO2在生物产电 作用下还原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孔镍及石墨烯功能化的多孔镍作为阴极将CO2还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CO2作为能源利用后的终 产物,其排放量在逐年增加。为缓解温室效应,将CO2进行回收转化成为现阶 段社会关注的焦点。将CO2还原转化的方法有:光合作用,电催化还原、光催 化还原和CO2催化共聚等。其产物有:甲酸、甲醇、甲醛等小分子有机物及 CH4、CO、H2、O2等气体。

随着全球能源急缺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对污染物实行能源回收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废水的生物产电技术即微生物燃料电池,在阳极生物产电菌的作 用下,将废水中污染物蕴含的能源释放出来,氧化污染物产生出质子和电子, 在阴极O2被还原形成水。该技术在处理污染废水的同时,将废水中的能源转 化为电能并输出,实现了废水能源的回收利用。将废水产电技术用于还原 CO2,与其他光催化及电催化还原技术相比,更为节能、环保。采用废水产电 技术,在常温下,利用产生的电能将CO2还原,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多孔镍基材料作为阴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体 系中,阳极菌转化水中污染物供给电子,阴极在碱性重碳酸盐体系中将CO2(或碱吸收形成的HCO3-)还原的方法。并且,将多孔镍材料进行石墨烯功能 化之后,该体系对HCO3-‐CO2吸收产物还原性能有大幅提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步骤如下:

将多孔镍片浸入到0.5-2gL-1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超声,静置,烘 干;将上述烘干的多孔镍片置于过量的水合肼溶液,置于高压釜中,100-150℃ 加热不少于8h,取出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得到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

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离子交换膜隔开;阳极采 用负载产电菌的碳材料,外接电阻,以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阳极液取 用模拟污水;阴极液采用0.3-0.5M碳酸氢钾溶液,添加0.1-0.5M电解质(硫 酸钠、氯化钾、氯化钠等);阳极厌氧,阴极曝气,以0.01-0.1m3h-1速率通入 CO2或N2,当通入CO2时,CO2气体一部分转化为阴极液中碳酸氢根离子,小 部分还原为CO,阴极液中碳酸氢盐被还原为乙醇,丙酮为副产物。当通入N2时,阴极液中碳酸氢根被还原为乙醇,丙酮为副产物。

所述的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或阳离子交换膜。

所述的碳材料为石墨颗粒、碳毡或碳颗粒。

所述的阳极液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和电解质,其中,葡萄糖、乙酸钠或 蔗糖作为碳源,氯化铵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或磷 酸氢二钠作为磷源,C:N:P为150:5:1,供给细菌能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实现废水产电的原理,在进行废水产电的同时, 将环境中温室效应气体CO2进行还原,实现了以废制废,本工艺设计在能耗上 实现节能、环保。

(2)一般废水产电体系中,O2作为电子受体,镍材料作为阴极一般需要经过 预氧化处理,防止镍材料被O2氧化。本实验设计实现了镍材料作阴极且无需 任何预处理,CO2的通入可排除体系内存在的氧分子,保护阴极材料。

(3)本实验采用石墨烯修饰多孔镍阴极,加快电子传输效率和阴极还原性 能,提升体系产能及阴极还原物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阴极对HCO3--CO2吸收产物 还原运行示意图。

图2是浓度均为100ppm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标准样品与反应产物的GC-MS结 果图。○表示混合标准样品,□表示反应产物,横坐标为出峰时间,纵坐标为出 峰面积。

图3是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还原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阴极在通入CO2时的极化曲 线及功率密度曲线;横坐标为电流,左侧纵坐标为电势,右侧纵坐标为功率密 度,●表示极化曲线,▲表示功率密度曲线。

图中:1离子交换膜;2阴极室;3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4曝气装置;5外接 电阻;6碳棒;7阳极室;8产电菌负载的石墨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双室生物产电体系中,在阳极添加负载希瓦氏菌的石墨颗粒,用碳棒导 出电子,外接500Ω电阻,通过导线连接到阴极,阴极放置多层片状多孔镍, 阳极与阴极之间用质子交换膜隔开,如附图1所示。阳极液加入细菌营养液 (C:N:P=100:5:1),阴极液配制0.5MKHCO3和0.2MNa2SO4共200mL。在 上述情况下,连续通入0.1m3h-1的N2气体。反应6h后,产物经气相色谱-质 谱联用仪(GC-MS)分析,确定HCO3-被还原为乙醇,丙酮作为副产物产生, 如附图2所示。

实施例2

在实例1体系中,反应体系构成不变,将N2改为CO2气体,保持气流量 为0.1m3h-1,阴极液配制0.3MKHCO3和0.2MNa2SO4共200mL。反应6h 后,经GC-MS分析得,液相产物为乙醇和丙酮,乙醇为主产物,气相产物中 有CO产生,对比上述过程,确定部分CO2被吸收形成HCO3-,HCO3-进一步 被还原为乙醇和丙酮的同时,部分CO2被还原为CO。同时,CO2的存在促进 了乙醇等的生成。

实施例3

在实例2体系中,阴阳极液体不变,反应体系构成不变,将气流量改为 0.02m3h-1,反应6h后,经GC-MS分析得,液相产物为乙醇和丙酮,乙醇为 主产物,气相产物中有CO产生;同时,液相反应产物生成了乙醇和丙酮。

实施例4

在实例2体系中,将闭合回路改为开路,其余条件不变,CO2气流量为0.1 m3h-1,测试反应6h后产物,分析结果得,开路条件下,有机物产量变低, HCO3-和CO2还原转化率变低。说明闭合回路促进了体系阴极HCO3-CO2-吸收 产物还原反应的进行。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中,将阴极材料换用还原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该材料制备方 法采用如下:将多孔镍浸泡于在0.5gL-1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超声,静置, 烘干,于高压釜中100℃反应8h,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重复实例1-3,发 现产物转化率有很大提升,说明还原石墨烯的负载提升了其催化还原性能。同 时测得其反应过程中开路电势达到0.63V,产能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7Wm-3, 如附图3所示;该功率密度与多孔镍作阴极相比,提升15倍以上;反应过程 中体系电流为0.5-1.5mA,随着反应物的消耗电流有缓慢下降趋势;其产物生 成量提升了将近2倍,出水中TOC含量达150mg/L。

实施例6

在实例5中,还原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制备方法如下:将多孔镍浸泡于在 2gL-1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超声,静置,烘干,于高压釜中120℃反应12h, 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重复实例1-3,可得到实例5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