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储热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储热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储热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石蜡乳液和壳聚糖醋酸溶液,将二者按照石蜡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1进行混合,经过两次调节溶液pH值,并加入交联剂,得到壳聚糖单壳微胶囊;将壳聚糖单壳微胶囊分散于前驱体硅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引发前驱体水解,得到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微胶囊。由于壳聚糖容易发生溶胀,作为相变微胶囊的壁材时,力学性能比较差,容易发生泄露,本发明在壳聚糖外再包覆一层SiO2,形成内壳壳聚糖、外壳SiO2的不同材质双层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泄漏现象,同时对微胶囊的导热系数有较大提高;本发明采用的引发硅酸乙酯水解并生成SiO2工艺,通过改变凝胶陈化的条件,得到的胶囊微观形貌和使用性能都更好,微胶囊粒径为85~95μm,经过500次冷热循坏测试,破损率<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976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18979.9

  • 发明设计人 李敏;苏永丽;

    申请日2016-04-08

  • 分类号B01J13/14(20060101);C09K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徐莹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14

    授权

    授权

  • 2016-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J13/14 申请日:201604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微胶囊。

背景技术

资源、能源枯竭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在保证一定质量条 件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人类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相变储 能技术能够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问题,所以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 有效手段。

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通常发生于固液相变、固固相变时,它是一类能在某一温度区 间发生相变从而吸收和释放相变潜热的材料,所以可以通过吸放热达到相变储能的目 的。而微胶囊技术可以将相变材料包覆,从而可以很好的解决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 泄漏问题。

壳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对环境无污染,来源广泛。本发明将壳 聚糖与微胶囊技术相结合,利用微胶囊技术解决相变材料的泄露问题。其他专利大多是 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相变微胶囊,从来源上与保护环境两个角度上来看,可大大推动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 储热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双壳结构有效避免相变材料泄漏现象。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储热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分别制备石蜡乳液和壳聚糖醋酸溶液,将二者按照石蜡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 2:1进行混合,经过两次调节溶液pH值,并加入交联剂,得到壳聚糖单壳微胶囊;

(2)将壳聚糖单壳微胶囊分散于前驱体硅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引发前驱体水解, 得到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储热微胶囊。

进一步,所述石蜡乳液是由加热熔化的石蜡中滴加乳化剂并混合均匀得到的,所述 乳化剂用量为石蜡质量的5%。

更进一步,所述乳化剂为Span-80与OP-10按照质量比1:3配制的。

进一步,所述壳聚糖酸溶液是将壳聚糖溶解于质量浓度为5%的稀醋酸溶液,配制 成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

进一步,步骤(1)混合后保持反应温度60℃,搅拌速度1200r/min。

进一步,步骤(1)调节pH值先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7.5~9,使壳聚糖 发生单凝聚反应;30min之后,再用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5~6.5,所述稀盐酸作为交 联反应的引发剂。

进一步,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添加量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1,交联反应时间为 2h。

进一步,将步骤(1)得到的产物抽滤,依次用NaOH溶液、去离子水清洗,得到 壳聚糖单壳微胶囊。

进一步,步骤(2)所述前驱体硅溶液为正硅酸乙酯与乙醇按照2:1的体积比配制而 成,所述壳聚糖单壳微胶囊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4:1。

进一步,步骤(2)所述引发剂为稀盐酸,调整溶液pH值在2~4之间,并在50℃ 下搅拌30min,升温至80℃搅拌2h,降温至40℃下继续搅拌24h。

进一步,步骤(2)反应结束,产物依次用石油醚、蒸馏水洗涤,抽滤、干燥,得 到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微胶囊。

有益效果:1、由于壳聚糖容易发生溶胀,作为相变微胶囊的壁材时,力学性能比 较差,容易发生泄露,本发明在壳聚糖外再包覆一层SiO2,形成内壳壳聚糖、外壳SiO2的不同材质双层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泄漏现象,同时对微胶囊的导热系数有较大提高;

2、本发明采用的引发硅酸乙酯水解并生成SiO2工艺,通过改变凝胶陈化的条件, 得到的胶囊微观形貌和使用性能都更好,微胶囊粒径为85~95μm,经过500次冷热循 坏测试,破损率<1%;

3、本发明采用的壳聚糖单凝聚反应,将壳聚糖溶于酸并两次改变溶液的pH值,使 壳聚糖在溶液中析出,并将相变材料石蜡进行包裹,对石蜡的包裹率高达到74%,使得 壳聚糖先沉积,这样有利于交联反应更顺利的发生,交联反应更容易控制,得到胶囊历 经更加均匀,然后进行交联得到单壳微胶囊,胶囊为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刚性、使用耐 久性、吸附性都有所提高,使得微胶囊的壁更加致密,得到的单壳微胶囊平均粒径为60 μm,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约为45μm,故本发明双壳微胶囊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为壳聚糖单壳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图,其中,图2(a)为扫描电子显微镜2500 倍放大图,图2(b)为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倍放大图;

图3为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图,其中,图3(a)为扫描电子显微 镜1500倍放大图,图3(b)为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 例。

实施例:一种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储热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单凝聚反 应:将2g壳聚糖与200ml质量浓度为5%的稀醋酸混合,搅拌直至壳聚糖完全溶解,配 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将4g石蜡加热熔化,并与0.2g混合乳化剂在 100ml水中混合搅拌至白色乳液,其中混合乳化剂为Span-80与OP-10按照质量比1:3 配制的。将壳聚糖稀酸溶液与石蜡乳液混合并将混合乳液倒入三口烧瓶,放入60℃恒温 水浴锅中,在1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min。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pH≈8, 在同样条件下搅拌30min。

乳化交联反应:滴加稀盐酸,使溶液pH≈6,升温至80℃,逐滴加入质量浓度为10g/L 的戊二醛溶液400ml,反应进行2h,将产物抽滤洗涤,依次用NaOH溶液、去离子水清 洗,得到壳聚糖单壳微胶囊,其微观形貌如图2,胶囊表面光滑,粒径约为60μm。

溶胶凝胶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乙醇按照2:1的体积比配制的前驱体硅溶液。取4g 壳聚糖微胶囊均匀分散于150ml正硅酸乙酯乙醇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使溶液 pH≈4,在50℃下搅拌反应30min,之后升温在80℃继续搅拌2h,然后在40℃下继续搅 拌24h,使凝胶陈化。反应结束后,依次用石油醚、蒸馏水洗涤,抽滤、干燥,得到二 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微胶囊。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二氧化硅壳聚糖双壳微胶囊的微观形 貌,胶囊表面光滑度降低,粒径增大至90μm。从图3可明显看出胶囊具有双壳结构, 外壳壁厚d约为15μ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