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及其制备方法

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2‑3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0‑45份,五氧化二磷13‑17份,硬脂酸23‑28份,木质素磺酸钠5‑10份,丁基胺1‑3份,双咪唑啉3‑7份,磷酸二羟基丙酮3‑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7‑13份;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0‑25份、煤矸石焚烧灰10‑15份,硫铝酸盐8‑12份,硅酸盐水泥熟料8‑11份,三乙醇胺3‑6份,石蜡1‑3份。本发明克服了以往操作难度大、成本高、阳离子型沥青抗剥落剂与碱性石料产生相斥、使沥青混合料性能难以稳定的缺点。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用本方法制作的沥青抗剥落剂可大幅度提高沥青路面抗水损害的性能,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和减少了维护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769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文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48669.4

  • 申请日2016-03-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任立

  • 地址 221200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三茅街道永勤河路16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6: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25

    授权

    授权

  • 2016-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24/36 申请日:2016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剥落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上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沥青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造高速公路时根据设计规范,在使用酸性石料的情况下,为使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达到5级,必须加入沥青抗剥落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抵抗水对高速公路的损害,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对于高速公路使用的酸性的二氧化硅含量高的花岗岩,玄武岩等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有明显的效果,能从1-2级提高到4-5级粘附性。目前国内生产的以及高速公路使用的液态形状的沥青抗剥落剂大多数是胺类的。胺类的沥青抗剥落剂的长期耐老化性能不好,根据规范试验,将胺类沥青抗剥落剂进行163℃,5小时的老化后,粘附性可以达到5级为合格,在163℃老化10小时后,粘附性达不到5级,其中部分为4级(不合格),继续163℃老化20小时,直至48小时后,沥青抗剥落剂全部失效,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与没有添加沥青抗剥剂时一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耐老化能力、提高粘附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2-3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0-45份,五氧化二磷13-17份,硬脂酸23-28份,木质素磺酸钠5-10份,丁基胺1-3份,双咪唑啉3-7份,磷酸二羟基丙酮3-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7-13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0-25份、煤矸石焚烧灰10-15份,硫铝酸盐8-12份,硅酸盐水泥熟料8-11份,三乙醇胺3-6份,石蜡1-3份。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2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0份,五氧化二磷13份,硬脂酸23份,木质素磺酸钠5份,丁基胺1份,双咪唑啉3份,磷酸二羟基丙酮3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7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5份、煤矸石焚烧灰11份,硫铝酸盐8份,硅酸盐水泥熟料8份,三乙醇胺3份,石蜡1份。

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2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2份,五氧化二磷15份,硬脂酸25份,木质素磺酸钠7份,丁基胺2份,双咪唑啉4份,磷酸二羟基丙酮3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3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2份、煤矸石焚烧灰13份,硫铝酸盐8份,硅酸盐水泥熟料10份,三乙醇胺5份,石蜡2份。

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3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5份,五氧化二磷17份,硬脂酸23份,木质素磺酸钠9份,丁基胺1份,双咪唑啉7份,磷酸二羟基丙酮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3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5份、煤矸石焚烧灰15份,硫铝酸盐8份,硅酸盐水泥熟料11份,三乙醇胺6份,石蜡3份。

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的制备方法,(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0-55℃,分3-5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20-3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80-90℃反应180-20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75-80℃,搅拌反应120-18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0℃,分3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2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80℃反应18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75℃,搅拌反应12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0-55℃,分4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2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85℃反应19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80℃,搅拌反应16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进一步的,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5℃,分5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3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90℃反应20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以往操作难度大、成本高、阳离子型沥青抗剥落剂与碱性石料产生相斥、使沥青混合料性能难以稳定的缺点。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用本方法制作的沥青抗剥落剂可大幅度提高沥青路面抗水损害的性能,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和减少了维护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2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0份,五氧化二磷13份,硬脂酸23份,木质素磺酸钠5份,丁基胺1份,双咪唑啉3份,磷酸二羟基丙酮3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7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5份、煤矸石焚烧灰11份,硫铝酸盐8份,硅酸盐水泥熟料8份,三乙醇胺3份,石蜡1份。

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

前述的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0℃,分3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2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80℃反应18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75℃,搅拌反应12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2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2份,五氧化二磷15份,硬脂酸25份,木质素磺酸钠7份,丁基胺2份,双咪唑啉4份,磷酸二羟基丙酮3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3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2份、煤矸石焚烧灰13份,硫铝酸盐8份,硅酸盐水泥熟料10份,三乙醇胺5份,石蜡2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0-55℃,分4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2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85℃反应19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80℃,搅拌反应16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胺类反应型两性活性沥青抗剥落剂,原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比12:3混合配比组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月桂醇45份,五氧化二磷17份,硬脂酸23份,木质素磺酸钠9份,丁基胺1份,双咪唑啉7份,磷酸二羟基丙酮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3份;

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组成:碱渣微粉25份、煤矸石焚烧灰15份,硫铝酸盐8份,硅酸盐水泥熟料11份,三乙醇胺6份,石蜡3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组分比例加入月桂醇,保持反应釜内温度55℃,分5次加入五氧化二磷,每次间隔30min,五氧化二磷全部投料完毕后将反应釜升温至90℃反应200min;

(2)在反应釜中加入与五氧化二磷重量相等的水,保持反应釜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后,加入辛烷过滤提纯;

(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与硬脂酸、木质素磺酸钠、丁基胺、双咪唑啉、磷酸二羟基丙酮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中保持温度80℃,搅拌反应120min;

(4)将步骤(3)制得的溶液加入乙醇稀释后抽滤所得溶液,经蒸馏除去乙醇后备用;

(5)B组分中的碱渣微粉、煤矸石焚烧灰,硫铝酸盐,硅酸盐水泥熟料,三乙醇胺,石蜡在40-55℃的搅拌罐中拌匀,制备混合料备用;

(6)使用时将步骤(4)和(5)的产品按设定比例搬入沥青中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