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于建筑住宅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及其对接烟道的方法

应用于建筑住宅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及其对接烟道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住宅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由至少四块钢板首尾连接构成的用于提供两根烟道的烟道对接空间的方形框架,均布在该方形框架内侧上的烟道承托件,设置在方形框架外侧、且与烟道承托件连接以将其位置固定的固定件,设置在方形框架外部一侧、用于穿入圈梁实现方形框架一侧固定的圈梁承托装置,以及设置在方形框架外部、且与圈梁承托装置设置位置相对、用于实现方形框架另一侧固定的楼板承托装置。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彻底解决了排烟气道难以对接及对接后存在多种安全隐患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356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但旭明;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58456.7

  • 发明设计人 但旭明;

    申请日2016-04-25

  • 分类号E04F1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华平

  • 地址 643100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留佳镇莫家村14组3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9: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15

    授权

    授权

  • 2016-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F17/02 申请日:2016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建筑住宅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及其对接烟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所有的建筑住宅,厨房和卫生间在国家政策下都强制使用了烟气道。然而,所有的排烟气道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尚未有任何指定的烟道连接器出现或存在。

现有的实现排烟气道对接的方式,均只是在排烟气道对接接口处设置两根钢筋或角钢(国标,全国各省烟道标准图集均如此)。而采用这种烟道对接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如下:

(1)仅靠烟道管体对接,其四壁不易对齐,容易造成上下垂直度出现较大的误差。

(2)对接处的缝隙只能靠木塞或砖块塞紧,但楼板较厚,预留洞口通常大于管体5cm,塞物易掉落,因而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3)烟道安装时几乎只能依靠墙体、阴角安装(各地标准图集所示也是如此)。而烟道在靠墙安装后,墙体、阴角两面均无法真正实现混凝土浇筑捣实,造成从住宅底层至楼体顶层的烟道在管体外壁与墙体阴角两面上下通常是串通漏气的。并且很多时候,内墙都采用了空心砖,所以住户在开关盒、门缝、窗缝等只要是墙体有缝或有管线部位都能闻到明显的油烟味,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4)按照标准图集来看,烟道连接处采用两根钢筋或角钢,也只能起到烟道承托的作用,钢筋或角钢只能垫于混凝土楼板表面,无法消减烟道与楼层安装时出现的累计误差所带来的烟道上口与楼板面或高或低的问题。而当烟道上口高于楼板时,在钢筋的作用下,易形成上层烟道受力不实,导致下一层烟道受力过大而发生破裂;当烟道上口低于楼板时,则上下管体无法合理对接,管口间隙太大,固定困难,浇筑时混凝土内灌,多重隐患并存。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建筑住宅排烟气道的对接方式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住宅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及其对接烟道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建筑住宅排烟气道对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建筑住宅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包括由至少四块钢板首尾连接构成的用于提供两根烟道的烟道对接空间的方形框架,均布在该方形框架内侧上的烟道承托件,设置在方形框架外侧、且与烟道承托件连接以将其位置固定的固定件,设置在方形框架外部一侧、用于穿入圈梁实现方形框架一侧固定的圈梁承托装置,以及设置在方形框架外部、且与圈梁承托装置设置位置相对、用于实现方形框架另一侧固定的楼板承托装置。

具体地说,所述圈梁承托装置包括与方形框架外部一侧连接的面板,以及设置在该面板上、且用于穿入圈梁的承托螺栓。

具体地说,所述楼板承托装置包括形状为倒L形的承托件,开设在承托件L形长边上的承托件调节槽,以及螺纹部同时贯穿承托件调节槽和方形框架一侧、用于拧入到楼板面中的连接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为螺栓。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还提供该连接器对接烟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方形框架上的烟道对接空间直接将第一层烟道的一端套入,并使其与烟道承托件的底部相接触;

(2)利用烟道承托件上的固定件将连接器与烟道共同定位到设定好的垂直通线的相应位置上;

(3)将圈梁承托装置穿入至圈梁内,实现方形框架一侧的固定;

(4)将楼板承托件与楼板面固定,实现方形框架另一侧的固定;

(5)将第二层烟道的一端套入至方形框架的烟道对接空间中,并与烟道承托件的顶部接触,实现两层烟道的对接;

(6)重复步骤(1)~(5),实现所有烟道的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可以根据楼板面的高度,将承托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连接螺栓拧入到楼板面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彻底解决了上下烟道难以稳定对接及烟道分层荷载的问题,且对接烟道时,无需再使用砖块、木块、水泥砂浆和防水油膏,也无需使用钢筋或角钢,因此本发明在确保烟道稳定安装、避免发生破裂的同时,从根源上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

(2)本发明很好地确保了楼层上下烟道的整齐对接和成品烟道的完整性,且由于本发明在使用时,烟道是直接套入到方形框架内、由烟道承托件进行支撑的,因而上下烟道的对接非常整齐。我们通过测量发现,本发明在对接烟道后,其对接误差在5mm之内,可以说,对接精度非常高。

(3)本发明可使烟道在安装时,墙体阴角仍然存留了可浇筑混凝土的间隙,且间隙大小可以调节,因而也改变了此前烟道需依靠墙体进行安装的不合理方式,使墙体阴角能够得到良好的浇筑,彻底解决烟道接口漏气的问题。

(4)本发明性价比高、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适合在建筑行业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方形框架,2-烟道对接空间,3-烟道承托件,4-固定件,5-面板,6-承托螺栓,7-楼板承托件,8-承托件调节槽,9-连接螺栓,10-烟道,11-圈梁,12-楼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建筑住宅方面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其包括方形框架1、烟道承托件3、固定件4、圈梁承托装置和楼板承托装置。

所述的方形框架1,其由至少四块钢板(本实施例采用四块)首尾连接构成,方形框架1的中间部分是烟道对接空间2,用于配合其他部件,实现两根烟道的对接。

所述的烟道承托件3数量为四个,并均布在方形框架1内侧(每一个内侧面上均有一个烟道承托件),所述的固定件4则设置在方形框架1的外侧,其数量与烟道承托件相同,并且与烟道承托件3连接,用于实现方形框架的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件4采用螺栓。

所述的圈梁承托装置用于实现方形框架外部一侧的固定,其包括与方形框架1外部一侧连接的面板5,以及设置在该面板5上、且用于穿入圈梁(圈梁需钻孔)的承托螺栓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圈梁承托装置在方形框架1外部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如此即可满足固定要求。

所述的楼板承托装置位于圈梁承托装置的另一侧,用于将方形框架外部的另一侧与楼板面固定,其包括形状为倒L形的承托件7,开设在承托件7的L形长边上的承托件调节槽8,以及螺纹部同时贯穿承托件调节槽8和方形框架一侧、用于拧入到楼板面中的连接螺栓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楼板承托装置同样在方形框架1外部一侧对称设有两个。

下面介绍本发明对接烟道的方式。

如图2所示,首先,在第一层烟道10装入楼板上的预留洞口后,直接将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套入到烟道顶部的一端口子上,使得烟道顶部的一端接触到烟道承托件3的底部。而后,利用电动便携式紧固器械固定好固定件4,使本发明与烟道一同固定于设定好的垂直通线的相应位置。

接着,在圈梁11上相应的位置钻两个螺孔,然后将承托螺栓6拧进圈梁内,实现方形框架1外部一侧的固定。紧接着,利用承托件调节槽8使承托件7上下移动,调整其位置,使其紧贴到楼板面12上,然后再拧紧连接螺栓8,实现方形框架1外部另一侧的固定。

最后,将第二层烟道套入至方形框架1的烟道对接空间2中,与烟道承托件3顶部接触,如此即可实现两根烟道的对接。以此类推,即可完成所有烟道的对接。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排烟气道连接器,实现了烟道的快速对接,其不仅操作方便、快捷,而且烟道对接稳固,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很好地弥补了烟道对接安装这方面的空白。因此,本发明技术进步十分明显,其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本发明可以融入到全国烟气道标准图集当中,为住宅、厨房及卫生间的排烟气道连接结构部分提供真正清晰明确的结构设计形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