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地质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首先根据水平井划分不均匀平面网格,建立砂体三维模型,然后根据砂体模型预测的砂体分布获得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建立沉积微相模型,本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沉积微相建模研究方法和技术流程,解决了规则水平井网条件下水平井信息应用难、影响沉积微相分布预测的难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3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31071.4

  • 申请日2016-03-08

  • 分类号G06F17/50;G06T17/00;

  • 代理机构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文彬

  •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5: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19

    授权

    授权

  • 2016-10-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6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地质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 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是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多方面信息,利用计算 机技术进行数据的集成、显示和预测的一种技术,其最终成果是建立 地层及其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模型。地质模型的建立有助 于进行科学的油气藏评价、油气藏开发管理,为油藏数值模拟预测剩 余油分布、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研究面对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复 杂,对地质建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模的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确 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大类。确定性建模的方法给出确定、唯一的三 维地质模型。伴随着应用地质统计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应用随机建模 思想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目前,该技术已被各大油田、石油公司使用, 它利用丰富的分析化验、动静态资料、测井、地震、岩心录井等资料 提高地质模型的精度、降低储层的不确定性,指导油田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 建模方法,解决了规则水平井网条件下水平井信息应用难、影响沉积 微相分布预测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 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1):开展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建立直井段和大斜度井段的单井 相;

(2):利用所有井的分层数据和地震解释数据,建立研究区构造 模型;

(3):利用对靠近水平井轨迹平面投影的平面网格局部加密的方 法建立平面不均匀网格,构建目的层地层模型;

(4):以步骤(3)建立的地层模型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 井点泥质含量曲线,建立泥质含量三维模型;

(5):根据研究区砂岩的泥质含量标准,采用截断值法将步骤(4) 建立的泥质含量三维模型转化为砂岩三维模型;

(6):利用步骤(5)建立的砂岩三维模型,获得目的层的砂岩百 分含量等值线图;

(7):在单井相的约束下,利用步骤(6)获得的砂岩百分含量等 值线图,画出目的层段的平面沉积微相图;

(8):将步骤(7)获得的平面沉积微相图数字化,输入到三维建 模软件中,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其中,步骤1具体操作如下:a、观察和分析取心井岩心,确定 目的层段沉积微相的类型;b、取心段岩心与测井曲线对照,建立各 类沉积微相的典型测井相;c、利用步骤b获得的测井相建立所有井 直井段和大斜度井段的单井沉积微相;步骤2具体操作如下:a、在 建模软件中加载研究区所有井的分层数据、深度域的地震解释层面数 据和地震解释断层数据;b、利用井点分层数据对地震解释层面进行 校正,并建立断层面,得到研究区构造模型。

其中,步骤3具体操作如下:a、划分模型网格,纵向网格步长 为0.5m,平面网格步长为规则开发井网平均井排距的1/10;b、对靠 近水平井的平面网格进行局部加密,沿水平井轨迹的平面网格步长取 平均井排距的1/40,靠近并且平行于水平井轨迹平面投影的平面网 格步长为平均井排距的1/20,其他网格平面步长保持在规则开发井 网平均井排距的1/10,从而建立起沿水平井轨迹局部加密的平面不 均匀网格;c、利用建立的网格体和构造模型的层面数据建立地层模 型;步骤4具体操作如下:a、在建模软件中加载所有井的泥质含量 曲线和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b、采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以三 维地震资料为第二变量,协同模拟建立泥质含量三维模型,步骤5操 作如下:a、通过取心段砂岩和泥岩样品的泥质含量分析,确定研究 区砂岩的泥质含量标准;b、在泥质含量三维模型中,将逐个模型网 格的泥质含量值与步骤a中的砂岩泥质含量标准对比,如果网格的泥 质含量值大于或者等于这一标准,该网格岩性参数赋值为泥岩,如果 网格的泥质含量值小于这一标准,该网格岩性参数赋值为砂岩,从而 得到砂体三维模型。

其中,步骤6具体操作如下:a、在砂岩三维模型中每一个平面 网格位置上,对目的层内垂向网格中岩性参数为砂岩的网格厚度进行 累加,得到该平面网格位置的砂岩厚度值;b、用步骤a得到的平面 网格上砂岩厚度值除以该平面网格位置目的层的网格总厚度得到该 平面网格位置的砂岩百分含量值;c、按照步骤a和步骤b得到整个 研究区所有平面网格位置的砂岩百分含量值,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 研究区目的层段的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步骤8具体操作如下:a、 将步骤(7)获得的平面沉积微相图中的沉积微相边界进行数字化;b、 将步骤a中得到的沉积微相边界输入到建模软件中,按照确定性建模 的方法,忽略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圈定每种沉积微相的分布区域, 获得目的层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首先根据水平井划分不均匀平面网格,建立砂体三维模 型,然后根据砂体模型预测的砂体分布获得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建立 沉积微相模型,本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沉积微相建模研究方法和技术流 程,解决了规则水平井网条件下的水平井信息应用难、影响沉积微相 分布预测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2中步骤(1)建立的典型测井相模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中步骤(7)得到的沉积微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建模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1):开展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建立直井段和大斜度井段的单井 相:

a、观察和分析取心井岩心,确定目的层段沉积微相的类型;

b、取心段岩心与测井曲线对照,建立各类沉积微相的典型测井 相;

c、利用步骤b获得的测井相建立所有井直井段和大斜度井段的 单井沉积微相;

(2):利用所有井的分层数据和地震解释数据,建立研究区构造 模型:

a、在建模软件中加载研究区所有井的分层数据、深度域的地震 解释层面数据和地震解释断层数据;

b、利用井点分层数据对地震解释层面进行校正,并建立断层面, 得到研究区构造模型;

(3):利用对靠近水平井轨迹平面投影的平面网格局部加密的方 法建立平面不均匀网格,构建目的层地层模型:

a、划分模型网格,纵向网格步长为0.5m,平面网格步长为规则 开发井网平均井排距的1/10;

b、对靠近水平井的平面网格进行局部加密,沿水平井轨迹的平 面网格步长取平均井排距的1/40,靠近并且平行于水平井轨迹平面 投影的平面网格步长为平均井排距的1/20,其他网格平面步长保持 在规则开发井网平均井排距的1/10,从而建立起沿水平井轨迹局部 加密的平面不均匀网格;

c、利用建立的网格体和构造模型的层面数据建立地层模型;

(4):以步骤(3)建立的地层模型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 和井点泥质含量曲线,建立泥质含量三维模型:

a、在建模软件中加载所有井的泥质含量曲线和研究区三维地震 资料;

b、采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为第二变量, 协同模拟建立泥质含量三维模型;

(5):根据研究区砂岩的泥质含量标准,采用截断值法将步骤(4) 建立的泥质含量三维模型转化为砂岩三维模型:

a、通过取心段砂岩和泥岩样品的泥质含量分析,确定研究区砂 岩的泥质含量标准;

b、在泥质含量三维模型中,将逐个模型网格的泥质含量值与步 骤a中的砂岩泥质含量标准对比,如果网格的泥质含量值大于或者等 于这一标准,该网格岩性参数赋值为泥岩,如果网格的泥质含量值小 于这一标准,该网格岩性参数赋值为砂岩,从而得到砂体三维模型;

(6):利用步骤(5)建立的砂岩三维模型,获得目的层的砂岩 百分含量等值线图:

a、在砂岩三维模型中每一个平面网格位置上,对目的层内垂向 网格中岩性参数为砂岩的网格厚度进行累加,得到该平面网格位置的 砂岩厚度值;

b、用步骤a得到的平面网格上砂岩厚度值除以该平面网格位置 目的层的网格总厚度得到该平面网格位置的砂岩百分含量值;

c、按照步骤a和步骤b得到整个研究区所有平面网格位置的砂 岩百分含量值,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研究区目的层段的砂岩百分含 量等值线图;

(7):在单井相的约束下,利用步骤(6)获得的砂岩百分含量 等值线图,画出目的层段的平面沉积微相图;

(8):将步骤(7)获得的平面沉积微相图数字化,输入到三维建 模软件中,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a、将步骤(7)获得的平面沉积微相图中的沉积微相边界进行数 字化;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沉积微相边界输入到建模软件中,按照确 定性建模的方法,忽略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圈定每种沉积微相的分 布区域,获得目的层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实施例2

实验目的及方法:为了评价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实施例 以准葛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部的C油田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方法 如下:

(1)、开展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建立研究区所有井的单井相,包 括120口水平井进入水平段A靶点前的斜井部分和10口直井,具体 方法如下:

a、观察研究区目的层段4口取心井的岩心,确定目的层段沉积 环境为扇三角洲,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前缘的辫状 水道、分流间湾和分流河口砂坝;

b、建立辫状水道、分流间湾和分流河口砂坝三种沉积微相的典 型测井相,其中辫状水道的测井相特征为钟型,分流间湾为泥质沉积 的测井特征,分流河口砂坝为漏斗型曲线特征,见图1;

c、利用步骤b建立的三种沉积微相的测井相特征来判断直井段 和大斜度井段的单井沉积微相类型;

(2)、利用研究区10口直井和120口水平井的分层数据和目的层 地震解释数据,建立目的层段的构造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a、在本研究采用的Petrel建模软件中加载研究区所有井的分层 数据、深度域的地震解释层面数据和地震解释断层数据;

b、利用130口井的分层数据对目的层顶面和底面的地震解释层 面进行校正,并建立断层面,得到研究区构造模型;

(3)、利用对靠近水平井轨迹平面投影的平面网格局部加密的方 法建立平面不均匀网格,构建目的层地层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a、划分模型网格,纵向网格步长为0.5m,平面网格步长为20m;

b、对靠近水平井的平面网格进行局部加密,沿水平井轨迹的平 面网格步长取5m,靠近并且平行于水平井轨迹平面投影的平面网格 步长为10m,其他网格平面步长保持在20m,从而建立起沿水平井轨 迹局部加密的平面不均匀网格;

c、利用建立的网格体和构造模型的层面数据建立地层模型。

(4)、以步骤(2)建立的地层模型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 步骤(3)获得的井点泥质含量测井曲线,建立泥质含量三维模型, 具体方法如下:

a、在本研究采用的Petrel建模软件中加载步骤(3)获得的130 口井的泥质含量曲线和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

b、采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为第二变量, 协同模拟建立泥质含量三维模型。

(5)、根据研究区砂岩的泥质含量标准,采用截断值法将步骤(4) 的泥质含量三维模型转化为砂岩三维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a、通过取心段样品的泥质含量分析,确定研究区砂岩的泥质含 量标准为30%;

b、在泥质含量三维模型中,如果网格的泥质含量值大于或者等 于30%,该网格岩性参数赋值为泥岩,如果网格的泥质含量值小于30%, 该网格岩性参数赋值为砂岩,逐个网格对模型的泥质含量分析判断岩 性,得到砂体三维模型。

(6)、利用步骤(5)建立的砂岩三维模型,获得目的层的砂岩百 分含量等值线图,具体方法如下:

a、在砂岩三维模型中每一个平面网格位置上,对目的层内垂向 网格中岩性参数为砂岩的网格厚度进行累加,得到该平面网格位置的 砂岩厚度值;

b、用步骤a得到的平面网格上砂岩厚度值除以该平面网格位置 目的层的网格总厚度得到该平面网格位置的砂岩百分含量值;

c、按照步骤a和步骤b得到整个研究区所有平面网格位置的砂 岩百分含量值,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研究区目的层段的砂岩百分含 量等值线图。

(7)、在单井相的约束下,根据步骤(6)获得的砂岩百分含量等 值线变化形态,画出目的层段的平面沉积微相图,见图2;

(8)、将步骤(7)获得的平面沉积微相图中三种沉积微相的边界 进行数字化,输入到Petrel建模软件中,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 立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a、将步骤(7)获得的平面沉积微相图中辫状水道、分流间湾和 分流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边界进行数字化;

b、将步骤a中得到的沉积微相边界输入到建模软件中,按照确 定性建模的方法,忽略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建立三种沉积微相的分 布区域,获得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建立的沉积相模型符合扇三角洲前 缘的地质规律和沉积特征,已得到新钻井的证实,故证明本申请具有 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