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

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包括:(1)砧木选择托鲁巴姆,接穗选择杭茄品种;(2)砧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浸种催芽,接穗12月中下旬浸种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于育苗土中进行育苗;(3)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接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嫁接;(4)将嫁接苗种植于小拱棚中,砧木根部浇透水,浇水时避免碰到嫁接伤口,然后依次盖上塑料膜、无纺布和遮阳网,嫁接后三天内不揭膜通风,第4天开始进行通风管理;(5)嫁接20~25天后将嫁接苗定植于准备好的山地菜畦上,定植时嫁接处高出土面3cm以上;定植后进行田间管理。本发明的方法无毒、发芽好、产量高、品质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67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61204.2

  • 发明设计人 傅鸿妃;

    申请日2016-03-21

  • 分类号A01G1/00;A01G9/10;A01G1/06;A01C1/02;A01C1/00;

  •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平英

  • 地址 31002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杭新路东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6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603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的栽培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 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茄子起源于亚洲东南的印度、缅甸及其临近的热带地区,在公元4~5 世纪从印度传入中国。我国各省都有茄子种植,面积非常大,与辣椒相当。 杭茄因其早熟、高产、肉质柔嫩,品质佳,抗性较强等优点,成为浙江及 周边地区种植广泛的杂交品种。但是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造成土壤板结、 土传病害频发,使茄子植株根系发育不健全,导致植株的生长势变弱和产 量降低,也影响了茄子的品质,给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嫁接是目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嫁 接的砧木托鲁巴姆是野生茄子,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增强杭茄植株的生长 势,减少产量损失,降低农药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对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

例如,公开号为CN1035185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 种可连作的茄子嫁接方法,步骤为:1)选择砧木:砧木采用托鲁巴姆, 接穗为常规的茄子品种;2)培育:分别培育托鲁巴姆砧木苗和接穗苗, 待接穗苗长出3-4个叶片时开始嫁接。3)嫁接:在托鲁巴姆砧木苗土面以 上5-8公分处劈接穗苗,劈接时需保持干燥,绝对杜绝进水;4)育苗:用 薄膜将嫁接好的茄苗扣好,保持温度25-28℃,空气湿度70-95%的条件下 培育60天;5)移栽:将茄苗移栽到冷棚120天,即嫁接成功。

公开号为CN10487183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茄子 嫁接丰产的培育方法,包括选苗、育苗和嫁接,选择优良、健壮、无病虫 害的茄子为接穗,选择野生颠茄为砧木;当砧木长有7~9片真叶,接穗1~ 2片真叶准备进行嫁接;在砧木茎中间垂直切入l~1.5厘米深,随后将接 穗茄苗拔下,在半木质化处去掉下端,削成楔形,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 当,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好。培育过程 进行适当的田间管理,包括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整枝打杈、病虫害防 治等。

公开号为CN10119456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 野生茄子“超托”与栽培茄子嫁接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1.砧木 和接穗选择:采用野生茄子“超托”作为砧木,该野生茄子种子小、黄白 色、千粒重1G,自然生长高度达2M~2.5M,茎粗达10CM~20CM,果 实直径1~2CM,果皮白绿色、带有花纹;接穗品种为“绿茄”;2.嫁接方 法:先播种砧木野生茄子“超托”,当两片子叶展平期间,再播种接穗;当 野生茄子长出5~7片真叶时,采用劈接法嫁接;砧木在下面保留2~3片 真叶,接穗苗在上面保留2~3片真叶,切口深约1.0~1.5CM;嫁接苗愈 合温度为白天25~26℃,夜间20~22℃,空气湿度在95%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山地杭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经 济、安全和快速的高效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杭茄的山地嫁接高效栽培,其特殊之处是 育苗前种子的浸种和催芽处理、嫁接后一周内嫁接苗的管理和定植等技术 处理过程。

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品种选择:砧木选择托鲁巴姆,接穗选择杭茄品种。

接穗选择早熟、高产、品质佳的杭茄品种,如‘杭茄1号’。砧木选 择根系非常发达、抗土传病害、品质好的品种。

(2)育苗:砧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浸种催芽,接穗12月中下旬 浸种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于育苗土中进行育苗;

①种子处理:

本发明的方法中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浸种催芽的条件进 行了改进,优选地,浸种所用浸种液为浓度为1550~1750mg/kg的赤霉酸 水溶液,在该溶液中浸种38-60小时后用清水将种子搓洗干净,然后进行 催芽。

浸种方法为:先将种子在太阳下晒1~2小时,然后在浸种液中浸泡 38-60小时。

优选地,催芽方法为恒温催芽或变温催芽,其中恒温催芽为在28~32℃ 下催芽20~38小时,变温催芽为先在28~32℃催芽12~16小时再在 18~22℃催芽8~12小时。

催芽过程中注意种子水分,干了喷水,砧木种子催芽7~9天后开始 露白,将露白后种子播于穴盘中。

进一步优选,浸种和催芽采用上述优选的组合,即:

浸种所用浸种液为浓度为1550~1750mg/kg的赤霉酸水溶液,先将种 子在太阳下晒1~2小时,然后在所述赤霉酸水溶液中浸种38-60小时,用 清水将种子搓洗干净,在28~32℃下催芽直至种子露白,或:在28~32℃ 催芽12~16小时与在18~22℃催芽8~12小时变温交替催芽,直至种子 露白。

采用上述优选的浸种催芽条件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本发明的发芽势 和发芽率,而且浸种液无毒,有利于环保。

最优选地,浸种所用浸种液为浓度为1600mg/kg的赤霉酸水溶液, 先将种子在太阳下晒1.5小时,然后在所述赤霉酸水溶液中浸种48小时, 用清水将种子搓洗干净,然后在30℃下进行恒温催芽直至种子露白或在 30℃下催芽14小时与在20℃下催芽10小时变温交替催芽,直至种子露白。

在上述最优选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进一步提高。

②穴盘选择:

选择质量可靠的50孔或72孔塑料穴盘,在搬运穴盘时不会弄破,还 可以增加利用次数。

③配制育苗土:

为加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秧苗的干/鲜比重,利于定植后 的缓苗,本发明中对育苗土进行了改进,优选地,育苗土由普通土、砻糠 灰和腐熟的羊粪按质量比(2~4):(1~3):1配置而成。所述普通土为三 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地块的普通土。

普通土中加入砻糠灰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率,提高水分和空气的流 动,有利于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加入腐熟的羊粪可以增加土壤 的养分,提高秧苗的干/鲜比重,利于定植后的缓苗。

最优选地,利用三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地块的普通土、砻糠灰、腐熟 的羊粪,按照3∶1∶1的比例配制育苗土。

在上述最优选条件下配置得到的育苗土,可以进一步加快种子的萌发 和幼苗的生长,提高秧苗的干/鲜比重,利于定植后的缓苗。

④准备苗床:

苗床可采用普通育苗苗床,大棚左右两边分别做宽度为2米左右的苗 床,中间留出约1米宽的通道,两边分别留出0.5米左右空地,棚内挖好 边沟。山地冬春季温度较低,需要加铺电热线加温御寒。需要有交流接触 器,条件允许配备温控仪。铺设时电热线的间隔为8~10厘米,中间稍疏, 两边稍密,所有接头在苗床同一侧,电热线行数为双数,苗床两端插上小 竹竿,以便电热线来回。布好电热线,先在电热线上铺一定厚度的土层, 再放上穴盘。

⑤播种:

选择晴天,将装好育苗土的穴盘洒水,喷水需均匀,湿度以穴盘下口 滴水为宜。将露白的种子播于穴盘中,每穴一粒种子,在种子上面盖一层 细土,再喷适量的水,然后将已播种的穴盘排放在苗床上。扣上小拱棚, 盖上塑料膜和无纺布。

⑥管理:

茄子育苗阶段处于寒冷时节,不仅要防冻保暖,还要通风透光,并根 据秧苗的素质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碰到连续阴雨和雨雪天气要增加人工 补光。还要注意水肥管理,选择晴天的中午浇水或施液体肥。

(3)嫁接: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接穗长到3~4片真叶时,进 行嫁接。

本发明中嫁接采用成活率相对高的劈接法。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 接穗长到3~4片真叶时,将砧木上部切去,留下1~2片真叶的下半部, 在茎中间切一条0.6~0.8厘米的口子,将接穗下半部切去,留下2片真叶, 将茎削成契形,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夹上嫁接夹,固定植株。

(4)嫁接后一周内管理:

蔬菜嫁接后一周内的管理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关键,本发明中对嫁 接后一周内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尤其嫁接后的通风条件及通风方法的 改进,即:将嫁接苗连穴盘一起放置在预先准备的铺设电热线的小拱棚中, 砧木根部浇透水,浇水时避免碰到嫁接伤口,然后依次盖上塑料膜、无纺 布和遮阳网,嫁接后三天内不揭膜通风,第4天开始在缓苗良好、天气晴 好情况下每天中午揭膜通风,第4天的通风时间为0.8~1.2h,第5~6天的 通风时间为1.5~2.5h,第7天去除砧木上的侧枝,揭掉遮荫,嫁接苗伤口 基本愈合后参照普通杭茄苗管理;

进一步优选地,棚内温度尽量保持在白天25℃左右,晚上18℃左右。

本发明的通风方法是对嫁接苗的炼苗过程,可以加速嫁接苗适应环境 的能力,增加抵抗力,加快嫁接伤口愈合,进一步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

进一步优选地,每次通风揭开一边棚膜角的1/2进行通风。

进一步优选地,第四天和第五天强光遮荫,弱光不遮荫。更进一步优 选地,第4天的通风时间为1h,第5和6天的通风时间为2h。

到第七天已经可以基本确定嫁接苗的成活率,去除砧木上的侧枝,揭 掉遮荫,第十天嫁接苗伤口基本愈合,之后可以参照普通杭茄苗管理。

(5)定植:嫁接20~25天后,选择晴好的天气将嫁接苗定植于准备 好的山地菜畦上,定植时嫁接处高出土面;定植后进行田间管理。

优选地,定植时嫁接处高出土面至少3cm,进一步优选为3~5cm。

定植前2小时先用喷淋法将秧苗浇透水,定植后根部周围补足定根水, 然后扣上小拱棚,盖上塑料膜。

因嫁接后植株的生长势增强,株幅会相应加宽,增加株行距利于田间 通风,可以防止植株徒长。因此,本发明中嫁接苗的株行距比普通杭茄苗 株行距增加8~10厘米,即优选地,定植时嫁接苗的行距为58~70cm,株 距为55~65cm。

(6)田间管理

定植后的其它田间管理参照普通杭茄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前三天, 尽量不要揭膜通风,使小拱棚尽量保温,如果太阳强烈,可以适当通风, 并在棚膜外加盖遮阳网。三天后秧苗缓苗基本完成,可以在中午揭开小拱 棚两端棚膜通风,以后逐天加大揭膜力度和延长通风时长,一周后如果气 温允许,白天可以不盖棚膜。

本发明中通过对浸种催芽、育苗土、嫁接后一周内通风方式及定植条 件的改进,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浸种液无毒、发芽快而且整齐:本发明的方法与“未浸种、30℃ 恒温催芽”相比,其发芽势增加率16%以上,与CN103621319A的浸种 催芽方法相比,种子露白时间缩短1-3天。

(2)产量高: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生长势和前 期产量得到很大提高,株高增加率8%左右、株幅增加率13%以上、茎粗 增加率12%以上、前期亩产量增加率18%以上。

(3)品质好:本发明栽培方法相对于常规栽培方法,提高了果实品 质,粗蛋白含量增加64%以上、还原糖含量10%以上、亚硝酸盐含量减少 36%以上、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52%以上。

本发明方法有效解决了砧木种子的发芽难、植株生长势弱、前期产量 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嫁接与未嫁接杭茄1号根系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实施过程如下:

(1)品种选择:接穗选择早熟、高产、品质佳的‘杭茄1号’。砧木 选择根系非常发达、抗土传病害、品质好的托鲁巴姆。

(2)育苗:

①种子处理:

砧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浸种催芽,接穗12月中下旬浸种催芽。 先将种子在太阳下晒1~2小时。用75%的酒精将含75%赤霉酸的结晶粉 1g充分溶解,然后兑水使浸种溶液浓度达到1600mg/kg,在该溶液中浸种 48小时后,用清水将种子搓洗干净,然后在30℃恒温条件下催芽,观察 种子水分,太干可以适当喷水。砧木催芽约7天左右种子开始露白,将种 子播于育苗穴盘中。接穗催芽4天左右种子露白后播种于穴盘中。

②穴盘选择:

选择质量可靠的50孔或72孔塑料穴盘,在搬运穴盘时不会弄破,还 可以增加利用次数。

③配制育苗土:

利用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地块的普通土、砻糠灰、腐熟的羊粪,按照3∶ 1∶1的比例配制育苗土。

④准备苗床:

大棚左右两边分别做宽度为2米左右的苗床,中间留出约1米宽的通 道,两边分别留出0.5米左右空地,棚内挖好边沟。山地冬春季温度较低, 需要加铺电热线加温御寒。铺设电热线请专业电工为宜,需要有交流接触 器,条件允许配备温控仪。铺设时电热线的间隔为8~10厘米,中间稍疏, 两边稍密,所有接头在苗床同一侧,电热线行数为双数,苗床两端插上小 竹竿,以便电热线来回。布好电热线,先在电热线上铺一定厚度的土层, 再放上穴盘。

⑤播种:

选择晴天,将装好育苗土的穴盘洒水,喷水需均匀,湿度以穴盘下口 滴水为宜。将露白的种子播于穴盘中,每穴一粒种子,在种子上面盖一层 细土,再喷适量的水,然后将已播种的穴盘排放在苗床上。扣上小拱棚, 盖上塑料膜和无纺布。

⑥管理:

茄子育苗阶段处于寒冷时节,不仅要防冻保暖,还要通风透光,并根 据秧苗的素质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碰到连续阴雨和雨雪天气要增加人工 补光。还要注意水肥管理,选择晴天的中午浇水或施液体肥。

(3)嫁接:

嫁接采用成活率相对高的劈接法。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接穗长 到3~4片真叶时,将砧木上部切去,留下1~2片真叶的下半部,在茎中 间切一条0.6~0.8厘米的口子,将接穗下半部切去,留下2片真叶,将茎 削成契形,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夹上嫁接夹以固定植株。

(4)嫁接后一周内管理:

蔬菜嫁接后一周内的管理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关键。将嫁接苗放入 铺设电热线的小拱棚中,砧木根部浇透水,浇水时不能碰到嫁接伤口,然 后盖上塑料膜、无纺布和遮阳网,棚内温度尽量保持在白天25℃左右,晚 上18℃左右。嫁接后三天内不能揭膜通风,第四天如果缓苗良好,可以视 天气情况,在中午揭开一边棚膜角的1/2进行通风,时间大概1小时左右, 后面可以每天中午通风2小时,第四天和第五天强光遮荫,弱光不遮荫, 到第七天已经可以基本确定嫁接苗的成活率,去除砧木上的侧枝,揭掉遮 荫,第十天嫁接苗伤口基本愈合,之后可以参照普通杭茄苗管理。

(5)定植:

嫁接后18~25天,视天气情况,将嫁接苗定植于准备好的山地菜畦 上,定植前2小时先用喷淋法将秧苗浇透水,定植后根部周围补足定根水, 然后扣上小拱棚,盖上塑料膜。定植时嫁接处不要埋到土下面,防治土壤 中的土传病菌侵入刚愈合的嫁接伤口,影响植株后面的生长。嫁接苗的株 行距比普通杭茄苗株行距增加8~10厘米(行距为58~70cm,株距为55~ 65cm),因为嫁接后的植株株幅会增加。

(6)田间管理:

定植后前三天,尽量不要揭膜通风,使小拱棚尽量保温,如果太阳强 烈,可以适当通风,并在棚膜外加盖遮阳网。三天后秧苗缓苗基本完成, 可以在中午揭开小拱棚两端棚膜通风,以后逐天加大揭膜力度和延长通风 时长,一周后如果气温允许,白天可以不盖棚膜。定植后的其它田间管理 参照普通杭茄定植后的管理。

本发明的浸种催芽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浸种催芽对砧木‘托鲁巴姆’发芽的影响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普通栽培方法相比较,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本发明栽培方法对‘杭茄1号’生长势和前期产量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 株幅(cm) 茎粗(cm) 前期亩产量(kg) 本发明栽培方法 93.1 147.2 1.8 1905.4 常规栽培方法 86.3 129.5 1.6 1612.3 增加率(%) 7.9 13.7 12.5 18.2

表3本发明栽培方法对‘杭茄1号’果实品质的影响

以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浸种催芽加速砧木托鲁巴姆种子发芽。 表2看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明显提高了‘杭茄1号’株高、株幅、茎粗和 前期产量,说明植株生长势增强。表3说明本发明栽培方法能提高果实的 粗蛋白、还原糖含量,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同时过氧化物活性也提高了。 图1是本发明中嫁接与未嫁接杭茄1号根系对照图,由图1可以看出,用 托鲁巴姆嫁接后的杭茄1号植株根系与未嫁接的杭茄1号植株根系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嫁接后的根系非常发达,而未嫁接的根系比较短小,根系发 达使植物更加适应环境,能够有效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增强植株 生长势和抗性。

实施例2

改变浸种浸种液浓度,其他同实施例1。

该实施例中浸种催芽方法为:浸种液分别采用1550、1650和 1750mg/kg的赤霉酸水溶液,先将种子在太阳下晒1~2小时,然后在赤霉 酸水溶液中浸种48小时后,用清水将种子搓洗干净,然后在30℃±1℃恒 温催芽直至种子露白。

不同浸种液浓度对砧木‘托鲁巴姆’发芽的影响如表4所示。

表4

浸种液浓度(mg/kg) 发芽势(10d) 种子露白(d) 1550 72.5 7 1650 71.8 7 1750 72.2 7

由表4的结果可知,浸种液浓度在1550~1750mg/kg范围内,基本都 能达到实施例1的结果。

该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对‘杭茄1号’生长势、前期产量及果实品质基 本都与实施例1相当。

实施例3

改变浸种催芽时的浸种时间,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浸种时间对对砧 木‘托鲁巴姆’发芽的影响如表5所示。

表5

由表5的结果可知,浸种时间在38~60小时范围内,基本都能达到实 施例1的结果。

该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对‘杭茄1号’生长势、前期产量及果实品质基 本都与实施例1相当。

实施例4

浸种催芽过程中采用变温催芽,30℃±1℃催芽14小时后和在20℃± 1℃催芽10小时,变温交替催芽直至种子露白,其他同实施例1,对砧木 ‘托鲁巴姆’发芽的影响如表6所示。

表6

发芽势(10d) 种子露白(d) 69.8 8

由表6的结果可知,变温催芽可以进一步缩短种子露白时间。

该实施例的栽培方法对‘杭茄1号’生长势、前期产量及果实品质基 本都与实施例1相当。

实施例5

改变育苗土配方,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育苗土配方对幼苗长第一片 真页时茎长影响结果如表7:

表7

育苗土 茎长(cm) 普通土 2.0 普通土、砻糠灰、腐熟的羊粪(3:1:1) 3.0 普通土、砻糠灰、腐熟的羊粪(2:2:1) 3.3 普通土、砻糠灰、腐熟的羊粪(4:3:1) 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案例,但本发明专利的技术特征 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 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