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在限定内室边界的壁上的嵌入元件的家用制冷器具以及用于装配格分隔件的方法

具有在限定内室边界的壁上的嵌入元件的家用制冷器具以及用于装配格分隔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制冷器具(1),其具有用于接收食品的内室(4),所述内室通过内部容器(3)的壁(5至7)限界,其中,在内部容器(3)的对置的竖直壁(5,6)上构造有接收条(12),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的板状的格分隔件(11)能够安装在所述竖直壁上。在至少一个接收条(12)上和/或在所述内部容器(3)的后壁(7)上构造有第一嵌入元件(23a,24),所述第一嵌入元件在格分隔件(11)处于内部容器(3)中的最终位置中嵌接到在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的竖直方向上观察的上部通道壁(29)和第一下部通道壁(31)之间,所述上部通道壁和所述第一下部通道壁构造在格分隔件(11)的边缘(27,28,41)上并且构成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32)。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将格分隔件(1)装配在家用制冷器具(1)中的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58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54867.3

  • 发明设计人 C·鲁普;

    申请日2014-09-09

  • 分类号F25D23/06;F25D25/02;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韩长永

  • 地址 德国慕尼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30

    授权

    授权

  • 2016-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5D23/06 申请日:2014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制冷器具,其具有用于接收食品的内室,所述内室通过内部容器的壁限界。在内部容器的对置的竖直侧壁上构造有接收条,所述家用制冷器具的板状的格分隔件能够安装在所述接收条上。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家用制冷器具的格分隔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由EP1808657A1公知了这种构型。此外,也从WO2007/115880A2已知上述构型。

此外,由US4,191,434公知了一个下述的构型,在所述构型中,接收条在内部容器的深度方向上观察在后部的端部上被扩宽并且由此在沿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的纵向构型中在所述接收条的宽度方面被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用制冷器具和一种装配方法,所述家用制冷器具和所述装配方法实现了格分隔件的改善的位置可靠的安装,另一方面于此有关地,操纵性和可卸取性以及可置入性是用户友好的。

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家用制冷器具和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制冷器具包括用于接收食品的内室,所述内室通过内部容器的壁限界。在内部容器的对置的竖直侧壁上构造有接收条,所述家用制冷器具的板状的格分隔件或者格板能够安装在所述接收条上。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在至少一个接收条上和/或在内部容器的后壁上构造有第一嵌入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嵌入元件沿着其纵向延伸部观察在其宽度上改变至少一次。这意味着,所述宽度改变至少一次。

嵌入元件在格分隔件处于内部容器中的最终位置中布置为嵌接到在家用制冷器具的竖直方向上观察的上部通道壁和第一下部通道壁之间。这两个通道壁构造在格分隔件的边缘上并且有助于构成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

通过家用制冷器具的所述构型实现了将格分隔件可靠地定位在内室中。格分隔件不仅在竖立的器具中可靠地布置在最终位置中,而且由此也实现了运输安全。因此,即使当运输家用制冷器具时,也可以可靠地布置格分隔件,其中,所述家用制冷器具可以实现平放或者竖放。因此此避免家用制冷器具的其他部件不期望地滑倒或者甚至脱落并且可能随之出现损坏。

然而,此外通过所述构型也实现了从内室特别用户友好地并且不费事地取出格分隔件并且也再次相应地将格分隔件插入到内室中。至少一个第一嵌入元件的特定形状设计、即扩宽逐段地实现了使嵌入元件与格分隔件有针对性地机械耦合。另一方面,通过通道壁也构成了向上和向下可靠的限定部,所述嵌入元件嵌接到所述限定部中并且由此在此也产生相应的保持。因此,通过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形成一种类型的轨道或导向件,所述轨道或导向件相应地有利于前述优点。

格分隔件可以是用于将内室分成必要时具有不同温度区域的格的不同的隔板和/或用于放置贮藏物的支承板。

优选地设置,第一嵌入元件构造在接收条的后二分之一长度、特别是后三分之一的长度中并且使接收条在水平方向上扩宽。通过所述构型,在将格分隔件插入到内室中或者也从内室取出格分隔件时实现了在特别长的行程区段上轻便地运动,并且由此可以说实现了首先在到达最终位置之前在特定的行程上使嵌入元件与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相应地耦合。此外,通过所述构型恰恰在后部区域中产生对格分隔件特别加强的位置固定。

优选地设置,第一嵌入元件比第一下部通道壁长。通过嵌入元件的所述构型,在格分隔件的最终位置中实现了嵌入元件与下部通道壁尽可能大面积地机械接触,并且特别是通过此时装载有食品的格分隔件传递到嵌入元件上的重力可以被尽可能好地吸收和导出。

优选地设置,第一嵌入元件在构造在接收条上时与所述接收条一体地构造,或者在构造在后壁那里时与所述后壁一体地构造。特别是设置,接收条与竖直壁一体地构造。

优选地设置,接收条以其朝向内部容器的装载开口的前端部相对于竖直壁的前边缘往回错开地终止。由此也使不仅取出而且插入格分隔件变得容易并且构造为用户友好的。此外通过所述构型也实现了,可以在接收条的前端和竖直壁的前边缘之间的纵长区段中构造一个必要时设置的另一附加的机械耦合装置用于使格分隔件与内部容器耦合。因此再次有利于格分隔件的位置固定,并且通常实现了仍特别紧凑的并且在耦合和解耦方面高功能的、然而仍简单和用户友好的构型。

优选地设置,接收条的前端部延伸到竖直壁的内侧的凹进部中。由此可以说构成用于所述前端部的隐藏或者沉入的位置,从而在拉出或者插入期间移动格分隔件时不会发生不期望的挤开或者卡住。

优选地设置,内部容器的侧向的竖直壁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在前二分之一长度、特别是前三分之一长度中具有一个在内侧上的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并且由此产生在家用制冷器具的宽度方向上观察较大的净宽实现了,即可以将其他机械的耦合部件安装并且固定在所述凹进部中。此外,通过由此构造为不平坦的所述竖直壁的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分梯级的所述构型也实现了改善的固定并且由此使格分隔件与竖直壁机械地耦合。

优选地设置,在竖直壁中的凹进部中构造有朝向对置的侧向的竖直壁的方向延伸的平台,并且在所述平台的上侧上构造有切口。因此,所述平台附加地用作用于格分隔件的支承件。通过不平坦的上侧的除此以外的其他构型则不仅实现仅仅对格分隔件的支承,而且通过所述切口实现其他的机械耦合可能性。因此,也实现了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对格分隔件的另外的位置固定。

恰好在与至少一个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的机械相互作用中,所述边缘通道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通道壁和下部通道壁产生对格分隔件在家用制冷器具的竖直方向上观察向上和向下的固定,通过所述切口补充在水平方向上作用的位置固定。

优选地设置,平台的上侧与接收条的上侧相比在家用制冷器具的竖直方向上观察较低地安置。所述平台的上侧特别是与接收条的前端部的上侧相比较低地安置。通过所述构型,通过将平台的上侧向下错开使接收条的前端部也又实现为止挡或者实现与格分隔件机械耦合。

通过将在内室中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平台构造在竖直壁的凹进部中,这可以尽可能节省空间地构造并且不会不期望地更多地延伸到内室中。因此防止结构空间的不期望的空间减小并且除此以外避免可与用户自身或者物体碰撞的元件。

同样因为平台也可以机械上高度稳定地固定并且布置在所述凹进部中,从而所述平台也可以相应地吸收较高的支承力。

优选地设置,接收条的前端部弧形地延伸到凹进部和平台中。这也有利于防止格分隔件在其相对于接收条相对运动时卡住或者挤开。

优选地设置,在格分隔件布置在内部容器中的状态中,在格分隔件的朝向竖直壁的侧边缘的情况下,上部通道壁在前部区域中与在后部区域中相比构造得侧向更向外。因此,格分隔件在其对置的侧边缘上优选地构造为,使得上部通道壁在其宽度上改变,特别是至少一次不连续地分梯级地构造。因此也可以构成有针对性的止挡,所述止挡以与对应的特别是构造在接收条上的配合部件相互作用形成其他的机械耦合以对格分隔件的位置固定。

优选地设置,一个用于改变上部通道壁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之间宽度的分梯级的过渡部构造在格分隔件的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的纵长区段中,在所述纵长区段中也构造有第二下部通道壁。第二下部通道壁与上部通道壁构成侧向敞开的第二边缘通道,其中,接收条的前部区域在所述格分隔件的最终位置中嵌接到所述第二边缘通道中。因此,通过所述构型在格分隔件的一侧上实现一个下述的构型,所述构型包括两个侧向敞开的边缘通道,所述边缘通道特别是在格分隔件的纵向方向上观察彼此隔开间距地布置。因此有利于格分隔件的固定和位置位置固定,以及在插入和拉出时有针对性地引导格分隔件。因此也提出一个下述的构型,其中,在最终位置中,格分隔件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一方面相应地固定并且保持在格分隔件的后部区域,另一方面相应地固定并且保持在另一个前部区域中,并且由此分别由边缘通道不仅从上而且从下保护和包围。

优选地设置,在格分隔件的底侧上并且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在格分隔件在第二边缘通道开始之前的前部纵长区段中布置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部分地沉入接收部中,所述固定元件在格分隔件处于内室中的最终位置中嵌接到在竖直壁上构造的平台的上侧中的切口中。因此,可以说构成附加地用于位置固定的卡锁装置。

优选地设置,构造一个第二下部通道壁,所述第二下部通道壁在纵向方向上观察与第一下部通道壁隔开间距地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在格分隔件的前二分之一长度中布置,并且所述第一下部通道壁与第二下部通道壁相比在格分隔件的宽度方向上观察向内较远地错开。因此,通过所述构型也在格分隔件的侧边缘上,不仅在上部通道壁中形成一个梯级并且由此形成宽度变化,而且隔开间距的下部通道壁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通过所述宽度错开的特定构型,可以说从格分隔件的后方向前方观察产生扩宽的轮廓、特别是分梯级的扩宽的轮廓,所述扩宽的轮廓同样支持前述的优点。

优选地设置,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所述第一下部通道壁的自由的外边缘在一个下述的宽度位置上最大地构造,在所述宽度位置上布置有格分隔件的与自由的外边缘衔接的竖直的导向壁。因此,所述第一下部通道壁在宽度方向上不会不期望地侧向地突出,从而通过与接收条的特定成型的构型机械地耦合可以实现轻便地推入和拉出格分隔件,并且尽管格分隔件和接收条以及内部容器的用于机械耦合和位置固定的其他区段的复杂几何结构和形状,在格分隔件运动时却不会产生不期望的挤开或卡住。

优选地设置,至少在格分隔件在内室中的最大可能的水平拉出位置中,使得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测定的并且至少在格分隔件处于内室中的最终位置中产生的、至少在第一下部通道壁和第一嵌入元件之间的交叠被取消,所述最大可能的水平拉出位置通过在宽度方向上观察与格分隔件重叠的、在打开90°的门上的突出部来限定的。因此,当格分隔件布置在所述水平最大的拉出位置中时,格分隔件和接收条之间的锁定自动地松开,从而即使在具有在门上的所述突出部的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实现用户友好地并且容易地卸取格分隔件。

在一个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设置,第一下部通道壁和如果存在的第二下部通道壁的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观察的长度小于在水平的深度方向上观察的空隙或间距,所述空隙或间距在格分隔件处于内室中的最终位置中并且在门打开90°时处于格分隔件的前边缘和家用制冷器具的门的后部的突出部之间。这意味着,在门的所述特定的打开角度下则在深度方向这样测定所述水平间距,以使得在门如前所述地打开时可以水平地拉出格分隔件并且由此松开嵌入元件和边缘通道之间的锁定。因此,下部通道壁则在门打开90°时最大程度地拉出直至突出部的状态中在深度方向上不再与嵌入元件交叠,从而格分隔件接着也可以绕着例如在深度方向测定的水平轴线向上翻转并且摆动,并且由此实现在具有所述突出部的门的所述特定打开位置中也容易地卸取格分隔件。门的所述最后部的突出部在门的例如以90°表示的打开跨度下布置为,当所述格分隔件在最终状态中布置在内室中或者被最大程度地拉出直至所述突出部时,所述最后部的突出部在家用制冷器具的宽度方向上观察与格分隔件重叠。因为由此恰好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所述构型中不能容易地水平拉出格分隔件,因为在所述门打开跨度下,在门的内侧上的后部的突出部处于所述行程上,所以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构型中,不仅在竖立的状态中而且在运输中实现了对格分隔件全面的位置固定,然而仍实现了用户友好地并且简单地卸取并且插入格分隔件。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家用制冷器具的格分隔件装配在家用制冷器具的内室中的方法,所述内室构造用于接收食品。内室通过内部容器的壁限界,其中,在内部容器的对置的侧向的竖直壁上构造有接收条,板状的格分隔件安装在所述接收条上。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在插入格分隔件时,将在至少一个接收条上和/或在内部容器的后壁上的至少第一嵌入元件插入到在所述家用制冷器具的竖直方向上观察的上部通道壁和第一下部通道壁之间,所述上部通道壁和第一下部通道壁构造在格分隔件的边缘上并且构成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在格分隔件的最终位置中,所述嵌入元件处于所述第一通道壁之间。所述第一嵌入元件沿着其纵向延伸观察在其宽度上改变至少一次。

对于所述装配可能性而言,一方面实现了格分隔件的高的位置可靠性,另一方面实现了用户友好的装配。

在家用制冷器具中,通过格分隔件的耦合元件与内部容器的耦合元件以不同方式地彼此配合实现了稳定的保持,并且容易地并且可靠地实现在空间方向上全面的位置固定。

特别是这些构造用于格分隔件的插入平面的接收条构造为类似的,所述接收条构造在对置的侧向的竖直壁上并且由此构造在相同的高度上。因此,所述格分隔件在两个对置的侧上相应地被机械地耦合。

通过接收条和格分隔件的与所述接收条机械地接触的区域的构型也实现了所述部件之间的无间隙的机械耦合。在至少一个嵌入元件布置在内部容器的后壁上的构型中,接收条可以沿着其纵向延伸观察以相同的宽度构造或者在朝向内室的自由边缘上无梯级地构造。

替代前面已述的构型,接收条与竖直壁一体地构造,所述接收条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所述部件能够以能无损坏地松开的方式固定在竖直壁上。格分隔件可以一体地构造,然而所述格分隔件也可以由至少两个单独的部件组成。格分隔件优选地由塑料构成,然而格分隔件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例如由金属片或者由玻璃或者由所述可能材料的组合构成。

附图说明

由权利要求、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得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前面在说明书中所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面在附图说明中所述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以分别给出的组合,而且能够以其他组合或者单独地使用。因此,在附图中未详细的示出和说明然而通过单独的组合由前述实施方式的特征得知和产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视作被包括的和被公开的。

下面根据简图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制冷器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内部容器的侧向的竖直壁的立体放大图,所述内部容器具有用于格分隔件的接收条;

图3示出根据图1的家用制冷器具的水平剖面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另外的实施例的家用制冷器具的水平剖面图;

图5示出根据图4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内部容器的竖直的侧壁的、具有在后壁上的嵌入元件中的支承条的视图的立体图;

图6示出从格分隔件的一个实施例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7示出从根据图6的格分隔件下方观察的视图;

图8示出图6中的视图的放大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9a至9c示出具有不同构造的门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实施例的水平剖面图;

图10示出格分隔件的立体剖面图,所述格分隔件在内室中布置在最终位置中;

图11示出从具有部分地拉出的格分隔件的家用制冷器具下方观察的一个另外的水平剖面图;

图12示出具有格分隔件的家用制冷器具的一个另外的水平剖面图,所述格分隔件被拉出直至家用制冷器具的门;和

图13示出从根据图12的实施方式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在所述附图中,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立体图示出家用制冷器具1,所述家用制冷器具可以是冷藏器具或者冷冻器具或者冷藏冷冻组合器具,并且构造用于接收食品、例如食物和饮料。家用制冷器具1以足够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部件示出,然而此外也可以包括其他构件和部件。

家用制冷器具1构造用于接收通常以家用的量的食品并且设计为符合尺寸的以及功能化的,所述家用制冷器具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包围内部容器3,所述内部容器限定内室4的边界,所述内室构造用于接收食品。因此,内部容器3特别是包括侧向的第一竖直壁5和对置的侧向的第二竖直壁6。此外,在图1中也示出竖直的后壁7。在图1中并未示出顶壁和底壁。

内部容器3在正面具有装载开口,所述装载开口能够通过门8封闭。门8在其内侧9上具有一个或多个门搁架10并且此外也可以还包括其他构件。门8挡靠在壳体2上并且可以绕着竖直的轴线摆动。

内室4至少通过板状的格分隔件11分成子空间,其中,所述格分隔件11能够以能无损坏地松开的方式卸取。

为了对格分隔件11进行特定的在运输家用制冷器具1时也保持起作用的位置固定,接收条12在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构造在对置的侧向的竖直壁5和6上。此外,根据图2中的视图说明接收条12,例如所述接收条一体地构造并且成型在竖直壁5上。在相同的高度(在y方向上延伸)并且由此在相同的竖直位置上构造在对置的竖直壁6上的支承条或者接收条构造为类似的。

在所述实施例中,接收条12在深度方向上并且由此在z方向上而不在内室4的整个长度上并且由此不在内室的整个深度上延伸,在所述深度方向和z方向上测定接收条12的长度,所述整个长度和整个深度通过竖直壁5和6来确定。接收条12延伸到后壁7背侧上并且以前端部13终止在竖直壁5的前边缘14之前。因此,前端部13相对于前边缘14向后往回错开。在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条12也可以终止在后壁7之前,从而所述接收条不延伸到后壁7上。

此外可以看到,竖直壁5在其内侧构造不平坦的,并且在前二分之一长度、特别是前三分之一长度中具有凹进部15,所述凹进部以分梯级的方式过渡到所述内侧的后部区域中。例如由图2中的视图可以看出,接收条12的前端部13延伸到凹进部15中,其中为此,接收条12的朝向内室4的自由边缘16在所述前端部13上弧形地构造并且由此具有弧形结构17。

此外,接收条12构造为,所述接收条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宽度方向上并且由此在x方向上在其宽度上改变。这在所述实施例中构造为,在后三分之一长度(接收条12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深度方向并且由此在z方向所测定的长度)与在可形成宽度b2的前部区域中相比具有较大的宽度b1。在此也设置,宽度b1和b2之间的过渡部是分梯级的并且在此构造为阶梯18。

特别是设置,宽度b1和b2在其宽度上不再改变并且由此在所述不同的宽度区域的相应长度上是基本上恒定的。

此外设置,在凹进部15的内侧中构造一个朝向对置的竖直壁6的方向并且由此在x方向上延伸的平台19,所述平台具有作为支承面的上侧20。所述上侧20同样构造为不平坦的并且具有切口21。在格分隔件11的最终位置中,构造在格分隔件11上的固定元件嵌接到切口21中,所述固定元件也可以例如卡锁到所述切口中。实现了对格分隔件11在z方向上并且必要时当设置卡锁时也附加地在y方向上进行位置固定。

此外可以看到,接收条12的上侧22与平台19的上侧20相比在竖直方向上并且由此在y方向上较高地安置。

平台19直接延伸到接收条12的前端部13上。此外,平台19特别是这样确定尺寸,即所述平台在宽度方向上并且由此在x方向上优选地仅仅在凹进部15的在x方向上测定的深度t上延伸,然而所述平台也可以超出所述深度。

图3中以水平剖面图并且由此以作为xz平面的截平面示出根据图1的家用制冷器具1,其中为此形成在格分隔件11上方并且由此也在接收条12上方的截平面。门8为了简明在图3中未示出。

通过扩宽接收条12集成有并且由此通过接收条12构造有沿着所述接收条的纵向延伸观察在所述接收条的宽度上至少改变一次的整个嵌入元件23。图3中所示的用于格分隔件11的对置的两个嵌入元件23与格分隔件11进行机械地相互作用并且由此也耦合,以使所述格分隔件固定在其位置中。

图4中以类似于图3中视图的水平剖面图示出家用制冷器具1的一个另外的实施例。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接收条12在其纵向延伸上不具有宽度变化。更确切地说,在此设置,与接收条12分隔开的第一嵌入元件24成型并且构造在后壁7的内侧上。所述构造为驼峰状的单独的嵌入元件24则也用于与格分隔件11上的配合元件机械地耦合,以使格分隔件固定在所述位置中。接收条在接收条12的前部区域中类似于图2和图3中的视图构造。在此,竖直壁5和6也类似地构造有凹进部15,并且同样实现有平台19。

如同由图3和4中的视图得出的那样,与竖直壁5和6的内侧在凹进部15的外部在x方向上延伸或者定位相比,平台19可以在x方向上也较远地延伸到内室4中。因此,平台19可以向内并且由此在x方向上也突出于在凹进部15外部的竖直壁。

图5中示出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中以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格分隔件11的一个实施例。格分隔件11在其板状的结构上具有底侧25和上侧26。如同图6中可看到的那样,在对置的侧边缘27和28上构造下述的结构,所述结构设置用于嵌接到接收条12中并且由此在图2和3中的实例中也嵌接到整个嵌入元件23中。格分隔件11的构型特别是设置用于应用在根据图2和3的家用制冷器具1的实施例中。

因为在此格分隔件11在其朝向竖直壁6或5的对置的侧边缘27和28上也构造为类似的,所以仅对侧边缘27上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根据图2和3的实施方案中,接收条12在其构型中构造为具有后部的第一嵌入元件23a的整个嵌入元件23,所述后部的第一嵌入元件在扩宽区域的长度上延伸。在前部的较小宽度的区域中构造第二嵌入元件23b。

侧边缘27包括上部通道壁29,所述上部通道壁水平地并且由此在x-z平面中延伸。所述上部通道壁29在x方向上分梯级地构造并且为此包括阶梯30。因此,上部通道壁29的前部纵向部分或纵长区段29a与后部纵长区段29b相比在侧向上较宽地向外延伸。

此外,第一下部通道壁31构造为在y方向上并且由此在竖直的方向上与上部通道壁29隔开间距。通过上部通道壁29和所述下部第一通道壁31构成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32,在格分隔件11处于内室4中的最终位置中,第一嵌入元件23a嵌接到所述边缘通道中并且由此从上方和从下方被包围或者保持。竖直取向的并且由此在y方向上取向的导向壁33向内限定侧向敞开的第一边缘通道32的边界。

如同从图6中的视图可看到的那样,所述第一下部通道壁32在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下部通道壁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深度方向并且由此在z方向测定的长度比第一嵌入元件23a所测定的长度短。

此外设置,构造在前部区域中的第二下部通道壁34设置在侧边缘27上。因此,所述第二下部通道壁构造为与第一下部通道壁31隔开间距。第二下部通道壁34与上部通道壁29构成侧向敞开的第二边缘通道35,所述侧向敞开的第二边缘通道向内通过导向壁33限界。

如同此外在图6中可看到的那样,所述导向壁33在宽度方向上构造在不同的宽度位置上并且由此在这方面也构造为分梯级的。所述梯级这样设置,使得导向壁33在第一下部通道壁31的前端部31a上分梯级,也就是说,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接着使所述级保持在所述宽度位置中直至向前到达第二开口边缘通道35为止。

此外设置,第一下部通道壁31的侧向的自由边缘31b优选地最大程度侧向地向外延伸直至下述的宽度位置,在所述宽度位置中,导向壁33在前部区域中并且由此在也可构造有侧向敞开的第二边缘通道35的区域中延伸。这意味着,自由边缘31b在沿宽度方向侧向向外构成的阶梯之后在宽度方向上观察不延伸经过导向壁33。

因此特别是设置,第一下部通道壁31的自由边缘31b侧向向外地观察最大程度地布置在下述的宽度位置上,第二下部通道壁34的下部或后部的边缘34a处于所述宽度位置上。

也在图6中可以看到,第二下部通道壁34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深度方向上观察与第二嵌入元件23b所测定的长度相比测定出较小的长度。

也可以将整个嵌入元件23视作嵌入元件装置,所述嵌入元件装置具有嵌入元件23a和23b。

此外设置,边缘通道32和35相对于格分隔件11的前边缘36往回错开地延伸或者提前终止。

在图6中也可以看到,上部通道壁29的阶梯30在格分隔件11的纵向方向上观察并且由此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深度方向上观察构造在一个下述的纵长区段上,第二下部通道壁34在所述纵长区段中延伸。

此外,第二边缘通道35在正面通过端壁37限界,所述端壁延伸到第二下部通道壁34中并且另一方面延伸到上部通道壁29的底侧上。

在格分隔件11的在侧向敞开的第二边缘通道35和前边缘36之间剩余的纵长区段中在底侧25中的一个另外的凹进部38中构造一个固定元件39,所述固定元件可以嵌接到、特别是卡锁到平台19的已述的凹槽或者切口21中。

固定元件39优选地在其在竖直方向上并且由此在y方向上测定的高度上这样构造,以使得所述固定元件布置在凹进部38中并且向下稍微超过底侧25突出。

图7中示出格分隔件11在底侧25上的视图。可以看到所述元件和部件在深度方向上和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应的所述的宽度和定位。导向壁33的所述阶梯40得以说明。

图8中示出格分隔件11在前端部上的放大视图,其中示出具有固定元件39的凹进部38。所述固定元件在其特定的构型中示出,以便可以尽可能好地形状兼容地、特别是配合精确地插入到切口中。

图9a至9c中示出家用制冷器具的实施例的不同剖面图,所述实施例在门8的构型方面是不同的。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在门8以90°角度打开时,门8具有这样的宽度,以使得内侧在宽度方向上并且由此在x方向上始终还与格分隔件11重叠地布置。这意味着,在门8以所述角度打开时也使格分隔件11不能在水平方向上并且由此在x方向上完全地拉出。相应地,在门8这样打开时也不能在水平方向插入格分隔件11。

因此,在所述门8中分别构造一个最后部的突出部8a,所述最后部的突出部在所述门位置中在宽度方向上还与格分隔件11重叠。

因此,根据图9a至9c的实施方案的在深度方向上并且由此在z方向上测定的间距a1,a2以及a3是下述的最大行程,格分隔件11可以在所述最大行程上仅仅在水平方向上并且由此在z方向上移动。

因此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中特别是也设置,在格分隔件11装配在内室4中的最终状态中,第一嵌入元件23a在z方向上最大程度地在下述的纵向区域上与第一下部通道壁31交叠,所述纵向区域小于所述间距a1至a3。相应地也设置,在格分隔件11处于内室4中的所述最终位置中,第二嵌入元件23b在z方向上最大程度关于下述的纵长区段与第二下部通道壁34交叠,所述纵长区段小于间距a1至a3。

相应地也在根据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设置,在格分隔件11装配在内室4中的最终状态下,嵌入元件24在z方向上最大程度地与构造在格分隔件11的背侧上的下部通道壁相应的边缘通道交叠,所述边缘通道小于间距a1至a3。

在此应提及的是,第一嵌入元件23a和24在一方面图2和3中的实施例与另一方面图4和图5中的实施例之间是不同的。在图4和图5中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说存在第二嵌入元件23b,所述第二嵌入元件则相应地嵌接到敞开的第二边缘通道35中。因此,根据图6的格分隔件11为了与图4和图5中的实施例耦合仅仅在所述格分隔件的侧边缘27的后部区域中进行另外地设计,另一方面为此在后边缘41上设计结构,以便实现与嵌入元件24嵌接。

通过在z方向上重叠的所述构型实现了,格分隔件11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并且由此在z方向上分别在间距a1,a2或a3上运动,由此则可以例如从格分隔件11装配的最终状态开始实现边缘通道和嵌入元件之间的解耦,从而格分隔件11接着可以绕着在z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线转动并且由此接着也可以被拉出,因为所述格分隔件由此可以在根据图9a至图9c所示的特定的门位置中被引导经过门8的所述后部的突出部8a。同样可以设置,格分隔件11此时可以在所述部分地最大程度拉出的状态中绕着在x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向上翻转并且接着也相应地转动并且穿过装载开口经过门8而引导出去。

同样则也可以实现下述装配,在所述装配中,格分隔件此时可以被插入并且可以在x-z平面中置于水平位置中,并且接着可以在z方向上水平被向内或者向后推动,以便接着到达其最终位置。

在图10中示出从下方观察格分隔件11的立体剖面图,例如所述格分隔件布置在其最终位置中。在此示出在y-z平面中的截面,也就是说,在第一嵌入元件23a的高度上示出,所述第一嵌入元件则与第二嵌入元件23b不同地剖割地示出,其中,第二嵌入元件23b则在图10中不可再看到。

在图11中以水平剖面图示出从下方观察的视图,其中在此,示出在部分地拉出的状态中的格分隔件11,并且所述状态是下述的状态,即在下部通道壁31和34与嵌入元件23a和23b之间在z方向不再存在交叠。

图12中示出类似于图11的视图,其中,示出在打开90°的状态中的门8。在此示出格分隔件11的水平地最大程度拉出的状态。从所述状态开始则可以实现绕着在z方向上和/或在x方向上的轴线转动,以便可以卸取格分隔件11。

图13中示出从如同图12中所示的位置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家用制冷器具

2壳体

3内部容器

4内室

5侧向的第一竖直壁

6侧向的第二竖直壁

7后壁

8门

8a突出部

9内侧

10门搁架

11格分隔件

12接收条

13前端部

14前边缘

15凹进部

16自由边缘

17弧形结构

18阶梯

19平台

20上侧

21切口

22上侧

23整个嵌入元件

23a第一嵌入元件

23b第二嵌入元件

24第一嵌入元件

25底侧

26上侧

27侧边缘

28侧边缘

29上部通道壁

29a前部的纵长区段

29b后部的纵长区段

30阶梯

31第一下部通道壁

31a前端部

31b自由边缘

32边缘通道

33导向壁

34第二下部通道壁

34a后部的边缘

35边缘通道

36前边缘

37端壁

38凹进部

39固定元件

40阶梯

a1间距

a2间距

a3间距

b1宽度

b2宽度

t深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