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

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包括相互以其楔形面配合形成楔合体的左、右楔块和上、下楔块,左、右楔块的楔形小端端面分别交错设有凹槽结构,通过在左、右楔块相向移动时,使左、右楔块形成的端面凸台各自伸入对方凹槽结构中形成配合,以增加左、右楔块相对移动时的极限距离,提高上、下楔块的垂直升高距离,可在保持压紧块原有的升高距离前提下,相应减薄压紧块的厚度,从而可保证压紧块的顺利安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32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怡博船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09981.X

  • 发明设计人 张东升;

    申请日2016-04-06

  • 分类号H02G3/22;

  • 代理机构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磊

  •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虬江码头路2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7: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2

    授权

    授权

  • 2016-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G3/22 申请日: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贯穿安装密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缆贯穿 装置的大升程薄型压紧块。

背景技术

在船舶、海洋钻井平台中,常需要在舱室、墙壁或隔板等结构处开口, 对电缆/电线进行贯穿作业。为了密封和保护电缆,使之不受火、烟、气体和 水等的影响,在这些开口处,将使用到电缆贯穿装置。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的一种电缆贯穿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现有的电缆贯穿装置通常包括一刚性框架100,框架预埋在隔板或墙 壁上,框架内装有用于夹紧贯穿框架的电缆300的多组弹性密封件200,以 及装在框架内、用于在框架内壁和弹性密封件之间进行胀紧、以在框架的断 面形成密封的压紧块400。

穿过电缆的多组弹性密封件在电缆及自身弹性作用下,在框架内的位置 状态将变得杂乱,使得用来安装压紧块的空间非常狭小,这给压紧块的安装 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在安装压紧块之前,预先采 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使密封件排列整齐、压紧,然后再将压紧块安装到撑开 的空间内。此类方法虽然能够勉强使压紧块安装到位,但是安装效率极低, 且现有的安装工具虽然在其负荷时可以起到将密封件压实、扩大压紧块安装 空间的作用,但是,在移除安装工具时,由于其卸荷时的回退速度较慢,使 得被压紧的密封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弹,造成压紧块实际安装空间处于逐 渐缩减的变化状态,因而仍将导致压紧块难以顺利安装。

目前,主流的压紧块一般均采用两组四个楔块组合进行压紧的方式,其 动作过程为通过使处于水平方向的一组左、右楔块相对平移,来实现与之配 合的另一组上、下楔块的上下移动,从而将框架内壁和弹性密封件胀紧进行 密封。

请参阅图2-图3,图2-图3是现有的一种电缆贯穿装置压紧块的使用状 态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上楔块。如图2所示,其显示压紧块的初始状态, 压紧块包括相配合的一组左楔块401、右楔块402和一组上楔块、下楔块404 (图中省略了上楔块)。图中压紧块的总体厚度为H,总体长度为L2。根据 实际工作要求和组装效果,压紧块的总体长度L2和总体宽度(即其垂直图面 的方向宽度)基本定型。通过对压紧块的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影响上、下楔 块移动距离的因素主要有左、右楔块的移动距离L,左、右楔块相对的小端 高度h和楔块的角度等方面。其中,楔块的角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 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到受力和摩擦角等问题,所以调整的余地不 大;而左、右楔块的小端高度h与上、下楔块的移动有直接关系。如图3所 示,其显示压紧块的极限工作位置状态,当左、右楔块移动到极限工作位置, 即相接触时,上、下楔块的总体移动距离即为h。

但是,左、右楔块的小端高度h又受到多方面影响,例如,楔块角度和 压紧块的厚度等。当角度和厚度不变时,h越大,则上、下楔块与左、右楔 块的有效接触面积就越小,而如果有效接触面积过小,就会严重影响到压紧 块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请参阅图4-图5,图4-图5是压紧块左、右楔块的 长度缩短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若在不改变压紧块总体高度的前提 下,缩短图2中左、右楔块401、402的长度L1时,则左、右楔块的小端高 度将由h增大为h1;此时,如果左、右楔块移动到位,则上、下楔块403、 404的垂直移动距离即也由h变为h1。但是,因为压紧块是弹性元件,极易 受力变形,当左、右楔块的长度L1缩短后,上、下楔块与左、右楔块的有效 接触面积将随之减小。如图5所示,在压紧块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上、下 楔块受到较大的垂直挤压力F,而长度L1缩短后四个楔块之间的空隙过大, 使得上、下楔块丧失较多的有效支撑而产生形变(如图示虚线所指),很难 顺利地上升,导致左、右楔块运动不畅而嵌入到上、下楔块之间的空隙中, 因而难以达到预想的密封效果。

由于上、下楔块的移动距离(升程)决定了弹性密封件密实的程度,如 何在保证上、下楔块移动距离的前提下,减小压紧块的厚度H就是本发明的 最终目的,这也意味着当压紧块的厚度H减薄时,其具备了相对较大的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升程薄 型压紧块,可在保持原有的升高距离前提下,相应减薄压紧块的厚度,从而 可保证压紧块的顺利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包括相互以其楔形面配合形成楔合体的左、 右楔块和上、下楔块,所述左、右楔块的楔形小端端面分别交错设有凹槽结 构,通过在左、右楔块相向移动时,使左、右楔块形成的端面凸台各自伸入 对方凹槽结构中形成配合,以增加左、右楔块相对移动时的极限距离,提高 上、下楔块的垂直升高距离。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贯穿左、右楔块的上、下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左、右楔块的端面凸台各自伸入对方凹槽结构中形成咬合 配合。

优选地,所述左、右楔块的部分端面凸台各自伸入对方凹槽结构中形成 咬合配合。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为梯形、V形或弧形。

优选地,所述右楔块与上、下楔块之间分别通过软性带状连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右楔块之间通过螺旋进给机构产生水平相对位移,带 动上、下楔块沿与之相配合的所述楔形面产生垂直方向上的相对滑动。

优选地,所述螺旋进给机构包括水平穿设于所述左、右楔块之间相配合 的二副螺杆、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设于所述右楔块,所述螺杆穿过所述 左楔块设有的套管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管。

优选地,所述上、下楔块的小端端面之间设有垂直导向机构,用于避免 所述上、下楔块产生水平方向上的错动。

优选地,所述垂直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副分设于上、下楔块小端端面相 配合的导柱、导套,所述导柱在所述上、下楔块靠近时压入所述导套中保持 相配合状态。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压紧块左、右楔块的楔形小端 端面交错设置凹槽结构,从而在端面部位形成凸台,利用其对应的凹凸结构 增加了左、右楔块水平移动的极限位置,从而提高了上、下楔块的垂直移动 距离,可在保持压紧块原有的升高距离前提下,相应减薄压紧块的厚度,从 而可保证压紧块的顺利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电缆贯穿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现有的一种电缆贯穿装置压紧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压紧块左、右楔块的长度缩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分解状态结构示意 图;

图7是图6中左、右楔块位于极限位置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凹槽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9-图10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的使用状态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 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 对本发明的限定来加以理解。

在以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 施例的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种大升程薄 型压紧块,用于在图1电缆贯穿装置的框架内壁和弹性密封件之间进行胀紧, 以在框架的断面形成密封状态,保护电缆不受火、烟、气体和水等的影响。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大升程薄型压紧块,包括四个楔块,即左、右楔 块1、12和上、下楔块5、11,四个楔块相互以其楔形面进行配合,从而在 其组合时形成了一个楔合体。左、右楔块1、12的楔形小端端面分别设有凹 槽结构4、7,并且是按照相互交错的方式进行布置,即在左楔块1设置凹槽 4的位置,右楔块12即以其局部凸出的端面形成凸台9作为与该凹槽4对应 的结构进行设置;反之,在右楔块12设置凹槽7的位置,左楔块1即以其局 部凸出的端面形成凸台2作为与该凹槽7对应的结构进行设置。也就是说, 在局部凸出的端面两侧,就是凹槽形成的部位,在任意两个凹槽之间构成凸 出的端面凸台。实际的外观效果就是在左、右楔块1、12的楔形小端端面分 别形成了一种对应的凹凸结构4、2和9、7。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凹槽结构可分别在左、右楔块的楔形小端 端面进行均匀地分布设置,即类似于采用犬牙交错式的凹凸结构。也可以如 图6所示,各凹槽4、7在左、右楔块1、12上可以按不均匀的大小或间距进 行设置,以更好地与其他结构相配合适应。例如在右楔块12上,位于中部的 凸台9的宽度大于位于其两侧边位置的凸台宽度,而在左楔块1上,位于中 部的凹槽4宽度大于位于其两侧边位置的凹槽宽度,并分别与右楔块12上的 中部凸台9及两侧凸台相对应。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配合效果,左、右楔 块1、12上的凹槽4、7应具有相一致的深度。

请继续参阅图6。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凹槽结构可按贯穿左、 右楔块1、12的上、下楔形面的形式进行加工制作。当然,也可以加工成其 他的配合形式,只要这些凹凸结构4、2和9、7可以相互穿插,以使左、右 楔块1、12的端面凸台2、9能够各自伸入对方楔块的凹槽结构7、4中形成 配合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增加(延长)左、右楔块作相对移动时的水 平极限距离。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左、右楔块的端面凸台在各自伸入对方的凹槽 结构中时,可以形成一种相互咬合(啮合)的配合状态,这样,在左、右楔 块移动到相互靠紧的状态时,可保证左、右楔块小端端面的配合部位没有明 显的间隙存在,以提高左、右楔块的抗形变能力。或者,也可以是左、右楔 块的部分端面凸台各自伸入对方凹槽结构中形成咬合配合。

请参阅图7,图7是图6中左、右楔块位于极限位置时的效果示意图。 如图7所示,当在左、右楔块的端面加工出相配合的凹槽结构后,左、右楔 块在作相向移动时,其端面凸台即可各自伸入对方的凹槽结构中,其伸入的 距离即为凹槽的深度X,这个深度X也就是本发明所增加的左、右楔块水平 移动的极限距离(左、右楔块分别增加了X/2的移动距离)。从图7可以看 出,当左、右楔块的端面各自伸入对方的凹槽结构中时,即相当于其楔形的 小端端面高度由h增大为h′,这样,就可以在不缩短左、右楔块长度L1(请 参考图2)的前提下,有效增加左、右楔块的水平移动极限位置,也就是提 高了上、下楔块的垂直移动距离Δh=h′-h,即增加了上、下楔块的升程。这 就意味着可在保持压紧块原有的升高距离前提下,相应减薄压紧块的厚度, 从而保证了压紧块的顺利安装。而相对于同样厚度的压紧块,也就意味着其 升程扩大了。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凹槽可以采用梯形、V形或弧形等结构形式。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凹槽结构配合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其显示左、右楔块1、12小端局部的俯视方向上的凹槽配合结 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梯形的凹槽结构形式,左、右楔块的端面凸台在 各自伸入对方的凹槽结构中时,可以形成一种相互咬合(啮合)的配合状态, 从而可提高左、右楔块在受到外力挤压时的抗形变能力。其中,凹槽的深度 X1即代表左、右楔块的端面凸台相互伸入对方的凹槽结构中时的深度,也就 是本发明所增加的左、右楔块水平移动的极限距离(左、右楔块分别增加了 X1/2的移动距离)。

请继续参阅图6。作为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右楔块12与上、下楔块5、 11之间可分别通过软性带状连皮13相连接。连皮13例如可以是弹性带或挠 性带。连皮13的作用是使右楔块12与上、下楔块5、11形成相互之间可运 动的组件,以方便其作为组件向前述电缆贯穿装置框架内导入及安装(其中 右楔块12为装入端)。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左、右楔块1、12和上、下 楔块5、11可以是内部设有硬质预埋件的弹性体,例如可以是包覆金属预埋 件(请参考图9)的橡胶类一体硫化成型弹性体,以增强其强度。并且,作 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右楔块12和上、下楔块5、11之间可分别通过由其材 质延伸所形成的软性带状连皮13连接,使右楔块和上、下楔块三者形成一 个相互可运动的组件。

请继续参阅图6。作为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左、右楔块1、12之间可 通过螺旋进给机构产生水平相对位移,带动上、下楔块5、11沿与之相配合 的所述楔形面产生垂直方向上的相对滑动。所述螺旋进给机构可包括水平穿 设于所述左、右楔块1、12之间相配合的二副螺杆3、螺纹套管8。具体地, 螺纹套管8可通过成型方式固定安装在右楔块12小端侧,螺杆3转动安装在 左楔块1对应部位。并且,可在左楔块1对应部位通过成型方式安装一个贯 穿左楔块的套管(请参考图9),然后,将螺杆3穿过套管与螺纹套管8形成 转动连接。左、右楔块之间可通过螺旋进给机构产生水平相对位移,带动上、 下楔块沿与之相配合的楔形面相对滑动,并沿垂直导向产生垂直相对位移; 同时,任意二个相配合的楔形面之间可形成弹性密封,在上、下楔块张开后, 即可用于对贯穿电缆贯穿装置框架的电缆进行压紧及密封。

请继续参阅图6。作为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上、下楔块5、11的小端 端面之间还可设有垂直导向机构,用于避免上、下楔块产生水平方向上的错 动。所述垂直导向机构可包括至少一副分设于上、下楔块小端端面相配合的 导柱6、导套10,例如图示的两副导柱6、导套10。所述导柱6在所述上、 下楔块靠近时压入所述导套10中保持相配合状态。其中,可将导柱6安装在 上楔块5的小端端面位置,将导套10安装在下楔块11的小端端面对应位置, 并相互套接形成可按压式的配合;或者也可以互换位置安装。此外,在右楔 块12的凸台9对应位置加工有针对螺杆/螺纹套管的避让槽,同时,在上、 下楔块5、11的小端对应位置加工有针对导柱/导套的避让槽。

请参阅图9-图10,图9-图10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大升程薄型 压紧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其显示压紧块的初始状态结构, 左、右楔块1、12和上、下楔块5、11可相互楔合在一起形成沿楔形面相对 滑动的楔合体。其中,任意二个相配合的楔形面之间可形成弹性滑动密封, 从而使得压紧块成为内部密封的整体。左、右楔块1、12通过螺旋进给机构 (包括相配合的螺杆3和螺纹套管8)产生水平相对位移,带动上、下楔块5、 11沿与之相配合的所述楔形面产生垂直方向上的相对滑动。在左楔块1对应 部位安装有与螺杆3相配合的套管14,楔块采用内部设有硬质预埋件15的 弹性体制作,且右楔块12与上、下楔块5、11之间分别通过连皮13相连接。

接着,如图10所示,其显示压紧块位于工作到位状态的结构,当转动 螺旋进给机构时,左、右楔块作水平相对移动,带动上、下楔块作垂直方向 上的相对滑动。当左、右楔块运动到其小端端面重合的位置时,通过在左、 右楔块小端端面设计的凹槽所形成的凹凸结构,即可使得左、右楔块的端面 凸台可各自继续伸入对方的凹槽结构中,形成一种相互咬合(啮合)的配合 状态,从而增加了左、右楔块水平移动的极限距离,同时增加了上、下楔块 的升程。在上、下楔块张开后,即可用于对贯穿电缆贯穿装置框架的电缆进 行压紧及密封。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压紧块左、右楔块的楔形小端端面交错设置 凹槽结构,从而在端面部位形成凸台,利用其对应的凹凸结构增加了左、右 楔块水平移动的极限位置,从而提高了上、下楔块的垂直移动距离,可在保 持压紧块原有的升高距离前提下,相应减薄压紧块的厚度,从而可保证压紧 块的顺利安装。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 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