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包含该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包含该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浮纤长玻纤采用升温、降温的工艺,配合醋酸镁和六亚甲基四胺对长玻纤改性,提高长玻纤对聚碳酸酯材料的相容性,消除长玻纤与聚碳酸酯材料因流动性、密度等差异造成的浮纤问题,可使长玻纤均匀、稳定地存在于聚碳酸酯材料中,最终有效地提高所制得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高抗冲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性能,且表面光滑无浮纤,尤其适用于制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产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944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43358.5

  • 发明设计人 李莉玲;

    申请日2015-11-28

  • 分类号C08L69/00(20060101);C08K9/04(20060101);C08K7/14(20060101);C03C25/24(20060101);

  • 代理机构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肖婉萍

  •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福长岭惠南大道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5: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L69/00 登记生效日:201904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2-16

    授权

    授权

  • 2016-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69/00 申请日:2015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包含该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 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玻璃纤维增强粒料指的是纤维单向排布的粒料,其纤维长度与粒料长度相等, 一般大于5mm。在国内,长玻纤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长玻纤一般用于改善高分子材料的 力学性能。聚碳酸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通用塑料,优点在于密度低、价格便宜,并具有优良 的耐化学腐蚀性、较好的机械性能、突出的耐折叠性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

长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是具有高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尺寸稳定好,是一种“强 而韧”的材料,聚碳酸酯在添加玻璃纤维增强后,大大提高其机械性能、耐热型和尺寸稳定 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以塑代钢和取代增强工程塑料,满足轻武器包装箱、汽车领域、家电 等领域使用要求。但现有的长玻纤材料用于增强聚碳酸酯时,容易出现浮现现象。浮纤”现 象是玻纤外露造成的,白色的玻纤在塑料熔体充模流动过程中浮露于外表,待冷凝成型后 便在塑件表面形成放射状的白色痕迹,当塑件为黑色时会因色泽的差异加大而更加明显。 对于绝大部分外观制件来说,产品表面必须浮纤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抗冲击性好和耐跌 落性强。而现有的技术还不能满足制件的需要。尤其是长玻纤,由于其密度、流动性与聚碳 酸酯树脂相比具有更大的差别,在材料制备时更容易与聚碳酸酯分离而浮于表面,不但导 致其增强聚碳酸酯力学性能的目的无法实现,更加容易导致所获得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局 部长玻纤含量过高而抗冲击性能过低。用这种材料生产的产品可靠性降低,甚至不如普通 的聚碳酸酯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浮纤的长玻纤。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80-110份;

醋酸镁0.01-0.08份;

六亚甲基四胺10-40份。

进一步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6-12mm,直径为11-20μm;

进一步的,所述低浮纤长玻纤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碱连续玻纤加入水中加热至80-100 ℃,投入温度为2-3℃的水中,加入醋酸镁和六亚甲基四胺,保温1-5min,干燥后获得所述低 浮纤长玻纤。

本发明中,无碱长玻纤、醋酸镁、六亚甲基四胺均可选用现有技术制成。

醋酸镁为无色单斜晶体,易潮解。溶于水,水溶液通常为中性或弱酸性。在空气中 易潮解,加热脱水。用作试剂、医药、催化剂等。可由碳酸镁与乙酸反应制得。六亚甲基四胺 主要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氨基塑料的催化剂和发泡剂、橡胶硫化的促进剂(促进剂 H)、纺织品的防缩剂等。本发明中,醋酸镁和六亚甲基四胺些小,可以有效提高长玻纤与聚 碳酸酯材料的相容性,在制备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时,无需经过其他特殊处理便可使长玻纤 与聚碳酸酯等其他材料混熔,不易发生结团、上浮等问题,长玻纤均匀地分布在所制成的聚 碳酸酯复合材料之中,有效提高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用这种聚碳酸酯复 合材料进行注塑生产汽车零部件、家电外壳,产品表面光滑、无浮纤,产品强韧且高抗冲,具 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特别要指出的是,一旦醋酸镁或六亚甲基四胺不存在,所制得的长玻纤 材料上述低浮纤的性能即发生降低或消失。本发明的长玻纤可选用任一种是现有技术产品 实现。特别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长玻纤的低浮纤性能。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包含上述低浮纤长玻纤的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 量计包括:

低浮纤长玻纤10-20份;

聚碳酸酯80-130份;

抗氧剂0.1-0.7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1-4份。

上述原料均可选用现有技术实现。抗氧剂可优选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 627。这几种抗氧剂与本发明的低浮纤长玻纤有较高的相容性。乙撑双硬脂酰胺可进一步提 高长玻纤与聚碳酸酯材料在注塑时的相容性,降低注塑工件表面的浮纤。

本发明采用升温、降温的工艺,配合过氧化氢和硝酸钾对长玻纤改性,提高长玻纤 对聚碳酸酯材料的相容性,消除长玻纤与聚碳酸酯材料因流动性、密度等差异造成的浮纤 问题,可使长玻纤均匀、稳定地存在于聚碳酸酯材料中,最终有效地提高所制得的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性 能,且表面光滑无浮纤,尤其适用于制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95份;

醋酸镁0.06份;

六亚甲基四胺25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10mm,直径为15μm;

优选的,所述低浮纤长玻纤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碱连续玻纤加入水中加热至90℃,投入 温度为3℃的水中,加入醋酸镁和六亚甲基四胺,保温5min,干燥后获得所述低浮纤长玻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低浮纤长玻纤15份;

聚碳酸酯100份;

抗氧剂0.6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3份。

本实施例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选用现有技术的共混法制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110份;

醋酸镁0.01份;

六亚甲基四胺40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5mm,直径为10μm;

优选的,所述低浮纤长玻纤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碱连续玻纤加入水中加热至80-100℃, 投入温度为2-3℃的水中,加入醋酸镁和六亚甲基四胺,保温1-5min,干燥后获得所述低浮 纤长玻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低浮纤长玻纤10份;

聚碳酸酯130份;

抗氧剂0.1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4份。

本实施例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选用现有技术的共混法制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80份;

醋酸镁0.08份;

六亚甲基四胺10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12mm,直径为11μm;

优选的,所述低浮纤长玻纤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碱连续玻纤加入水中加热至100℃,投入 温度为2℃的水中,加入醋酸镁和六亚甲基四胺,保温5min,干燥后获得所述低浮纤长玻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低浮纤长玻纤20份;

聚碳酸酯80份;

抗氧剂0.7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1份。

本实施例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选用现有技术的共混法制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90份;

醋酸镁0.05份;

六亚甲基四胺30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8mm,直径为14μm;

优选的,所述低浮纤长玻纤的制备方法强各原料投入100℃的热水中保持20Min,干燥 获得成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低浮纤长玻纤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低浮纤长玻纤11份;

聚碳酸酯120份;

抗氧剂0.7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4份。

本实施例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选用现有技术的共混法制成。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110份;

硫酸镁0.08份;

六亚甲基四胺40份。

本对比例优选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12mm,直径为20μm。

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上述长玻纤10份;

聚碳酸酯100份;

抗氧剂0.3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2份。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选用现有技术的共混法制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长玻纤,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无碱连续玻纤85份;

醋酸镁0.07份;

苯甲胺30份。

本对比例优选的,所述无碱连续玻纤长度为6mm,直径为11μm。

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

上述长玻纤20份;

聚碳酸酯130份;

抗氧剂0.7份;

乙撑双硬脂酰胺4份。

本对比例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选用现有技术的共混法制成。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测试所得的拉伸强度判断,材料的抗冲击性通过两种方 法表征,一种是通过测试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表征,另一种是通过把材 料制成100mm*100mm*3mm的方板,把方板通过支撑物架住,用0.5KG的圆球从不同的高度自 由落体撞击到方板上,观察方板在多少高度出现裂纹。复合材料的浮纤情况是通过在表面 进行抛光处理的模具上把材料制成方板,通过二次原相仪对表面进行观察。

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进行拉伸强度、冲击性能和表面浮纤情况进行测定,其 测试结果见表1。

测试项目 拉伸强度/MPa 缺口冲击强度/KJ/m2无缺口冲击强度/KJ/m2落球冲击/cm 浮纤情况 实施例1 110 45 62 100 无明显浮纤 实施例2 115 40 55 145 无明显浮纤 实施例3 120 43 50 80 无明显浮纤 4 -->实施例4 125 35 45 135 少量浮纤 对比例1 120 22 37 70 浮纤明显 对比例2 115 20 38 80 浮纤明显

注塑测试。

将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注塑,成型为30cm×30cm×30cm的方块, 观察其表面浮纤情况。在方块的6个表面切割出30cm×30cm×2cm的表皮,并获得一切去表 皮的小方块;测试表皮和小方块的密度差率。密度差率ρ=(ρ表皮-ρ小方块)×100%。其结果 如表2所示。

实验组 ρ(%) 实施例1 0.030±0.003 实施例2 0.042±0.004 实施例3 0.030±0.004 对比例1 3.437±0.003 对比例2 4.203±0.003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 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 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