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葡甘露胶在标本保存中的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葡甘露胶在标本保存中的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葡甘露胶在标本保存中的应用,所述标本为动物标本或植物标本;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标本的保存方法,所述方法为使用甲醛溶液和/或乙醇溶液处理所述标本12~24h后,使用葡甘露胶凝胶封存所述标本;本发明首次将葡甘露胶应用于标本保存中,葡甘露胶在保存标本的过程中,能够长期保持生物标本的完整形态,不会对标本有任何毒害或腐蚀等作用,避免了使用甲醛、乙醇等溶液易造成的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等缺陷,并且保存后的标本方便搬动,易于运输;本发明将葡甘露胶应用于标本的保存领域,为标本保存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386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麦重伟;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48749.X

  • 发明设计人 麦重伟;

    申请日2016-03-16

  • 分类号A01N1/00(20060101);A01N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瑞云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红强街106号4座602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2: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 1/00 专利号:ZL201610148749X 申请日:20160316 授权公告日:201805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5-29

    授权

    授权

  •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1/00 申请日:2016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标本保存领域,具体涉及葡甘露胶在标本保存中的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素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模型;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生物标本在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未来标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广阔远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但是,对于生物来说,人们目前掌握的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标本制作和保存的需要,尤其是生物标本的保色问题是人们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生物的色彩缤纷是其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特征,保持生物基本颜色的存在对于生物学科的研究及传宝,对于整个标本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固定和保存生物标本最为普遍的是利用甲醛溶液和乙醇溶液,但是甲醛溶液中存在诸多缺陷,主要有:(1)甲醛易使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不保鲜;(2)甲醛溶液中因含有甲醇易聚合产生沉淀,需经常更换;(3)甲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不同程度的伤害操作者的眼睛和呼吸系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含乙醇的保存液长期使用后也会使样本机体发硬,其褪色现象比甲醛更明显;并且这两种溶液保存的样本存在不易造型,运输麻烦的缺陷。

因此,如果能够研究出一种适宜保存标本的无毒无害的纯天然介质,将能够改变目前标本保存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葡甘露胶在标本保存中的应用,葡甘露胶能够长期保持生物标本的完整形态,不会对标本有任何毒害或腐蚀等作用,避免了使用甲醛、乙醇等溶液易造成的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等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本的保存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葡甘露胶在标本保存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标本为动物标本或植物标本。

目前,生物标本保存领域常用的保存方法是直接将标本置于甲醛溶液中长期保存,虽然甲醛比较通用,但是甲醛保存标本存在诸多缺陷,例如会使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不保鲜等缺陷,不适宜长期保存标本。

葡甘露胶又称魔芋胶是一种新型多用途微粒状可食用胶,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用化工、科研等领域,作为琼脂、果胶、海藻胶等的替代产品;目前尚未有人将葡甘露胶用于标本的保存,发明人在研究标本的保存方法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若将经过杀菌消毒和固定处理后的标本使用特定浓度的葡甘露胶凝胶进行封存,能够长期保持生物标本的完整形态,并且避免了使用甲醛、乙醇等溶液易造成的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等缺陷,特别适用于对标本的长期保存;另外,葡甘露胶为不含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的纯天然产品,不会对标本有任何毒害或腐蚀等作用,不会影响到标本机体的结构;并且使用的葡甘露胶经水溶解后常温下为固态,能够很好的保持标本的形态,且方便移动标本,制备得到的标本易于运输,为标本保存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更为优选地,所述标本为水生动物。

一种标本的保存方法,所述方法为使用甲醛溶液和/或乙醇溶液处理所述标本12~24h后,使用葡甘露胶凝胶封存所述标本。

本发明提供的保存方法,首先使用甲醛溶液和/或乙醇溶液对待保存的标本进行处理,杀菌和固定,预处理能够很好的固定标本,避免了后期封存过程中因杀菌不完全而造成的标本腐烂等问题。

优选地,所述葡甘露胶的浓度为2~15%。

发明人在使用葡甘露胶对标本进行封存时,使用温水溶解所述葡甘露胶,经过众多次创造性实验后发现,并非任意比例的葡甘露胶的用量都具有较好的封存效果,并且葡甘露胶的浓度也不是其常规作为食用胶的使用浓度;用作标本保存的葡甘露胶的浓度较大,在2~15%的浓度范围之内,保存效果较好;葡甘露胶的浓度过低,凝胶粘稠度较小,易造成标本的局部变形,并且凝胶内部的张力不够,无法承受较大质量的标本,而葡甘露胶的浓度过大,则会显著降低凝胶的透明度,影响标本的可视性,虽然能够保存标本,但是外界很难通过凝胶对标本进行观察,丧失了标本保存的价值和实用性,因此,葡甘露胶的浓度必须在2~15%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葡甘露胶的浓度为3~6%。

优选地,使用甲醛溶液和/或乙醇溶液处理所述标本12~24h后,使用葡甘露胶和卡拉胶共混形成的复合胶封存所述标本。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若尝试使用卡拉胶和葡甘露胶共混制备得到的复合胶保存标本时,在不降低凝胶的粘稠度和内部张力的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凝胶的透明度,增加标本的可视性,两种胶结合更适宜于保存标本。

优选地,所述葡甘露胶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为2~3:1;更为优选地,所述葡甘露胶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为2:1。

本发明中,对标本生物预处理时的时间尤为重要,浸泡时间太短,标本生物固定不完全,而浸泡时间太长,标本生物还没保存就会出现褪色的情况;优选地,使用甲醛溶液和/或乙醇溶液处理所述标本14~16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将葡甘露胶应用于标本保存中,葡甘露胶在保存标本的过程中,能够长期保持生物标本的完整形态,不会对标本有任何毒害或腐蚀等作用,避免了使用甲醛、乙醇等溶液易造成的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等缺陷,并且保存后的标本方便搬动,易于运输;本发明将葡甘露胶应用于标本的保存领域,为标本保存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原料、助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购买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助剂。

实施例1

将待保存的金鱼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甲醛溶液和乙醇溶液浸泡12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2%的葡甘露胶凝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保存三年后,金鱼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

实施例2

将待保存的枫叶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甲醛溶液和乙醇溶液浸泡14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5%的葡甘露胶凝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保存三年后,枫叶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

实施例3

将待保存的枫叶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甲醛溶液和乙醇溶液浸泡14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3%的葡甘露胶凝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保存三年后,枫叶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

实施例4

将待保存的枫叶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甲醛溶液和乙醇溶液浸泡24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6%的葡甘露胶凝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保存三年后,枫叶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

实施例5

将待保存的蝴蝶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乙醇溶液浸泡16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8%的葡甘露胶凝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保存三年后,蝴蝶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

实施例6

将待保存的蝴蝶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乙醇溶液浸泡18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8%的葡甘露胶凝胶和卡拉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其中,所述葡甘露胶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为2:1;保存三年后,蝴蝶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并且凝胶透明性强,可通过玻璃瓶和凝胶观察到蝴蝶身上的纹路。

实施例7

将待保存的金鱼标本清洗干净,使用浓度为5%的乙醇溶液浸泡18h固定后,使用浓度为10%的葡甘露胶凝胶和卡拉胶进行封存在玻璃瓶中,其中,所述葡甘露胶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为3:1;保存三年后,金鱼标本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并且肢体柔软,没有出现肢体发硬、变形的现象,并且凝胶透明性强,可通过玻璃瓶和凝胶观察到金鱼身上的纹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