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V型对射的三组分混合头

一种V型对射的三组分混合头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V型对射三组分混合头;包括调压核心块、小活塞;调压核心块上包括小活塞推杆安装孔、色浆输入孔、色浆输出孔等;色浆输入孔与混注区之间具有夹角;小活塞的推杆上具有第一高压循环槽、第二高压循环槽、色浆循环槽;第一高压循环槽、第二高压循环槽对称布置;色浆循环槽位于第一高压循环槽、第二高压循环槽对称中心线上;小活塞的推杆间隙配合安装在调压核心块上的小活塞推杆安装孔中,小活塞推杆可沿小活塞推杆安装孔直线往复移动;第一组分色浆与第二组分ISO、第三组分POL在混注区呈V型夹角斜冲碰撞,ISO、POL在俯视方向、侧视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呈V型斜冲碰撞。本发明三组分能实现充分碰撞;混合更透彻,质量更优;混合效果佳;最大限度地优化混合效果,两次相碰彻底混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196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85602.1

  • 发明设计人 曹震;桑健;朱靖民;

    申请日2015-12-25

  • 分类号B29C44/34;

  • 代理机构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陈宏伟

  • 地址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硅谷大街457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8: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0

    授权

    授权

  • 2016-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44/34 申请日:20151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成型工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V型对射的三组分混合头;特别适用于方向盘发泡成型制造。

背景技术

发泡成型着力避免欠饱满、产生气孔、暗坑等缺陷一直是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探索研究的技术课题;以往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探索更多是在材料(化学原料)配方与技术参数上的思考。

发泡成型制造的混合头有两组分混合头、三组分混合头、四组分混合头、六组分混合头等。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现有的三组分混合头包括调压核心块、小活塞;调压核心块上具有色浆输入孔、色浆输出孔、ISO输入孔、ISO输出孔、POL输入孔、POL输出孔、混料输出孔;小活塞上具有高压循环槽2个、色浆循环槽1个、色浆喷射中心孔1个。

高压循环时,色浆沿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入孔进入,进入小活塞色浆循环槽,然后从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出孔流出;ISO沿调压核心块ISO输入孔进入,进入小活塞高压循环槽,然后从调压核心块ISO输出孔流出;POL沿调压核心块POL输入孔进入,进入小活塞高压循环槽,然后从调压核心块POL输出孔流出。

灌注时;ISO沿调压核心块ISO输入孔进入,转角进入水平混注区;POL沿调压核心块POL输入孔进入,转角进入水平混注区;色浆沿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入孔进入,再经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转角成水平喷射流出进入水平混注区;三组分在水平混注区水平对冲碰撞;然后三组分从水平混注区中心混料输出孔流出。

缺点是:一方面,色浆沿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入孔进入,再经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转角成水平喷射流出,三组分在水平混注区水平对冲碰撞,色浆、ISO、POL未能实现充分碰撞,混合效果欠佳,发泡欠饱满、易产生气孔、暗坑等缺陷,产品废品率高;其次,色浆需经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进入调压核心块中心混料输出孔,灌注时易产生ISO、POL相对小活塞中心孔的倒灌,导致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堵塞,设备故障率高,需经常维修;第三方面,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加工制造工艺复杂,淬火时易产生应力集中缺陷,小活塞杆部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对射三组分混合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色浆经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转角流出,色浆、ISO、POL未能实现充分碰撞;混合效果欠佳,发泡欠饱满、易产生气孔、暗坑,产品废品率高;灌注时易产生ISO、POL相对小活塞中心孔的倒灌,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堵塞,设备故障率高;小活塞加工制造工艺复杂,淬火时易产生应力集中等问题。

本发明包括调压核心块、小活塞;调压核心块上包括小活塞推杆安装孔、色浆输入孔、色浆输出孔、ISO输入孔、ISO输出孔、POL输入孔、POL输出孔、混注区、混料输出孔;色浆输入孔与混注区之间具有夹角;小活塞的推杆上具有第一高压循环槽、第二高压循环槽、色浆循环槽;第一高压循环槽、第二高压循环槽对称布置;色浆循环槽位于第一高压循环槽、第二高压循环槽对称中心线上;小活塞的推杆间隙配合安装在调压核心块上的小活塞推杆安装孔中,小活塞推杆可沿小活塞推杆安装孔直线往复移动。

当高压循环时,小活塞推杆向内移动(小活塞推杆处在图9所示位置),调压核心块上的色浆输入孔、色浆输出孔与小活塞上的色浆循环槽相连通;调压核心块上的ISO输入孔、ISO输出孔与小活塞上的第一高压循环槽相连通;调压核心块上的POL输入孔、POL输出孔与小活塞上的第二高压循环槽相连通;第一组分色浆沿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入孔进入,进入小活塞色浆循环槽,然后从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出孔流出;第二组分ISO沿调压核心块ISO输入孔进入,进入小活塞高压循环槽,然后从调压核心块ISO输出孔流出;第三组分POL沿调压核心块POL输入孔进入,进入小活塞高压循环槽,然后从调压核心块POL输出孔流出。

当灌注时,小活塞推杆向外移动,小活塞推杆间隙密封色浆输出孔、ISO输出孔、POL输出孔,色浆输入孔、ISO输入孔、POL输入孔与混注区相连通;第二组分ISO沿调压核心块ISO输入孔进入混注区;第三组分POL沿调压核心块POL输入孔进入混注区;第一组分色浆沿调压核心块色浆输入孔进入混注区;第一组分色浆与第二组分ISO、第三组分POL在混注区呈V型夹角斜冲碰撞,第二组分ISO、第三组分POL在俯视方向、侧视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呈V型斜冲碰撞;这种在俯视方向、侧视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呈V型斜冲碰撞,使两组分首次碰撞后,还有2次回头碰撞,充分混合的三组分从调压核心块中心混料输出孔流出。

本发明色浆输入孔与混注区之间具有90°夹角。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三组分能实现充分碰撞;混合效果佳;灌注时无ISO、POL相对小活塞中心孔倒灌,小活塞色浆喷射中心孔无堵塞故障,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加工时间和维修时间,减少备件费用;采用V型撞击可避免老式的180°对撞式配置所带来的对串混合不良问题,混合更透彻,质量更优;组份射出后,射到小活塞杆端(部圆弧)面以及小活塞安装孔圆弧面后反弹,进一步增加混合腔中的混合均匀型,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混合效果,两次相碰彻底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结构小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结构小活塞剖视图;

图3为现有结构高压循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结构高压循环工作状态E-E剖视图;

图5为现有结构灌注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结构灌注工作状态E-E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小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高压循环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高压循环工作状态D-D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高压循环工作状态E-E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灌注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灌注工作状态G-G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灌注工作状态F-F剖视图;

图中:1、调压核心块;2、小活塞;1a、色浆输入孔;1b、色浆输出孔;1c、ISO输入孔;1d、ISO输出孔;1e、POL输入孔;1f、POL输出孔;1g、混注区;1h、混料输出孔;2a、高压循环槽;2b、色浆循环槽;2c、色浆喷射中心孔;SJ、第一组分色浆;ISO、第二组分;POL、第三组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包括调压核心块1、小活塞2。

如图7所示,小活塞2的推杆上具有对称高压循环槽2a、色浆循环槽2b;色浆循环槽2b位于对称高压循环槽2a的对称中心线上;

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调压核心块1上包括小活塞推杆安装孔、色浆输入孔1a、色浆输出孔1b、ISO输入孔1c、ISO输出孔1d、POL输入孔1e、POL输出孔1f、混注区1g、混料输出孔1h。

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小活塞2的推杆间隙配合安装在调压核心块1上的小活塞推杆安装孔中,小活塞2推杆可沿小活塞推杆安装孔直线往复移动。

如图8、图9、图10所示,当高压循环时,小活塞2推杆向内移动,调压核心块1上的色浆输入孔1a、色浆输出孔1b与小活塞2上的色浆循环槽2b相连通;调压核心块1上的ISO输入孔1c、ISO输出孔1d与小活塞2上的一侧高压循环槽2a相连通;调压核心块1上的POL输入孔1e、POL输出孔1f与小活塞2上的另一侧高压循环槽2a相连通;第一组分色浆SJ沿调压核心块1色浆输入孔1a进入,进入小活塞2色浆循环槽2b,然后从调压核心块1色浆输出孔1b流出;第二组分ISO沿调压核心块1的ISO输入孔1c进入,进入小活塞2的一侧高压循环槽2a,然后从调压核心块1的ISO输出孔1d流出;第三组分POL沿调压核心块1的POL输入孔1e进入,进入小活塞2另一侧高压循环槽2a,然后从调压核心块1的POL输出孔1f流出。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当灌注时,小活塞2推杆向外移动,小活塞2推杆间隙密封色浆输出孔1b、ISO输出孔1d、POL输出孔1f,色浆输入孔1a、ISO输入孔1c、POL输入孔1e与混注区1g相连通;第二组分ISO沿调压核心块1的ISO输入孔1c进入混注区1g;第三组分POL沿调压核心块POL输入孔1e进入混注区1g;第一组分色浆SJ沿调压核心块1的色浆输入孔1a进入混注区1g;第一组分色浆SJ与第二组分ISO、第三组分POL在混注区1g呈V型夹角斜冲碰撞,其中,ISO、POL在俯视方向、侧视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呈V型斜冲碰撞,这种在俯视方向、侧视方向两个方向上分别呈V型斜冲碰撞,使两组分首次碰撞后,还有2次回头碰撞,充分混合的三组分从调压核心块1中心的混料输出孔1h流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