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

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缸盖锻件生产完成后,内部既不会出现偏析、疏松、晶粒分布不匀等现象,而且在同一平面内性能差异极微,性能稳定,并且材料利用率高的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质量百分数:C:0.17-0.22%、Si≤0.45%、Mn:0.95-1.1%、P≤0.03%、S≤0.03%、Cr:0.9-1.1%、Mo:0.4-0.5%、Ni≤0.4%、V:0.08-0.12%、Nb≤0.005%。优点:一是工件组织不均匀,且内部应力极小;二是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后续工件的切削加工量小,机床加工省时省力;四是超声波检测后,其内部的晶粒状态稳定,不存在“粗晶”现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865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宝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77456.8

  • 发明设计人 陈聪;严一峰;张海峰;陆俊;

    申请日2015-12-23

  • 分类号C22C38/04(20060101);C22C38/18(20060101);C22C38/12(20060101);C22C38/08(20060101);C21D1/18(20060101);C21D1/28(20060101);C21D6/00(20060101);B21K3/02(20060101);F02F1/24(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2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翟中平

  • 地址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工业园区内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16: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2C38/04 专利号:ZL2015109774568 登记生效日:2023032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宝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宝鼎重工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工业园区内 变更后权利人: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唐家埭村一组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0-31

    授权

    授权

  • 2016-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04 申请日: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缸盖锻件生产完成后,内部既不会出现偏析、疏松、晶粒分布不 匀等现象,而且在同一平面内性能差异极微,性能稳定,并且材料利用率高的大型低速柴油 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属汽缸盖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船用柴油机制造商,均采用MAN公司专利技术要求进行汽缸盖制造,因性 能要求,多采用合金钢锻制,而合金钢锻件塑性、韧性等较差,锻件生产完成后,内部往往易 出现偏析、疏松、晶粒分布不匀等现象,经性能检测,导致指标不符或同一平面内性能差异 极大,性能不稳定。另一方面,因缸盖本身结构特点,分上、下两个不同直径的平面,且存在 一个较大内孔,这使材料利用率往往较低。

即钢锭整体加热后大压下量镦粗,镦粗后错冒口,镦粗漏盘更换成大平砧,冲子 冲孔后,坯料竖起,套进芯棒,滚圆完工。

1、钢锭整锭镦粗,必须采用大压下量,钢锭内部晶粒虽被打碎,起到细化作用,但对于 低碳合金钢而言,其塑性相对较差,内部仍可能存在偏析,或组织不均匀,且内部会存在较 大应力;

2、错冒口后大平砧上镦粗,侧面挤出量不易控制,因此需在下料时适当增加下料重量, 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3、滚圆成型后,缸盖粗加工成品尺寸分不同直径,后续工件的切削加工量非常大,机床 加工费时费力;

4、超声波检测后,其内部的晶粒状态均不够稳定,存在“粗晶”现象,这个后续的热处理 过程带来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汽缸盖锻件生产完成后,内部既 不会出现偏析、疏松、晶粒分布不匀等现象,而且在同一平面内性能差异极微,性能稳定,并 且材料利用率高的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

设计方案:船用主机大部分时间是在满负荷情况下工作,有时在变负荷情况下运 转。船舶经常在颠簸中航行,所以船用柴油机应能在纵倾15°~25°和横倾15°~35°的条件 下可靠工作。本发明的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因其需承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导 致在机械性能方面需具有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热处理均匀,组织细化,且强度分布要匀 称。另一方面工件的抗疲劳强度指标必须达标,因缸盖在使用中需承受持续性的高温高压 和运动所产生的负荷,其抗疲劳性能必须优良,如此方能保证其使用寿命,保证柴油机的正 常运作。

低速船用柴油机汽缸盖锻件最终成品形状结构复杂,使用时为保证性能均匀稳 定,具一定耐高温腐蚀性、耐冲击特性等,需对材质成分进行优化控制,另需根据使用条件, 明确具体性能指标。

按目前国内常用柴油机的性能要求,其应达到下列指标:

抗拉强度≥640MPa、屈服强度≥450MPa、伸长率≥18.0%、断面收缩率≥40.0%、耐冲击 韧性值AKv≥32J,HB:190-220.

成分控制:C:0.17-0.22%、Si≤0.45%、Mn:0.95-1.1%、P≤0.03%、S≤0.03%、Cr:0.9- 1.1%、Mo:0.4-0.5%、Ni≤0.4%、V:0.08-0.12%、Nb≤0.005%。

一、本申请在制定如上成分控制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钢中含碳量对机械性能有最直接的影响,随着碳当量的增加,钢种强度硬度会显著 上升,但其塑性及韧性则会变差,如图5所示,因此对于此次研制,要同时考虑强度及韧性方 面的影响,碳当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本次试制碳当量在0.17-0.22%,如此设定一方面考 虑到缸盖的综合性能指标,如碳当量控制过高,对于内部偏析及耐低温冲击特性等均较难 控制,另一方面精确的低碳当量控制,对锻造时的塑性要求起到正面作用;

2、P、S含量的控制,P、S在钢种属有害元素,其含量不宜过高,工件中若含有一定的S,虽 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钢的切削性能,但会使钢中偏析现象严重,同时Fe与S会形成FeS化合 物,消弱晶粒之间的结合力,导致钢的热脆现象。P与S一样,虽能改善切削,但P含量的增加, 会增加回火脆性,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致使钢在冷加工时容易脆裂,即所谓的冷脆现 象,因此本次试制对原材料的控制中,把P、S元素含量均控制在0.03%以下;

3、Mn含量的控制,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 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 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同时Mn元素的加入能极大的提高 的延展性能,反映在力学性能上,能使钢的断后伸长率有大幅提升,主要原因为在液体状态 下,Mn元素结合而成的晶粒细化,单位面积上晶粒较多,且晶界连接较强,起到一定的耐腐 蚀作用。但Mn含量过高,钢锭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钢种晶粒会急剧增大,脆性明显,冷却 后对性能不利。综合考虑,对Mn含量设定在0.95-1.1%之间;

4、Si含量的控制,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 0.30%的硅。Si的加入,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和钼、钨、铬等结合, 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但对钢的韧性、焊接性能等有一定负面影响,最终设定Si 含量≤0.45%;

5、Cr、Mo、Ni的含量控制: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此次成分优 化,Cr元素的控制是关键,区间设定在0.9-1.1%之间。Mo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 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回火而引起的 脆性,本项目产品需具备在高温高压下持续运行的能力,因此Mo的加入是必须的,含量精确 控制在0.4-0.5%。

Ni作为稀有元素,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适当 加入对改善综合性能具有积极作用,Ni含量控制≤0.4%。

6、V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 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V含量控制:0.08-0.12%;

7、Nb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 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 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因此Nb含量控制≤0.005%。

二、技术分析:

1.对制定的元素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单个元素以及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影响,制定钢锭 加热工艺,终锻温度,始锻温度的控制,始锻温度若过高,则会使晶粒急速膨胀,出现过烧现 象,使内部的组织晶界发生变化而影响最终的性能,若终锻温度过低,使产品成型时的变形 量不均匀,且存在较大的锻造应力,也会导致产品最终的尺寸与性能不稳定,因此首先要根 据成分的配比确定科学合理的加热工艺和始终锻温度;

2.锻造工艺技术分析,该类产品按常规的锻造工艺进行生产,锻造毛坯到粗加工结束, 切削量达25%,加工费时,工效低下,因此需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锻造工艺,关键 是对冲孔过程必须进行控制,因此需配备专门的芯棒,冲子,通过专用工装的设计,锻造出 高利用率且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另一方面,锻造过程中必须要对变形量进行控制,包括镦 拔次数的控制等,使组织均匀分布,且应力降低到最小程度;

3.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分析,热处理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应力,使内部组织均匀细化,且 使最终的机械性能符合要求。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热处理过程中需保证淬火深度,回火时间 控制,使内外部组织均匀,这需在成分优化控制的基础上,做好第一热处理,一方面保证珠 光体+铁素体组织均匀细化,另一方面需消除锻造应力。

三、技术创新点:

1.在本申请人已有“一种GS24Mn6铸钢件”专利技术基础上,对成分进行优化控制,以已 有专利入手,对单个元素,元素与元素间的作用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如下成分范围:C:0.17- 0.22%、Si≤0.45%、Mn:0.95-1.1%、P≤0.03%、S≤0.03%、Cr:0.9-1.1%、Mo:0.4-0.5%、Ni≤ 0.4%、V:0.08-0.12%、Nb≤0.005%。

2.锻造工艺技术,采用新型锻造方法,设计漏盘,钢锭加热时采用分段加热技术, 锻造过程控制产品表面的变化,采用快速小压下量压制技术,使锻后产品具有合格的内部 质量和外观尺寸。考虑到本身材质(S20CrMoVS)塑性较差,对钢锭采用分段加热,由传统的 一个钢锭生产一件缸盖,通过一次镦粗成型的锻造工艺改进为一件钢锭生产两个缸盖,钢 锭通过两次大压下量镦拔,镦拔后对坯料重新锯料下料,在专用漏盘上采用单次压下量≤ 5%的变形量的新型锻造工艺,通过新型工艺,保证工件内部被完全锻透,晶粒细化均匀,组 织状态稳定。

3.热处理工艺技术的改进:传统的热处理工艺技术为毛坯锻造结束后,随即进行 粗加工,再采用完全水冷的方式进行淬火,后回火。在此基础上,对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新型 热处理工艺为:毛坯锻造后直接进行正火+回火处理,消除锻造应力和组织应力,再进行粗 加工,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淬火时采用1小时淬火冷却,后空冷的技术,再进行回火处 理,回火冷却采用炉冷方式。

技术方案1: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质量百分数:C:0.17-0.22%、Si ≤0.45%、Mn:0.95-1.1%、P≤0.03%、S≤0.03%、Cr:0.9-1.1%、Mo:0.4-0.5%、Ni≤0.4%、V: 0.08-0.12%、Nb≤0.005%。

技术方案2: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制造工艺,(1)分段加热:钢锭随 炉升温至450℃、保温5小时后,在4个小时内由450℃升温至800℃,然后保温5小时后,再由 800℃升温至1230℃、保温5小时;然后钢锭采用镦粗、拔长、再镦粗后,根据单件缸盖所需的 量再进行局部拔长;采用工装漏盘,使缸盖台阶按尺寸要求锻出;(2)锻后毛坯热处理,锻后 工件热装炉,作正火+回火处理工艺:工件随炉升温至920±10℃、保温8小时,空冷至常温, 然后再随炉升温至650±10℃、保温16小时,空冷至常温;(3)机加工后进行第二热处理工 艺:工件随炉升温至910±10℃、保温7小时,水冷至常温,然后再随炉升温至670±10℃、保 温7小时,炉冷至常温。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工件组织不均匀,且内部应力极小;二是有效地控制 了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后续工件的切削加工量小,机床加工省时省力;四是超声波检测后, 其内部的晶粒状态稳定,不存在“粗晶”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毛坯正火+回火工艺图。

图2是新型热处理工艺图。

图3是钢锭加热工艺图。

图4是传统热处理工艺图。

图5是含碳量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曲线图。

图6是漏盘工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3。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质量百分数:C: 0.17-0.22%、Si≤0.45%、Mn:0.95-1.1%、P≤0.03%、S≤0.03%、Cr:0.9-1.1%、Mo:0.4-0.5%、 Ni≤0.4%、V:0.08-0.12%、Nb≤0.005%。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C0.21、Si0.34、Mn1.0、P0.012、S0.001、Cr0.98、 Mo0.45、Ni0.32、V0.1、Nb0.003。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C:0.17%、Si≤0.45%、Mn:0.95%、P≤0.03%、S≤ 0.03%、Cr:0.9%、Mo:0.4%、Ni≤0.4%、V:0.08%、Nb≤0.005%。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C:0.22%、Si≤0.45%、Mn:1.1%、P≤0.03%、S≤ 0.03%、Cr:1.1%、Mo:0.5%、Ni≤0.4%、V:0.12%、Nb≤0.005%。

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1.钢锭分段加热,根据低碳合金钢的导热性和 塑性较差等特点,对钢锭的加热进行严格控制,其工艺如图3所示。

2.采用1件钢锭生产2件缸盖的形式,钢锭单重8.7t,材料利用率73.6%,锻造比 5.4,整锭镦粗、拔长,先增加锻造比,通过大压下量,大变形量的控制,使钢锭内部被完全镦 透,且晶粒打下及分布均匀;

整锭拔长过程中,利用我司现有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4201935204),对拔 长工序进行控制,可保证在拔长过程中变形量一致,且直线度较好,为后续再次镦粗奠定基 础。

3.拔长后再次镦粗处理,再次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镦粗工艺如下:

4.镦粗后根据单件缸盖所需用量,局部下料拔长,单件下料尺寸如下:

5.单件下料后,轻压下量整形,锻造成Φ850mm圆柱,回炉加热;

6.设计镦粗漏盘工装。漏盘采用5CrNiMo材质生产,铸造而成,调质处理后,保证其硬度 ≥350HB,保证其表面强度,漏盘工装设计如图6所示:

7.坯料重新加热到1230℃后,将坯料放置在专用漏盘上进行镦粗、冲孔。

8.按毛坯尺寸整形到位,毛坯工件完工。

采用该新型工艺技术方法:

1.分段加热,可保证钢锭内外部温度均匀,避免锻造时内部出现裂纹等缺陷;

2.钢锭采用镦粗、拔长、再镦粗、再局部拔长的工艺技术,可完全克服低碳合金钢本身 塑性较差的弊端,使钢锭能充分锻透,消除内部偏析,且组织均匀细化;为后续热处理做组 织上准备;

3.采用工装漏盘,使缸盖台阶按尺寸要求锻出,为后续加工节约工效,同时减少切削应 力,为第二热处理奠定基础。

(二)锻后毛坯热处理,锻后工件热装炉,作正火+回火处理,见图1。主要作用:

1.消除锻造过程中的应力;

2.再进一步细化晶粒,稳定组织,获得分布均匀的珠光体+铁素体,为后续调质过程中 的奥氏体化作组织上的准备;

3.降低及均匀硬度,便于切削,减少切削应力。

(三)机加工后进行第二热处理,根据性能要求,制定如下工艺见图2。

新型工艺技术较传统锻造工艺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优势:

1.因前期毛坯进行过正火+回火处理,组织稳定,经910℃保温后,缸盖内外部能完全奥 氏体化,采用水淬1h处理,缸盖能获得完全的马氏体或马氏体+少量铁素体的组织,若水淬 到室温,能获得马氏体的同时,也会使内部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加,这对性能不利,会存在造 成局部冲击较低的风险;

2.回火后炉冷处理取代传统的空冷处理,炉冷可增加回火索氏体生成时间,使内部组 织更加细致,且组织应力较低,为最终精加工提供便利。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 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 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