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配合物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本发明所述的三种合成的方法逐渐由复杂变简单,与之现有氧化阿朴啡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完全不同。申请人还考察配体OGC、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和本发明所述配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以及本发明所述配合物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发现:与配体OGC和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相比,本发明所述配合物表现出了显著增强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远高于现有其它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本发明所述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663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1027369.2

  • 申请日2015-12-31

  • 分类号C07F15/00;A61K31/555;A61P35/00;

  • 代理机构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唐智芳

  •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7: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0

    授权

    授权

  • 2016-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F15/00 申请日:2015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 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药用植物中、具有广泛而显著药理活性的 生物碱。一般认为,大多数氧化阿朴啡碱的平面超离域共轭结构以及不同取代基团(如亚甲 二氧基基团(-O-CH2-O-)、甲氧基(-OCH3))的存在与其抗肿瘤活性具有显著关系。如能进行 合理的结构改造,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氧化海罂粟碱(Oxoglaucine,OGC)是一种典型的氧化阿朴啡碱,广泛存在于木兰 科、番荔枝科、罂粟科、防己科等中药植物中。目前对氧化海罂粟碱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基于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从如上所述的不同科属的植物中(尤其是药用植物中)发现 并进行分离提纯;二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研究氧化海罂粟碱的全合成或半合成,如通过选 择合适的氧化剂(如高碘酸、醋酸锰(III))可以以波尔定碱或海罂粟碱为原料制得氧化海 罂粟碱;另外则是对其潜在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活性)进行分子机理研究,目前已取得了 较大进展。研究表明,氧化海罂粟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和抑菌活性,以及抗血小板 凝聚、加速组织舒张以及免疫抑制活性等。但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氧化海罂粟碱在天然 植物中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不利于对其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而有机半合成方法在 产率上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制取成本的限制,目前对于氧化海罂粟碱的 拓展研究尚显不足。

另一方面,基于药用活性配体的药物无机化学研究在近年来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 蓬勃发展而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双核铑配合物具有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活性后,研究者逐渐开始对金属铑配合物进行研究。同时铑与铂、钌属同一周期的 过渡金属,基于铂、钌优良的抗肿瘤活性,人们试图挖掘金属铑配合物在抗肿瘤活性所具有 的独特性质。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铑的配合物对B16黑肿瘤、Lewis肺癌、Ehrilch腹水癌、口 腔癌肿、MCa乳腺癌和P388小鼠细胞白血病都有活性。具有与顺铂相似的顺式结构的[RhCl3(NH3)3],首先被用于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选择特异性的对 Sarcoma180有抑制作用。双核铑(II)的羧酸盐对P388、leukemia、Sarcoma180等有较高的抑 制率。另外研究表明金属铑配合物对DNA碱基对错配具有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并利用光切割 DNA原理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截至目前,国内外以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如鹅掌楸碱、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的 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仅限于本发明人所在课题组。从本申请人已经报道的多种金属配合物来 看,它们虽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方面但仍不够突出;因此,合理设计合成和发现更 高活性的氧化阿朴啡碱-金属配合物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较已有的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 物具有更高抗肿瘤活性、且源于氧化海罂粟碱的高活性的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 以及它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下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申请人在研究合成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时,在对氧化海罂粟碱-铑(III) 配合物的二甲基亚(DMSO)储液的放置观察中,意外地发现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储液颜色 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深黄色逐渐转变成紫红色。这提示着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 化。通过复杂的分离和分步的成分/结构鉴定,确定了最初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的 配体和配位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发现使我们提出了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第一种合成 方法:

取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溶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 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所述的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采用下述制备:取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 (即RhCl3·nH2O,下同)置于极性溶剂中进行配位反应,即得。

作为起始配体,氧化海罂粟碱(氧化海罂粟碱简写为OGC,下同)的分子式为 C20H17NO5,分子量为351g/mol,化学结构式如下:

该分子结构中,氧化阿朴啡母环的7位杂环N原子与8位羰基O原子具有较强的螯合 配位能力。本申请人将其与金属离子—铑(III)配位反应,合成得到氧化海罂粟碱-铑(III) 配合物(以下简称配合物1),如下式(II)所示。在配合物1中,OGC与Rh(III)以7-N、8-O双齿 螯合的配位方式配位反应。基于Rh(III)的配位方式和配位数,OGC与Rh(III)形成物质的量 之比为1:1类型的配合物。

具体在制备配合物1时,可采用常压溶液法或高压溶剂热法进行合成。

上述制备配合物1的方法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乙醇,或者是乙醇与选自水、甲醇、 丙酮、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的组合,或者是乙醇与选自甲醇、丙酮、氯仿和二氯甲烷中 的两种以上的组合。当极性溶剂中同时含有乙醇和其它溶剂时,乙醇在极性溶剂中所占的 比例为50~99v/v%。所述极性溶剂的用量可根据需要确定,通常情况下,1mmol的氧化海罂 粟碱和1mmol的三氯化铑用5~30mL的极性溶剂来溶解。

上述第一种合成方法中,所述二甲基亚砜的用量以能够溶解配合物1为宜,优选是 将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配成10~20mmol/L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上述第一种合成方法中,当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时,得到目标产物需要较 长时间,通常为7天以上。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优选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优 选是在≥50℃的条件下进行,更优选是在≥100℃的条件下进行,更进一步优选是在≥150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液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紫红色时,即代表有目标产 物生成,所得到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含目标产物的粗产物(所得粗产物 中包括配合物1及上述目标产物)。

由上式(I)所示的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以下简称配合物2)的化学结构 可以看出,原配合物1上的OGC配体的1-甲氧基在配合物2中已经变为脱质子化的1-羟基,申 请人认为这可能与Rh(III)的催化活性有关。因此,配合物2实际上是一种以新型氧化阿朴 啡碱衍生物(以下简称为L)为配体的铑(III)金属配合物,而该配体L的金属配合物在国内、 外均未见报道。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反应的可行性、优化其反应条件,以便为后续抗肿瘤活性研究 奠定物质基础,本申请人又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尝试,以期寻找到合成周期短、简单易操作的 配合物2的合成方法。最终,我们成功获得了另外两种可以合成配合物2的方法,分别如下:

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取三氯化铑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乙 醇,搅拌反应,所得反应液静置,有晶体析出,分离,得到铑中间体([Rh(DMSO)3Cl3]);所得铑 中间体与氧化海罂粟碱溶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 物的反应液。

上述第二种合成方法中,1mmol三氯化铑通常加入20~40mL乙醇,所述铑中间体与 氧化海罂粟碱的摩尔比通常为1:0.8~1,所述的乙醇优选为预冷过的乙醇。所述二甲基亚 砜的用量以能够溶解参加反应的原料为宜,在第一步反应中,1mmol的三氯化铑通常可以用 5~10mL的二甲基亚砜来溶解;在第二步反应中,1mmol的铑中间体通常可以用10~20mL的 二甲基亚砜来溶解。

上述第二种合成方法中,三氯化铑和二甲基亚砜的反应可以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 件下进行。当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时,得到铑中间体需要较长时间,通常为7天以上。 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优选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优选是在≥50℃的条件下 进行,更优选是在≥100℃的条件下进行,更进一步优选是在≥15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 过程中,当反应液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紫红色时,即代表有目标产物生成,所得到的含目标 产物的反应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含目标产物的粗产物(所得粗产物中包括配合物1及上述目 标产物)。

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第三种合成方法:取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置于二甲 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上述第三种合成方法中,所述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的摩尔比通常为0.8~1: 1,所述二甲基亚砜的用量以能够溶解参加反应的原料为宜,在第一步反应中,1mmol的氧化 海罂粟碱和1mmol的三氯化铑通常可以用10~20mL的二甲基亚砜来溶解。

上述第三种合成方法中,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的反应可以在加热或不加热的 条件下进行。当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时,得到目标产物需要较长时间,通常为14天以 上。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优选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优选是在≥50℃的条件 下进行,更优选是在≥100℃的条件下进行,更进一步优选是在≥15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的过程中,当反应液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紫红色时,即代表有目标产物生成,所得到的含目 标产物的反应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含目标产物的粗产物(所得粗产物中包括配合物1及上述 目标产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得目标产物的纯度,还可以将上述方法制得的含目标产物反应 液进行纯化,具体地,是将制得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用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得到 纯化后的目标物。在层析时,所用的洗脱剂优选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1~1:1的体积比 组成。

为了进一步除去进入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的物料中的杂质,优选是将制得 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用萃取剂萃取后,收集有机层再进行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 所述的萃取剂由水和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水 在萃取剂中所占的比例为30~70v/v%。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 的应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以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有效 成分制备的抗肿瘤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高活性的氧化阿朴啡碱-铑(III) 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配合物2是本申请人通过对配合物1的二甲基亚砜 储液在放置保存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的细微观察而意外获得;之后再通过大量实验尝试, 从而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新合成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三种合成配合物2的方法逐渐由复杂变 简单,与之前已经报道的氧化阿朴啡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完全不同,具有原始创新 性。申请人还考察配体OGC、配合物1和本发明所述的配合物2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 用,以及配合物2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发现:与配体OGC和配合物1相比,配合物2表现出了 显著增强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远高于现有其它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 性。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配合物2具有很好的潜在药用价值,有望用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制 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核磁共振碳谱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电喷雾质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但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以高压溶剂热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1mmolOGC加入到一端封闭的25cmPyrex厚壁玻璃管中,滴加2.0mL CH3CH2OH和1.0mLCH2Cl2,然后称取0.1mmol的RhCl3·nH2O加入到玻璃管中,液氮冷冻后在抽 真空条件下将开口端熔封,混合均匀后置于80℃烘箱中,72h后玻璃管内生成红色块状晶体 (产率:56%)。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分 析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其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

实施例2: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28mmolRhCl3·nH2O与0.28mmolOGC溶于由10mLCH2Cl2和10mLCH3CH2OH 组成的极性溶剂中,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棕色;60℃下回流反应8h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 静置过夜;过滤,滤液于室温下缓慢挥发,两周后深红色方条型晶体析出,过滤后将其收集 (Yield:70%),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进行结构测定,确定 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3: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28mmolRhCl3·nH2O与0.28mmolOGC溶于由20mLCH3CH2OH中,80℃下回流 反应2h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静置过夜;过滤,滤液于室温下缓慢挥发,两周后深红色方条 型晶体析出,过滤后将其收集(Yield:60%),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 喷雾质谱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4: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28mmolRhCl3·nH2O与0.28mmolOGC溶于由1mL甲醇、1mL丙酮和10mL乙醇 组成的极性溶剂中,40℃下反应12h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静置过夜;过滤,滤液于室温下缓 慢挥发,两周后深红色方条型晶体析出,过滤后将其收集(Yield:40%),产物经过红外光 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 CH3CH2OH]。

实施例5: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1mmolOGC加入到一端封闭的25cmPyrex厚壁玻璃管中,滴加2.0mL乙醇和 1.0mL水,然后称取0.1mmol的RhCl3·nH2O加入到玻璃管中,液氮冷冻后在抽真空条件下将 开口端熔封,混合均匀后置于80℃烘箱中,24h后玻璃管内生成红色块状晶体(产率:90%)。 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结构测 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6:合成铑(III)配合物2

称取1mmolOGC和1mmol的RhCl3·nH2O溶解于15mL的无水DMSO中,将反应体系置于 150℃油浴锅中反应,反应体系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深红色,反应24小时后,用由水和二氯 甲烷按1:1组成的萃取剂反复萃取反应混合液,收集有机层;有机层利用硅胶柱层析(洗脱 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 到深红色固体。

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元素分析结果为:C41.26,H4.22,N2.05(实验值);C41.39,H4.08,N2.10(理 论值)。

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如图3所示):1H-NMR(500MHz,DMSO)δ9.64(s,1H),8.98(d,J= 5.4Hz,1H),8.12(d,J=5.5Hz,1H),7.95(s,1H),7.31(s,1H),5.77(s,1H),4.03(d,J= 3.9Hz,9H),3.85(s,3H),3.66(s,3H)。

核磁共振碳谱谱图(如图4所示):13C-NMR(151MHz,DMSO)δ174.94,173.71,159.11, 156.26,148.82,143.32,137.24,135.39,133.58,122.49,122.23,121.19,108.38,105.52, 104.98,102.98,56.14,55.76,55.61,42.12,41.88,40.58,40.53。

电喷雾质谱谱图(如图5所示):ESI-MSm/z:665.97,[M+H]+,其中M为配合物2的分 子量。

再取上述所得深红色固体20mg用由无水甲醇和乙腈(无水甲醇和乙腈的体积分别 为10mL和10mL)组成的溶剂体系溶解,加热回流5h,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液于室温 放置一周,析出深红色的方块状单晶,所得单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确定其晶体结构,即 为铑(III)配合物2的单晶,其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因此,可以确定上述所得深红色固体即为目标产物铑(III)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7:合成铑(III)配合物2

称取0.8mmolOGC和1mmol的RhCl3·nH2O溶解于10mL的无水DMSO中,将反应体系置 于60℃油浴锅中反应,反应体系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深红色,反应72小时后,所得反应混合 液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5: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 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 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8:合成铑(III)配合物2

取实施例1合成得到的OGC-Rh(III)配合物1用二甲基亚砜配成浓度为10mmol/L的 溶液,室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所得反应混合液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 按1: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对所得深 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 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9:合成铑(III)配合物2

取实施例1合成得到的OGC-Rh(III)配合物1用二甲基亚砜配成浓度为10mmol/L的 溶液,150℃油浴锅中反应12小时,用由水、二氯甲烷和氯仿按1:1:1组成的萃取剂反复萃取 反应混合液,收集有机层;有机层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3:1的体积 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 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10:合成铑(III)配合物2

1)取400mgRhCl3·nH2O溶解于8mLDMSO中,60℃下反应2小时后,往反应体系中加 入预冷的冰乙醇,搅拌反应12小时,放置室温,两天后析出大量橙黄色晶体,即为铑中间体 [Rh(DMSO)3Cl3];

2)取43mg[Rh(DMSO)3Cl3]与35mgOGC溶解于20mLDMSO中,150℃高温油浴加热 12h;

3)用由二次水和四氯化碳按7:3组成的萃取剂萃取步骤2)所得的反应液,回收有 机层;

4)有机层有机层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3:1的体积比组成) 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

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验例1:配体OGC、铑(III)配合物1和2对多种人肿瘤株进行体外抑制活性实验:

1、细胞株与细胞培养

本实验选用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肝癌细胞株)、A375(人恶性黑色 素瘤细胞)、MG-63(人成骨肉瘤细胞株)、HCT-116(人结肠癌细胞株)、HL-7702(人正常肝细 胞株);

所有细胞株均培养在含10wt%小牛血、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内,置37℃含体积浓度5%CO2孵箱中培养。

2、细胞生长抑制实验(MTT法)

将待测的受试化合物以DMSO助溶后,使用完全培养基稀释至5个梯度终浓度: 1.25,2.5,5,10,20μmol/L的工作液,再用直径d=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置于4℃下 保存。

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系列肿瘤细胞株以每孔180μL分别接种于96孔板,细胞 浓度约为0.5×104/孔,培养12小时,待细胞贴壁后,加入20μL上述培养基稀释过的工作液 得到终浓度分别为0.125、0.25、0.5、1、2μmol/L的作用浓度,每个化合物平行设4个复孔,其 中DMSO终浓度不高于1%,同时设相应的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只有细胞和等量DMSO,无药 物)和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只有等量的药物,无细胞),每个组也平行设4个复孔,药物作用 时间为48小时。培养结束前4小时每孔加入10μLMTT(5mg/mLPBS),继续培养4小时后,倾去 培养液,加入DMSO150μL/孔,平板震荡器振荡5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空白对照组调零, 用酶标仪以570nm/630nm双波长测定去除本底光吸收值后的吸光度(A)值,再利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模拟得到受试化合物的IC50值(/μM)。其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注:表中“>100”表示该化合物对该肿瘤细胞株未表现出增殖抑制活性;

从基于IC50值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来看,配合物2对各种受测的人肿瘤细胞 株均显示出很强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在1.03~5.90μM之间,均普遍远高于配合物1以及 OGC配体,也显著高于已经报道的其它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其中,配合物2对人肝癌细 胞BEL-7402和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均约为1.0μM,活性与配合物1 相比提高了几十倍以上。而且,配合物2的活性也普遍高于临床抗癌药物-顺铂2~10倍。另 一方面,配合物1对人正常肝脏细胞HL-7702的细胞毒性仍然较小,明显低于其对5种肿瘤细 胞的毒性。纵向对比,虽然其毒性显著高于配合物1与OGC,但仅为顺铂毒性的1/2。总体来 说,配合物2显示出很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良好的毒性选择性。

实验例2:铑(III)配合物2的体内裸鼠抑瘤实验

1.裸鼠来源

BALB/c裸鼠,雄性,20-22g,6-7周龄,购于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 售单位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04,动物实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开 展,实验单位使用许可证编号:SYXK(津)2014-0002。

2.体内抑瘤实验具体操作过程

肝癌细胞BEL-7402(约5×107个)接种于裸鼠右腋下,移植瘤在动物体内传3代后, 选择瘤子生长旺盛且无溃破的荷瘤鼠,颈椎脱位致死,在无菌条件下用医用酒精消毒动物 皮肤,切开皮肤,剖取肿瘤,将瘤组织剪切成约1.5mm3大小,用套管针接种于裸鼠右腋下。待 肿瘤生长至100-300mm3,剔除移植瘤体积过小或过大的小鼠后,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空白 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顺铂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给药剂量为4mg/kg,低剂量为2mg/kg, 顺铂给药剂量为2mg/kg,空白组给以相应的溶媒。配合物溶解在5%的DMSO生理盐水中,给 药体积为0.3ml/10g,实分组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隔天给药。实验过程中,每三天测瘤径 并称动物体重,分组后第18天颈椎脱位处死动物,剖离肿瘤组织称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 体积TV=ab2/2,其中a、b分别为长径和短径;相对肿瘤增值率T/C%=(TRTV/CRTV)× 100%,TRTV为给药组的相对肿瘤体积,CRTV为空白组的相对肿瘤体积;抑瘤率IR(%)= (Wc-Wt)/Wc×100%,其中Wt为给药组瘤重平均值,Wc为空白组瘤重平均值。其测试结果如 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铑(III)配合物2也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在高剂量 组(4mg/kg)中,肿瘤的相对增殖率为29.2%,仅仅略低于临床抗肿瘤药物-顺铂的肿瘤相对 增殖率(24.1%),最为显著的是高剂量组在表现出较低的相对肿瘤增殖率的同时,其体内 毒性还要低于顺铂:在给药18天后,高剂量组的配合物2的裸鼠体重抑制率为66.9%,低于 顺铂的73.9%。

由上述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铑(III)配合物 2具有较高且广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优良的体内肿瘤增殖抑制活性以及良好的细胞毒性 选择性,显示出优异的潜在药用开发价值,有望用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制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