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

一种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亚波长光栅;所述亚波长光栅为三层,上、下均是厚度为0.1~0.3um的金层;中间是厚度为6~8um的硅层;选定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板面上任一点为中心,所述中心辐射出八条分界线;这八条分界线将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表面分为八个扇区,分别记为第一扇区、第二扇区……第八扇区;每个区域均为三层亚波长光栅,各区域的亚波长光栅的周期与占空比不同。通过该光学元件过滤偏振光,可以获得满意的径向偏振光束或角向偏振光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727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17970.9

  • 申请日2016-03-02

  • 分类号G02B5/30;

  •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王翔

  •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7: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2B 5/30 专利号:ZL2016101179709 申请日:20160302 授权公告日:201712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2-26

    授权

    授权

  • 2016-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5/30 申请日:2016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光学元件,尤其是一种具有偏振转换功能的光 学元件。

背景技术

矢量特性和偏振特性都是光频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光束的矢量 特性、偏振特性以及它们在光学测量、显微镜技术、光存储、光通 信和激光加工等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进行了广泛且深入地研究。然而 这些工作大部分仅局限于空间均匀的偏振光束,例如线偏振、圆偏 振和椭圆偏振。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空间非均匀偏振分 布的光束的存在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得到了证实。作为非均匀 偏振光束的一种特殊形式,轴对称偏振光束由于具有轴对称的偏振 结构和中空环状的模式分布而表现出极具潜力的研究价值,它是麦 克斯韦方程组在圆柱坐标系下的特征解,其中径向偏振与角向偏振 是轴对称偏振的两个典型偏振态。轴对称偏振光束独特的偏振特性 使它在现代光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 人员开始关注并且发展这种新颖的非均匀偏振光束。

轴对称偏振光束具有轴对称的偏振结构和中空环状的强度分 布,其中径向偏振光束不仅有横向的电磁场,还包括沿轴向的电场 纵向分量;而角向偏振光束除包括横向的电磁场外,还产生了沿轴 向的磁场纵向分量。这些特性使它在一些物理研究与工程应用中展 现出独特的优势,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003 年,科学家第一次从实验方面证实了径向偏振光束经高数值孔径透 镜聚焦后能够突破衍射极限,聚焦处的光斑尺寸可以达到0.16λ2, 它比线偏振光的聚焦光斑尺寸0.26λ2小很多,而且在焦点处径向 偏光束的电场纵向分量的强度比它的电场横向分量的强度大很多。 强度更大、光斑更小的电场纵向分量使径向偏振光束在电子加速、 光学捕获、光学显微镜、光学存储和激光加工等领域发挥出重要的 作用。

径向偏振和角向偏振作为轴对称偏振的两种典型状态,越来越 多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种产生径向偏振光束和角向 偏振光束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它们可以分为两种 主要方式:一种是在激光谐振腔内直接产生,另一种是在激光谐振 腔外转换实现。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本领域常用的偏振光学元件有液晶、光栅式 模材、特殊晶体以及光学偏振片等等。然而液晶或特殊晶体材料的 成本极高,通常又仅适用于单一波长的光线,无法提出宽频又低成本 的解决方案。而目前所知的光栅式光学元件也难以提供非均匀的偏 振模场的解决方案。

另外,为能达到使光线偏极化或偏振的效果,也有人提出共振腔 的方式或是以干涉方式来产生非均匀分布的偏振模场。共振腔只适 用于单一波长的入射光;而用干涉法则需要复杂而精确的光路设计, 不利于以符合成本考量的方式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难以简单地获得轴对称偏振的问 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非均 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形成于该透明基 板上的亚波长光栅;

所述亚波长光栅为三层,上、下均是厚度为0.1~0.3um的金 层;中间是厚度为6~8um的硅层;

选定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板面上任一点为中心,所述中心辐射 出八条分界线;这八条分界线将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表面分为八个 扇区,分别记为第一扇区、第二扇区……第八扇区;

其中:

覆盖在第一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4um、占空比为 0.35、振幅透过率为0.84、相位为-161.75°,

覆盖在第二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4.2um、占空比 为0.3、振幅透过率为0.94、相位为-114.42°,

覆盖在第三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7.2um、占空比 为0.55、振幅透过率透过率为0.84、相位为-70.18°,

覆盖在第四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7.2~8um、占空 比为0.4~0.35、振幅透过率为0.83~0.86、相位为-24.91°,

覆盖在第五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5~6um、占空比 为0.45~0.35、振幅透过率为0.95~0.95、相位为13.25°,

覆盖在第六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5um、占空比为 0.4、振幅透过率为0.95、相位为63.57°,

覆盖在第七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4.4~3.8um、占 空比为0.35~0.4、振幅透过率为0.82~0.88、相位为115.02°,

覆盖在第八扇区的亚波长光栅参数是:周期为3.2~5um、占空 比为0.45~0.3、振幅透过率为0.92~0.82、相位为152.06°;

所述中心辐射出八条参照线;这八条参照线分别位于所述的八 个扇区中,每一条参照线均把所在的扇区一分为二;每一条参照线 均平行于或垂直于所在扇区上的亚波长光栅的方向。

进一步,所述亚波长光栅的沟槽深度为6.2~8.6um。

进一步,所述透明基板为正方形。

进一步,所述透明基板为圆形,所述中心为透明基板的圆心。

进一步,光学元件的工作波长为10.6um。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学元件制作工艺如附图6所示,包 括以下步骤:

1)利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透光衬底上形成多层结构(下金属 层、一介质层、一上金属层)

2)在多层结构上旋涂光刻胶,利用接触式曝光将设计好的光栅 单元阵列转移到光刻胶掩模上,经显影后形成光刻胶光栅。

3)利用刻蚀工艺,在多层结构材料上制备光栅单元阵列,同时 穿透下金属层--介质层--上金属层,形成多层材料光栅结构。

4)移除光刻胶掩模,最终得到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 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经过实验验证,能够将透过 元件的偏振光转换为径向偏振光和角向偏振光(均为轴对称偏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光栅材料示意图;

图4实施例1的仿真结果;

图5实施例2的仿真结果;

图6为本发明光栅结构制作流程图;

图7为验证本发明技术效果所设计的实验中,径向和角向偏振 光检验光路示意图;

图8为径向偏振光透过线偏振片(实施例1所公开的光学元件) 强度分布;

图9为角向偏振光透过线偏振片(实施例2所公开的光学元件) 强度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 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 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 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参见图 1,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亚波长光栅;

参见图3,所述亚波长光栅为三层,上、下均是厚度为0.1um 的金层;中间是厚度为6.9um的硅层;即亚波长光栅的沟槽深度为 7um。

参见图1,所述透明基板为一正方形平板。其中心辐射出八条 分界线;这八条分界线将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表面分为八个扇区, 分别记为第一扇区、第二扇区……第八扇区(图中用阿拉伯数字1~ 8标注各个区域);实施例中,这八条分界线是均匀分布的,即相邻 的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夹角为45°,即每个扇区的角度也为45°。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分界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便 于描述光学元件的结构假想存在的。分界线两侧的亚波长光栅的沟 槽深度相同,但其余参数有所不同,具体地:

本实施例需要获得一种将偏振光束转为径向偏振光束的光学 元件。假想地,所述中心辐射出八条参照线;每一条参照线均位于 两条分界线之间,这八条参照线分别位于所述的八个扇区中,每一 条参照线均把所在的扇区一分为二(分为22.5°);

参见图1,每一条参照线均平行于所在扇区上的亚波长光栅的 方向。即任意一个扇区上的亚波长光栅的沟槽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 该扇区内的参照线方向。

采用CST微波工作室仿真软件,对上述光学元件进行仿真。其 结果如图4所示。

参见图7,图中为径向和角向偏振光检验光路示意图。按照上 述参数制作一个1cm×1cm的光学元件(即图7中的样品),并对其 技术效果进行检验:

1)将制作的光学元件置于上图的光路中,对其效果进行检验。

2)激光器产生10.6um的红外光,经由线偏振片和1/4波片转 换为圆偏振光,透光样品和线偏振片,由CCD检测得到图像。

3)旋转线偏振片2与x方向夹角分别为0°,90°,45°,135°, 经由CCD检测可以得到透过偏振片的径向偏振光的光强示意图,如 图8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参见图 2,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亚波长光栅;

参见图3,所述亚波长光栅为三层,上、下均是厚度为0.1um 的金层;中间是厚度为6.9um的硅层;即亚波长光栅的沟槽深度为 7.1um。

参见图2,所述透明基板为一正方形平板。其中心辐射出八条 分界线;这八条分界线将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表面分为八个扇区, 分别记为第一扇区、第二扇区……第八扇区(图中用阿拉伯数字1~ 8标注各个区域);实施例中,这八条分界线是均匀分布的,即相邻 的两条分界线之间的夹角为45°,即每个扇区的角度也为45°。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分界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便 于描述光学元件的结构假想存在的。分界线两侧的亚波长光栅的沟 槽深度相同,但其余参数有所不同,具体地:

本实施例需要获得一种将偏振光束转为径向偏振光束的光学 元件。假想地,所述中心辐射出八条参照线;每一条参照线均位于 两条分界线之间,这八条参照线分别位于所述的八个扇区中,每一 条参照线均把所在的扇区一分为二(分为22.5°);

参见图2,每一条参照线均垂直于所在扇区上的亚波长光栅的 方向。即任意一个扇区上的亚波长光栅的沟槽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 该扇区内的参照线方向。

采用CST微波工作室仿真软件,对上述光学元件进行仿真。其 结果如图5所示。

参见图7,图中为径向和角向偏振光检验光路示意图。按照上 述参数制作一个1cm×1cm的光学元件(即图7中的样品),并对其 技术效果进行检验:

1)将制作的光学元件置于上图的光路中,对其效果进行检验。

2)激光器产生10.6um的红外光,经由线偏振片和1/4波片转 换为圆偏振光,透光样品和线偏振片,由CCD检测得到图像。

3)旋转线偏振片2与x方向夹角分别为0°,90°,45°,135°, 经由CCD检测可以得到透过偏振片的角向偏振光的光强示意图,如 图9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