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声音放大电路及包含该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

声音放大电路及包含该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声音放大电路,包括充电模块、智能功率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输出功率放大模块,所述的充电模块连接所述智能功率开关模块,所述的输入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连接所述输出功率放大模块,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内设置有信号频率滤波模块,通过所述的输入滤波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再经信号放大及信号频率滤波处理后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前述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本发明具有功耗低、使用时间长、输出高、成本低、失真度低等优点,至少可供40小时使用,可产生清晰的立体声,充电方便,而且至少达50+dB环境声音放大,能够过滤不需要的声音频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546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港芝(东莞)电子制造厂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28598.1

  • 发明设计人 张道伟;

    申请日2016-03-07

  • 分类号H04R25/00;H04R3/00;

  • 代理机构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曾秋梅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平山188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4: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6

    授权

    授权

  • 2016-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R25/00 申请日:201603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听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声音放大电路及包含该声音放大 电路的易听器。

背景技术

声音放大器或易听器是解决人们听障问题的最主要产品。随着人们的生 活品质的提升,声音放大器或易听器产品不仅要求外观美观,更注重使用功 效好,往往采用低能耗的电路实现方法,以满足用户长时间的便携式佩戴。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易听器存在功耗较高,声音放大后的音质差,成本高等问 题,其输出功率不足,影响具有听障缺陷的用户的试听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声音放大电路,具有功耗 低、使用时间长、输出高、成本低、失真度低等优点,至少可供40小时使用, 可产生清晰的立体声,充电方便,而且至少达50+dB环境声音放大,能够过 滤不需要的声音频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声音放大电路,其包括充电模块、智能功率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 块、信号放大模块、输出功率放大模块,所述的充电模块连接所述智能功率 开关模块,所述的输入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所述的信号放大模 块连接所述输出功率放大模块,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内设置有信号频率滤波 模块,通过所述的输入滤波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再经信号放大及信 号频率滤波处理后输出。

优选地,所述的充电模块包括USB接口、U1芯片,所述的USB接口的两 端分别连接压敏电阻M1的一端及压敏电阻M2的一端,该USB接口的引脚1 分别与磁珠E1的一端及压敏电阻M3的一端连接、引脚5分别与磁珠E2的一 端、压敏电阻M3的另一端、压敏电阻M2的另一端连接,磁珠E2的另一端与 压敏电阻M4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极性电容C2的负极、电容C3的 一端、电阻R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VD1的负极、电源的负极相连且均接地, 磁珠E1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M4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的正极、极性电容 C2的正极、电阻R1的一端、芯片U1的引脚8、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1 的发射极相连接且均接Vusb,所述的U1芯片的引脚1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 引脚2与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引脚3与电阻R3的另一 端连接、引脚4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引脚6接地、引脚7与电阻R5的一 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的压敏 电阻M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集 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 管D1的负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源正极相连且均接Vbat。

优选地,所述的智能功率开关模块包括第一MOS管、U2芯片、压敏电阻 M5、电容C5,所述的压敏电阻M5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且均接Vbat、另一端 相连且均接地,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 一端、电容C6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一MOS管的源极接 Vbat、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的U2芯片的引脚2 与压敏电阻M6的一端相连且均接地,所述的U2芯片的引脚1、引脚3、电阻 R7的另一端相连且均接Vusb,所述的第二MOS管的源极与压敏电阻M6的另 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且均接VCC,所述的U2芯片的引脚4分别与电 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U2芯片的引脚 5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的电阻R10的另一 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且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滤波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VD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VD2的负极与压敏电阻M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接 近传感器开关的一端相连且均接地,所述的发光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电阻 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M7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 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1的一端相连且均接VCC,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 接VCCIN,所述的电容接近传感器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继电器、三极管Q2、三极管Q3、喇叭, 所述继电器的引脚1分别连接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继电 器的引脚2连接极性电容C18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21 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4连接电阻R24的一端,所述 继电器的引脚5连接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6连接电阻R26的 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7连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8分别 连接极性电容C19的正极、电阻R2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 接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 端、电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33 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电容 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均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所述的喇叭的 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压敏电阻M8的一端,所述 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2的一端、极性电容C13的负极、电阻R28 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 R21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极性电容C19的负极,所述的喇叭的另 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压敏 电阻M8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 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电阻R16的一 端、电阻R34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 C15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分 别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 电阻R2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8的的一端,所述三极 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19 的一端、滑动电阻R21的一端,极性电容C1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另 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滑动电阻R21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 阻R16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3的正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 一端均连接电感L2,该电感L2串联电阻R29之后接VCC。

优选地,所述的输出功率放大模块包括U3芯片,所述U3芯片的引脚1 分别连接引脚9、引脚2、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7的一 端且均接VCC,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 相连且均接地,所述U3芯片的引脚10分别连接电阻R29的一端、电容C25 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所述U3芯片的引脚8分别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 电容C25的另一端、立体声耳机插座的引脚3,所述U3芯片的引脚11分别 连接电阻R32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立体声耳机插座的引脚1,所述U3 芯片的引脚13分别连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 一端,所述的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4的一端,该电容C24的另一端 与电阻R31的另一端相连且均接滑动电阻R21,所述U3芯片的引脚4、引脚 14分别接地,所述U3芯片的引脚6、引脚7均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该电 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3芯片的引脚3、引脚5分别与电容C30的两端 相连,所述U3芯片的引脚12接VCC,所述的立体声耳机插座的引脚2接地。

一种包含前述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其包括前壳及与前壳匹配连接的 后壳,所述的前壳与后壳的内侧自上而下依次配合设置有PCB电路板和电池 箱,所述的后壳的外侧自里向外依次配合设置有封面罩、夹持器和皮带夹, 所述的声音放大电路集成在所述PCB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封面罩的上端与所述后壳卡扣连接,所述的夹持器的一 端与所述封面罩上端卡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壳卡扣连接,所述的皮带夹 的上端与所述夹持器的上部外侧通过一金属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PCB电路板与前壳之间夹持设置音量控制滑轮,所述PCB 电路板上还设有LED开关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声音放大电路及包含该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具有功耗 低、使用时间长、输出高、成本低、失真度低等优点,至少可供40小时使用, 放大后的声音音质好,品质高,可产生清晰的立体声,充电方便,适合于看 电视、会议,听讲课,或简单地用作谈话时的声音放大;而且至少达50+dB 环境声音放大,其采用滑轮式音量控制,方便音量调节,可选择3段声音频率, 能够过滤不需要的声音频率,同时可配带充电电池、USB充电线、耳机、皮带 扣,适用于户外驾驶使用,声音清晰、明亮,质保时间长,实用方便。

上述是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 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易听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易听器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易听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易听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充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功率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输入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的信号放大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的输出功率放大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5-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放大电路,其包括充电模块、智 能功率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输出功率放大模块,充电 模块连接所述智能功率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信 号放大模块连接所述输出功率放大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内设置有信号频率滤 波模块,通过输入滤波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再经信号放大及信号频 率滤波处理后输出。

其中,参见图5,充电模块包括USB接口、U1芯片,USB接口的两端分 别连接压敏电阻M1的一端及压敏电阻M2的一端,该USB接口的引脚1分别 与磁珠E1的一端及压敏电阻M3的一端连接、引脚5分别与磁珠E2的一端、 压敏电阻M3的另一端、压敏电阻M2的另一端连接,磁珠E2的另一端与压敏 电阻M4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极性电容C2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 电阻R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VD1的负极、电源的负极相连且均接地,磁珠 E1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M4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的正极、极性电容C2的 正极、电阻R1的一端、芯片U1的引脚8、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 射极相连接且均接Vusb,U1芯片的引脚1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引脚2与 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引脚3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 引脚4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引脚6接地、引脚7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 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压敏电阻M1的另一端接地, 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 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5的另一 端、电源正极相连且均接Vbat。

参见图6,智能功率开关模块包括第一MOS管、U2芯片、压敏电阻M5、 电容C5,压敏电阻M5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且均接Vbat、另一端相连且均接 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 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接Vbat、第一MOS管的漏极 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U2芯片的引脚2与压敏电阻M6的一端相连且均接 地,U2芯片的引脚1、引脚3、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且均接Vusb,第二MOS 管的源极与压敏电阻M6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且均接VCC,U2芯 片的引脚4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连接, U2芯片的引脚5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0 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且均接地。

参见图7,输入滤波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VD2,发光二极管VD2的负极 与压敏电阻M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接近传感器开 关的一端相连且均接地,发光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 R11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M7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 电感L1的一端相连且均接VCC,电感L1的另一端接VCCIN,电容接近传感器 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参见图8为信号放大模块的电路图,其中图8的虚线框内为信号频率滤 波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继电器、三极管Q2、三极管Q3、喇叭,所述继电 器的引脚1分别连接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 2连接极性电容C18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21的一端、 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4连接电阻R24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 引脚5连接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6连接电阻R26的一端,所 述继电器的引脚7连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的引脚8分别连接极性 电容C19的正极、电阻R2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 C16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 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33的一端、 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 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均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喇叭的一端分别连接电 阻R14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压敏电阻M8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 端分别连接电容C12的一端、极性电容C13的负极、电阻R28的另一端、电 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 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极性电容C19的负极,喇叭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 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压敏电阻M8的另一端,电阻 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16 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电容 C1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4的 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 电阻R15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所述三 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8的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极 性电容C18的正极、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滑动电阻R21的一 端,极性电容C1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 滑动电阻R21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极性电容 C13的正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均连接电感L2,该电感 L2串联电阻R29之后接VCC。

参见图9,输出功率放大模块包括U3芯片,所述U3芯片的引脚1分别 连接引脚9、引脚2、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且 均接VCC,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相连 且均接地,所述U3芯片的引脚10分别连接电阻R29的一端、电容C25的一 端、电阻R30的一端,所述U3芯片的引脚8分别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电 容C25的另一端、立体声耳机插座的引脚3,所述U3芯片的引脚11分别连 接电阻R32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立体声耳机插座的引脚1,所述U3芯 片的引脚13分别连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 端,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4的一端,该电容C24的另一端与电阻R31 的另一端相连且均接滑动电阻R21,所述U3芯片的引脚4、引脚14分别接地, 所述U3芯片的引脚6、引脚7均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该电容C31的另一 端接地,所述U3芯片的引脚3、引脚5分别与电容C30的两端相连,所述U3 芯片的引脚12接VCC,立体声耳机插座的引脚2接地。

参见图1-4,一种包含前述声音放大电路的易听器,其包括前壳及与前 壳匹配连接的后壳,前壳1与后壳2的内侧自上而下依次配合设置有PCB电 路板3和电池箱4,电池箱4内设有弹簧和凹槽用以装配电池,后壳2的外 侧自里向外依次配合设置有封面罩5、夹持器6和皮带夹7,后壳2的上侧两 端及下侧中端还设有橡胶垫,声音放大电路集成在所述PCB电路板3上,其 中封面罩5的上端与所述后壳2卡扣连接,夹持器6的一端与所述封面罩5 上端卡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壳1卡扣连接,皮带夹7的上端与所述夹持 器6的上部外侧通过一金属轴8连接;PCB电路板3与前壳1之间夹持设置 音量控制滑轮9,所述PCB电路板3上还设有LED开关灯10。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 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