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室内人员自主定位系统的自适应静止检测方法

室内人员自主定位系统的自适应静止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人员自主定位系统的自适应静止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检测第一步的静止区间及运动区间;步骤B.检测第S步的静止区间及运动区间,其中S≥2,所述步骤B包括步骤:B1.计算第S-1步的运动区间内角速度的平均能量P;B2.取Thˊ=Pr,若Thˊ<E,则检测结果为静止,否则为运动;其中比例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0,1),r通过样本数据训练得到;E为第一步中采样时刻(n,n+W-1)到n+W-1的窗口内对应采样点角速度的平均能量值。本发明能够实现多步态运动模式下静止区间的检测,检测结果较精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472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沙格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1022968.5

  • 发明设计人 王雅敏;

    申请日2015-12-31

  • 分类号G01C21/16(20060101);G01C2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43113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郭立中

  • 地址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三一大道万煦园C9栋三门405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0: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C21/16 专利号:ZL201511022968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湖南格纳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湖南云箭格纳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尖山路39号长沙中电软件园总部大楼16楼1610室 变更后: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青山路699号湖南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1B栋17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11-30

    授权

    授权

  • 2016-08-1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C21/16 登记生效日:2016071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2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C21/16 申请日:2015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人员自主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人员 自主定位系统的自适应静止检测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在各种步态情况 下,稳健地探测脚步在地面静止时间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人员自主定位系统由惯性测量组件和手持处理终端组成, 通过测量人员运动的加速度及角速度等参数,对人员进行定位。由 于其测量精度高,具有实时性,并且不需要预装任何外部的设施, 自主性强,因而具有巨大的军事应用意义和广泛的民用前景。室内 人员自主定位系统采用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微机电系统)的惯性测量单元,因而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等 优点。

MEMS包括微型加速度计和微型陀螺仪,由于受制造工艺水平 的限制,微型陀螺仪在实际的应用中会产生漂移,而且漂移会随时间 不断积累,导致定位误差不断增大。为抑制陀螺漂移带来的定位误差, 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零速修正技术,该方法的 效果依赖于静止区间的检测精度。

目前常用的几种静止检测方法有加速度滑动方差检测法,加速度 幅值检测法及角速度能量检测法等,这些静止检测算法与零速修正算 法结合,在人员走路步态下取得了较好的修正效果。

由于现有的静止检测算法均采用固定的检测门限,因而将其应用 于人员变步态行走的模式时(如走跑交替进行等),会导致静止区间 检测不准确,影响零速修正算法的效果和定位的精度。

发明内容

由于采用固定的检测门限,现有的静止检测算法应用于变步态行 走模式时,静止区间检测不准确,进而影响零速修正算法的效果和定 位的精度。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 室内人员自主定位系统的自适应静止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室内人员自主定位系统的自适应静止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A.检测第一步的静止区间及运动区间;步骤B.检测第S步的静止区 间及运动区间,其中S≥2,所述步骤B包括步骤:

B1.计算第S-1步的运动区间内角速度的平均能量P;

B2.取Th'=Pr,若Th'<E,则检测结果为静止,否则为运动;其 中比例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0,1),r通过样本数据训练得到;E为 第一步中采样时刻(n,n+W-1)到n+W-1的窗口内对应采样点角速度 的平均能量值。

由于静止区间的能量残余与步态相关,而运动区间的角速度能量 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步态信息。因此可通过已有固定门限的静止检测 算法检测出第一步的静止及运动区间,然后计算第S-1步的运动区间 内角速度的平均能量P,并将P乘以比例系数r作为第S步静止检测 的门限。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B1中其中k为采样 点,为第k个采样点陀螺仪的输出,wk中三个元素分 别表示k时刻陀螺仪三个轴向的角速度,l为第S-1步中运动区间的起 点,m为第S-1步中运动区间的终点,N为第S-1步中运动区间的长 度,N=m-l+1。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选取使静止检测误判率最低时对应的比例系 数为r。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

A1.采集陀螺仪第k个采样点的输出wk中三个元 素分别表示k时刻陀螺仪三个轴向的角速度,取滑动窗口长度为W, 为3~9之间的奇数;

A2.求得E=1WΣk=nn+W-1||wk||2;

A3.通过训练得到固定门限Th,将Th与E比较,若Th<E,则所检 测的窗口为静止,反之为运动;

A4.窗口区间从(n,n+W-1)更新为(n+1,n+W),计算更新后窗口角 速度的平均能量并与Th比较,若Th小于更新后窗口角速度的平均能 量,则更新后的窗口为静止,反之为运动;

A5.重复步骤A4,直至判定结果出现变化,即,窗口状态由静止 变为运动,或者由运动变为静止;若上一个窗口判定结果为静止,而 当前窗口结果为运动时,则当前窗口之前的连续出现判定结果为静止 的采样时刻构成的区间为静止区间;若上一个窗口判定结果为运动, 而当前窗口结果为静止时,则当前窗口之前的连续出现判定结果为运 动的采样时刻构成的区间称为运动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多步态运动模式下静止区间的 检测,检测结果较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的静止检测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与现有采用固定门限静止检测算法的定位效果对 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过程中,惯性测量传感器安装在鞋尖处,采样率为 200Hz,实验沿着长边为31m,短边为14m,宽2.3m的L型走廊行 走一圈后再跑一圈。

结合附图1,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包括步骤A1~A5):检测第一步的静止及运动区间。

A1.采集陀螺仪第k个采样点的输出wk中三个元 素分别表示k时刻陀螺仪三个轴向的角速度,其变化范围在±1200度 /秒,取滑动窗口长度为W,为3~9之间的奇数;

A2.求得采样时刻(n,n+W-1)到n+W-1的窗口内对应采样点角速 度的平均能量值E,

A3.通过训练得到固定门限Th,取固定门限Th=1×105,将Th与E比 较,若Th<E,则所检测的窗口为静止,反之为运动;

A4.滑动窗向后移动一个采样点,即窗口区间从(n,n+W-1)更新 为(n+1,n+W),计算更新后窗口角速度的平均能量并与Th比较,若Th 小于更新后窗口角速度的平均能量,则更新后的窗口为静止,反之为 运动;

A5.重复步骤A4,直至判定结果出现变化,即,窗口状态由静止 变为运动,或者由运动变为静止;若上一个窗口判定结果为静止,而 当前窗口结果为运动时,则当前窗口之前的连续出现判定结果为静止 的采样时刻构成的区间为静止区间;若上一个窗口判定结果为运动, 而当前窗口结果为静止时,则当前窗口之前的连续出现判定结果为运 动的采样时刻构成的区间称为运动区间。由此可获得第一步的静止及 运动区间,如图2所示。

图2中横坐标为采样时刻,纵坐标为角速度幅度,单位为°/s。静 止检测结果曲线中幅度为200(此幅度仅为便于观察检测结果与角速 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角速度的幅度曲线对其进行调幅,无具体含义) 表示静止,幅度为0表示运动。从图2中可以看出,静止检测结果能 较好的反映出真实情况,没有出现真实状态为静止或运动,而检测结 果与其相反,即没有出现一段完整的运动或静止区间被误判点打断的 情况。

步骤2:计算第一步运动区间角速度的平均能量。

利用步骤1获得的第一步的运动区间,计算运动区间内角速度的 平均能量:由图2知,第一步的运动区间起点l=2956, 第一步的运动区间终点m=3092,N=137。

步骤3:由前一步的角速度平均能量对当前步的静止区间进行检 测。

将步骤2获得的运动区间的平均能量P与比例系数r的乘积作为 新的检测门限Th'对当前步进行检测,即若Th'小于E,则检测结果为 静止,否则为运动;其中比例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0,1),r通过 样本数据训练得到,选取使静止检测误判率最低时对应的比例系数为 r。

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过程,逐步对静止区间进行检测。

已获得第s步的静止及运动区间(s>1),计算第s步运动区间内 角速度的平均能量,对第s+1步进行检测。

图3为本发明与现有采用固定门限静止检测算法的定位效果对 比图。图中虚线为采用现有的固定门限静止检测算法解算轨迹,实线 为采用本发明算法解算轨迹。可以看出,采用了固定门限解算轨迹航 向发散比较严重,而采用本发明算法的轨迹重合度明显好于固定门限 解算轨迹,定位精度也更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