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及其模具输送方法

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及其模具输送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头及设置在浇注头下方的移动轨道,在所述的浇注头上设置有电磁阀,在所述的浇注头一侧设置有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下方设置有增压泵,所述的增压泵通过所述的电磁阀与所述的浇注头相连接,在所述的移动轨道上设置有模具输送箱体,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的移动轨道相配合的滚轮,所述的移动轨道中部设置有呈T形的通槽,所述的滚轮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的通槽内的2个,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下端设置有支撑杆,本发明通过将模具输送到浇注头下方,可以远程实现模具的输送,无需人工近距离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检测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碰撞,有助于提高浇注过程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995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佳训;

    申请/专利号CN201610033658.1

  • 发明设计人 张佳训;

    申请日2016-01-19

  • 分类号B22D37/00(20060101);B22D3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瓯海南街道郑坑下村9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3: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22D37/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1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04-2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2D37/00 登记生效日:2018040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1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8-08

    授权

    授权

  • 2017-08-0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2D37/00 登记生效日:201707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1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8-0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2D37/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11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2D37/00 申请日:2016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2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及其模具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浇注过程中,将液态的物质倾倒在模具内,将模具运到降温设备内进行降温,使用过程中,模具不能方便的移动,整个设备结构复杂,不方便实现小模具少量加工,操作繁琐,并且,高温液态物质对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及其模具输送方法,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将模具输送到浇注头下方,可以远程实现模具的输送,无需人工近距离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检测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碰撞,有助于提高浇注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头及设置在浇注头下方的移动轨道,在所述的浇注头上设置有电磁阀,在所述的浇注头一侧设置有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下方设置有增压泵,所述的增压泵通过所述的电磁阀与所述的浇注头相连接,在所述的移动轨道上设置有模具输送箱体,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的移动轨道相配合的滚轮,所述的移动轨道中部设置有呈T形的通槽,所述的滚轮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的通槽内的2个,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下端设置有支撑杆,2个所述的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杆两侧,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2个齿轮,在所述的移动轨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齿轮相啮合的齿,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上端面上设置有支撑平台,在所述的支撑平台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接模具的固定板,在所述的固定板内侧分别设置有移动板,在所述的移动板内侧卡接有模具,所述的移动板的下端面相对所述的支撑平台悬空,所述的移动板分别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的固定板相连接,在所述的移动轨道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线路与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浇注头相连接,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一侧设置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的红外测距仪位于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面向所述的移动轨道长度方向一侧,所述的红外测距仪、增压泵以及所述的电磁阀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为液压缸,所述的固定装置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板上,其伸缩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移动板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移动板远离所述的固定装置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模具的阶梯槽,在所述的阶梯槽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支撑平台下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的液压缸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输送模具的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模具置于移动板之间,控制器向固定装置发送驱动信号使固定装置启动,固定装置推动移动板移动,使模具卡接在移动板内侧,在控制器预设模具输送频率,根据模具输送频率确定相邻模具输送箱体之间的距离,由红外测距仪检测相邻模具输送箱体之间距离,并发送到控制器;

S2:在模具输送箱体位于浇注头下方时,控制器向电机发送驱动信息,使电机停转,使传动齿轮固定在移动轨道上的齿上,进行固定;

S3:控制器向增压泵和电磁阀发送驱动信号,浇注头开始运行进行浇注;

S4:浇注完成后,控制器向增压泵和电磁阀发送驱动信号,使电磁阀关闭,控制器向电机发送驱动信号,电机运行,使传动齿轮沿着移动轨道运行;

S5:在单个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停留在浇注头下方时,相邻待输入的模具输送箱体停止运行;

S6:更换模具,再次进行步骤S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模具输送到浇注头下方,可以远程实现模具的输送,无需人工近距离操作;减小系统体积,并有效降低设计成本,整个系统具有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通过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以及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相结合而进行系统控制,使得机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完成所设定工作流程,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性能及处理效率,使得整个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并有效降低故障率。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检测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碰撞,有助于提高浇注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能够提高浇注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系统示意图。

其中:101.浇注头,102.移动轨道,103.模具输送箱体,104.滚轮,105.通槽,106.支撑杆,107.电机,108.齿轮,109.支撑平台,110.固定板,111.移动板,112.固定装置,113.阶梯槽,114.缓冲橡胶垫,115.液压缸,116.模具,117.支架,118.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化模具输送的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头101及设置在浇注头101下方的移动轨道102,在所述的浇注头101上设置有电磁阀,在所述的浇注头101一侧设置有支架117,在所述的支架117下方设置有增压泵118,所述的增压泵118通过所述的电磁阀与所述的浇注头101相连接,在所述的移动轨道102上设置有模具输送箱体103,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103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的移动轨道102相配合的滚轮104,所述的移动轨道102中部设置有呈T形的通槽105,所述的滚轮104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的通槽105内的2个,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103下端设置有支撑杆106,2个所述的滚轮104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杆106两侧,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103内设置有电机107,所述的电机107的输出轴上设置有2个齿轮108,在所述的移动轨道10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齿轮108相啮合的齿,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103上端面上设置有支撑平台109,在所述的支撑平台109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接模具的固定板110,在所述的固定板110内侧分别设置有移动板111,在所述的移动板111内侧卡接有模具116,所述的移动板111的下端面相对所述的支撑平台109悬空,所述的移动板111分别通过固定装置112与所述的固定板110相连接,在所述的移动轨道102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线路与所述的电机107、固定装置112、浇注头101相连接,在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103一侧设置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的红外测距仪位于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103面向所述的移动轨道102长度方向一侧,所述的红外测距仪、增压泵以及所述的电磁阀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

本发明通过将模具输送到浇注头下方,可以远程实现模具的输送,无需人工近距离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检测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碰撞,有助于提高浇注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能够提高浇注过程的安全性。将模具放置在移动板内侧,通过固定装置的移动,使模具牢固的卡接在移动板之间,启动电机,使电机驱动传动齿轮转动,齿轮在于移动轨道上的齿相啮合转动过程中,沿着移动轨道运行,达到浇注头下方时,驱动电机停转,使模具输送箱体位于浇注头下方,进行浇注。当运行过程中,检测到相邻模具输送箱体正在停止进行浇注时,红外测距仪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向电机发送驱动信号,使电机停转,避免碰撞。

优选地,为了方便按照固定轨迹移动移动板,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外形尺寸的模具的浇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装置112为液压缸,所述的固定装置11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板110上,其伸缩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移动板111上。

为了方便将模具牢固的卡接在移动板内侧,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移动板111远离所述的固定装置112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模具的阶梯槽113,在所述的阶梯槽113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垫114。

为了根据需要调整模具的高度,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平台109下方设置有液压缸115,所述的液压缸115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输送模具的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模具置于移动板之间,控制器向固定装置发送驱动信号使固定装置启动,固定装置推动移动板移动,使模具卡接在移动板内侧,在控制器预设模具输送频率,根据模具输送频率确定相邻模具输送箱体之间的距离,由红外测距仪检测相邻模具输送箱体之间距离,并发送到控制器;

S2:在模具输送箱体位于浇注头下方时,控制器向电机发送驱动信息,使电机停转,使传动齿轮固定在移动轨道上的齿上,进行固定;

S3:控制器向增压泵和电磁阀发送驱动信号,浇注头开始运行进行浇注;

S4:浇注完成后,控制器向增压泵和电磁阀发送驱动信号,使电磁阀关闭,控制器向电机发送驱动信号,电机运行,使传动齿轮沿着移动轨道运行;

S5:在单个所述的模具输送箱体停留在浇注头下方时,相邻待输入的模具输送箱体停止运行;

S6:更换模具,再次进行步骤S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