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天线测试设备和方法、以及环天线

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天线测试设备和方法、以及环天线

摘要

提供了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天线测试设备和方法、以及环天线。附接至环天线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包括:导电第一构件,该导电第一构件针对形成环天线的导体的一部分沿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电磁耦合或电连接至导体的该部分;导电第二构件,该导电第二构件针对导体的另一部分沿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电磁耦合或电连接至导体的该另一部分;以及导电第三构件,该导电第三构件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经由与沿环形成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连接在一起。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被选择为具有沿环的长度,使得环天线的频率特性根据所述长度而偏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6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47725.7

  • 发明设计人 伴泰光;甲斐学;

    申请日2015-08-31

  • 分类号H01Q5/50;H01Q7/00;G01R31/00;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炜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24: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1

    授权

    授权

  • 2016-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Q5/50 申请日:2015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文中所讨论的实施例涉及用于调节环天线的频率特性的频率特性 调节夹具、使用这样的夹具的天线测试设备和天线测试方法、以及环天线。

背景技术

环天线是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天线中的一种天线。环天线是下述类型的 天线:通过使导体形成为环的形状而构造该天线,并且该天线使导体操作 为线圈。提出了用于调节这样的环天线的频率特性的方法以便使环天线能 够发射或接收期望频率的无线电波(例如,参照日本公开特许公报 2001-160124以及国际公布WO2012/137330)。

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1-160124公开了下述方法:该方法在形 成谐振电路的天线的附近放置闭环天线或导体(诸如金属板)或另一谐振 电路,以便调节天线的电感并且从而调节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另一方面,国际公布WO2012/137330提出了下述金属片:该金属片 附接至非接触式通信标签,以便使期望频率处的通信距离最大化。金属片 包括布置在关于金属片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处的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 并且金属片附接至标签,使得第一金属部的一部分和第二金属部的一部分 分别接触标签。

发明内容

还已知的是,提供具有三维形状的环天线,使得形成环的导体的、在 与环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大于该导体的在环的平面中测量的 宽度。然而,在上面引用的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1-160124和国际公布 WO2012/137330中公开的技术是用于调节形成为二维形状的环天线的频 率特性,并且这些技术均不能应用于具有三维形状的环天线。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其能够调节具有 三维形状的环天线的频率特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所述频率特性调节 夹具要附接至包括导体的环天线,所述导体形成为环的形状,使得在与所 述环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大于在所述环的平面中测量的宽度, 并且所述导体包括在所述环的一部分中形成的馈电点。所述频率特性调节 夹具包括:导电第一构件,所述导电第一构件在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 接至所述环天线时针对所述导体的一部分沿所述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 电磁耦合或者电连接至所述导体的该部分;导电第二构件,所述导电第二 构件在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所述环天线时针对所述导体的另一 部分沿所述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电磁耦合或者电连接至所述导体的该 另一部分;以及导电第三构件,所述导电第三构件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 第二构件经由与沿所述环形成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构 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选择为具有沿所述环的长度,使得所述环天线的频率 特性根据所述长度而偏移。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天线。所述环天线包括:导体,所述 导体形成为环的形状,使得在与所述环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大 于在所述环的平面中测量的宽度,并且所述导体包括在所述环的一部分中 形成的馈电点;导电第一构件,所述导电第一构件针对所述导体的一部分 沿所述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所述导电第一构件电磁耦合或电连接到所 述导体的该部分;导电第二构件,所述导电第二构件针对所述导体的另一 部分沿所述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所述导电第二构件电磁耦合或电连接 至所述导体的该另一部分;以及导电第三构件,所述导电第三构件将所述 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经由与沿所述环形成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连接在 一起。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选择为具有沿所述环的长度,使得 所述环天线的频率特性根据所述长度进行偏移。

根据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包括导体的环 天线,所述导体形成为环的形状,使得在与所述环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测 量的宽度大于在所述环的平面中测量的宽度,并且所述导体包括在所述环 的一部分中形成的馈电点。所述天线测试设备包括: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要附接至所述环天线;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单元朝 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所附接至的所述环天线辐射具有不同于第一频率 的第二频率的无线电波,并且由此测量所述第二频率处的与所述环天线的 通信性能有关的度量,其中,所述环天线被设计成在所述第一频率处进行 操作;以及测试单元,所述测试单元基于所述度量来获得对所述环天线的 测试结果。

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包括:导电第一构件,所述导电第一构件在所 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所述环天线时针对所述导体的一部分沿所述 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电磁耦合或者电连接至所述导体的该部分;导电 第二构件,所述导电第二构件在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所述环天线 时针对所述导体的另一部分沿所述环的外周进行定位,并且电磁耦合或者 电连接至所述导体的该另一部分;以及导电第三构件,所述导电第三构件 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经由与沿所述环形成的路径不同的路径 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选择为具有沿所述环 的长度,使得所述环天线的频率特性从所述第一频率偏移至所述第二频 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其频率特性要被调节的环天线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透视 图。

图2A为图1中描绘的环天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2B为指示图1的环天线的并联电感分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史密 斯圆图。

图3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为在每个长边端处装备有图3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环天 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为示出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长边的长度与环天线的 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6为在一个长边端处装备有图3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环天 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为示出在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环天线的仅一个长边端时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长边的长度与环天线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 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8A为根据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B为当图8A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环天线的每个长 边端时环天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为示出图8A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长边的长度与环 天线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10为当根据另一修改示例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天线的两 个长边端时环天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为示出根据图10的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 长边的长度与环天线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12A为根据又一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B为当图12A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环天线的每个 长边端时环天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为示出根据图12A的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 的长边的长度与环天线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14为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沿着环天线的长边附接至中途时环 天线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这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各自均根据图12A 的修改示例。

图15为示出附接至环天线的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位置与环天线 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其中这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各自均根据图12A的修改示例。

图16为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沿着环天线的长边附接至中途时环 天线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这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各自均根据图12A 的修改示例。

图17为示出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以图16中描绘的方式附接至环 天线时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长边的长度与环天线的并联电感 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18为被附接了图10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和图12A的频率特性调 节夹具的环天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9为示出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如图18所描绘地附接至环天线 时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长边的长度与环天线的并联电感 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图20为示出合并了要测试的环天线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一个 示例的图。

图21为示出附接至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 长边的长度与被合并在RFID标签中的环天线的频率特性被偏移的量之 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图22为示意性地示出合并了要测试的环天线的RFID标签的配置的 图。

图23为示意性地示出天线测试设备的配置的图。

图24为示意性地示出读取器/写入器的配置的图。

图25为示意性地示出控制器的配置的图。

图26为天线测试程序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用于环天线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以及使用这 样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环天线频率特性测试设备和环天线频率特性测 试方法。

图1为示出其频率特性要被调节的环天线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透视 图。环天线1为诸如铜或金的板状导体,通过使导体例如在四个地方跨其 横向方向弯曲来使该板状导体形成为环的形状。环天线1在形状上为矩 形,其在环的平面中具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此外,形成环天线1的导 体在环的平面中具有宽度W1,该宽度W1小于在与环的平面垂直的方向 上测量的宽度W2。因此,环天线1具有三维形状。

馈送点2设置在环天线1的长边中的一条长边的中心处。环天线1 经由馈送点2电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未绘出),该信号处理电路对叠加 在由环天线1接收或辐射的无线电波上的信号进行处理。环天线1用于与 下述通信装置通信:该通信装置被放置成面对设置有馈送点2的长边,它 们之间设置有规定间隙。环天线1的外周可以被由电介质形成且支承环天 线1的支承构件(未绘出)所包围。环天线1的环的内部也可以用电介质 进行填充。

环天线1用作例如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天线。因此优选的是形 成尺寸紧凑的环天线1。因此,例如使导体的沿环的长度比与下述频率相 对应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一半短:环天线1被设计成在该频率处进行操 作。

图2A为图1中描绘的环天线的等效电路图。环天线1由等效电路200 进行表示,该等效电路200是电阻器Ra和线圈La的并联连接。另一方 面,经由馈送点2连接至环天线1的信号处理电路由等效电路201进行表 示,该等效电路201是电阻器R和电容器C的并联连接。当等效电路200 的对于具有指定频率的无线电波的阻抗匹配于等效电路201的阻抗时,环 天线1可以将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传递至信号处理电路。换言之,环天线1 可以被用于落入以指定频率为中心的规定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波。

等效电路200中的线圈La的电感分量随着环天线1的环的长度、即 电流沿着其进行流动的路径的长度而变化。更具体地,环天线1的环越短, 则线圈La的电感分量越小。因此,下述无线电波频率变得越高:在该无 线电波频率处,等效电路200的阻抗与等效电路201的阻抗匹配。为了说 明的方便,下文将把线圈La的电感分量称为并联电感分量。

图2B为指示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 图。在图2中,史密斯圆图被归一化至50Ω。在下文要描述的每个史密 斯圆图也被归一化至50Ω。曲线210描述了0.5GHz至2GHz的频率处 的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环天线1可以被用在下述频率的范围内:在 这些频率处,与曲线210所描述的并联电感分量的值相对应的阻抗匹配于 信号处理电路的阻抗。通过调节并联电感分量,可以改变环天线1的阻抗。 这意味着,当调节并联电感分量时,可以使用环天线1的频率的范围也改 变。

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包括导电构件,这些导电构件沿着环的外周进行布 置以使得能够电磁耦合至环天线1的相应长边,并且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通 过使这些构件电短路来缩短流过环天线1的电流的路径。频率特性调节夹 具沿环天线的环的长度被调节至与频率特性要偏移的量相匹配的长度。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由此被用于调节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在本申请中,将环 天线的频率特性定义为频率与和环天线的通信性能有关的度量(例如通信 范围等)之间的关系。

图3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3 所示,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为由诸如铜或金的导体形成的中空长方体,并 且长方体的面中的一个面为开口端3a,通过该开口端3a插入环天线1。

在限定开口端3a的四个面中,两个相对的面3b和3c分别为第一构 件和第二构件的示例,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者均电磁耦合或者电 连接至环天线1的指定部分。当环天线1被插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中时, 面3b和3c沿着环天线1的环的外周定位为面对相应的长边。因此,两个 面3b和3c之间的间距等于:环天线1的短边的长度加上偏移(例如0.1mm 至1mm)。另一方面,在限定开口端3a的四个面中,与面3b和3c邻接 的两个相对的面3d和3e是用于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彼此电连接的第三 构件的一个示例,并且这两个相对的面3d和3e将面3b和面3c彼此电连 接。因此,两个面3d与3e之间的间距等于:形成环天线1的环的导体的 宽度加上偏移。如果环天线1的环被电介质支承构件覆盖,则两个面3b 和3c之间的间距等于:支承构件的短边的长度加上偏移。类似地,两个 面3d和3e之间的间距等于:支承构件的在形成环的导体的宽度方向上的 长度加上偏移(同样适用于当环天线1被插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中时受 支承构件的厚度影响的任意其他方向上的间距)。位于与开口端3a相对的 端处的面3f是第四构件的一个示例,并且被形成为在环天线1被插入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3中时面对环天线1的短边。

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还可以包括覆盖面3b至面3f中的所有面或一些 面的电介质支承构件。同样,在该情况下,当环形天线1被插入频率特性 调节夹具3中时受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支承构件的厚度影响的任意方向 上的每个面长度以及相对的面之间的间距各自均等于:环天线1的对应部 分的长度加上与支承构件的厚度相对应的偏移。

图4为在每个长边端处装备有图3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环 天线1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4所示,通过将环天线1的两条长边的两个 端插入到相应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中,使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附接 至环天线1。因此,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3b电磁耦合至环的一 条长边,同时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3c电磁耦合至环的另一条长 边。此外,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3f电磁耦合至环天线1的环的 一条短边。以此方式,在环天线1的环的两条长边之间形成从每个频率特 性调节夹具3的面3b经由面3d或3e通向面3c的电流路径。因此,环天 线1的频率特性随着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测量的长度 L而变化,该长度L即环天线1的插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中的部分的长 度。

图5为通过电磁场模拟获得的史密斯圆图,该史密斯圆图限定了频率 特性调节夹具3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与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 量之间的关系。在该模拟中,假定沿环天线的环的长边的长度为99.6mm 并且沿短边的长度为10mm。还假定形成环的导体的在与环的平面垂直 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为10mm。此外,假定环天线1被电介质覆盖。更 具体地,假定电介质存在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与形成环天线1的环的导 体之间,该电介质的厚度使得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能够电磁耦合至形成环 天线1的环的导体。在该电磁场模拟中,假定: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 1,以及在环天线1的每条长边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对或邻近该长 边的面之间的电介质的厚度为0.4mm。此外,假定在环天线1的短边与 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对短边的面之间的电介质的厚度为0.1mm。该 模拟中所使用的环天线1和电介质的尺寸和物理性质也被用在针对根据 下文要描述的每个实施例或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电磁场模拟 中。

在图5中,曲线501至曲线507描述了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 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分别被设置成0mm、8mm、16mm、24mm、 32mm、40mm和48mm时,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 分量。如从曲线501至曲线507可以看出的,长度L越长,则在1GHz 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越小。

例如,在使用信号处理电路(芯片)的RFID标签的环天线的情况下, 特性为使得频率在图2B描绘的史密斯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变高,其中 该信号处理电路(芯片)的阻抗不为50Ω。如果假定在信号处理电路中R =1750[Ω]和C=1[pF]以及环天线1的Ra为1750[Ω],则由La=32.7 [nH]来给出在880MHz的频率处使信号处理电路的阻抗匹配于环天线1 的阻抗的条件。类似地,由La=31.3[nH]来给出在900MHz的频率处使 信号处理电路的阻抗匹配于环天线1的阻抗的条件。此外,由La=29.9 [nH]来给出在920MHz的频率处使信号处理电路的阻抗匹配于环天线1 的阻抗的条件。因此,当环天线1和信号处理电路可以由图2A中给出的 相应的等效电路来描述时,装备有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环天线1 的并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而变小。于是,装备有两个频率特性调 节夹具3的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随着并联电感分量减小而朝较高的频率偏 移。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将通过假定下述情况来描述环天线1的频率特 性:在该情况下,结合可由图2A中描绘的等效电路来描述的信号处理电 路来使用环天线1。

因而,可以看出,通过预先准备长度L不同的多个频率特性调节夹 具3,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数目来调节环天线1的频 率特性。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3b和3c通过直接接触环天线1的环 的相应的长边来电连接至这些相应的长边时,关于长度L的改变的、并 联电感分量的改变变得大于图5中所描绘的关于长度L的改变的、并联 电感分量的改变。

如图6所示,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可以附接至环天线1的仅一个长边 端。

图7为示出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附接至环天线1的仅一个长边端时 环天线的并联电感分量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在图7中,曲线701至曲线703描述了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沿环 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被分别设置成0mm、24mm和48mm时在1GHz 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如曲线701至曲线703所描绘的, 长度L越长,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越小。然而, 与附接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情况相比,关于长度L的改变的、并 联电感分量的改变较小。此外,在该示例中,不管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 的长度L如何,下述电流的路径的长度是恒定的:该电流从馈送点2流 动,并且经过环天线1的未被附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长边端。因此, 关于长度L的改变的、并联电感分量的改变量比附接两个频率特性调节 夹具3时并联电感分量的改变量的一半小。

可以对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长度L进行设置,使得面3b在频率特 性调节夹具3附接至环天线1时覆盖馈送点2。在该情况下,与图7所描 绘的情况相反,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而变大。因此, 装备有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随着长度L增大而朝 较低的频率偏移。

图8A为根据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的示意性透视图。图8B 为当图8A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附接至环天线1的每个长边端时环 天线1的示意性透视图。根据该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包括沿开 口端4a的一条边延伸的导线4g,导线4g用于连接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 附接至环天线1时面对环天线1的相应长边的面4b和面4c。根据修改示 例的线4g是第三构件的另一示例,并且流过环天线1的电流的路径经由 线4g被短路。因此,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 越长、即从面4b的连接至线4g的一个端点至面4b的沿长边的相对端点 的距离越长,则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越小。

图9为通过电磁场模拟获得的史密斯圆图,该史密斯圆图限定了频率 特性调节夹具4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与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 量之间的关系。

在图9中,曲线901至曲线904描述了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的沿环 天线的长边的长度L分别被设置成4mm、20mm、36mm和44mm时 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如曲线901至曲线904 所描绘的,同样,在该修改的示例中,长度L越长,则在1GHz至1.2GHz 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越小。因此,装备有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 的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随着长度L增大而朝较高的频率偏移。

根据另一修改示例,附接至环天线1的两个长边端的两个频率特性调 节夹具可以电连接在一起。

图10为示出在一个长边端处装备有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且在另一长 边端处装备有根据该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的环天线1的示意性 透视图。根据该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 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在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附接至环天线1时将两 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电连接的连接部5g。

例如,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附接至环天线1时,沿着与设置有馈送 点2的长边相对的长边布置连接部5g的路线(route)。连接部5g由例如 形成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的相同导体形成。例如通过使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5的面5c从其开口端向外延伸来形成连接部5g。连接部5g的在横跨环天 线1的长边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基本等于面5c的宽度。连接部5g的端被 插在环天线1与附接到环天线1的另一长边端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 3c之间。以此方式,连接部5g电连接至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面3c。因 此,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在附接至环天线1时电连接在一起。连接部 5g可以形成为任意其他合适的形状,只要连接部5g可以电连接至频率特 性调节夹具3即可。

图11为通过电磁场模拟获得的史密斯圆图,该史密斯圆图限定了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3和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 与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

在图11中,曲线1101至曲线1108描述了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被分别设置成0mm、4mm、12mm、20mm、 28mm、36mm、44mm和48mm时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 联电感分量。如曲线1101至曲线1108所描绘的,在该修改示例中,与两 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未电连接在一起的情况相比,在1GHz至1.2GHz 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以较大速率减小。因此可以看 出,当使用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时,对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相同的长度 L而言,可以使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朝向甚至更高的频率偏移。

根据又一修改示例,用于将附接至环天线1的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电连接的连接部可以不由板状导体形成,而由从一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延 伸至另一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线状导体形成。这样的线状导体可以沿环天 线的长边形成,或者该线状导体可以形成为沿着环的平面来连接频率特性 调节夹具的两个面。另外可替代地,连接部可以包括多个这样的线状导体。 例如,连接部可以包括三个这样的线状导体。在这三个导体中,一个导体 可以沿着环天线的与设置有馈送点2的长边相对的长边形成,而其他两个 导体可以形成为沿着环的平面来连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两个面。同样, 在这些修改示例中,因为馈送点未被连接部覆盖,所以环天线1的频率特 性随着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长度L增大而朝较高的频率偏移。由宽度约1 mm的线状导体制成的连接部可以形成为直接在馈送点2上方经过。当连 接部由线状导体形成时,如果连接部沿着环天线的设置有馈送点2的长边 形成,则馈送点2将不会被连接部覆盖。因此,同样,在该情况下,环天 线1的频率特性在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长度L增大时朝较高的频率偏移。

图12A为根据又一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B为当图12A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附接至环天线1的每个长 边端时环天线1的示意性透视图。根据该修改示例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 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不同之处在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不具有当夹 具附接至环天线1时被定位成面对短边的面。更具体地,频率特性调节夹 具6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管的形状,每个开口端与环天线1的短边形状相同。 在该修改示例中,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与 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任意其他实施例的关系。

图13为通过电磁场模拟获得的史密斯圆图,该史密斯圆图限定了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与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 分量之间的关系。

在图13中,曲线1301至曲线1305描述了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 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被分别设置成0mm、24mm、32mm、40mm 和48mm时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此外,在该 示例中,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以下述这样的方式附接至环天线1:每 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如从馈送点2观察到的较远端位于与环天线的对 应短边相同的位置处。

如曲线1301和曲线1302所描述的,当长度L在0mm至24mm的 范围内时,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 大而变小。另一方面,如曲线1302至曲线1305所描述的,当长度L超 过24mm时,并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而变大。相应地,当长度L 长于24mm时,装备有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 随着长度L增大而朝较低的频率偏移。

在该修改示例中,长度L越长,则流过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被定 位成距馈送点2较远的端部的电流越强,并且流过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 的被定位成到馈送点2较近的端部的电流越弱。另一方面,在频率特性调 节夹具3的情况下,流过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被定位成距馈送点2较远 的端部的电流不会变强,这是因为该端由面3f封闭。因此,甚至当频率 特性调节夹具6附接至环天线1时,流过环天线1的电流的路径也不会变 短。而且,在该情况下,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附接至环天线1时,形成 与环天线1的等效电路中的电阻器Ra和线圈La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因 此,随着长度L增大,电容器的电容增大,并且因此,并联电感分量变 大。

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面对环天线1的两条长边的两个面与相应 的长边直接接触时,在环天线1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之间不形成电容器。 此外,流过环天线1的电流的路径被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短路。因此,如 在装备有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环天线1的情况下一样,并联电感分量随 着长度L增大而变小。

此外,就像图10中描绘的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一样,附接至环天 线1的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可以通过沿着环天线1的长边设置的导电 连接构件电连接在一起。在该情况下,与图13中所描绘的情况相反,并 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而变小,这是因为流过环天线1的电流的路 径被连接构件短路。

而且,在该修改示例中,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还根据频率特性调 节夹具6所附接的位置而变化。例如,当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如从 馈送点2观察到的较远端与环天线1的对应的短边之间的、图14中的距 离D变化时,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变化。

图15为通过电磁场模拟获得的史密斯圆图,该史密斯圆图限定了附 接至环天线的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位置与环天线1的并联电感分量 之间的关系。假定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为 20mm。

在图15中,曲线1501至曲线1504描述了当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6的如从馈送点2观察到的较远端与环天线1的对应的短边之间的距离D 被分别设置成0mm、4mm、8mm和12mm时在1GHz至1.2GHz的 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如曲线1501至曲线1504所描绘的,环天线1的 并联电感分量随着距离D增大而变大。因此,装备有两个频率特性调节 夹具6的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随着距离D增大而朝较低的频率偏移。

如图16所示,在该修改示例中,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可以按照 下述这样的方式附接至环天线1:对于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馈送点 2与到馈送点2较近的端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

17为示出当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以图16中描绘的方式附接至环 天线1时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与环天线1 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将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 附接为使得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之间的间距为4mm,其中,馈送点 2位于间距的中点处。

在图17中,曲线1701至曲线1703描述了当长度L被分别设置成0 mm、16mm和32mm时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 如曲线1701至曲线1703所描绘的,在该示例中,同样,环天线1的并联 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而变大。

可替代地,可以将图10中描绘的包括连接部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 和图12A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附接至环天线1,并且可以将频率 特性调节夹具5和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电连接在一起。

图18为已被附接了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和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环 天线1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该修改示例中,沿着环天线1的与设置有馈送 点2的长边相对的长边而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延伸的连接部5g的端插 入环天线1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之间。以此方式,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 电连接至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在该修改示例中,可以将环天线从频率特 性调节夹具6的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相对的端插入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6中,并且然后将该环天线插入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中。因此,甚至当 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中的一者具有面对环天线1的短边的面时,也可以 容易地将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环天线1。

图19为示出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和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附接至环 天线1时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L与环天线1 的并联电感分量之间的关系的史密斯圆图。

在图19中,曲线1901至曲线1906描述了当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 长度L被分别设置成8mm、16mm、24mm、32mm、40mm和48mm 时在1GHz至1.2GHz的频率处的并联电感分量。将频率特性调节夹具5 的沿环天线1的长边的长度设置成等于: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的长度L 加上1mm。如曲线1901至曲线1906所描绘的,在该示例中,环天线1 的并联电感分量随着长度L增大而变小。换言之,装备有两个频率特性 调节夹具的环天线1的频率特性随着长度L增大而朝较高的频率偏移。

在迄今为止所描述的各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中,每个面可以形成有在 与环平行或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缝。

接着,将描述使用迄今为止所描述的各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天线测 试设备。天线测试设备被用于通过使用与环天线的操作频率不同的频率来 对环天线进行测试,以确定环天线的性能是否满足例如因为由标准或法律 法规所施加的约束的合格/不合格标准(pass/failcriteria)。

下文所描述的示例假定:要测试的环天线是具有例如图1所示的三维 形状的环天线,并且被内置于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的RFID标签中以用于通 信。

图20为示出合并了要测试的环天线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一个 示例的图。在图20中,横坐标代表由RFID标签发射或接收的无线电波 的频率。纵坐标代表RFID标签可以与读取器/写入器进行通信的最大范 围(下文简称为通信范围)。曲线图2000描绘了要测试的环天线的频率与 通信范围之间的关系。在所示示例中,合并了要测试的环天线的RFID标 签被设计成在f1至f3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操作。如曲线图2000所描绘的, RFID标签的通信范围在频率f2处最大,该频率f2为频率f1与频率f3 之间的中点。另一方面,假定可被用于对环天线进行测试的频率ft高于 频率f3。在该情况下,如果直接测量频率ft处的环天线的通信范围,则 可能不会准确地找到f1至f3的频率范围内的环天线的通信范围,这是因 为在频率ft的附近,环天线的通信范围仅随频率轻微地改变。

鉴于以上情况,通过将根据上面实施例或修改示例中的任意一者的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合并有环天线的RFID标签,使环天线的频率特性 朝频率ft偏移。

图21为示出附接至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沿环天线的 长边的长度L与合并在RFID标签中的环天线的频率特性被偏移的量之间 的关系的概念图。在图21中,沿横坐标绘制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长度L, 并且沿纵坐标绘制频率偏移量。曲线图2100描绘了长度L与频率偏移量 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图3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附接至RFID标签时,如 前所述,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所附接至的环天线的频率特性随着频率特性 调节夹具3的长度L增大而朝较高的频率偏移。然后,通过电磁场模拟 或者通过使用满足规定标准(例如装运前检验标准)的无缺陷RFID标签 来获得与从频率f3至频率ft的偏移量相对应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 长度l1。类似地,获得分别与从频率f2至频率ft的偏移量以及从频率f1 至频率ft的偏移量相对应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3的长度l2和l3。另一 方面,如果要用于测试的频率ft比环天线的f1至f3的操作频率范围低, 则可以将例如图12A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附接至合并有环天线 的RFID标签。

然后,当分别具有长度l1、l2和l3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每个都附接 至无缺陷的RFID标签时,针对频率ft的无线电波预先测量RFID标签通 信范围,该RFID标签通信范围作为用于测量环天线的性能的度量的一个 示例。然后,基于所测量的值,获得通信范围的阈值作为合格/不合格标 准值。

可以将除了通信范围以外的度量用作被用于测试环天线的环天线通 信性能度量。例如,可以将从读取器/写入器辐射的无线电波的下述功率 的最小值P(f)用作环天线通信性能度量:当合并有环天线的RFID标 签被定位在距读取器/写入器的预定距离处时,利用无线电波的上述功率, RF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可以彼此通信。在该情况下,在图20中,例 如,功率的最小值P(f2)在频率f2处最小,并且功率的最小值P(f) 随着无线电波的频率减小到频率f2以下或增大到频率f2以上而增大。

通过将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合并有环天线的RFID标签,可以如 上所述偏移环天线的频率特性。因此,天线测试设备通过评价被附接了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的RFID标签的环天线的在频率ft处的通信性能度量的值 来确定环天线有无缺陷。

图22为示意性地示出合并有要进行测试的环天线的RFID标签的配 置的图。在所示出的示例中,RFID标签10为无源RFID标签,并且包 括环天线11、驱动电压生成单元12、存储器13和控制单元14。

环天线11为要测试的环天线,并且具有例如诸如图1所示的三维形 状。然后,环天线11接收无线电波,其中天线测试设备中的读取器/写入 器通过在无线电波上叠加包括前导(preamble)的询问信号而辐射了该无 线电波,环天线11将所接收的无线电波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传 递至与馈送点相连接的驱动电压生成单元12和控制单元14。

通过使用例如从接收自环天线11的电信号中检测的前导,驱动电压 生成单元12根据电信号生成用于对存储器13和控制单元14进行驱动的 电压,并且将电压提供至存储器13和控制单元14。可以将RFID标签中 被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电压的各个元件中的一个元件用作驱动电压生成 单元12。

存储器13包括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电路。存储器13存储有用于将 RFID标签10与其他RFID标签相区别的识别码(IDcode)。

控制单元14对从环天线11接收的电信号进行解调,并且恢复电信号 上所承载的询问信号。然后,控制单元14生成对询问信号的响应信号。 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4从存储器13检索识别码,并且将识别码嵌入响 应信号中。控制单元14然后将响应信号叠加在具有要从环天线11辐射的 频率的电信号上。控制单元14将电信号输出至环天线11,并且使环天线 11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辐射电信号。

如果RFID标签10经由环天线11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功率弱,则可能 不会获得用于驱动存储器13和控制单元14的功率,并且RFID标签10 可能不能辐射承载响应信号的无线电波。因此,通过检查当从RFID标签 10获得了响应信号时读取器/写入器与RFID标签10之间的距离的最大 值,天线测试设备可以测量RFID标签10的通信范围作为指示环天线性 能的度量。可替代地,在保持RFID标签10与读取器/写入器之间的距离 固定的情况下,天线测试设备逐渐改变正从读取器/写入器辐射的无线电 波的功率。然后,天线测试设备可以通过取当从RFID标签10获得了响 应信号时的从读取器/写入器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功率的最小值,来测量指 示环天线性能的度量。在下文描述的示例中,天线测试设备使用当从RFID 标签10获得了响应信号时从读取器/写入器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功率的最小 值作为指示环天线性能的度量。

图23为示意性地示出天线测试设备的配置的图。天线测试设备20 包括标签保持单元21、至少一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读取器/写入器23 和控制器24。

标签保持器21将合并有进行测试的环天线的RFID标签保持在距读 取器/写入器23预定距离(例如30cm至50cm)的位置处。出于此目的, 标签保持器21包括例如用于将RFID标签保持在其上的由电介质形成的 至少一个臂、以及用于对臂进行支承的支承基底。例如,假定天线测试设 备20设置有三种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这三种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分 别具有沿环天线的长边测量的长度L1、L2和L3。在该情况下,这些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22布置在与读取器/写入器23等距的位置处,并且各自 被支承在单独的臂上。然后,将RFID标签10插入支承在各个臂上的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22中的选定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中,并且RFID标签 10连同该选定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被一起保持就位。当例如如图4所示 使用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时,标签保持器21保持两个频率特性调节 夹具22,使得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可以附接至RFID标签10。例如, 可以将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布置为一排,其中,这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 具的开口端彼此相对。然后,将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中的一个频率特性 调节夹具安装在可移动臂上,使得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可以相对于另一频 率特性调节夹具22在与这两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被布置的方向平行的方 向上移动。例如,首先将RFID标签10插入到支承在固定臂上的频率特 性调节夹具22中。之后,朝RFID标签10移动安装在可偏移臂上的频率 特性调节夹具22,并且因此使安装在可移动臂上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 也附接至RFID标签10。以例如下述这样的方式将RFID标签10保持在 标签保持器21上:环天线的设置有馈送点的长边面对读取器/写入器23。

至少一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为根据上述实施例或修改示例中的任 意一者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如前所述,当用于测试的频率ft比环天线 的f1至f3的操作频率范围高时,将例如图3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3或图8A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4用作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另一 方面,当用于测试的频率ft比环天线的f1至f3的操作频率范围低时,将 例如图12A中描绘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6用作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如 上所述,例如将每个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安装在标签保持器21的臂上。

图24为示意性地示出读取器/写入器23的配置的图。读取器/写入器 23是测量单元的一个示例,并且包括天线30、发射/接收单元31、接口单 元32和控制单元33。

可以将能够向RFID标签10的环天线11发射无线电波以及从该环天 线11接收无线电波的各种天线中的任意一种天线用作天线30。当从发射 /接收单元31接收到叠加有询问信号的频率ft的无线电波时,天线30将 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中。另一方面,当从RFID标签10接收到叠加有响 应信号的无线电波时,天线30将无线电波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 递至发射/接收单元31。

发射/接收单元31使天线30辐射无线电波,以用于向在标签保持器 21上保持的RFID标签10发射。当经由天线30从RFID标签10接收到 承载响应信号的无线电波时,发射/接收单元31对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出 于此目的,发射/接收单元31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放大器。

发射/接收单元31使用调制器来调制从控制单元33接收的询问信号 并且将询问信号叠加在电信号上,该电信号为频率ft的载波。然后,发 射/接收单元31通过放大器来放大电信号,以将电信号的发射功率增大到 高达由控制单元33指定的功率值,并且发射/接收单元31将经放大的电 信号输出至天线30,该天线30然后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辐射电信号。另一 方面,当经由天线30从RFID标签10接收到叠加有响应信号的无线电波 时,发射/接收单元31使用解调器来解调叠加在无线电波上的响应信号, 并且将响应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33。

接口单元32是供读取器/写入器23与控制器24通信的通信接口,并 且可以是例如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接口。当从控制器24接收到 诸如询问信号发送命令的控制命令时,接口单元32将该命令传递至控制 单元33。当从控制单元33接收到用于指示是否已从RFID标签10成功 接收响应信号的测量结果信号时,接口单元32将测量结果信号输出至控 制器24。

控制单元33包括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和所述存储器的外围电路。控制单元33控制读取器/写入器23的每个单 元。当从控制器24接收到询问信号发送命令时,控制单元33创建询问信 号,并将询问信号传递至发射/接收单元31。此外,控制单元33根据发送 命令中包含的发射功率值来控制发射/接收单元31,使得叠加有询问信号 的无线电波的发射功率增加到高达由发送命令指定的功率值。

然后,控制单元33在发送询问信号之后等待要从RFID标签10返回 的响应信号达预定义时间间隔(例如一秒)。如果响应信号在预定义时间 间隔内已经被成功地接收,则控制单元33创建用于指示响应信号已经被 成功接收的测量结果信号,并且将测量结果信号经由接口单元32输出至 控制器24。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33在预定义时间间隔内没有接收到 响应信号,则控制单元33创建用于指示响应信号尚未被接收的测量结果 信号,并且将测量结果信号经由接口单元32输出至控制器24。

图25为示意性地示出控制器24的配置的图。控制器24包括接口单 元41、存储单元42和控制单元43。

接口单元41是供控制器24与读取器/写入器23通信的通信接口,并 且可以是例如与读取器/写入器23的接口单元32相同的、符合USB的接 口。当从控制单元43接收到诸如询问信号发送命令的控制命令时,接口 单元41将该命令输出至读取器/写入器23。当从读取器/写入器23接收到 测量结果信号时,接口单元41将该测量结果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43。

存储单元42包括例如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装置等。存储单 元42存储例如无线电波的下述发射功率值:响应于无线电波的该发射功 率值而成功接收到了来自RFID标签10的响应信号。存储单元42还将发 射功率值存储为RFID标签10的不合格/合格标准值。

控制单元43是测试单元的一个示例,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及其 外围电路。控制单元43对控制器24的每个单元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 元43基于下述比较的结果来确定RFID标签10有无缺陷:不合格/合格 标准值与当读取器/写入器23已从RFID标签10成功接收到响应信号时 从读取器/写入器23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发射功率的最小值之间的比较。下 面将通过处理下述的情况来给出描述:在该情况下,将一种频率特性调节 夹具用作频率特性调节夹具22,该一种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例如为用于将 环天线的频率特性从频率f2偏移至频率ft的长度l2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

图26为由天线测试设备20执行的天线测试过程的操作流程。

当响应于来自操作单元(未绘出)的操作信号而开始对RFID标签 10的测试时,控制单元43首先创建下述发送命令:该发送命令指示将从 读取器/写入器23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发射功率设置成最大。控制单元43 将发送命令经由接口单元41发送至读取器/写入器23(步骤S101)。然后, 通过参照从读取器/写入器23接收的测量结果信号,控制单元43确定读 取器/写入器23是否已经在指定的发射功率值处从RFID标签10成功地 接收到响应信号(步骤S102)。当读取器/写入器23已经成功接收到响应 信号时(在步骤S102中为是),控制单元43将相应的发射功率值存储在 存储单元42中。此外,控制单元43通过将先前指定的发射功率减小预定 量来更新所指定的发射功率值(步骤S103)。然后,控制单元43创建用 于指定经更新的发射功率值的发送命令,并且将发送命令经由接口单元 41发送至读取器/写入器23(步骤S104)。之后,控制单元43重复从步骤 S102开始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测量结果信号指示了读取器/写入器23在指定的发 射功率值处没有从RFID标签10接收到响应信号(在步骤S102中为否), 则确定与先前测量相对应的发射功率值为通信所需的发射功率的最小值。 然后,控制单元43进行检查,以查看存储单元42中存储的发射功率的最 小值是否等于或小于合格/不合格标准值(步骤S105)。如果该最小值等于 或小于合格/不合格标准值(在步骤S105中为是),则控制单元43将RFID 标签10判定为无缺陷(步骤S106)。另一方面,如果该最小值大于合格/ 不合格标准值,或者如果读取器/写入器23甚至在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处也 没有接收到响应信号(在步骤S105中为否),则控制单元43将RFID标 签10判定为有缺陷(步骤S107)。

控制单元43将对RFID标签10的合格/不合格判定的结果显示在与 控制器24相连接的显示装置(未绘出)上(步骤S108)。可替代地,控 制单元43可以将对RFID标签10的合格/不合格判定的结果经由接口单 元(未绘出)输出至与控制器24相连接的某些其他的装置。

控制单元43可以每当下述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RFID标签10 时执行上述过程:该频率特性调节夹具具有用于将环天线的频率特性从频 率f1、f2和f3中的指定频率偏移至频率ft的长度。然后,如果针对频率 f1、f2和f3中的任意一者发射功率的最小值高于合格/不合格标准值,则 控制单元43可以将RFID标签10判定为有缺陷。在该情况下,可以针对 频率f1、f2和f3中的每一者设置合格/不合格标准值。

可替代地,控制单元43可以将通过第一发送命令得到的发射功率值 指定成读取器/写入器23可设置的最小值。然后,控制单元43可以逐渐 增大所指定的发射功率值,直到读取器/写入器23可以从RFID标签10 接收到响应信号为止。然后,控制单元43可以确定,在读取器/写入器23 首次成功从RFID标签10接收到响应信号时所指定的发射功率值为与 RFID标签10通信所需的发射功率的最小值。

如以上所述,通过将频率特性调节夹具附接至具有三维形状的环天 线,可以使环天线的频率特性朝较高或较低的频率偏移。因此,使用频率 特性调节夹具的天线测试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在环天线的操作频率范 围之外的频率的无线电波来对环天线进行测试。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任意特定实施例。在天线测试设备中,可以将读 取器/写入器和控制器组合到一个单元中。在该情况下,读取器/写入器例 如包括存储单元,并且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合格/不合格标准值等。然后, 读取器/写入器中的控制单元基于下述比较的结果来确定RFID标签有无 缺陷:不合格/合格标准值与在读取器/写入器23从合并有进行测试的环天 线的RFID标签成功地接收到响应信号时从读取器/写入器输出的无线电 波的最小功率值之间的比较。

此外,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所附接至的环天线的形状不限于图1中描绘 的特定形状。例如,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所附接至的环天线可以形成为使得 环的形状基本为方形、基本为圆形或者基本为三角形。同样,在这样的情 况下,频率特性调节夹具仅需要形成为使得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第一构件 和第二构件沿着环的外周被布置为符合环的形状并电磁耦合或者电连接 至形成环天线的导体。同样,在该情况下,通过选择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的沿环的长度来对频率特性要被偏移的量进行调节。

可以通过使环天线永久地装备有根据上面的实施例或修改示例中的 任意一者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来使用环天线。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环天线 的频率特性根据附接至其的频率特性调节夹具的长度L而偏移的情况下 使用环天线。

本文列举的所有示例和条件语言意在用于教示的目的,以帮助读者理 解由本发明人贡献以促进本领域的本发明和构思,并且应该被解释为不限 于这样的具体列举的示例和条件,本说明书中的这样的示例的组织也不涉 及示出本发明的优势与劣势。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 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实 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