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电联动紧急切断控制装置

一种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电联动紧急切断控制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电联动紧急切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烃泵、液化气空压机电性连接的电路控制系统及受电磁阀控制的气动控制系统,所述气动控制系统通过管道与气动阀相连,所述电磁阀与电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本产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一是紧急切断时间大为缩短,二是气路管线相比油路管线安全性有较大提升,气路管线则不存在流动不畅或是阻塞的情况,三是成本低气路管线只需一瓶40L氮气,可保持管线压力很长时间,并且氮气不会腐蚀管线,维护成本较低。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17D3/01 登记生效日:20190318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9-14

    授权

    授权

  • 2016-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7D3/01 申请日:2015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石油气储罐阀门紧急切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电联动的紧急切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化石油气站为应对紧急情况的产生,一般采用的是液动紧急切断阀来切断气、液相来源。液动紧急切断阀是与远距离手摇油泵配套使用,利用液压控制阀门开启关闭,使阀门油缸自动卸压以达到关闭的目的。

然而使用液动紧急切断阀有一定的缺陷,存在以下几点安全隐患:一是阀芯、阀套、阀体等零件易磨损、变形,弹簧易疲劳,零件易受液压油中酸性物质腐蚀失效;二是阀门闭合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反应时间近10s,这对于突发的泄漏事件来说时间过长;三是油管线路中的液压油受环境影响大,尤其冬季易冻,粘度随之发生变化,一旦油的粘度过大导致流动不畅甚至阻塞管路时,发生紧急情况时液动紧急切断阀就需要更长的关闭时间甚至无法关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作更加灵敏、管线受环境影响小的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电联动紧急切断控制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电联动紧急切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烃泵、液化气空压机电性连接的电路控制系统及受电磁阀控制的气动控制系统,所述气动控制系统通过管道与气动阀相连,所述电磁阀与电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与市电相连的主令按钮、与主令按钮相串联的复位按钮和第一、第二交流接触器CJ、CJ0,第一、第二交流接触器线圈并联后串联在市电与复位按钮之间,所述复位按钮的两端并联有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1,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分别与烃泵、液化气空压机串联,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01与电磁阀线圈串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器和报警指示灯,所述报警器和报警指示灯并联后通过一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2连接至市电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压源、连通气压源和气动阀的管道,所述管道上设置有自动排气管道,所述电磁阀包括一常闭电磁阀和一常开电磁阀,所述常闭电磁阀设置于自动排气管道上,所述常开电磁阀设置于气压源出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手动排气管道和泄压旁通管道,所述常开电磁阀位于自动排气管道与手动排气管道之间,所述泄压旁通管道的一端位于自动排气管道与气动阀之间,泄压旁通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常开电磁阀与手动排气管道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令按钮设置有若干个,各个主令按钮串联连接且分设在不同的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源指示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烃泵、液化气空压机及电磁阀通过一联动转换开关实现统一控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压源的出口处设置有压力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压源采用氮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紧急切断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紧急切断时间大为缩短:在触动主令按钮后,气动紧急切断阀的闭合时间3s,远低于原液动紧急切断阀的10s;

二是气路管线相比油路管线安全性有较大提升:原油路管线存在液压油流动不畅、甚至堵塞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紧急切断阀的关闭,并且液压油还存在泄漏的可能,如在气站内泄漏,会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气路管线则不存在流动不畅或是阻塞的情况;此外,设置在气压源出口处的压力表可观测气路管线是否有泄漏,以便及时处理;气压源采用氮气,即使有泄漏,对气站也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三是成本低:油路管线由于存在一定的液压油损耗,要经常性加液压油,若液压油的品质不好,还容易损坏管线上的阀门、螺栓等,维护保养成本相对较高;气路管线只需一瓶40L氮气,可保持管线压力很长时间,并且氮气不会腐蚀管线,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气路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安装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电联动紧急切断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控制系统1及受电磁阀控制的气动控制系统2,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主令按钮A1-A7和一个复位按钮A8,电源指示灯、报警器、报警指示灯以及第一、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第二交流接触器线圈CJ、CJ0并联后串联在市电与复位按钮之间,所述复位按钮的两端并联有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1,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CJ02、CJ03、CJ04分别与第一、第二烃泵、液化气空压机串联,烃泵、液化气空压机的数量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一个烃泵、或液化气空压机都与一个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相串联;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01与电磁阀线圈串联;所述报警器和报警指示灯并联后通过一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CJ2连接至市电的两端。其中,第一交流接触器CJ控制复位按钮A8及声光报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CJ0控制烃泵、液化气空压机以及电磁阀。其工作原理为:正常工作时,电源指示灯亮,第一交流接触器CJ内线圈通电,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其常闭触点CJ2(声光报警器处)断开,常开触点CJ1(复位按钮处)闭合,此时声光报警器不响、报警指示灯不亮;同时,通电时第二接触器CJ0吸合,常开触点CJ02、CJ03、CJ04闭合,烃泵、液化气液化气空压机运行,常闭触点CJ01断开,电磁阀不工作。出现事故时,触发任意一个主令按钮,电路控制系统被切断,第一交流接触器CJ内线圈断电,静铁芯电磁吸力消失,动铁芯弹开,其常闭触点闭合,声光报警器及报警指示灯通电,报警器鸣响,报警指示灯亮;第二交流接触器CJ0断电后,常开触点CJ02、03、04断开,第一、第二烃泵、液化气空压机断电停运,常闭触点CJ01闭合,电磁阀动作,控制气动紧急切断阀关闭,达到切断所有危险源的目的。

进一步参照图2,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气压源21、连通气压源21和气动阀的管道22,所述管道22上设置有自动排气管道23,所述电磁阀包括一常闭电磁阀24和一常开电磁阀25,所述常闭电磁阀24设置于自动排气管道22上,所述常开电磁阀25设置于气压源出口处;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手动排气管道23和泄压旁通管道26,所述常开电磁阀25位于自动排气管道22与手动排气管道23之间,所述泄压旁通管道26的一端位于自动排气管道22与气动阀之间,泄压旁通管道26的另一端位于常开电磁阀25与手动排气管道23之间。当气站出现事故时,任何一处主令按钮被触动,即引发常开电磁阀25关闭,切断气压源21,闭电磁阀24打开,排空气路管道22内氮气(泄压走向按实线箭头),使气路管线内压力骤降,致使气动紧急切断阀闭合,隔离罐区气、液相危险源。同时,电路控制系统控制液化气空压机和烃泵停止,这就保证了所有危险源被隔断。若常闭电磁阀24失灵,也可手动排气释放管线压力(泄压走向按虚线箭头)。

此外,在气压源出口处设置压力表可观测气路管线是否有泄漏,以便及时处理;气压源采用氮气,即使有泄漏,对气站也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进一步参照图3,图中细线为电路控制系统线路,粗线为气路控制系统线路。由图可见,电路从变电房引出,进入门口值班室的电控箱内,再分出2条线路,一条接氮气雨棚处以控制电磁阀;另一条则穿过槽车区、充装台、泵房直至罐区,以控制主令按钮,同时还控制着泵房内液化气空压机、烃泵的运行。气路分为两条,一条通往槽车区,控制槽车区的紧急切断阀,另外一条通往罐区,并从罐底穿过,每个储罐下再分出两条支管以连接储罐液相和气相管路上的气动紧急切断阀。主令按钮被放置在整个气站的六处位置:门口值班室、槽车区、充装台前、液化气空压机房以及罐区处,主令按钮的个数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所述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