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属于农作物施肥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专用肥包括专用基肥和专用种肥,所述专用基肥总氧分含量为40%,以大豆需肥种类和需肥量为准,结合翻耕,全田施撒,亩施40kg;所述专用种肥总氧分含量为35%,以玉米需肥种类和需肥量为准,结合玉米播种时,在距玉米播种行10-15cm处开沟施撒,亩施40kg,其中微肥每亩施用量为硫酸锌1000g、硼酸500g、钼酸铵5g、硫酸亚铁100g。本发明是基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养分互作和分带轮作的肥力茬口特性,根据玉米、大豆的需肥规律,研制的两种专用复合肥及配套施肥技术,实现了养分高效利用和间作群体的双高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23

    授权

    授权

  • 2016-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1/00 申请日: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属于农作物施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高产出、可持续的道路。新世纪以来,水稻、玉米等高投入、高产出作物发展迅猛,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为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养地作物大豆面积急剧下降,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大豆产业岌岌可危;且土壤肥力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急剧下降、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实现种植业的“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同时实现集约化与可持续,是农业科研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既能满足养殖业迅猛发展对玉米大豆籽粒和秸秆的大量需求,又有利于实现“耗地与养地相结合、高淀粉与高油高蛋白相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目前在黄淮海、西北、东北、西南等玉米主产区推广应用,实现了玉米与净作玉米相比不减产的同时,每亩增收80-150公斤大豆的增产目标,并且通过大豆的培肥作物,每亩减少玉米施氮肥4公斤。由于玉米大豆需肥特性差异较大,种植面积大,而生产中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便于机械化操作,一般均以玉米需肥种类和数量为准,结合播前翻耕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造成肥料浪费大,成本高,大豆旺长,产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污染加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该专用肥的肥料利用效率高,能够满足玉米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能够同时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包括专用基肥和专用种肥,所述专用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纯N4份、P2O57份和K2O5份,总氧分含量为40wt%,其中N、P、K的含量比例为10:17.5:12.5,所述专用基肥还包括有机肥,所述有机肥包括泥炭,有机肥含量为专用基肥的15wt%;所述专用种肥按重量份计,包括纯N10份、P2O52份和K2O2份,总氧分含量为35wt%,其中N、P、K的含量比例为25:5:5,所述专用种肥还包括微肥,所述微肥包括硫酸锌、硼酸、钼酸铵和硫酸亚铁。

本发明是基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下作物养分互作和分带轮作的肥力茬口特性,根据玉米、大豆的需肥规律,研制的两种专用复合肥。专用基肥以大豆需肥种类为准,结合有机肥,按常规需求量添加,专用种肥以玉米需肥种类为准,增加微肥,提供锌、硼、钼和铁元素,补充玉米不足肥料,该专用复合肥符合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种植模式,肥料利用率高,能够满足玉米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实现了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的双高产。

优选的,所述微肥中硫酸锌、硼酸、钼酸铵和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200:100:1:20。

优选的,所述专用基肥的肥料类型为颗粒缓释肥,所述专用种肥的肥料类型为颗粒缓释肥。

优选的,所述专用基肥的肥效期为50-60天,所述专用种肥的肥效期为80-90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施肥方法,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施肥问题,进一步发挥间套种植在资源利用上的作用,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述方法采用玉米大豆专用基肥和专用种肥相结合,专用基肥以大豆需肥种类和需肥量为准,结合翻耕时,全田施撒,亩施40kg,专用种肥以玉米需肥种类和需肥量为准,结合玉米播种时,在距玉米播种行10-15cm处开沟施肥,亩施40kg,其中含微肥每亩施用量为硫酸锌1000g、硼酸500g、钼酸铵5g、硫酸亚铁100g;所述专用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纯N4份、P2O57份和K2O5份,总氧分含量为40wt%,其中N、P、K的含量比例为10:17.5:12.5,所述专用基肥还包括有机肥,所述有机肥为泥炭,泥炭含量占专用基肥的15wt%;所述专用种肥按重量份计,包括纯N10份、P2O52份和K2O2份,总氧分含量为35wt%,其中N、P、K的含量比例为25:5:5,所述专用种肥还包括微肥,所述微肥包括硫酸锌、硼酸、钼酸铵和硫酸亚铁。

本发明是基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下作物养分互作和分带轮作的肥力茬口特性,利用玉米大豆在肥料种类和需求量上的差异,通过专用基肥和专用种肥相结合的方法,肥料用量是基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种植模式下,第二年玉米种植带与大豆带互换,实现年际间带内轮作,很好地保证大豆接茬玉米的肥力特性,特别是在北方大面积的种植下,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施肥问题,肥料利用率高,减少玉米氮肥施用量,节约成本,不仅实现了玉米大豆的双高产,而且显著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发挥间套种植在资源利用上的作用,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实现了玉米和大豆的双增产;

2、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玉米氮肥的施用量,节约成本;

3、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施肥问题,进一步发挥间套种植在资源利用上的作用,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在四川仁寿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生产中玉米选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耐肥性中等的川单418,大豆选用耐荫性较好的南豆12,玉米大豆于油菜收后(5月25日)同时机播,密度设计为玉米3500株/亩,大豆8000株/亩,玉米大豆带宽2米,玉米大豆窄行行距均为40厘米,间距60厘米,分别进行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不施肥处理:不施任何肥料;专用肥处理:以专用基肥和专用种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专用基肥以大豆需肥种类和需肥量为准,结合翻耕时,全田施撒,亩施40kg,专用种肥以玉米需肥种类和需肥量为准,结合玉米播种时,在距玉米播种行10-15cm处开沟施肥,亩施40kg,其中含微肥每亩施用量为硫酸锌1000g、硼酸500g、钼酸铵5g、硫酸亚铁100g;所述专用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纯N4份、P2O57份和K2O5份,总氧分含量为40wt%,其中N、P、K的含量比例为10:17.5:12.5,所述专用基肥还包括有机肥,所述有机肥为泥炭,泥炭含量占专用基肥的15wt%;所述专用种肥按重量份计,包括纯N10份、P2O52份和K2O2份,总氧分含量为35wt%,其中N、P、K的含量比例为25:5:5,所述专用种肥还包括微肥,所述微肥包括硫酸锌、硼酸、钼酸铵和硫酸亚铁;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的用肥量与专用肥一致,玉米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按底肥:攻穗肥比例为5:5施用,大豆肥料均以底肥一次性施用;表中数据后的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42.02%、18.14%,大豆分别增产47.07%、10.58%。

实施例2

在河南永城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郑单958,大豆选用济豆21,玉米大豆于小麦收后(6月5日)同时机播,密度设计为玉米4500株/亩,大豆9000株/亩,玉米大豆带宽2.2米,玉米大豆窄行行距均为40厘米,间距70厘米,分别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的用肥量与专用肥一致,结合机播玉米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按底肥:拔节肥比例为5:5施用,大豆肥料均以底肥一次性施用;专用肥处理:如实施例1所述。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玉米增产9.28%,大豆增产53.23%。

实施例3

在甘肃会宁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沈单16,大豆选用齐黄36,玉米大豆于5月8日同时机播,密度设计为玉米4500株/亩,大豆18000株/亩,玉米大豆带宽2.2米,玉米大豆窄行行距均为40厘米,间距70厘米,分别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注: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的用肥量与专用肥一致,结合机播玉米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按底肥:拔节肥比例为5:5施用,大豆肥料磷肥、钾肥底施,氮肥在花期结合灌水追施N4kg/亩;专用肥处理:如实施例1所述。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主要表现在穗数和粒重的显著增加,玉米增产12.22%,专用肥处理大豆的有效株数和粒数均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增产23.47%。

实施例4

在安徽阜阳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隆平267,大豆选用皖豆28,玉米大豆于小麦收后(6月7日)同时机播,密度设计为玉米4500株/亩,大豆9000株/亩,玉米大豆带宽2.0米,玉米大豆窄行行距均为40厘米,间距60厘米,分别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注: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的用肥量与专用肥一致,结合机播玉米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按底肥:拔节肥比例为5:5施用,大豆肥料均以底肥一次性施用;专用肥处理:如实施例1所述。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株数的增加。

实施例5

在山东菏泽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浚单20,大豆选用齐黄34,玉米大豆于小麦收后(6月12日)同时机播,密度设计为玉米4500株/亩,大豆9000株/亩,玉米大豆带宽2.2米,玉米大豆窄行行距均为40厘米,间距70厘米,分别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注: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的用肥量与专用肥一致,结合机播玉米磷肥、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按底肥:拔节肥比例为5:5施用,大豆肥料均以底肥一次性施用;专用肥处理:如实施例1所述。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产量高于常规施肥方法,增产7.74%,主要表现在粒重的增加,大豆的产量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实施例6

在黑龙江富锦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德美亚3号,大豆选用合农61,玉米大豆于5月19日同时机播,玉米密度设计5500株/亩,大豆5000株/亩,玉米大豆行比4:2,带宽3.9米,玉米大豆等行距栽培行距均为65厘米,分别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注:常规施肥处理:底肥亩施尿素8.67kg、磷酸二铵12.5kg、氯化钾10kg,种肥亩施尿素3.33kg、磷酸二铵5kg、氯化钾3.33kg,追肥亩施尿素6.67kg、硫酸钾6.67kg;专用肥处理:如实施例1所述。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产量高于常规施肥方法,增产6.12%,大豆产量与常规肥料和施肥方法相比,显著增产,增产42.96%,常规施肥处理导致大豆旺长严重。

实施例7

在云南嵩明试验点进行,玉米选用云瑞47,大豆选用滇豆7号,玉米大豆于5月15日同时机播,密度设计为玉米4000株/亩,大豆8000株/亩,玉米大豆带宽2.2米,玉米大豆窄行行距均为40厘米,间距70厘米,分别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和专用肥处理,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注:常规施肥处理:复合肥(N:P:K=15:15:15)作为底肥,亩施15kg,玉米5-8叶期追施尿素,亩施15kg,玉米9-13叶期追施尿素,亩施25kg,总N、P、K的含量分别为20.8kg/亩、2.25kg/亩和2.25kg/亩;专用肥处理:如实施例1所述。

该试验点结果为:与常规施肥相比,专用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法,玉米增产30.10%,大豆产量与常规肥料和施肥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的总产量专用肥处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0.20%,玉米和大豆的总产值专用肥处理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总产值上涨12.1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