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给定环节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

一种用于给定环节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定环节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其步骤为:步骤1:向函数发生器输入指令值A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08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7/02 申请日:2015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给定环节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

背景技术

在电气控制系统(例如电机调速系统)中,由操作者或上级自动化系统给出阶跃的工艺 目标(例如速度、转矩或位置)指令信号,一般要求电气控制系统使被控对象按预设定的函 数发生器参数达到工艺目标值。其目的是限制调节过程的变化率,减小电气、机械冲击,安 全、稳定、快速地实现工艺控制目标。

目前这类用于给定环节的函数发生器函数主要有:一阶惯性函数、普通斜坡函数和带圆 角的斜坡函数、以及S形函数等。

一阶惯性函数发生器最简单,其特点是不论阶跃输入幅值大小,其输出响应时间相同; 其次是输出变化率初始最大、随时间变化逐步降低,大致4倍惯性时间常数时间基本达到输 入目标值,但理论上其输出终值为无穷大时间达到输入目标值,因此其主要应用于控制精度 要求不高的场合。由于这种函数发生器初始变化率最大,对电气、机械的冲击大,一般不适 合带机械传动的电气系统采用。

普通斜坡函数发生器采用积分器构成斜坡输出,其特点是斜率固定、积分时间与阶跃输 入幅值成正比、积分时间控制精确。这种函数发生器早期应用较普遍,但其缺点是由于输出 斜率固定,起始段和末段不平滑,对电气和机械仍有一定冲击。例如,许多机械传动带有齿 轮,由于齿隙的存在,当加减速度时,如果速度变化率从0阶跃到固定值、或从固定值阶跃 到0,将出现打齿现象,带来系统振荡,影响机械寿命;对于长轴传动或皮带传动,由于弹 性变形,如果速度变化率从0阶跃到固定值、或从固定值阶跃到0,将导致轴系振荡、或皮 带打滑现象,影响设备寿命。

带圆角的斜坡函数发生器在普通斜坡函数发生器基础上,通过一个附加的斜率积分器使 起始段的斜率(变化率)从0开始积分到固定值、末段斜率从固定值积分到0,使斜坡函数 发生器输出信号的起始段和终值段为圆弧状波形,中间段为固定斜率,这使得起始段和末段 平滑,电气和机械冲击大大减小。这种函数发生器克服了前两种发生器的缺陷,是目前应用 较为普遍的。但其算法较为复杂。

S形函数发生器将阶跃输入信号转变为输出终值等于输入幅值的S形光滑曲线信号,起 始段与末段对称,从阶跃输入至输出终值的时间T与输入幅值成正比,时间控制准确。S形 函数发生器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法。从该定义看,带圆角的斜坡函数发生器也属于S形函数发 生器的一种。

以速度控制系统为例,当输入指令从某一值U1跃变至其反极性值U2(例如从50%最高速 度跃变至-10%最高速度,或从-40%最高速度跃变至15%最高速度),调速系统实际需要先从U1 制动到0%、再反向起动至U2,即存在2个速度调节过程。如果在该速度过零时没有制动和起 动圆弧,则会对机械产生冲击,特别是对带有齿轮传动的系统有明显冲击,对弹性变形较为 严重的长轴传动系统也会造成明显振荡过程,影响机械寿命。因此,从保护机械的角度出发, 应以过0%点为分界点,将这种改变正反极性调速过程分解为2个S形调速过程。

很多电气控制场合,根据工艺控制需要,启动与制动所带负载可能有较大差别。用于给 定环节的函数发生器采用启动与制动时间分别设置,可以合理充分利用电气和机械设备,提 高生产效率。例如某些调速系统应用场合,工艺为带载起动、空载制动,要求给定环节的函 数发生器采用较长起动时间与较短制动时间,由于起动或制动加速度与转矩成正比,在这种 工艺运行下采用较长起动时间与较短制动时间的方案,使电机带载情况下加速转矩适当减小、 空载情况下加速力矩适当加大,即可合理充分利用电机功率、又尽可能缩短运行时间,提高 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给定环节阶跃指令信号缓冲 处理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给定环节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其步骤为:

步骤1:向函数发生器输入指令值Ak,时间参数Tnu和Tnd,所有变量下标k表示当前采 样周期值,k-1表示前1个采样周期值,Tnu为S形曲线生成过程输出绝对值从0%增加至100% 最大指令值的时间,Tnd为S形曲线生成过程输出绝对值从100%降低至0%最大指令值的时间、 TA为采样周期;

步骤2:由Ak状态决定的运算

a.当Ak=Yk-1(输出),则运算结束;

b.当Ak=Ak-1,令Bk=Bk-1、Ck=Ck-1;然后,如果Fk-1=1且Yk=0%,令Ck=0%、Gk=TA-tk-1, 否则令Gk=TA,当F=0,执行单个S形曲线生成过程,F为标志变量,G为时间积 分器的增量变量;

c.当Ak≠Ak-1,令Bk=Ak、Ck=Yk-1、Gk=TA-tk-1,则开始新的S形曲线生成过程;

步骤3:判断输出过程是否改变正反极性

a.当Bk×Ck<0%,令Dk=0%、Fk=1,Bk×Ck<0%时,说明输入极性发生改变,以0%为分 界点,将该过程分解为:从Yk-1到0%和从0%到Ak的两个S形曲线生成算法;

b.当Bk×Ck>=0%,令Dk=Bk、Fk=0;

c.计算Ek=|Dk|-|Ck|;

步骤4:计算S形曲线生成时间T

a.当Ek>0%,令Tk=|Ek|×Tnu

b.当Ek<0%,令Tk=|Ek|×Tnd

c.当Ek=0%,结束。

步骤5:计算时间t

a.当tk=Tk,令Gk=0;

b.tk=tk-1+Gk

c.当tk>Tk,令tk=Tk

步骤6:计算Xk

Xk=50%-50%×cos[(tk/Tk)π];

步骤7:计算输出Yk

Yk=(Dk-Ck)×Xk+Ck,其中(Dk-Ck)为当前S形曲线的幅值,乘以单位S形曲线Xk后,再 加上前一个S形曲线终值Ck,即生成所需的S形曲线输出。

而且,在所述步骤2中,当F=1,运算执行两个S形曲线生成过程中的从Yk-1到0%的S 形曲线生成算法。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将正弦函数进行偏置,形成S形曲线,输出连续 光滑,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前半段与后半段对称,时间控制准确,算法简洁。

2、本发明提供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将改变正反极性的S形曲线生成过程分解为2 个S形曲线生成过程,有利于保护系统和机械,延长设备寿命。

3、本发明提供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从阶跃输入至S形曲线输出终值的时间T与输 入幅值成正比,且输入值的绝对值增量增、减方向的时间(亦称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T可 以分别设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输入/输出波形图(用于对照);

图2为本发明中Tnu和Tnd定义示意图(其中平滑曲线为输出波形图);

图3为本发明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 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给定环节的S形曲线发生器的算法,其步骤为:

步骤1:向函数发生器输入指令值Ak(注:,以下所述变量如无说明均为其最大值为100% 的相对值;所有变量下标k表示当前采样周期值、k-1表示前1个采样周期值)、时间参数Tnu和Tnd,其中,Tnu为S形曲线生成过程输出绝对值从0%增加至100%最大指令值的时间,Tnd为S形曲线生成过程输出绝对值从100%降低至0%最大指令值的时间、TA为采样周期;

步骤2:由Ak状态决定的运算

d.当Ak=Yk-1(输出),则运算结束;

e.当Ak=Ak-1,令Bk=Bk-1、Ck=Ck-1;然后,如果Fk-1=1且Yk=0%,令Ck=0%、Gk=TA-tk-1, 否则令Gk=TA,当F=0,执行单个S形曲线生成过程,F为标志变量,G为时间积 分器的增量变量;

f.当Ak≠Ak-1,令Bk=Ak、Ck=Yk-1、Gk=TA-tk-1,则开始新的S形曲线生成过程;

步骤3:判断输出过程是否改变正反极性

d.当Bk×Ck<0%,令Dk=0%、Fk=1,Bk×Ck<0%时,说明输入极性发生改变,以0%为分 界点,将该过程分解为:从Yk-1到0%和从0%到Ak的2个S形曲线生成算法,当 F=1,执行2个S形曲线生成过程中的从Yk-1到0%的S形曲线生成算法;

e.当Bk×Ck>=0%,令Dk=Bk、Fk=0;

f.计算Ek=|Dk|-|Ck|;

步骤4:计算S形曲线生成时间T

d.当Ek>0%,令Tk=|Ek|×Tnu

e.当Ek<0%,令Tk=|Ek|×Tnd

f.当Ek=0%,结束。

步骤5:计算时间t

d.当tk=Tk,令Gk=0;

e.tk=tk-1+Gk

f.当tk>Tk,令tk=Tk

步骤6:计算Xk

Xk=50%-50%×cos[(tk/Tk)π]。(该计算过程相当于将[-π/2,π/2]区间正弦函数衰减 50%,再偏置为从0%~100%的单位S形曲线)。

步骤7:计算输出Yk

Yk=(Dk-Ck)×Xk+Ck,其中(Dk-Ck)为当前S形曲线的幅值,乘以单位S形曲线Xk后,再 加上前一个S形曲线终值Ck,即生成所需的S形曲线输出。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 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 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