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切条法测弯曲条残余应力的夹直测量方法

切条法测弯曲条残余应力的夹直测量方法

摘要

本发明解决现有切条法测试钢构件残余应力难以准确获得的问题,公开一种切条法测弯曲条残余应力的夹直测量方法。先准备一个大理石制成的测量台和若干个C形夹,所述测量台包括基座部分和凸缘部分。所述基座部分的上表面为水平面A。所述凸缘部分是水平面A上延伸出的一个长方体状的条形块。所述凸缘部分的一个侧面垂直于水平面A,这个侧面记为垂直面B。采用切条法测量钢构件纵向残余应力的过程中,将切下的钢条搁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钢条的一侧靠着垂直面B。采用若干个C形夹,将钢条与基座部分和凸缘部分夹紧后,测量钢条的标距L。将测得的这个标距L作为计算钢构件纵向残余应力的依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6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82903.7

  • 申请日2015-10-20

  • 分类号G01L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01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王翔

  •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16: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10-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L 5/00 专利号:ZL2015106829037 申请日:20151020 授权公告日:201809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9-11

    授权

    授权

  • 2016-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L5/00 申请日:201510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力学测量领域(G01L测量力、应力、转矩、功、机 械功率、机械效率或流体压力)。

背景技术

测试钢构件残余应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也各有优缺点,其中切 条法由于其原理简单、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经济可行,从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至今被大量地运用于钢构件纵向残余应力的测量中,而 且常被用于衡量其它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现有的“切条法”中,通 常是在钢构件沿厚度方向进行钻孔定位,然后将构件截面沿构件纵 向分割成细长小条,使得截面内部纵向残余应力得以充分释放,用 手持式应变仪可以测量切割前后钢条长度的变化得到残余应变,再 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出截面的残余应力。

现有的“切条法”中,细条标距L的测量值(或者是细条上两 个钻孔之间标距L)是“切条法”最为关键的一个测量值。但是,焰 切边或焊缝部位切割后的小条可能产生明显单向平面弯曲,甚至是 空间扭曲。这些都会使得最终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的钢构件残余应 力之间具有误差。

国内外学者均发现了上述问题,大多数解决方法是提出一些修 正公式,参见图5。例如,美国学者提出了修正应变公式: 其中,L是钻孔标距,δ是曲线中部的矢高。国内的 学者提出了按照假设变形曲线是抛物线求得修正应变公式: Δε=[40(δ/L)2-96(δ/L)4]/15。也有国外的学者将变形假设为圆弧曲 线,在切条小变形的情况下,有对弦长到弧长的修正项εs,测量锥 与孔径中心不重合引起的弧长修正项εh,从切条表面弧长到中间层 弧长的修正项εt,同时加入侧向弯曲引起的修正项εn,得到如下4 项长度修正项:ϵs=83(δL)2;ϵn=83(δ1L)2;ϵh=4dδL2tanα2;ϵt=4tδL2,

其中,δ1是板平面内弯曲曲线中部的矢高(侧弯矢高),d是钻孔直 径,t是切条厚度,α是仪器锥角角度。

上述三种修正公式,前两种仅限于弦长到弧长的修正,而第三 种圆弧公式考虑因素更多。抛物线公式和圆弧公式的εs修正项十分 接近,但二者的修正数值是第一种修正公式计算结果的2.67倍,在 变形比较明显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同时,这些修正方法都依赖于测量出弯曲切条的弯曲矢高,然 后根据矢高和假设的变形曲线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修正。但这些假定 的变形曲线本身缺少合理的依据,特别是前面提到的“空间扭曲” 情况,各种变形假设都不是很合适。

进一步地讲,不同学者提出的各项公式之间差别较大,给残余 应力测试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很大的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往往 难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实际测量中难以真实地得到钢构件残余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切条法的过程中,产生不可预计的变 形,导致钢构件残余应力难以准确获得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准备一个大理 石制成的测量台和若干个C形夹,所述测量台包括基座部分和凸缘 部分。所述基座部分的上表面为水平面A。所述凸缘部分是水平面A 上延伸出的一个长方体状的条形块。所述凸缘部分的一个侧面垂直 于水平面A,这个侧面记为垂直面B。采用切条法测量钢构件纵向残 余应力的过程中,将切下的钢条搁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钢条的一侧 靠着垂直面B。采用若干个C形夹,将钢条与基座部分和凸缘部分夹 紧后,测量钢条的标距L。将测得的这个标距L作为计算钢构件纵向 残余应力的依据。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将通过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测量台示意图;

图2为钢构件切割示意图;

图3C形夹示意图;

图4切条示意图;

图5切条变形示意图;

图6切条中间层纤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 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 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 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切条法测弯曲条残余应力的夹直测量方 法。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被测试样、计算模型与现有 切条法测试残余应力的方法一样。图2对此进行了举例说明:图中 为一厚度为h的平板状钢构件,在平板的上表面打孔K1和孔K2,打 孔后用手持式应变仪测量孔K1和孔K2之间的距离L0(手持式应变 仪的尖头插足插入孔中),然后沿着切割线切下一块钢条(如图4)。 钢条的厚度即为平板状钢构件的厚度h,钢条的长度为y、宽度为x。 准备一个如图1那样的大理石制成的测量台1和若干个如图3所示 的C形夹。

参见图1,所述测量台1包括基座部分101和凸缘部分102。所 述基座部分10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A。所述凸缘部分102是水平面A 上(向上)延伸出的一个长方体状的条形块。所述凸缘部分102的 一个侧面垂直于水平面A,这个侧面记为垂直面B。水平面A和垂直 面B构成一个L形面。

将前面提到的钢条搁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钢条的一侧(切割面) 靠着垂直面B。优选地,垂直面B的高度大于或等于h,水平面A的 宽度远远大于x。水平面A、垂直面B均打磨光滑。

采用若干个C形夹,将钢条与基座部分101和凸缘部分102夹 紧。例如,可以采用三个C形夹,让其钳口夹紧钢条与凸缘部分102 (钳口分别接触图中的F面和N面),紧固这些C形夹的螺栓,即使 得钢条的H面紧贴平整度较高的垂直面B。再采用三个C形夹,使其 钳口夹紧钢条与基座部分101(钳口分别接触图中的M面和E面), 紧固这些C形夹的螺栓,即使得钢条的G面紧贴平整度较高的水平 面A。

测量钢条的标距L。实施例中,标距L即是用手持式应变仪测得 的切割后孔K1和孔K2之间的距离L(即钻孔标距,手持式应变仪的 尖头插足插入孔中),将测得的这个标距L作为计算钢构件纵向残余 应力的依据,其余参数均采用与现有技术类似的方式获得。

本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避免了对切条后弯 曲形状的探讨和对变形形状的测量。通过对弯曲条的夹直处理,可 以直接测得切条中间层纤维的直线长度(如图6),从而可直接采用 胡克定律得到最终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构件截面内自平衡的内 应力,其合力应为零。因此,测得残余应力分布和数值是否准确可 用整个截面的不平衡应力来初步衡量。采用切条法测试8个460MPa 焊接H形截面残余应力,其中涉及到的参数L的测量同上述方法, 每个截面的不平衡应力如下表:

截面编号 H1 H2 H3 H4 H5 H6 H7 H8 不平衡应力(MPa) 6 4 7 6 5 5 8 -2

由上表可知,最大的不平衡应力为8MPa,仅为名义屈服应力 (460MPa)的1.7%,远小于残余应力测量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可 以验证本专利公开的方法精度高、准确可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