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硅酮的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层状结构、其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层状结构的电气机器

基于硅酮的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层状结构、其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层状结构的电气机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硅酮的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层状结构(30),用于电气机器或其部件的涂覆、密封和/或连接,该层状结构包括:i.含硅酮的第一层(31),ii.含热塑性塑料的、与第一层以材料接合方式连接的第二层(32)。根据本发明提出,该第二层(32)具有纺织结构,且该材料接合的连接通过该第一层(31)的硅酮渗入该第二层(32)而形成。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机器(10),包括定子(20)和转子(40),其中该定子(20)和/或该转子(40)包括绕组(26)和/或永磁体(44),且其中在该绕组(26)的区域和/或永磁体(44)的粘接区域内,布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疏油-疏水层状结构(30,5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078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32809.0

  • 发明设计人 R.N.贝伦特;

    申请日2014-04-25

  • 分类号B32B5/02;H01B3/48;F01D11/00;F01D11/08;H02K3/44;F16J15/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宇

  • 地址 德国沃尔夫斯堡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0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8

    授权

    授权

  • 2016-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5/02 申请日:2014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硅酮的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层状结构,用于电气 机器或其部件的涂覆、密封和/或连接,尤其用作绕组和/或其切换环 (Schaltring)的灌注材料(Vergussmasse)或者用作磁体的粘接材料。本发 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层状结构的电气机器,该层状结构尤其用作绕组和/ 或其切换环的灌注材料。

背景技术

电气机器(机电换能器),例如用于机动车辆、起动机、发电机或启动 发电机的驱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化为电 能(发电机)。这种机电转化涉及电磁感应。这种电气机器包括固定的定子 (定片),该定子按照常见的设计包含带有相应的绕组的定子铁芯(片组) 以及布置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切换环;电气机器此外还包括通常构造类型为 转子(动子)的活动组件,该转子以可转动的方式在构建为环形的定子之中 安置或绕着该定子安置,并具有多个永磁体。其中由于该转子运动的磁场而 在定子绕组中产生电流(发电机)或者由于该定子所产生的磁场而导致转子 的机械运动/转动(电动机)。同样公知的还有相反的构造类型,其中转子包 含绕组,定子包含磁体。

具有绕组和切换环的定子和/或转子的多个部分为了其电绝缘和其机械 防护以及防护化学影响的目的而被嵌入灌注材料中。该灌注材料尤其用于嵌 入将各绕组彼此电连接的切换环(也称连接环或触桥)。

灌注材料通常基于硅橡胶。为提高其导热性,这些硅酮弹性体通常包含 填充剂比例较高的添加物,例如呈石英颗粒形式的添加物。这类材料符合对 灌注材料所提出的常见技术要求,这些材料尤其具有极低的导电性、较高的 耐热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较高的导热性、较高的氧化稳定性、良好的基底粘 附性、以及容易的固化和较高的加工容差。但问题在于硅酮对烃的高亲和性。 因此硅酮显示出吸入发动机油和变速器油并从而发生溶胀的倾向。然而溶胀 对机械特性造成不利影响。例如使强度和材料硬度降低,耐热性减小,以及 可能导致灌注材料的剥落或在某些情况下的脆化。因此尤其在由于构造类型 而导致的与变速器油发生接触的电动机中,希望减少或阻止硅酮材料的吸油 和油溶胀。

密封技术中同样已知类似的难题。EP1361261A2描述了对硅酮密封件 施加由氟塑料和塑料形成的混合物,以提高密封件的耐水解性和耐油性。其 中通过混合物的烧结或熔化过程来进行施加。

在许多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是,含氟化合物具有疏水作用。例如使用PTFE 对织物进行涂覆或将碳氟链共价键合到纤维上,以产生疏水同时疏油的表 面。类似地,在纺织业中已知的是,在织物上施加基于硅酮和碳氟化合物的 疏水涂层。

DE19524262B4描述了在硅橡胶基底上施加可固化的氟硅酮涂层,以 降低橡胶的透油性的方法。随后需要在使用过氧化物催化剂的情况下将该材 料固化。

为了提高硅酮表面的滑动性能,在DE20315575U1中,在内衬的生产 过程中在其外侧沉积由细分散性分布的PTEE形成的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硅酮的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的表面 对水分和含油物质均具有排斥性,即既疏水又疏油,从而避免其特性因水分 和/或油的渗入而受到影响。该材料尤其适合于电气机器,例如作为绕组和/ 或其连接件的灌注材料和/或作为磁体粘接件。

这个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一种基于硅酮的具有疏油- 疏水表面的层状结构和一种具有这种层状结构的电气机器来实现。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基于硅酮的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层 状结构,用于电气机器或其部件的涂覆、密封和/或连接,该层状结构包括:

-含硅酮的第一层,

-与第一层材料接合地连接的第二层,该第二层包含热塑性塑料,

其中,该第二层具有纺织结构,并且该材料接合的连接通过使第一层的 硅酮渗入第二层而形成。

以所述方式产生的层状结构实现了对硅酮和含硅酮化合物的所希望特 性的利用,尤其在涂覆和密封中,即便涂层暴露于对硅酮造成化学改变并从 而破坏所希望特性的外界影响。使用疏油的热塑性塑料进行涂覆处理使得含 硅酮的层不再暴露于化学影响,并且因此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使用具有纺织 结构的第二层使得外层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该第二层可以保持得很薄, 从而除了第二层的高柔性外,还使得含硅酮的层的特性在层状体系中起到主 导作用。

本发明意义上的热塑性塑料是能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中(热塑性)变形 的塑料。该过程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冷却和重新加热直到熔融状态而任意 次地重复,只要不因为过热而导致材料的所谓热分解。由此,热塑性塑料有 别于热固性塑料(Duroplasten)和弹性体。另一个独有特性在于热塑性塑料 的可焊接性。在本发明意义上,热塑性塑料还包括熔化后无法恢复初始状态 的塑料。此外,在热作用下能够转化为不同形状的塑料也应理解为属于热塑 性塑料。

纺织结构应理解为由热塑性塑料纤维形成的复合物。这些纤维如此聚集 在一起,从而能够具有孔隙。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纺织结构(也称织物结构、 纺织层或纺织布料)应理解为无纺布(如熔喷或纺粘无纺布和针刺毡)、织 造结构及多孔设计(如开孔和闭孔泡沫)。“纺织结构”还包括膜式的设计, 如通常通过拉伸过程或膨胀或者这两个过程的组合而制成的微孔膜。此外还 应包括例如ePTFE膜中公知的原纤维结构。常见的处理和制造纺织结构的方 法,尤其对纺织表面进行粗化处理的方法是所谓的针刺法或“针穿孔(needle punching)”。其中,以类似地毯的方式,在材料的外侧上形成细密的针式纤 维绒(Faserauswürfe)。

在本发明的优选设计方案中提出,包含热塑性塑料的、具有纺织结构的 层在其一侧上例如通过针刺法被粗化处理和/或提供有孔隙。在本发明中有利 的是,使经过粗化处理一侧的纤维在本发明的层状体系的制造过程中与尚未 固化的含硅酮的层相连,从而通过交联形成牢固的连接,具体方式是仍处于 液态的硅酮渗入纺织结构的纤维和/或孔隙之间。换言之,优选的是,通过连 接,尤其是纺织结构的纤维与第一层的交联来形成材料接合的连接。其中以 类似楔形构造(Zwickelbildung)或尼龙搭扣机制的方式形成该连接。其中, 如通过硅酮渗入纺织结构中的渗入深度来确定该连接的强度。有利的是,在 制造过程中对第二层的对置侧进行拉伸,因为由于高密度,织物在该区域内 的疏油特性得到了增强。本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在实现牢固连接的同时还提 高了疏油特性。

在本发明的优选设计方案中,该材料接合的连接被构建为两个层的任选 借助粘合剂的粘接。即不一定必须在组合两个层之前对织物进行粗糙处理。 而是优选采用在整个厚度上经过拉伸和膨胀的材料。其中产生了诸如膜的致 密多孔材料。经预先拉伸的材料优点在于其显著提升的疏油特性和耐用性。

在第一层上施加材料时有利的是,作为板或条带的材料在底面上已经配 备有粘合剂,并且能够直接与含硅酮的第一层进行粘接。但还优选的是,将 该层直接施加到例如未完全固化的含硅酮的层上,并且通过硅酮渗入第二层 的纺织结构的孔隙中而实现牢固的物理连接。在这两种方案中,优选将织物 按压到第一层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中,第二层中所用的热塑性塑料是或包含 卤化聚合物,尤其是聚四氟乙烯(PTFE)。被称为特氟龙的聚合 物由于其线性的无支链结构而尤其适合于形成纤维状纺织结构。同样适合的 还有相关的氟聚合物如PCTFE等。尤其是经过拉伸和膨胀处理,被称作 ePTFE的聚合物的突出特征是高的耐水解性和耐油性。位于末端的氟原子除 了化学惰性外还造成了很低的表面粘附性。本发明意义上涂有PTFE的材料 相应地具有的特征是良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高的滑动性能。后者在使 用层状体系生产基于硅酮的密封件(尤其是环形密封件)时是有利的。此外 还优选采用呈纺织结构形式的其他化学上大体惰性和耐油性的材料,如聚酰 亚胺。聚酰亚胺(简称PI)是高性能塑料,其最重要的结构特征是酰亚胺基 团。其中尤其包括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聚苯并咪唑(PBI)和聚噁二 唑苯并咪唑(PBO)、聚酰亚胺砜(PISO)和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中,第二层是尤其具有纤维底面的膜或无 纺布。即优选还采用不具有经过拉伸处理的块材或层的材料。因此特别容易 加工。此外,这些未经拉伸处理的材料相比上述经拉伸处理的材料而言成本 较为低廉。

因为尤其在使用未经拉伸处理的材料的情况下降低了疏油特性,所以合 理的是,尤其通过喷涂疏油层,使第二层在背离含硅酮的第一层的侧上疏油 化。为此可以在相应的侧上施加疏油剂。由于适合的疏油剂优选是液体,尤 其是分散液,从而特别优选的是,在制成的层上喷涂疏油剂。既可以在制造 层状体系之前,也可以在之后进行喷涂。如果在本发明中在仍具有粘性的硅 酮上施加、尤其是按压具有纺织结构的层,则有利的是,在组合两个层之前 进行疏油处理。这样该层的疏油性就阻止了非极性的硅酮渗透穿过整个层。

本发明的层状体系可以通过在硅酮层固化前将具有纺织结构的层呈面 状地摆放到硅酮层上来制造,从而使得粘性的硅酮在固化前渗入纺织结构的 纤维或孔隙之间。随后硅酮固化,在两个层之间形成牢固的机械连接。不需 要在表面上以细分散的方式分布前体并随后通过熔化或烧结工艺来固定该 材料。而是能够以成本较低的步骤将硅酮层和疏油层连接。由于可以借助经 粗化处理的织物表面来交联这两个层,还取消了对硅酮表面的高耗费的预处 理,该预处理用以改善疏油的并由此原则上并非最佳地附着的层在第一层上 的粘附。通常情况下,这里例如是对该层的等离子体处理。尤其在大型电气 机器中使用层状体系的情况下,执行这样的预处理在生产技术层面上是不利 的,因为这会由于工艺问题而导致对电气机器造成损伤。此外,本发明的层 状体系还可用作油槽的密封件,以对其进行密封和/或腐蚀防护。

为了提高疏油性能,尤其在使用如聚酰亚胺的热塑性塑料的情况下,制 造本发明的层状体系的方法的突出之处尤其在于,在组合两个层之前和/或之 后,至少简单地将疏油剂施加在纺织结构上。即,织物层的疏油处理一方面 可以在将织物放置到硅酮层上之前进行。疏油处理例如也可以与层状体系的 形成完全脱离地、在织物的制造过程中进行。这在该织物是硅酮能够渗透的 大孔无纺布的情况下尤其有利。为了避免这一点,预先施加的疏油处理层能 够用作对于硅酮的阻挡层。

同样优选的是,尤其在使用设计为纤维状、多孔和/或膜状的材料时, 所述处理在连接这些层之后进行,以提高长期防护作用。作为替代方案,在 所述连接之前和之后可以均进行疏油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涉及一种包括定子和转子的电气机器,其中该定子 和/或转子包括绕组和/或永磁体。其中,本发明的电气机器在绕组区域和/或 切换环区域和/或磁体粘接区域内具有本发明的疏油-疏水层状结构。尤其对 于根据构造类型与油发生接触的电气机器而言,本发明的疏油-疏水设计提 高了相应硅酮层状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在本发明意义上的优选设计方案中提出,位于硅酮上的上塑料层由其上 层压有ePTFE膜的PTFE针刺毡构成。其中,该ePTFE层的厚度明显小于 PTFE针刺毡层。本发明中有利的是,在本发明的层状体系的制造过程中使 PTFE针刺毡侧的纤维与尚未固化的硅酮层相连,从而通过使仍处于液态的 硅酮渗入毡的纤维之间或反之亦然,来经由交联形成牢固的连接。换言之, 优选通过将毡纤维渗入第一层来形成材料接合的连接。其中,该连接的强度 尤其通过纤维渗入硅酮层的深度来确定。

有利的是,层状体系朝向油的一侧由ePTFE膜构成,这是因为该膜由 于其微孔性而难以被油类和水性液体渗透。该层状体系的优点在于保留了硅 酮的基本特性、硅酮层与PTFE针刺毡层之间的牢固粘附、以及布置在污染 侧上且与PTFE针刺毡牢固相连的ePTFE膜的特别疏水/疏油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单侧上提供有层压的ePTFE膜的PTFE毡以其粗糙 (即无膜)的一侧如此地放置到尚待固化的硅酮上,从而使尚处于液态的硅 酮能够良好地渗透穿过织物的纤维/单丝。因而在固化后,毡与硅酮很好地粘 合,尤其不会出现热膨胀问题(Delta-Alpha-Problematik),这是因为能够通 过增大/减小毡或膜的纤维/单丝密度来很好地补偿两种材料(PTFE/硅酮)不 同的热膨胀率。因而不用担心剥离效应。这相对于通过单纯的粘合层来实现 第一和第二层之间的粘附的其他复合材料而言是很大的优势。在这种经典的 构思下,必须总要计算不同的热膨胀率所导致的层离作用。

在另一个示例中有利的是,额外地使用疏油剂,尤其通过喷涂疏油层的 方法来对织物的朝向油或背离硅酮的侧进行处理。为此可以在相应的侧上施 加疏油剂。由于适合的疏油剂优选是液体,尤其是分散液,从而尤其优选的 是,在纤维状、多孔和/或膜状材料的随后朝向污染物的侧上喷涂疏油剂。这 既可以在制造层状体系之前,也可以在其之后进行。如果将该纤维状、多孔 和/或膜状材料以其粗糙的、纤维状或开孔的侧施加、尤其是按压到仍处于液 态的硅酮上,则有利的是,在组合这些层之前进行疏油处理。这样该层的疏 油性就阻止了非极性的硅酮渗透穿过整个无纺布并与稍后的污染物相接触。

下面列出了适合于形成本发明意义上的防护层的其他材料:

纤维材料:

聚酰亚胺,尤其是聚酰亚胺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尤其是纺 粘或熔喷无纺布(如公司的)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如)

聚砜、聚苯砜、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醚酮、聚 苯并咪唑、聚芳酰胺、聚酰胺,尤其从公司以品牌名可购 得的基于聚苯硫醚、聚醚醚酮和聚芳酰胺的无纺布。

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 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可以通过熔喷方法或电纺丝(参见Z.-M.Huang,CompositiesScienceand Technology,Vol.63,2003,P2223-53)来制造超细纤维,所谓的纳米纤维。

多孔材料/泡沫:

三聚氰胺树脂泡沫材料,如

聚酰亚胺泡沫(如按照B.Krause,Adv.Mat.,2002,Vol.14,No.15,P. 1041-46)

聚异氰脲酸酯(PIR)泡沫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

聚酰胺(如NB50-块状泡沫材料)

聚砜、聚砜类、聚苯砜、

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EP1454946B1)、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醚酮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如)

膜:

作为膜材料可以使用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 -全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此 外还有聚砜、聚醚砜、聚醚酰亚胺、聚酰胺、聚丙烯腈共聚物。

本发明的其他优选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其他特征得出。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以进一步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中:

图1A、B为电动机的定子(A)和转子(B)的透视图;

图2A、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设计方案的本发明层状结构的截面示意 图,该层状结构为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基于硅酮的灌注材料,a)硅酮层 固化前,b)硅酮层固化后;

图3A、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设计方案的本发明层状结构的截面示意 图,该层状结构为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基于硅酮的灌注材料,a)硅酮层 固化前,b)硅酮层固化后;

图4A、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设计方案的本发明层状结构的截面示意 图,该层状材料为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基于硅酮的灌注材料,a)硅酮层 固化前,b)硅酮层固化后;

图5A、B、C示出了设计为圆形密封件的实施例一至三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用于电动机定子的灌注材料以及用于电动机转子的磁体粘接材 料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具有疏 油-疏水表面的基于硅酮的层状布置也可以结合其他机器或组件(例如作为 油槽的密封材料)使用。

借助图1A和1B对整体标记为10的电动机的原理组件进行说明,其中 图1A示出定子20,而图1B示出转子40。

图1A中所示的定子20具有定子铁芯22,该定子铁芯通常由多个此处 为竖直叠放的、例如钢质的单片的层压片组构成。定子铁芯(定子片组)22 在其内周上以规则的间距具有竖直走向的沟槽24。通常由始终涂有绝缘涂层 的铜线制成的绕组26在沟槽24中以及围绕该沟槽延伸。绕组26的伸出越 过定子铁芯22的部分称为绕组头部28。

分绕组26通过图1A中不可见的切换环29彼此电接通。例如对于三相 电动机,则此处总共24个分绕组中每隔两个分绕组通过一个共同的切换环 段彼此接通,从而在本示例中,切换环29具有三个段,每个段分别将八个 分绕组彼此电接通。为了对此处不可见的切换环29进行电绝缘处理,将绕 组头28以及切换环的上部外区域嵌入基于硅酮的灌注材料30中,该灌注材 料被构建为本发明的具有疏油-疏水表面的层状结构的形式。下面将借助图2 和3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B中所示的转子40具有转子铁芯(片组)42以及多个永磁体44, 这些永磁体与转子铁芯42相粘接。在图示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转子40 被构造为外转子,从而磁体44被布置在其内周面。在此情况下,定子20在 装配后的状态下位于定子40的内部,使得在定子20的绕组26与转子40的 磁体44之间有一个气隙。在一个替代方案中,转子40可以形成为内转子, 其中磁体44布置在转子铁芯42的外周上。转子40还具有与此处未示出的 驱动轴以旋转的方式相连的中心轴46。

图2b示出定子20(或者其绕组头部或其切换环)和在其上施加的呈本 发明的层状结构形式的灌注材料30的截面示意图。本发明的层状结构30包 括三个层31、32、33。第一层31紧邻定子20(或者其绕组头部和/或其切换 环)的表面。第一层31包含硅酮或由硅酮构成。该硅酮尤其是聚甲基硅氧 烷橡胶,例如聚乙烯基甲基硅氧烷橡胶(VMQ)或聚苯基乙烯基甲基硅氧 烷橡胶(PVMQ)。在此例如可以使用以商标10-S13/9(制造商: RampfGiessharzeGmbH&Co.KG)市售的硅酮弹性体。

如图2a所示,第二和第三层32、33被共同摆放到至少为粘稠的含硅酮 的第一层31上。其中,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图2a中的这两个层32和 33是在底侧(即朝向硅酮)构建为纤维状且在顶侧(即朝向油)构建为薄的 细孔膜32的塑料层。该细孔膜(顶侧)是薄的ePTFE层。塑料层的纤维状 底侧是通过针刺紧凑的塑料箔或细孔膜、使用彼此成行排列的炙热细针刺入 塑料材料中而制成的。通过该纤维状构造大大增大了底侧的表面积。如果采 用紧凑的塑料箔作为针刺毡的初始材料,则在后续的层压过程中还层压上薄 的ePTEF层。在使用细孔膜作为针刺初始材料的情况下,无需施加膜层,这 是因为该膜层从一开始就已存在了。随后将由如此构造的顶层和底层所构成 的塑料层以其经针刺处理的纤维状底侧施加到粘性的、尚未固化的含有硅酮 的层31上,因此灌注材料渗入底侧的纤维之间。在随后对材料进行固化时, 形成了也称为“楔形构造(Zwickel-Bildung)”的牢固的材料接合式连接。 适合的纤维状、多孔和/或膜式材料例如可提及Himbach公司的PTFE或聚酰 亚胺针刺毡,这些针刺毡的与毡层相比的突出之处在于其顶侧处的很薄的 ePTFE层。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层状体系30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这些分 图示出了施加第二层32之前和之后的层状体系30。在图3b中通过截面示意 图示出的本发明的层状体系30是被施加到定子表面上的层状体系。其中, 最下方的层31或第一层31以如图2所述的方式构建。在该第一层31上施 加具有纺织结构的第二层32。在所选的实施方式中,借助粘合剂34来实现 由第一层31和第二层32形成的材料接合的连接。其中,如分图a)所示, 该纺织结构可以呈板或条带的形式构建,该条带在其底侧上构建有例如丙烯 酸酯粘合层34。第二层32自身可以构建为例如由经拉伸处理的ePTFE形成 的膜。在本发明意义上适合用于第二层32的材料例如有的Joint SealantF、MultiFlon(可用作板或条带,来自公司),以及同样来 自公司的也称为StyleHD的密封带。

图4b示出了本发明的层状体系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二层32设计为无 纺布。在制造这样的无纺布的过程中,将所选材料的纤维例如通过针刺技术 彼此加工在一起并在顶侧和底侧上进行粗化处理。相对于图2和3所用的膜, 产生了具有大表面积的粗糙结构。与图2所述类似,通过将织物施加到至少 为粘稠的含硅酮的第一层31上来构建层状体系4b。第一层31的粘性材料渗 入无纺布中并产生牢固的连接。其中,适合的材料包括上述的PTFE,但还 有例如作为高温无纺布使用的材料,如Headingfilter公司的聚酰亚胺无纺布。 为了避免含硅酮的材料渗透穿过粗糙的织物32,可以使用疏油剂对无纺布的 后来的顶侧36进行处理。疏油剂的渗透深度则决定了含硅酮的材料在未经 处理的织物35的纤维之间的渗入深度。适合作为疏油剂的例如有杜邦公司 Capstone项目的试剂,如FS22、FS61、FS63、FS81、FS83和FS3100以 及其混合物和稀释物、的诸如MFAD5220和XPH5510等的型号,以及DyneonTMPTFE分散液,如的TF5060GZ和TF5050Z。也 可以使用各种疏油剂的混合物和/或疏油剂的稀释物。优选通过喷涂的方式将 适合的试剂施加到织物32上以对织物32进行疏油处理。根据需要可以重复 该过程。这些材料的突出之处在于小的渗入深度。此外,首先在无纺布上形 成一层膜,该膜在后续的固化过程中产生与织物交联的疏油层36。

在实施例中,被证明为优选的是采用型号898F25的1.3mm厚度PTFE 针刺毡或型号898F11的1.6mm厚度针刺毡(均来自Heimbach),二者均以 40ml/m2的Capstone熔液进行喷涂。分散液在室温下干燥过夜后,产生既排 斥Pentosin油(PentosinFFL-2)也排斥硅酮的疏油表面。

图2至4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层状体系的应用示例除了用在定子表面上 外,还可用于密封例如盛放油的容器,如油槽等。此外还优选用作密封件。 其中基于硅酮的芯37如密封环等可以对应于具有纺织结构32的第一层,地 被涂覆。为此,图5a、5b和5c示出了由图2、3和4转变而来的实施例。 图5相应地示出了由硅酮芯37形成的层状体系,该硅酮芯与基于热塑性塑 料的纤维状、多孔和/或膜状的材料(即在本发明意义上的纺织材料)牢固相 连。其中图5a中的牢固连接通过织物的经过粗化处理的针状底侧33的伸入 来实现。图5b示出了借助粘合剂34对织物32进行的粘接,而图5c示出了 由硅酮芯和无纺布形成的连接,该无纺布在一侧36上与芯通过纤维交联, 并在背离芯的外侧35上被疏油处理。

此外,在每个实施例中,第二层进而可以由两个层构成。这种组成可参 阅下表。

所述第二、隔离污染物的层可以额外地配有疏油剂。

参考标记清单

10电气机器/电动机

20定子

22定子铁芯

24沟槽

26绕组

28绕组头部

30层状结构/灌注材料

31第一层/硅酮层

32第二层/纺织织物

33纺织织物的针形纤维

34粘合剂

35无纺布底侧

36无纺布顶侧/经疏油处理

37硅酮芯

40转子

42转子铁芯

44磁体

46轴

50层状结构/粘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