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分离自臭辣树的化合物及其抗虫用途

一种分离自臭辣树的化合物及其抗虫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分离自臭辣树的化合物及其抗虫用途。所述化合物具有杀线虫活性,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制备方法为:以臭辣树为原料进行分离提纯,所述分离提纯包括乙醇浸提、三氯甲烷萃取和硅胶柱层析。以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盐为活性成分制备抗虫制品,可有效杀灭线虫,与杀线虫化合物呋喃丹的活性相当。由于本发明分离获得的新化合物是从臭辣树植物中提取而得,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并且对人畜安全,可以作为天然农药长期使用而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946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92092.1

  • 发明设计人 刘志龙;刘昕超;刘奇志;石旺鹏;

    申请日2015-09-17

  • 分类号C07D487/04;A01N43/90;A01P5/00;

  • 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泳历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57: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 487/04 专利号:ZL2015105920921 申请日:20150917 授权公告日:201711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1-07

    授权

    授权

  • 2016-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487/04 申请日:2015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具体涉及分离自臭辣树的化合物及其抗虫用途。

背景技术

臭辣树(Tetradiumglabrifolium),芸香科四数花属,为落叶乔木,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地上, 湿润树丛中,分布于江西、浙江及长江上、下游各地。臭辣树以果入药,主治麻疹后咳嗽。 目前对于臭辣树果实的认识仅仅是具有药用活性,未曾有研究报道过臭辣树果实的抗虫活性。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雌雄异 体,主要危害各种蔬菜的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 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地上部分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 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目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 的方法,常用杀线虫剂多为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单剂或复配制剂,如噻唑磷、硫线磷、 涕灭威、克百威等。化学防治在根结线虫的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见效快、防效好,是 果农、菜农深受青睐的方法。但目前使用的化学杀线剂存在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易产生 抗药性等诸多问题。因此,随着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线虫抗药性的增加,化学杀线虫剂的 应用前景黯淡。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毒性小、不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的环保型药物,提高蔬 菜的产量和品质,保护人类健康。

发明内容

为满足上述领域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臭辣树的乙醇浸膏中分离的新化合物,该化 合物能够有效杀灭根结线虫。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形成的盐。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在防治线虫中的用途。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在制备抗虫制品中的用途。

一种抗虫制品,其特征在于,其抗虫活性成份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 2所述的盐。

所述抗虫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臭辣树为原料进行分离提纯并获得权利要 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

所述分离提纯包括采用乙醇浸提、三氯甲烷萃取和硅胶柱层析。

臭辣树在防治线虫中的用途。

一种抗虫制品,其特征在于,其药效成分为臭辣树的乙醇浸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化合物,其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新化合物是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从 臭辣树乙醇浸膏中分离而得。经鉴定,该化合物是一种生物碱,为无色针状结晶,碘化铋钾 反应显阳性,分子式为C17H15N3O,分子量为277,其化学命名是 7,8,13,14-tetrahydrobenzo[3,4][1,5]diazonino[6,7-b]indol-5(6H)-one。将所述化合物对南方根结 线虫二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杀线虫活性。与杀线虫化合物呋喃 丹相比,新化合物的LD50是阳性对照呋喃丹的1.8倍,与阳性对照的杀线活性相当,有望成 为新一代生物农药。

本发明分离获得的新化合物,可使用二甲苯、甲苯、C10芳烃、乙醇、乙腈等作为溶剂, 加入吐温、甘油等作为助溶剂,制成抗虫制品,用于杀灭线虫,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由 于本发明分离获得的新化合物是从臭辣树植物中提取而得,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会 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并且对人畜安全,可以作为天然农药长期使用而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 题。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虫制品也可以包含化学上相容的其它的本领域已知的 具有抗虫活性的化合物,从而增强抗虫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新化合物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形成生理上可接受的 盐,使化合物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保存和制备抗虫制品,发挥抗虫活性。

实验证明,臭辣树的乙醇浸膏也具有杀线虫活性,可将其粗提物直接用于杀灭线虫,或 与适合的溶剂及辅助试剂一起制成抗虫制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臭辣树的乙 醇浸膏与本领域公知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其它化合物同时使用,发挥综合的抗虫作用。

附图说明

图1.式(I)化合物的结构式

图2.式(I)化合物的1H-NMR谱图

图3.式(I)化合物的13C-NMR谱图

图4.式(I)化合物的HMB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仅作为解释 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

生物材料:

臭辣树:采自浙江温州丽水。

南方根结线虫:为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人工饲养。

实验仪器:

BrukerACF300和AMX500超导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公司;

玻璃色谱柱:直径与长度85×550mm,40×400mm、35×400mm、30×400、25×400mm、 20×350mm,购于北京博美玻璃有限公司。

材料与试剂:

层析硅胶(200-300目)采自青岛海洋研究所;

薄层层析硅胶板(GF254)购于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丙酮等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95%酒精采购自北京广达恒益有限公司。

本实施例未特别说明的生物化学试剂均为本领域常规试剂,可通过本领域常规方法配制 而得,或商购获得,规格为实验室纯级即可。

实施例1、式(I)化合物的分离

1、臭辣树乙醇浸膏的制备

将干燥的臭辣树果实依次用95%乙醇、75%乙醇、50%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浸泡3天,在 50℃水浴锅中旋转蒸发器浓缩至没有酒精流出,然后经过三氯甲烷萃取,将水相弃去,留三 氯甲烷相在40℃水浴锅中进行减压蒸发浓缩至没有酒精流出,除去三氯甲烷,即得到三氯甲 烷萃取物,即本发明中的臭辣树果实乙醇浸膏。

2、提取物的一级硅胶柱层析分离

(1)确定起始洗脱剂

首先采用薄层层析确定起始洗脱剂,具体步骤为:取1μL步骤1获得的乙醇浸膏,用丙 酮稀释,用毛细管点样于GF254薄层色谱板上,在层析缸中加入1mL按一定比例配比(100:2~ 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剂。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 距薄层板底边0.3~0.5cm,盖上缸盖,待展开至距薄层板上沿0.5~1.0cm时,取出薄层板, 用电吹风吹干溶剂,在紫外灯下观察展开情况,并将薄层板放入碘缸中显色,当最前沿斑点 的Rf值在0.2~0.3时,即可确定此展开剂为起始洗脱剂。最后确定的起始洗脱剂的石油醚: 乙酸乙酯配比是100:2。

(2)装柱

采用湿装法装柱,将玻璃色谱柱(85×550mm)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柱的下端塞少许 脱脂棉花,倒入一药匙石英砂,防止硅胶泄漏。将200~300目硅胶放入烧杯中,加入适当量 的起始洗脱剂,经充分搅拌,将硅胶内的气泡除去后再加入柱内,一边沉降一边添加。硅胶 加完后,仍使起始洗脱剂流一段时间,然后使色谱柱中高于硅胶面上的起始洗脱剂几乎全部 流入接受瓶内。然后用橡皮塞在色谱柱外敲打,将硅胶柱内的气泡赶净。色谱柱装好后,使 其静置过夜,以压实硅胶,提高分离效果。

(3)加样

样品的加入,采用干法加样。待硅胶柱静置过夜后,先将色谱柱中硅胶面上的多余洗脱 剂放出。用丙酮溶解样品,加入适当量的200-300目硅胶拌匀,用吹风机吹干溶剂成粉末状, 用小勺将拌匀后的样品缓慢加入色谱柱中。样品加入后,用滴管吸取少量起始洗脱剂缓缓冲 洗色谱柱壁,打开活塞将洗脱剂慢慢放出,待柱面上没有洗脱剂时,将一块脱脂棉平铺于柱 面,压上玻璃棒,防止加入洗脱剂时破坏色谱柱面,加入洗脱剂后,开始分离。

(4)洗脱

洗脱剂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按极性从小到大梯度洗脱 (100:2:0,100:5:0,100:10:0,100:20:0……100:100:0,100:100:2,100:100:5……100:100:50),采用 等馏分收集法(500mL)收集,使用旋转蒸发仪回收溶剂,在回收过程中将馏分经薄层层析 (TLC)检验后将成分相同或相似者合并。洗脱时先加起始洗脱剂,每个洗脱剂梯度一般收 集5-6个500mL馏分,按从小到大增加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极性。加到 50%无水乙醇后,当收集5-6个收集瓶后,洗脱剂不再倒回色谱柱内,待到柱内表面没有溶 剂时,加入无水乙醇洗脱,收集5-6个收集瓶时,洗脱剂不再倒回色谱柱内,待到柱内表面 没有溶剂时,加入水洗脱,洗脱下来的溶液用三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经旋转蒸发仪回收试剂。 臭辣树乙醇浸膏经一级柱层析分离,并通过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相同的组分,然后继续进行细 分离。

3、提取物的二级硅胶柱层析分离

(1)确定起始洗脱剂:采用薄层层析检验,确定各部分起始洗脱剂,方法同一级硅胶柱层析 分离。

(2)装柱:采用湿法装柱,玻璃色谱柱规格为35×400mm,30×400mm,40×400mm,其余 同一级硅胶柱层析分离。

(3)加样:样品的加入,采用干法加样,方法同一级硅胶柱层析分离。

(4)洗脱:二级柱层析分离采用等梯度洗脱,按等馏分收集法(150mL)收集,使用旋转蒸 发仪回收溶剂,经薄层层析(TLC)检验后将成分相同或相似者合并。当活性成分成功洗脱 后,洗脱液不再倒回色谱柱内,待到柱内表面没有溶剂时,加入无水乙醇洗脱,收集4-5个 收集瓶后,洗脱液不再倒回色谱柱内,直到没有洗脱液可收集。

4、NMR和MS分析

将样品用氘代氯仿(CDCl3)溶解,加入核磁管,由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核磁共 振实验室应用BrukerDRX500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1H-NMR,13C-NMR和HMBC。由北京师 范大学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QuattroMicro串联四级杆质谱仪测定ESI。

实验结果:

NMR和MS的测定结果如下所示,分析鉴定出的新结构化合物是一种生物碱,为无色针 状结晶,碘化铋钾反应显阳性,分子式为C17H15N3O,分子量为277,其结构如图1所示,化 学命名为7,8,13,14-tetrahydrobenzo[3,4][1,5]diazonino[6,7-b]indol-5(6H)-one。

mp:223-225℃;ESI-MSm/z:579.29[2M+Na]+,301.14[M+Na]+;1H-NMR(500MHz, CDCl3)δ(ppm):3.26(2H,dd,J=6.8、6.4Hz,6-H),4.61(2H,dd,J=6.8、6.4Hz,5-H),7.20(1H,t, J=7.5Hz,10-H),7.35(1H,t,J=7.5Hz,11-H),7.45(1H,d,J=8.0Hz,9-H),7.46(1H,t,J=7.8Hz, 18-H),7.65(1H,d,J=8.0Hz,12-H),7.66(1H,d,J=8.0Hz,16-H),7.71(1H,t,J=8.0Hz,17-H), 8.33(1H,d,J=8.0Hz,19-H),9.54(1H,brs,N-H).13C-NMR(125MHz,CDCl3)δ(ppm):19.7 (C-6),41.2(C-5),112.1(C-12),120.2(C-10),120.2(C-20),120.6(C-7),120.6(C-9),125.3(C-11), 126.3(C-8),126.6(C-18),127.4(C-19),127.4(C-16),134.8(C-17),138.9(C-13),145.1(C-2), 145.1(C-15),161.1(C-1).

实施例2、式(I)化合物及臭辣树乙醇浸膏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

试验药物:实施例1中获得的式(I)化合物及臭辣树乙醇浸膏。

试虫:南方根结线虫。

试验方法: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浓度为10mg/250μL的式(I)化合物母液备用。试验中用含有1% 无水乙醇的蒸馏水溶液作为稀释剂,配制浓度分别为400ppm、200ppm、100ppm、50ppm、 25ppm的式(I)化合物溶液各4ml,每个浓度重复三次。将试虫放置在24孔培养板内,每 孔放入40-60头均一大小的南方根结线虫。记录放入活虫数,每个重复加入1mL已配制好的 式(I)化合物溶液,加入溶液时从培养板边沿缓慢加入,以免对试虫造成不利影响。将培养 板置于温度为25℃恒温培养箱内,72h后检查活虫数,即得死亡虫数。判断方法为:卷曲或 者游动均为活。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式(I)化合物的致死中浓度。以呋喃丹作为阳性对 照。

臭辣树乙醇浸膏的毒力测定步骤与化合物相同,只是母液配制为20mg/250μL,并稀释 为800ppm、400ppm、200ppm、100ppm、50ppm。

死亡率(%)=100×死虫数/试虫数

校正死亡率(%)=100×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半致死剂量(LD50)即引起50%试虫死亡率的剂量,使用Probit软件包计算得到半致死 剂量。

实验结果:

式(I)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性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式(I)化合物及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性

处理 测试浓度(μg/mL) LD50(μg/mL) 95%置信区间 Χ2(卡方值) 乙醇浸膏 50.0-800.0 292.08 260.37-328.28 9.50 新化合物 25.0-400.0 130.62 100.24-174.21 4.22 呋喃丹 25.0-400.0 72.29 37.86-117.97 13.57

呋喃丹作为阳性对照对根结线虫的LD50为72.29μg/mL,新化合物的LD50是阳性对照呋 喃丹的1.8倍,与阳性对照的杀线活性相当。从表1可以看出,臭辣树的乙醇浸膏也具有杀 线虫活性。

本发明分离获得的式(I)化合物是从臭辣树植物中提取,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会引 起生物富集现象,并且对人畜安全,可以作为天然农药长期使用而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