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遮蔽系统及屏蔽方法

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遮蔽系统及屏蔽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钢板热轧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遮蔽系统及屏蔽方法。该遮蔽装置安装在冷却集管的下方,包括:水斗、平行设置的两根滑动轴以及气缸;水斗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套接在两根滑动轴上;气缸的推杆与连接件连接,带动水斗在滑动轴上滑动;水斗的底部至少一端设置溢水口;所述遮蔽装置的气缸由PLC控制器控制,在钢板从冷却集管下方通过时,对钢板头部和/或尾部的冷却集管进行遮蔽或不遮蔽的动作。本发明可以补偿钢板在冷却过程中,由于钢板头尾温降较快出现的钢板头、尾的过度冷却问题,从而提高中厚板冷却的均匀性;相应时间迅速,可在0.2秒内完成对冷却水的完全截留,能够明显的提高钢材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687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22852.3

  • 申请日2015-11-23

  • 分类号B21B45/02;

  •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毕强

  • 地址 110819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巷11号东北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52: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9

    授权

    授权

  • 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45/02 申请日:2015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热轧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厚板冷却 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遮蔽系统及屏蔽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作为改善产品组织性能的重要工艺技术 在热轧钢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控制轧制是在调整钢的化学成分 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轧制温度、变形制度等工艺参数, 控制奥氏体状态和相变产物的组织状态,从而达到控制钢材组织性 能的目的。控制冷却是通过控制热轧钢材轧后的冷却条件来实现控 制相变条件、碳化物析出行为以及奥氏体组织状态,从而获得理想 的组织和性能。

近年,随着冷却强度加大,冷却速率提高,由于冷却不均带来 的残余应力及板形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说,高强度冷却条件下的板 形控制,已经成为利用TMCP技术进行热轧高强钢生产的瓶颈问题。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钢板头部和尾部往往存在低温区域,冷却 系统通常采用流量控制或集管开闭实现钢板头尾低温段的特殊控 制,减小冷却水对钢板头尾的过度冷却现象,缓解冷却不均带来的 影响。

但上述方式往往受到阀门响应速度、供水方式及相应时间等因 素的影响,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即使关闭了相应阀门,但由 于冷却集管里还留有存水,依然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却,因此不能 满足高速运行钢板头尾低温区特殊控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 置、遮蔽系统及屏蔽方法,可以补偿钢板在冷却过程中,由于钢板 头尾温降较快出现的钢板头、尾的过度冷却问题,能够提高中厚板 冷却的均匀性。

本发明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安装在冷却 集管的下方,包括:水斗、平行设置的两根滑动轴以及气缸;

所述水斗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套接在所述两根滑动轴上;所 述气缸的推杆与连接件连接,带动水斗在滑动轴上滑动;

水斗的底部至少一端设置溢水口。

通过水斗实现对冷却集管的遮蔽,使其能够有选择的快速的控 制冷却水的喷淋,避免对钢板局部的过度冷却。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斗内还安装有向下倾斜布置 的挡水板。

挡水板能够防止喷淋的冷却水飞溅,降低冷却水的流速,并对 其起到引流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板包括第一挡水板和第二 挡水板;

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外边缘分别固定在水斗的两个侧壁 上,均向水斗的内部倾斜;且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交错布置, 中间留有空隙。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与第二挡水板相比,所述第一挡水 板的宽度较大,倾斜角度较小;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内边缘 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第一挡水板的内边缘位于第二挡水板的内边 缘下方。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与第二挡水板相比,所述第一挡水 板的长度较小。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水板的内边缘和外边缘 分别设置若干缺口;所述第二挡水板的外边缘设置若干缺口。

通过对挡水板结构的进一步设计优化,使其能更好的起到防溅 射和引流的作用,使冷却水能够完全、平稳的从水斗底部的溢水口 排出。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斗内,第二挡水板与溢水口 之间还设置从水斗内壁向水斗中心延伸的U形挡水板。

U形挡水板可以降低溢水口处冷却水的流速,使其平稳溢出。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缸为高速气缸,伸缩速度为 2m/s~5m/s。

气缸采用高速气缸,能够迅速的完成遮蔽与不遮蔽两种状态间 的切换,其反应速度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截断冷却水。

本发明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系统,包括至少两 组所述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至少两组的中厚板冷 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并列安装在冷却集管的下方,且各组中厚 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气缸在高度上交错设置,避免相互 干涉。

采用多组遮蔽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对钢板任意部位的遮蔽,从 而实现对钢板任意区域的快速冷却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所述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 遮蔽方法,具体为:在冷却集管的下方设置至少一组中厚板冷却系 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且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气 缸由PLC控制器控制,在钢板从冷却集管下方通过时,对钢板头部 和/或尾部的冷却集管进行遮蔽或不遮蔽的动作。

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响应速度快,动作控制精准;并可根据 不同尺寸、型号和工艺的钢板设置不同的遮蔽方案,实现自动化操 作。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 装置在遮蔽状态与不遮蔽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不超过0.2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以补偿钢板在冷却过程中,由于钢板头尾温降较快出 现的钢板头、尾的过度冷却问题,从而提高中厚板冷却的均匀性。 相较于现行的通过流量控制或集管开闭的控制方式,本发明的响应 时间迅速,可在0.2秒内完成对冷却水的完全截留,操作简单,控 制准确方便,从而可以对中厚钢板制定更好的冷却方案,能够明显 的提高钢材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 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 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 的轴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 的水斗的第一角度的轴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 的水斗的第二角度的轴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 的水斗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8为两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对称布置的示意 图;

图9为使用所述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对钢板头部 进行遮蔽的状态工艺图;

图10为使用所述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对钢板头 部不进行遮蔽的状态工艺图;

图11为使用所述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对钢板尾 部进行遮蔽的状态工艺图;

图12为使用所述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对钢板尾 部不进行遮蔽的状态工艺图。

附图标记:

1-水斗;2-滑动轴;

3-支座;4-支座连接螺栓;

5-限位挡块;6-滑动轴连接螺栓;

7-连接体;8-气缸;

9-气缸支座;10-气缸连接螺栓;

11-限位挡块连接螺栓;12-第一挡水板;

13-第二挡水板;14-溢水口;

15-铜基镶嵌自润滑轴承;16-U形挡水板;

17-冷却集管;18-快速遮蔽装置;

19-输送辊;20-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 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 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 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的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如图1~图4所 示,其结构主要包括:水斗1、平行设置的两根滑动轴2以及气缸8。

水斗1的两端通过孔与轴承结构配到平行的滑动轴2上,两根 滑动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轴连接螺栓6固定在支座3上;支座 3通过支座连接螺栓4固定在冷却集管下方的盖板上。限位挡块5 通过限位挡块连接螺栓11固定在支座3的下方。气缸8的一端固 定在到水斗1上,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螺栓连接到气缸支座9上, 气缸支座9同样固定在冷却集管的盖板上。

这样,气缸8可以带动水斗1在滑动轴2上来回滑动,从而使 水斗1实现对冷却集管的遮蔽,使其能够有选择的快速的控制冷却 水的喷淋,避免对钢板局部的过度冷却。

图5和图6分别为水斗1的不同角度的轴侧视图,图7为水斗 1的横截面剖视图。

水斗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铜基镶嵌自润滑轴承15,以实现在 滑动轴2上的滑动。

水斗1内还安装有向下倾斜布置的挡水板,且在水斗1的底部 两端分别设置溢水口14。

挡水板能够防止喷淋的冷却水飞溅,降低冷却水的流速,并对 其起到引流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挡水板包括第一挡水板12和第二 挡水板13。

第一挡水板12和第二挡水板13的外边缘分别固定在水斗1的 两个侧壁上,且均向水斗1的内部倾斜;第一挡水板12和第二挡水 板13交错布置,中间留有空隙,供冷却水通过。

与第二挡水板13相比,第一挡水板12的宽度较大,倾斜角度 较小;第一挡水板12和第二挡水板13的内边缘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且第一挡水板12的内边缘位于第二挡水板13的内边缘下方。

一般来说,在水斗1的横截面方向上(以俯视的角度观察),第 一挡水板12的宽度能占到2/3~3/4,剩下的部分为第二挡水板13。

从倾斜角度上看,第一挡水板12的倾斜角一般在20°~35°之间, 第二挡水板13的倾斜角一般在30°~50°之间。

另外,与第二挡水板13相比,第一挡水板12的长度较小,更 有助于防止冷却水飞溅。

通过对两个挡水板结构、尺寸及位置的优化设计,使其能更好 的起到防溅射和引流的作用,使冷却水能够完全、平稳的从水斗底 部的溢水口排出。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挡水板12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 别设置若干缺口,第二挡水板13的外边缘设置若干缺口。在冷却水 流量较大的时候,可以从这几处缺口位置流下,防止冷却水从水斗 1中溢出。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二挡水板13与溢水口14之间 还设置从水斗内壁向水斗中心延伸的U形挡水板16。

U形挡水板16可以降低溢水口14处冷却水的流速,使其平稳 溢出。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水斗1为焊接件,主要由10块不同 形状的钢板焊接组成。工作时,冷却集管喷射的水会被水斗1接住, 并顺着第一挡水板12和第二挡水板13流入水斗1内,经过两边的 溢水口14流到冷却集管的两侧。生产工艺上采取必要的焊接工装避 免工件变形,去除应力,后镀锌,再进行机加工。

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由PLC 控制元件控制气缸8推动水斗1在滑动轴2上进行伸缩运动完成对 冷却集管的遮蔽和不遮蔽两种状态。气缸8为高速气缸,伸缩速度 为2m/s~5m/s。由于气缸8的伸缩动作迅速,大约0.2秒内可伸出和 缩回,能够有效迅速的阻止钢板头部和尾部的水流。

在中厚板冷却系统中头尾快速遮蔽装置可以在在每组集管的后 面都设置一组遮蔽装置,但根据工艺要求,用PLC控制元件分别控 制每组头尾遮蔽装置遮蔽和收回的动作方式。工作时可由一组,两 组或多组遮蔽装置参加遮蔽工作。

本发明设计两组头尾遮蔽装置对称布置的方式如图8所示。因 为工作时遮蔽装置要由气缸8推动水斗1在滑动轴2上进行伸缩运 动,进而完成接水遮蔽和不遮蔽的两种状态,所以两个气缸8安装 设计时候,上下要错开,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影响气缸的收 缩行程,节省空间。

图9~图12分别为使用所述中厚板冷却系统头尾快速遮蔽装置 对钢板头部和尾部进行遮蔽以及不进行遮蔽的状态工艺图。

钢板20沿输送辊19输送,当钢板的头部运动到冷却集管17 的下方时,快速遮蔽装置18在气缸8的驱动下,对钢板20头部上 方的冷却集管17进行遮蔽,避免过度冷却的问题,如图9所示。

如果需要对钢板20头部进行冷却时,则不遮蔽相应的冷却集管 17,如图10所示。

同理,对钢板20尾部的遮蔽与不遮蔽也按照同样的方式操作, 具体见图11和图12。

本发明可以补偿钢板在冷却过程中,由于钢板头尾温降较快出 现的钢板头、尾的过度冷却问题,从而提高中厚板冷却的均匀性。 相较于现行的通过流量控制或集管开闭的控制方式,本发明的响应 时间迅速,可在0.2秒内完成对冷却水的完全截留,操作简单,控 制准确方便,从而可以对中厚钢板制定更好的冷却方案,能够明显 的提高钢材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 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 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