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

一种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S1、爆破出凹坑;S2、清理凹坑内的爆破沉渣及废弃物;S3、测量凹坑底部的地形;S4、钢板模板的制作;S5、引排装置的制作;S6、吊装步骤S5中的引排装置,使引排装置进入凹坑内且将涌水出口围在引排装置的U形开口内,随后向后向引排装置内填装粘土及混凝土;S7、浇筑混泥土,先将凹坑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内的积水抽排并清理基础面,再在凹坑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布设钢筋,最后在凹坑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浇筑混凝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施工工序少、实现涌水的永久性引排、有效地实现了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750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70789.3

  • 发明设计人 李乔斌;钟久安;楼日新;王万和;

    申请日2015-11-1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袁英

  • 地址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广富路8号12栋3层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43: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2

    授权

    授权

  • 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9/10 申请日:20151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类地下洞室开挖施工时,由于高埋深、大直径、山体蕴藏丰富地下水、临江河湖泊等各类特征,通常会出现高压力、大流量的地下涌水。地下涌水不但会冲击洞室周边围岩,增加洞室垮塌的风险;还会淹没地下洞室工作面,导致无法继续进行作业。因此,急需将地下洞室内的地下涌水引排至工作面以外。中国专利ZL201520334119.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封闭深基坑勘探孔的涌水引流装置,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出流管、阀门、连接管、变通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部插装在勘探孔内,在所述引流管的上部周围设有堵水结构,所述堵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的膨胀止水环和形成在所述引流管周围的凹坑,在所述凹坑内形成有封堵结构。本发明能够实现勘探孔出水的有组织排水,与传统的堵、补等方式相比,杜绝了地下水成片状无组织流淌的现象,解决了因地基槽底长期被水浸泡影响地基承载力的问题,并且取材方便、组装简单、经济实用。此外,涌水还会带出少量颗粒状的岩渣进入阀门内,导致阀门堵塞,无法永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施工工序少、实现涌水的永久性引排、有效地实现了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爆破出凹坑,在涌水出口周围进行爆破作业,以在涌水出口处形成凹坑,并保证凹坑伸入到基岩内;

S2、清理凹坑内的爆破沉渣及废弃物;

S3、测量凹坑底部的地形;

S4、钢板模板的制作,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挡水钢板,再在两个挡水钢板之间且位于挡水钢板的两端焊接堵水钢板,从而制作出钢板模板的制作;

S5、引排装置的制作,取用三个步骤S4中加工出的钢板模板,再将三个钢板模板围成U形状并首尾焊接,最后根据步骤S3中测出的地形在挡水钢板的下部加工出与其契合的安装面,从而实现了引排装置的制作;

S6、吊装步骤S5中的引排装置,使引排装置进入凹坑内且将涌水出口围在引排装置的U形开口内,随后向后向引排装置内填装粘土及混凝土;

S7、浇筑混泥土,先将凹坑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内的积水抽排并清理基础面,再在凹坑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布设钢筋,最后在凹坑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永久性结构,从而实现了混泥土的浇筑;

S8、从涌水出口涌出的地下水无法超出挡水钢板的高度,而只能向U形开口的出口端流动,从而实现了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施工工序少、实现涌水的永久性引排、有效地实现了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爆破成型凹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向引排装置内填装粘土及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向凹坑内壁与引排装置之间浇筑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工出的引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D-D剖视图;

图6为凹坑底部地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涌水出口,2-基岩,3-挡水钢板,4-堵水钢板,5-粘土及混凝土,6-混凝土,7-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一种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如图1所示,爆破出凹坑,在涌水出口1周围进行爆破作业,以在涌水出口处形成凹坑7,并保证凹坑7伸入到基岩2内;

S2、清理凹坑7内的爆破沉渣及废弃物;

S3、测量凹坑7底部的地形;

S4、钢板模板的制作,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挡水钢板3,挡水钢板3的高度大于涌水冲出的最大高度,再在两个挡水钢板3之间且位于挡水钢板3的两端焊接堵水钢板4,从而制作出钢板模板的制作;

S5、如图4和图5所示,引排装置的制作,取用三个步骤S4中加工出的钢板模板,再将三个钢板模板围成U形状并首尾焊接,最后根据步骤S3中测出的地形在挡水钢板3的下部加工出与其契合的安装面,从而实现了引排装置的制作;

S6、如图2所示,吊装步骤S5中的引排装置,使引排装置进入凹坑7内且将涌水出口1围在引排装置的U形开口内,随后向后向引排装置内填装粘土及混凝土5,因此三个钢板模板即形成一堵墙体,以将涌水围住,避免了涌水冲击矿体洞壁,保证了涌水落下后只能往U形开口的出口处单向流出;

S7、如图3所示,浇筑混泥土,先将凹坑7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内的积水抽排并清理基础面,再在凹坑7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布设钢筋,最后在凹坑7的侧壁与引排装置之间浇筑混凝土6,以形成永久性结构,从而实现了混泥土的浇筑;

S8、从涌水出口1涌出的地下水无法超出挡水钢板的高度,而只能向U形开口的出口端流动,从而实现了大流量地下涌水的引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