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

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

摘要

提供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工作流程为:1.原料破碎磨细→2.制浆→3.配料搅拌→4.浇注→5.静停发气→6.切割→7.蒸压养护→8.出釜包装;铜冶炼厂的水淬铜渣经过浮选工艺二次选铜,再经过回转窑高温还原培烧工艺后磁选提铁得到铜尾渣矿浆,输送来的尾渣矿浆无需脱水、磨细处理工艺直接与硅砂砂浆、石灰浆、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输送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其重量百分比为:铜尾渣35-40%,硅砂45-50%,石灰10-15%,水泥3-5%,浓度在55-60%范围内;养护条件:压力1.3MPa,温度180-200℃,时间8h;其优点是:缓解铜渣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符合标准要求,生产成本低,产品干燥收缩值小,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21

    授权

    授权

  • 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28/00 申请日:2014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本发明涉及有色 冶炼渣综合利用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火法冶炼后 水淬冷却的铜渣二次选铜提铁后的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铜产量和铜消耗量不断增加,同时,在 生产冶炼各种铜产品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铜渣。我国的铜渣主要 为火法熔炼渣,每年产出150万t以上,目前累计达2500多万t,此 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转炉渣和湿法炼铜浸出渣。铜冶炼产生的冶炼渣中 一般含有Cu、Fe、SiO2、S,还有一定量的Pb、Zn等,大量废铜渣的 堆积,一方面会使渣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生态和环 境污染,另一方面,铜冶炼产生的废铜渣中Cu含量约0.5%以上,铁 含量达40%,在铜矿和铁矿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也是对可再利用资 源的一种浪费。目前针对火法冶炼后的缓冷铜渣二次回收有价金属及 尾渣用于水泥制造工业的研究已较多,但对于急冷水淬铜渣回收利用 的研究工作展开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浮选回收率较低,仅为40%~ 50%左右,致使后期尾渣利用难度加大。高温炉渣在水淬过程中会使 炉渣形成非晶质结构,而且铜矿物结晶粒度细而分散,且嵌布在呈树 状或针状的其它矿物中,会阻止晶粒析出和迁移聚集,从而阻止析出 的铜相粒子的长大,即使细磨也很难使大部分单体铜粒子同脉石解 离,致使炉渣中的铜、铁等金属回收率低,从而给铜尾渣用于生产建 材产品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大跨方向发展,建筑材 料的自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轻质多孔材 料,在屋面、非承重墙及热力管道的保温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正处于墙体材料改革时期,国家墙改政策规定到2015年新型墙 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55%左右,省会城市要达到75%以上。由 于墙材改革的需要和加气混凝土制品所具有的优点,利用工业废料生 产加气混凝土势必是墙体材料发展的重点。目前绝大多数加气混凝土 胶凝材料采用的是水泥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大水灰比混凝 土,水泥完全水化后砌块制品干缩大,用超细工业废渣矿物掺合料代 替部分水泥,可以弥补加气混凝土干缩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法冶炼后的水淬铜渣 经过二次选铜提铁后尾渣的利用难度大以及用作建材产品中利用量 小,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直接利用二次选铜提铁后的铜尾渣矿浆, 免除脱水磨细环节,配以硅砂共同作为加气混凝土的硅质材料,同时 添加石灰、水泥等钙质材料,通过铝粉进行化学发气,提供一种用选 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 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1.原料破碎磨细→2.制浆 →3.配料搅拌→4.浇注→5.静停发气→6.切割→7.蒸压养护→8.出釜 包装”的工艺流程,可生产出满足《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要求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1)原料破碎磨细-制浆:将铜冶炼厂堆积的水淬铜渣经过浮选 工艺二次选铜,再经过回转窑高温还原培烧工艺磁选提铁后,将输送 来的铜尾渣矿浆直接打入制浆罐,无需脱水、磨细处理工艺;将石灰 经过破碎粉磨后制成石灰浆;2-4mm的硅砂输送至砂浆罐制成砂浆;

2)配料:将铜尾渣、硅砂、石灰、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输送入 搅拌罐中混合,其重量百分比为:铜尾渣35-40%,硅砂45-50%,石 灰10-15%,水泥3-5%,调整料浆浓度使之最终浓度在55-60%范围 内;

3)搅拌:搅拌过程中计量加入发气铝粉,加入后快速搅拌2min;

4)浇注-静停发气:将料浆浇注入预先刷油的模具内,浇筑完 毕后用刮泡装置抚平浆液表面突出的泡沫,结束后将模具移至静养 室,在40-45℃的温度下静停发气;

5)切割:发气完成后,待坯体具有一定硬度时对其进行切割, 先进行横向切割再进行纵向切割,切割后放置在翻转台上进行去皮;

6)蒸压养护:切割工艺后将坯体推入蒸压釜内进行蒸压养护, 养护条件:压力1.3MPa,温度180-200℃,时间8h;

7)出釜包装:出釜后露天放置12h后可包装运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 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铜尾渣成分要求为:TFe(全铁)为8‐9%, Cu为0.01‐0.15%,SiO2为45‐50%,CaO为28‐30%,Al2O3为3.0‐3.4%, S为0.01‐0.4%,C含量0.001%‐2%;铜尾渣粒度小于74μm(200目) 占90%以上;选铜提铁后铜尾渣矿浆浓度通常保持在50-60%;石灰经 过破碎粉磨至200目占95%以上输送入石灰浆罐制浆;选用粒度为 2‐4mm的硅砂,无需任何处理工艺直接制成砂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 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 质量符合GB/T21372-2008标准;所述石灰为活性CaO65%左右、MgO <6%,烧失量≤8%,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12%~15%,消解时间12min, 消解温度可达65℃;所述铝粉为亲水性铝粉,其活性Al含量≥90%, 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3.0%,发气率≥80%,发气时间≤20min, 亲水性≤20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 加气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量加入后,搅 拌过程中罐内通入100℃以上饱和蒸汽,待罐内料浆温度达到55-60 ℃后,计量加入占混合物料总重0.6‰-0.8‰的发气铝粉并快速搅拌 2min后进行浇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次将二次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应用 于加气混凝土生产中,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缓解了铜渣的堆积造成的占 用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极大提升了水淬铜渣的利用附加 值,相较于其它尾渣建材产品,加气混凝土的运输半径大,市场需求 量大,将铜渣作为原材料可极大降低产品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空间。铜渣含有大量的硅酸盐、橄榄石矿物,这些具有火山灰特性矿 物材料的引入使制品的干收缩值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制品的最终强 度,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符合标准《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 土砌块》要求,生产成本低,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 混凝土的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1.原料破碎磨细;2.制浆;3.配料搅拌;4.浇注;5.静停 发气;6.切割;7.蒸压养护;8.出釜包装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 一种用选铜提铁后的水淬铜尾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方法,其工艺流程 为:1.原料破碎磨细→2.制浆→3.配料搅拌→4.浇注→5.静停发气→ 6.切割→7.蒸压养护→8.出釜包装,其工艺流程各项要求如下:

1、对铜渣的要求:将铜冶炼厂堆积的水淬铜渣经过浮选工艺二 次选铜,经过回转窑高温还原培烧工艺磁选提铁后,剩余的尾渣成分 要求为:TFe(全铁)为8‐9%,Cu为0.12‐0.15%,SiO2为45‐50%,CaO 为28‐30%,Al2O3为3.0‐3.4%,S为0.3‐0.4%,C含量≤2%;铜尾渣粒 度小于74μm(200目)占90%以上;提铁后铜尾渣矿浆浓度通常保 持在50-60%,输送来的铜渣矿浆可直接打入制浆罐,无需脱水处理 工艺。

对石灰的要求:将石灰经过破碎粉磨至200目占95%以上输送入 石灰浆罐制浆;

对硅砂的要求:选用粒度为2‐4mm的普通硅砂,无需任何处理 工艺直接制成砂浆。

2、将铜渣、硅砂、石灰、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输送入搅拌罐中混 合搅拌,其重量百分比为:铜渣35‐40%,硅砂45‐50%,石灰10‐15%, 水泥3‐5%,调整料浆浓度使之最终浓度在55‐60%范围内。

搅拌过程中罐内通入100℃以上饱和蒸汽,待罐内料浆温度达到 55‐60℃后,计量加入占混合物料总重0.6‰-0.8‰的发气铝粉并快速 搅拌2min。

3、将料浆浇注入预先刷油的模具内,浇筑完毕后用刮泡装置抚 平浆液表面突出的泡沫,结束后将模具移至静养室,在40-45℃的温 度下静停发气。

4、发气完成后,待坯体具有一定硬度时对其进行切割,先进行 横向切割再进行纵向切割,切割后放置在翻转台上进行去皮。

5、切割工艺后将坯体推入蒸压釜内进行蒸压养护,养护条件: 压力1.3MPa,温度180‐200℃,时间8h。

6、出釜后露天放置12h后可包装运输。

实例1

1、将铜冶炼厂堆积的水淬铜渣经过浮选工艺二次选铜,经过回 转窑高温还原培烧工艺磁选提铁后,剩余的尾渣成分要求为:TFe(全 铁)为8%,Cu为0.07%,SiO2为45%,CaO为30%,Al2O3为3.4%,S 为0.1%,C含量为1%;铜尾渣粒度小于74μm(200目)占95%;提 铁后铜尾渣矿浆浓度通常保持在60%,将输送来的铜渣矿浆可直接打 入制浆罐;将石灰经过破碎粉磨至200目占95%后输送入石灰浆罐制 浆;选用粒度为3mm的硅砂,无需任何处理工艺直接制成砂浆。

2、将铜渣、硅砂、石灰、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输送入搅拌罐中混 合搅拌,其重量百分比为:铜渣40%,硅砂45%,石灰12%,水泥 3%,调整料浆浓度使之最终浓度在60%。

3、搅拌过程中罐内通入100℃以上饱和蒸汽,待罐内料浆温度 达到55℃后,计量加入占混合物料总重0.7‰的发气铝粉并快速搅拌 2min。

4、将料浆浇注入预先刷油的模具内,浇筑完毕后用刮泡装置抚 平浆液表面突出的泡沫,结束后将模具移至静养室,在40-45℃的温 度下静停发气。

5、发气完成后,待坯体具有一定硬度时对其进行切割,先进行 横向切割再进行纵向切割,切割后放置在翻转台上进行去皮。

6、切割工艺后将坯体推入蒸压釜内进行蒸压养护,养护条件: 压力1.3MPa,温度180‐200℃,时间8h。出釜后露天放置12h后可 包装运输。

7、所述水泥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符合 GB/T21372-2008标准;所述石灰为活性CaO65%左右、MgO<6%,烧失 量≤8%,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12%~15%,消解时间12min,消解温 度可达65℃;所述铝粉为亲水性铝粉,其活性Al含量≥90%,细度 0.08mm方孔筛筛余≤3.0%,发气率≥80%,发气时间≤20min,亲水性 ≤20s。

8、按照上述实例得到的10cm×10cm×10cm的泡沫混凝土砌块各 项性能指标如表1

表1砌块性能指标

9、通过表1可以看出,按照上述实例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 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中 B06优等品砌块的标准。

实例2:

1、将铜冶炼厂堆积的水淬铜渣经过浮选工艺二次选铜,经过回 转窑高温还原培烧工艺磁选提铁后,剩余的尾渣成分要求为:TFe(全 铁)为9%,Cu为0.05%,SiO2为48%,CaO为30%,Al2O3为3.3%,S 为0.1%,C含量1%;铜尾渣粒度小于74μm(200目)占90%;提铁 后铜尾渣矿浆浓度通常保持在55%,输送来的铜渣矿浆可直接打入制 浆罐,无需脱水处理工艺;将石灰经过常规破碎粉磨至200目占95% 以上输送入石灰浆罐制浆;选用粒度为2‐4mm的普通硅砂,无需任 何处理工艺直接制成砂浆。

2、将铜渣、硅砂、石灰、水泥按重量百分比输送入搅拌罐中混 合搅拌,其重量百分比为:铜渣35%,硅砂45%,石灰15%,水泥 5%,调整料浆浓度使之最终浓度在55%。

3、搅拌过程中罐内通入100℃以上饱和蒸汽,待罐内料浆温度 达到60℃后,计量加入占混合物料总重8‰的发气铝粉并快速搅拌 2min。

4、将料浆浇注入预先刷油的模具内,浇筑完毕后用刮泡装置抚 平浆液表面突出的泡沫,结束后将模具移至静养室,在40-45℃的温 度下静停发气。

5、发气完成后,待坯体具有一定硬度时对其进行切割,先进行 横向切割再进行纵向切割,切割后放置在翻转台上进行去皮。

6、切割工艺后将坯体推入蒸压釜内进行蒸压养护,养护条件: 压力1.3MPa,温度180‐200℃,时间8h;出釜后露天放置12h后可 包装运输。

7、所述水泥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符合 GB/T21372-2008标准;所述石灰为活性CaO65%左右、MgO<6%,烧失 量≤8%,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12%~15%,消解时间12min,消解温 度可达65℃;所述铝粉为亲水性铝粉,其活性Al含量≥90%,细度 0.08mm方孔筛筛余≤3.0%,发气率≥80%,发气时间≤20min,亲水性 ≤20s。

8、按照上述实例得到的10cm×10cm×10cm的泡沫混凝土砌块各 项性能指标如表2

表2砌块性能指标

9、通过表2可以看出,按照上述实例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 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中 B05优等品砌块的标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